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

洛陽市新安縣AAAAA級景區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1]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谷内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另有同名景區:遼甯龍潭大峽谷景區,位于遼甯省建昌縣老大杖子鄉。該景區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幹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幹冷、雨雪稀少的顯着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随時間分布具有顯着的季節性特點。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洛陽市新安縣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7:00-17:30
  • 門票價格:90元/人,半價票45元/人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水往高處流
  • 中文名稱:龍潭大峽谷
  • 外文名稱:Longtan Valley
  • 景區級别:國家AAAAA級景區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景區榮譽: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 藝術榮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黃河水畫廊
  • 機場:洛陽機場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石井鎮龍潭溝村
  • 建議遊玩時間:3~4小時
  • 适宜遊玩季節:4~10月

景區介紹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谷内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兩次盛贊龍潭大峽谷景區是“世界上最美的峽谷”和“全世界人人都該來的地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出中國最美的四十個景點,龍潭大峽谷景區是河南唯一入選的景區。

景區内有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迹”。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卧龍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鍊挂天”。令人驚歎不已,流連忘返。紅岩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2009年龍潭峽正式更名為“龍潭大峽谷”。龍潭峽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裡,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内外罕見。

龍潭峽谷全長5.5公裡,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卧的巨龍,而且峽谷内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曆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谷。

發展曆程

2005年,龍潭大峽谷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6年3月,龍潭大峽谷景區對外開放;

2006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9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11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2009年6月15日,賀敬之、黎辛等名人名家到龍潭大峽谷調研;

2009年9月,公司成立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領導小組,積極籌備建設AAAAA級景區;

2009年9月,俄羅斯、墨西哥藝術表演團到景區演出;

2010年6月26,省旅遊局局長蘇福功到景區視察工作;

2011年,接受國家AAAAA級初級驗收;

2012年6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中期評估。

2012年7月15日,國務院扶貧辦海波司長夫婦到景區調研。

2013年1月16日被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1月入選河南省十佳最具社會責任感民營企業。

2013年2月,入選美國電視新聞網(CNN)中國四十家最美景區。

2014年2月,據新安縣物價辦公室文件【2013】27号文件,門票價格自2014年6月13日起執行90元/人。

主要景點

紅孩兒山

過了龍潭峽谷的牌坊右側紅房子的後邊便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并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裡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内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财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

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食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考證此處确有一座紅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盛;唐武宗時,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名聞遐迩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于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玺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随着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随之蕭條。現隻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

再往深處,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卧虬,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它頑強求生的铮铮鐵骨給人以深刻啟迪。下有祭壇,可供焚香許願。

紅石峽

龍潭峽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于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260萬年以來,由于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内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盡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副副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内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五龍潭

位于龍潭峽口,因峽内有五個水潭,猶如五龍在此聚會而得名。五龍潭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m,寬50~150m,潭内可行船。潭的南側為高達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曰雙猩觀瀑。潭内碧水潋滟,可以蕩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着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又名峽谷内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經常彙于此潭嬉戲而得名。潭内有一塊如烏龜形狀的石頭浮出水面,如在水中渙遊一般,名曰“靈龜巡潭”。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為龍亭,左側的為鳳亭。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如一尊佛像,名為石佛。

五龍瀑

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

在五龍瀑西側岩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峽谷内的五條龍在五龍潭戲水之後,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裡水霧蒸騰,時有岚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時有人在此焚香祭祀。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潭隧道

該隧道長61米,寬2米,高2.5米,是為進入峽谷方便而人工開鑿的一座石洞,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岩:龍潭峽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于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岩和紫紅色泥岩組成。岩層中不同形狀的波痕、層理發育極具觀賞性。

龍涎潭

此崖壁間有泉水湧出,形成連珠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其下有潭,為龍之涎水彙聚而成,謂之龍涎潭。

黃龍峪

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這是進入大峽谷的緩沖地段。在開闊的狹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樸、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龍潭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複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态環境優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栎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羽狀交錯層理:交錯層理指岩層内的細紋層有規則地與岩層面斜交所表現的層紋構造,是沉積岩的一種基本構造形态。12億年前後的中元古代時期,這裡是濱海沙灘環境,潮漲潮落産生的雙向水流,使此時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優美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

青龍關

兩側崖壁直立,段層刨面清晰,與外側斷然不連,如一座門阕一般,閉守着正座峽谷。因其下連青龍潭而得名。“之”字型峽谷:構成龍潭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彙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發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布的紅石峽谷景觀。

