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騰

龍圖騰

徽号或标志
圖騰就是崇拜的對像,也就是一個民族用一個事物來讓自己去效仿或追限的行為。圖騰是群體的标志,旨在區分群體。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對某種動物或自然物的崇拜,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龍,是中國人想象中的完美生物,它有所有動物的優點,海陸空全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龍圖騰的象征意義就是指人們追求龍的境界,就要不斷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夢想終有一天能叱咤風雲。
  • 中文名:龍圖騰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Dragon totem
  • 作用:用來做本氏族的徽号和标志
  • 圖騰舞蹈:鶴舞,龍舞,獅舞
  • 龍旗使用時間:從夏朝沿用到清朝

簡介

圖騰是群體的标志,旨在區分群體。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系,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居住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彜族人民,至今仍保留了豐富而又曆史淵遠的天文學知識,他們以十二獸紀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趕虎街,豬日趕豬街。有些地方建十二獸神廟,每年舉行祭禮活動,在肅穆莊嚴的氣氛中跳十二獸神舞蹈。“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保俗語表明人們普遍對老鼠的憎惡。然而,遠古時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卻認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為自己是老鼠的後代而自豪,他們描繪、雕刻老鼠的形象,在儀式或節目期間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護。白族虎氏族認為其始祖為雄性白虎,虎也不會傷害他們。當要出遠門時,一定要選在屬虎的那天,認為隻有這樣,做事才會吉祥如意。有的人從遠方回來,也一定要算準日期,隻有虎日才進門坎。白族雞氏族則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金花雞的蛋裡孵化出來的,認為公雞知吉兇,會保佑他們。在遷徙時,将東西裝在背籮裡,上面放一隻公雞。到達新遷地區後,公雞在什麼地方叫,就在什麼地方安家。在他們看來,公雞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是龍種、龍子。古越人也以為自己是龍種,故斷發紋身,以像龍子,而深信。

遠古時候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沼澤,人們生産力和武器都十分的落後人經常遭受到猛獸的攻擊,所以就用猛獸來做自己的圖騰以求神靈的保佑那時候有用狼的、熊的、鳄魚其中因為沼澤多鳄魚經常傷害人所以用鳄魚的部落就多些當時最多的就是揚子鳄也就是龍最早的原形你仔細觀察它的牙齒和身上的樣子是不是和現在的龍很象還有眼睛以前龍的身子本來是很短就從漢朝開始變長了。

直至今日,我們常說“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這些都是圖騰祖先觀念的傳承。至于龍圖騰神觀念,更為普遍,大多數民族都曾把龍視為保護神。野豬神是北方狩獵民的崇拜對象,在滿族中列為大神,說它身比山高,鬓毛如林,山裡的溝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守護神。把牛視為遠古創世神獸的有納西族。在納西族書中記述了這頭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頂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搖地動,由納西族人始祖開天七兄弟和開地七姊妹将它殺死,用牛頭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頭,肋祭山嶽,血祭江河,肺祭太陽,肝祭月亮,腸祭道路,尾祭樹木,毛祭花草。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萬物生長的清靜世界。從此,牛才作為神聖物用來做祭聖物,用來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犧牲供品。納西族十分崇敬牛神。對馬的崇拜多流傳于北方遊牧民與遊獵民中。保安族中流傳有雪白神馬的神話。滿族有供奉馬神習俗,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儀和修建馬神廟的記述。達斡爾族人稱神馬為“溫古”,這種神馬不準女人騎,可随處吃、走,不準人驅趕,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神馬多為全白色,全尾全鬃,從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綢作為标志。

圖騰崇拜是一種宗教形式

圖騰一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标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于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系,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于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系,于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準确些。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系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和稱呼體現出來。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瑤、畲的盤瓠傳說。匈奴狼的傳說(《魏書·高車傳》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與天。”乃築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經三年,複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處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神物天使之然”。下為狼妻,而産子。後遂繁衍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侗族傳說其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為侗族祖先。

