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

龍燈

古老的漢族民俗舞蹈
龍燈又稱龍舞,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漢族人民對龍的崇拜。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内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塗色而成。舞龍者由數十人組成。1人在前用繡球鬥龍,其餘全部舉龍,表演“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龍燈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節日傳統燈彩。相傳龍是吉祥的傾向,因此漢族民間每逢春節、元宵節、燈會、廟會及豐收年,都舉行舞龍燈的活動。一般用竹、木、紙、布紮成,節數不等,均為單數。其形象按顔色不同,可分為“火龍”、“青龍”。“白龍”、“黃龍”,每節内能燃燒燭的稱“龍燈”。
    中文名:龍燈 拼音:lóng dēng 分類:民俗文化 地區:中國

基本解釋

[dragon lantern]中國民間遊藝時特制的布龍,内有彩燈,由多節構成,每人持一節,與鑼鼓音樂配合起舞。

引證解釋

1.畫龍的燈。

宋夏竦《奉和禦制上元觀燈》:“寶坊月皎龍燈淡,紫館風微鶴燄平。”

宋王明清《揮麈錄馀話》卷一:“次詣成平殿,風燭龍燈,燦然如畫。”

2.仿龍形所制的燈。民間節日的文娛用具。

《儒林外史》第二回:“況今年老爺衙門裡,頭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興龍燈,我料想看個不了。”

巴金《家》十七:“明晚上我請你們看龍燈。”

何士光《鄉場上》:“又好比今年正月裡玩龍燈,小小的鄉場是一片喜慶的爆竹。”

上一篇:流花車站

下一篇:便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