1954年長江特大洪水

1954年長江特大洪水

2004年12月出版的書籍
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自技江以下約1800公裡的河段,水位你突破曆年最高紀錄,洪水位持續時間特長,洪水總量特大,沿江兩岸人民在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導下,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防汛鬥争,根據水情的發展和預測,及時地有計劃地采取了若幹分洪措施,大大減輕了水災的危害。通過特大洪水中水文資料的搜集,給認識和分析這次洪水提供了有利條件,為了更系統地整理和鑒定這些寶貴成果,探索此次洪水的氣象演變及發展過程,從而進一步認識長江的洪水特征和它的變化規律及河道變遷情況編成本書。[1]
  • 書名:
  • 别名:
  • 作者:
  • 類别:
  • 原作品:
  • 譯者:
  • 出版社:
  • 頁數:
  • 定價:
  • 開本:
  • 裝幀:
  • ISBN:
  • 中文名:1954年長江特大洪水
  • 英文名:In 1954, the Yangtze river flooding
  • 地理位置:長江流域
  • 時間:1954年

原因

1954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氣象專家們分析認為,1954年晚春初夏,副熱帶高壓偏強,到了7月,副熱帶高壓又偏弱,仍然位于北緯18°附近,引導海洋上的南方濕暖氣流長時間北上在江淮一帶,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像注射了興奮劑,來勢強勁;偏巧在鄂霍次克海上空,一個強大的高空高氣壓竟穩坐“龍座”多日,梅雨季節比常年長了1個多月,又偏偏西南太平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遲遲按兵不動,1個多月沒有刮台風,眼睜睜看着降雨帶在江淮流域“生根”而袖手旁觀。

造成了比常年時間更長、強度更大的降水,洪災便由此而發生了。

1954年長江出現百年來罕見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這年汛期,雨季來得早,暴雨過程頻繁,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籠罩面積廣,長江幹支流洪水遭遇,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水位全面超過曆史最高記錄。

雨情

這年汛期大氣環流形勢異常,從5月上旬至7月下旬,副熱帶高壓脊線一直停滞在北緯20°~22°附近。7月份鄂霍次克海維持着一個阻塞高壓,使江、淮流域上空成為冷暖空氣長時間交綏地區,造成連續持久的降雨過程。長江中下遊整個梅雨期長達60多天。5-7月3個月内共有12次降雨過程,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5次暴雨,強度範圍都比較大,是本年汛期暴雨全盛階段。

該年汛期,季風雨帶提前進入長江流域。4月份鄱陽湖水系即出現大雨和暴雨,贛江上遊月雨量達500mm以上。5月雨區主要在長江以南,鄱陽湖水系和錢塘江上遊雨量在500mm以上,安徽黃山站月雨量達1037mm,300mm以上雨區範圍約74萬km2,相應面積總降水量約3000億m3。、n6月份主要雨區依然在長江以南,位置比5月份稍北移,鄱陽湖、洞庭湖水系雨量500-700mm,湖北洪湖縣螺山站月雨量1047mm,300mm以上雨區範圍約71萬h/,相應面積總降水量3200億m3。7月份雨區北移,中心在長江幹流以北及淮河流域。

大别山區和淮河流域雨量500-900mm,金寨縣吳店站月雨量達1265mm,長江南側除沅江、澧水流域和皖南山區雨量在500mm以上外,一般在500mm以下,300mm以上雨區範圍達91萬hm2,相應面積總降水量達4280億m3,為汛期各月中雨量最大的一個月。8月份副高位置西伸北擡,脊線在北緯30°附近。

長江中下遊在副高控制下,梅雨結束,主要雨區已在四川盆地、漢水流域,月雨量在200mm以上,峨媚山區達600mm。主汛期5—7月3個月累計雨量在1200mm以上的高值區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和皖南山區、大别山區。其中黃山、大别山、九嶺山區局部地區雨量達1800nnn以上,最大點雨量黃山站達2824mm。

災情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全面恢複整修江河堤防、修建荊江分洪工程和汛期軍民全力抗洪搶險的情況下,這次特大洪水雖然保住了荊江大堤和武漢市的主要市區,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長江幹堤和漢江下遊堤防潰口61處,扒口13處,支堤、民堤潰口無數。

湖南洞庭湖區900多處圩垸,潰決70%,淹沒耕地25.7萬hm2,受災人口達165萬,潰口分洪量達245億m3,其餘圩區也都漬澇成災;江漢平原的洪湖地區、東荊河兩岸一直到武漢市區周圍湖泊一片汪洋,荊江分洪區及其備蓄區全部運用淹沒,湖北全省潰口、分洪水量達602億m3,淹沒耕地87.5萬hm2,受災人口達538萬;江西鄱陽湖區五河尾闾及湖區周圍圩垸大部分潰決,分洪量達80億m3,淹沒耕地16.2萬hm2,受災人口171萬。

安徽省華陽河地區分洪,無為大堤潰決,決口分洪量達87億m3,淹沒耕地34.3hm2,受災人口達290萬。堤防圩垸潰決、扒口共分洪1023億m3,淹沒耕地約166.7萬hm2,受災人口達1800餘萬。

此外,廣大農田暴雨積澇成災,廣大山地暴雨山洪為害。長江中下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省有123個縣市受災,洪澇災害農田面積317餘萬hm2,受災人口1888餘萬,京廣鐵路100天不能正常運行,災後疾病流行,僅洞庭湖區死亡達3萬餘人。由于洪澇淹沒地區積水時間長,房屋大量倒塌,莊稼大部分絕收,災後數年才完全恢複。由于長江流域工農業生産和水陸交通運輸在全國的重要地位,1954年大水不僅造成當年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對以後幾年經濟發展都産生了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