青龍潭

整個潭水長30米,寬2—3米,深約2米。因陽光把兩側的綠色植物映入水中,使水面溢滿青光,如一條青龍在此遊動一般而得名。

串珠潭

是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内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内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群分布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岩

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濕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内如發銀光,故名。

石龛

龍潭峽谷的兩側,是高達數十米~百餘米的紅崖絕壁,絕壁的底部由于水流的沖涮旋蝕,形成了一系列頂部小、肚子大的石龛。由于地殼運動的擡升,把石龛擡升到陡崖的中間。石龛在研究本區新構造的特征以及擡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蘆葦灘

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适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濕地的主要植被。有淨化污水作用。《詩經》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動人詩句,描繪的正是美人嬉戲于蘆葦蕩濱的意境。旁有一潭水名為蘆葦潭;上面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

花瓶峽

穿過一尺瀑上的峽谷口,回頭向上望可看到一個肚大口小的形狀酷似花瓶一般的峽谷,名為花瓶峽。

宇宙石

(又名日月星辰石):為在峽谷内撿到的一塊典型的黃河奇石,上面有象形的太陽、地球、月亮、星星及銀河等圖案,微妙微俏,非常逼真。(澆水可現)

巷谷

巷谷是指谷底平直,兩側峭壁直立,谷寬僅數米~十餘米的嶂谷。龍潭峽佛光羅漢崖處就是一段巷谷,長百餘米,寬十餘米,谷内行走,猶如穿街過巷,故名。

水往高處流

這一段河谷正好垂直于地層的走向,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緻,在峽谷裡,遊客總是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并作為參照物。由于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層的傾角,就會産生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佛光羅漢崖

此處崖壁是由質地緻密的中厚層石英岩狀砂岩和質地松散的薄層狀泥質砂岩互層組成。中厚層的石英岩狀砂岩層内柱狀節理十分發育,形成了垂直岩層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狀風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羅漢造型;光線的折射作用,使數百個發出閃閃金光的羅漢分四層整齊地排列在崖壁之上,形成這一處罕見的自然奇觀。

石上檀

(又名石上春秋)由生物活動導緻岩石的機械破碎過程稱為生物物理風化作用,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随着根系的變大,對岩石的裂隙壁産生極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樣會将岩石沿裂隙劈開,引起岩石最終崩解。此處的檀樹生長已将一塊巨石沿層面劈成數塊,形成了罕見的樹辟石開景觀。檀樹,豆科植物,落葉喬木,樹冠呈傘狀延伸,多被用作觀賞樹種栽培,因其材質堅韌,古代常被用作車軸和裝裱書畫的卷軸。《詩經》曾說:将種子兮,樂彼之園,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該檀樹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紮根于石縫之中,直立于岩石之上,寒暑易節,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數株檀,虬根盤石岩,千磨萬擊處,傲立年複年。”

天碑

天碑高達50餘米,是一個巨型崩塌岩塊。

由于崩塌時的位移,原來近水平産出的岩層此時呈直立狀,巍然聳峙在峽谷一側,高大雄偉、氣勢恢弘,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刀背、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美感。傳說,這本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聖母娲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丢下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着無頭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小龍洞

傳為東海小龍王居所。因其布甘霖、拯黎民而觸犯天條,為玉皇大帝所殺,隻留軀體于洞中,脖頸外露,當地人稱“無頭神龍”。百姓感小龍王恩澤,四時八節,香火不斷。傳說當年龍娃在龍潭峽谷,任興緻所至,随手創造了幽谷海棠紅、佛光羅漢像、水往高處流、青檀盆景園等離奇景觀,受到事事成功的鼓舞,最後竟然冒險飛到天上為人間偷來了“天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禍。

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他歸案,他手拿“天書”和二郎神奮力相争,把天書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于地,把散落的天書收拾起來,提着小白龍的頭回天庭複命去了。這塊天書石,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遺落在人間的。後來,造人聖母娲皇到各地視察她的子民,來到龍潭峽谷,聽說小白龍冒死為她的子民偷天書的事迹,大為感動。

于是,就收了龍娃的無頭冤屍,喚回他的冤魂,封它為“無頭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從此,不忘小白龍恩德的人們,常來為他燒香上供,深情懷念地稱這個石洞為“無頭冤神洞”。當然,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觀景傳說

