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吉

龐吉

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人物
龐太師龐吉,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中虛構的人物,當朝國丈,加封太師。[1]結黨專權,控制科考。
  • 中文名:龐吉
  • 外文名:
  • 别名:
  • 飾演:
  • 配音:
  • 登場作品:
  • 生日:
  • 年齡:
  • 身高:
  • 體重:
  • 三圍:
  • 别名(綽号):龐太師、常樂侯
  • 所屬作品:三俠五義
  • 職業:太師、國丈
  • 死對頭:包拯
  • 兒子:龐昱
  • 女兒:寵妃

人物生平

宋仁宗剛即位時,章獻太後(真宗皇後)垂簾聽政,章獻太後去世時曾留遺詣,要讓章惠太後繼續垂簾聽政。龐吉時任殿中侍禦史,認為不妥,力主仁宗親政,并當衆燒掉支持垂簾制度的《内東門議制》。

仁宗親政後,龐吉即向仁宗上奏,建議皇帝用人應辨邪正,防止朋黨,按照公論和政績提拔晉升官吏。他的行為得到了朝野的肯定,被譽稱為“天子禦史”。

龐吉任開封府判官時,仁宗寵愛尚美人,尚美人常派内侍到開封府傳達旨意,幹預政事,龐吉認為美人派内侍到官府宣喻旨意是後宮幹政的行為,因此嚴加拒絕,傳令将宣喻旨意的内侍予以痛打,并明令:“今後如再有後宮傳命,不要接受。”作為一個開封府的判官,敢與皇帝的愛妃對抗,足見龐籍的凜然正氣和不畏權貴的作風。

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西北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政權,公開反宋,連破北宋邊城,百姓背井離鄉,宋西北邊防形勢十分緊張,龐吉被任命為陝西都轉運使,與範仲淹、韓琦共同掌握宋西北軍政大權,以防西夏入侵(此時包拯剛出仕不足一年,任安徽天長縣知縣)。

龐吉一到邊地立即整頓軍紀,安撫百姓,穩定秩序。為戰勝西夏,确保西北邊境安甯,龐吉向朝廷進言:“天久不雨,災害嚴重,宮中奢靡,三官賞賜過重(三官即指内官、醫官、樂官),應減少宮中花費,裁減三官,節省财力以賞戰功,将士肯于征戰,不愁西夏不平”。犒賞将士,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措施,而朝廷卻把大量财力花在宮中,不獎賞将士,對此,龐籍犯顔直谏,剛正不阿。

渾州西北的橋子谷,是西夏進攻北宋的必經之地。龐吉特選善于騎射,懂軍事、有謀略的部将狄青在橋子谷旁築寨駐兵。為解決數萬士兵軍用物資問題,龐吉招募百姓就地耕種,以供軍糧,并以寨為基地,逐漸收複了被西夏攻占的其它城堡,扭轉了戰争局勢。

不久,元昊派人前來談判,龐籍認為:“這是西夏的奸計,不可大意。”并下令屯兵青澗城以防元昊襲擊,後西夏大兵果然直迫宋境,見宋軍防備嚴密,難讨便宜,才撤兵退去。元昊與龐吉較量多年,最後,不得不向宋朝稱臣。元昊稱臣後,龐吉即提出:将矮小老弱兵士進行裁減,安置務農,以減少費用,解決軍饷。得到了朝野的一片贊許。

皇佑四年(1052年),廣西壯族首領侬智高反宋,朝廷多次派軍鎮壓均被侬智高打敗,龐吉時任宰相,認為舊部狄青可勝侬智高,即向朝廷力薦,狄青亦上表請戰,朝廷便任狄青為宣撫使,辦理嶺南軍事。谏官韓绛認為狄青不宜專任。仁宗即征求龐吉意見。

龐吉認為:狄青出身行武,素被文人輕視,若以文臣為狄青副手,則難以統一号令,不利于戰,還是讓狄青專任為好。仁宗聽從龐吉意見,令狄青統領嶺南各路軍士。狄青熟知兵法,了解軍情,總結宋軍失敗原因,設法鼓舞士氣,奇襲侬智高,大獲全勝。由于狄青指揮得當,士兵作戰勇敢,侬智高很快被平定了。

成就榮譽

龐吉後被冊封為“颍國公”,以太子太保退休。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76歲時去世(此時的包拯已于一年前去世了),六月葬于雍邱縣(今河南杞縣),仁宗贈他司空,加侍中,谥号“莊敏”。“田園貧宰相圖史舊書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子,元英曾任鴻胪寺少卿等職。孫,龐恭孫,德孺,曾任猷閣待制,直學士、成都、陳州知府等職。

其他

龐吉還是韓琦、範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上一篇:黃思婷

下一篇:墨寶非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