皇姑埯傳說

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内禍事不斷。傳說,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夫。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

馬車夫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着荒涼的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着馬車順着山窩河川古道,直奔黃河岸邊,最後驅車跳進黃河………當追殺的騎兵趕到,見黃河裡漂着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複命去了。

話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裡,前邊一點的住小銀匠,後邊隐秘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廠幹和小皇姑廠幹。

皇姑隐居在龍潭溝後,由于百姓們的看顧,生活雖無法與宮廷相比,卻也衣食無憂。一年以後,洛陽政局漸趨平穩,皇上打聽到皇姑在龍潭溝栖身的消息,遂命大臣來迎接她回宮。這時的皇姑已經和村民們打成一片,習慣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戀這幽靜美麗的山野,再也無意回到那血腥不斷的皇宮裡。聽說皇上派近臣來接,她和村民們一起商量,把村頭一家較寬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臨時的“接官廳”。皇姑在接官廳會見了來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堅不回宮的心志,特使無奈,隻好回京去了。

此後,皇姑和小銀匠結了婚,在這樸實簡陋的山洞裡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們偕老百年,人去洞空………關于大、小皇姑廠幹的一段佳話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駱賓王之謎

龍潭峽谷深處半坡上,有個駱家村;說是村,其實隻有一戶居民。這家姓駱,自稱是駱賓王的後裔,因此引起衆多人的關注。

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系唐初四傑之一。後來他從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不知去向。是被殺?是逃匿?傳說頗多。

新安有個風景非常優美的去處,叫漏明崖,傳說駱賓王逃匿之後,輾轉多時,最後到新安隐居到這裡,并有多首題詠漏明崖的詩。如:

渑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棱曾;(古時,曹村漏明一帶曾屬渑池)

唇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萦帶風。

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栖煙;

松低輕蓋偃,藤細若鈎懸。石明如挂鏡,苔分似列錢。

暫策為龍仗,何處得神仙?

民國年間,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廟宇中還存有多首駱賓王的題詩;至今附近村民家中還存有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漏明崖近邊有駱嶺、駱村、駱莊等村名;龍潭峽谷這家駱姓居民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駱賓王魂歸何處”這千年曆史之謎,能否在這裡得到破解,有待專家考證。

交通指南

自駕線路:

鄭州(開封)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連霍高速→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裡)。

信陽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京港澳高速→甯洛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連霍高速→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裡)。

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濟源、晉城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京港澳高速→焦作/濟源/永城方向→長濟高速→洛陽/南陽方向→二廣高速→連霍高速(三門峽、西安方向)→新安出

南陽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線路:

二廣高速→洛陽/太原方向→三門峽/西安方向→連霍高速→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

周口、漯河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甯洛高速→連霍高速→西安、三門峽方向→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裡)。

駐馬店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京港澳高速→甯洛高速→連霍高速(西安、三門峽方向)→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裡)。

商丘(許昌)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永登高速(永城-登封)→連霍高速(西安、三門峽方向)→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裡)。

三門峽、西安到龍潭大峽谷的行車路線:

連霍高速(鄭州方向)→新安出口離開(右轉)→石寺鎮→石井鎮(石井橋左轉))→按路标指示行駛10公裡即到景區(下高速到景區約48公裡)。

實用信息

門票

龍潭大峽谷景區門票90元,網上預訂60元。(此門票不包含景區内小交通及遊樂設施)

開放時間:7:00—17:30

取票方式:憑俠行客旅遊網成功預訂短信,到景區售票處預約窗口取票。

景區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龍潭溝村。

免票人群:身高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軍人,記者,導遊憑相關證件免費。

優惠政策:身高1.2—1.4米的兒童、60歲至70歲上老人憑身份證、學生憑學生證預訂半價票。

開放時間

7:00-17:30

美食

泡馍

泡馍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又有暖胃之功能。基本制作工藝是,先用優質牛(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調料,入鍋内煮至内酥爛、湯汁濃備用.

燴面

燴面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近幾年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節奏加快,燴面已成為中原地區有口皆碑的佳肴。

新安燙面角

新安“方記燙

面角”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創新,風味更佳,1986年以來,多次被評為“洛陽市名小吃”,并于1993年應邀參加北京迎“亞運”美食節,受到廣泛贊譽。

上一篇:西安未央湖遊樂園

下一篇:中台禅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