“totem”的第二個意思是“标志”。就是說他還要起到某種标志作用。圖騰标志在原始社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标志和象征。它具有團結群體、密切血緣關系、維系社會組織和互相區别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标志,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圖騰标志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中,多立有圖騰柱,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古中,也發現有鳥圖騰柱。浙江紹興出土一戰國時古越人銅質房屋模型,屋頂立一圖騰柱,柱頂塑一大尾鸠。故宮索倫杆頂立一神鳥,古代朝鮮族每一村落村口都立一鳥杆,這都是圖騰柱的演變而來。圖騰的标志作用幾乎體現在各個方面。

旗幟族徽

中國的龍旗,據考證,夏族的旗幟就是龍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以狼為圖騰的,史書上多次記載他們打着有狼圖案的旗幟。“西夏狼主”50年代,哈薩克族部落有的還打着狼旗。東歐許多國家都以鷹為标志,這是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羅馬的古徽是母狼,後改為獨首鷹,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之後,又改為雙首鷹。德國、美國、意大利為獨首鷹,俄國(原始圖騰為熊)、南斯拉夫為雙首鷹。表示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波斯的國徽為貓,比利時、西班牙、瑞士以獅為徽志。這些動物标志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它原于原始的圖騰信仰。

服飾介紹

瑤族的五色服、狗尾衫用五色絲線或五色布裝飾,以象征五彩毛狗,前襟至腰,後襟至膝下以象征狗尾。畲族的狗頭帽。(據傳說,盤瓠為人身狗首形象。畲族傳說,其祖先為犬,名盤瓠其毛五彩。高辛帝時,犬戎犯邊,國家危機。高辛帝出榜招賢,謂有能斬番王首來獻者,妻以三公主。龍犬揭榜,前往敵國,乘番王不備,咬下番王首級,銜奔會國,獻于高辛帝。高辛帝因其是狗,不欲将公主嫁他,正在為難之際龍犬乎作人語:“你将我放入金鐘之内,七天七夜,就可以變成人形。”到了第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一看身已變成人形,尚留一頭未變。于是盤瓠穿上大衣,公主戴上狗頭冠,他們就結婚了。)

紋身介紹

台灣土著多以蛇為圖騰,有關于百步蛇為祖先化身的傳說和不準捕食蛇的禁忌。其紋身以百步蛇身上的三角形紋為主,演變成各種曲線紋。廣東蛋戶自稱龍種,繡面紋身,以像蛟龍之子,入水可免遭蛟龍之害。土蕃奉猕猴為祖,其人将臉部紋為紅褐色,以模仿猴的膚色,好讓猴祖認識自己。

圖騰舞蹈

即模仿、裝扮成圖騰動物的活動形象而舞。

崇拜禁忌

圖騰崇拜首先要敬重圖騰,禁殺、禁捕,甚至禁止觸摸、注視,不準提圖騰的名字。圖騰死了要說睡着了,且要按照葬人的方式安葬。江蘇宜興人古為蛇圖騰,因此對家蛇絕對不能打殺,認為在床上、米囤上發現家蛇為吉祥,在檐梁發現為兇,應立即回避。有時還要點燃香燭用食品來供奉。瑤族“男頭女肩”皆貴,不能負重。尼泊爾崇拜牛,以之為國獸,禁殺、禁捕,禁止穿用牛皮制品。因國獸泛濫,不得不定時将其“禮送”出國。其次要定時祭祀圖騰。清·劉錫誠《嶺表紀蠻》:“每值正朔家人負狗環爐竈三匝,然後舉家男女向狗膜拜,是日就食,必扣槽蹲地而食,以為盡禮”。

圖騰犧牲與聖餐

一般來說對圖騰要敬重,禁止傷害,但有時卻有極其相反的情況。有的部落獵取圖騰獸吃,甚至以圖騰為犧牲。之所以獵吃圖騰獸,是因為圖騰太完美了,吃了它,它的智慧、它的力量、它的勇氣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但吃圖騰獸與吃别的東西不同,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請求祖先不要怪罪自己。如鄂溫克人獵得熊,隻能說它睡着了,吃肉前要一起發出烏鴉般的叫聲,說明是烏鴉吃了肉,不能怪罪鄂溫克人。且不能吃心腦肺食道等部位,因為這些都是靈魂的居所,吃後,對遺骸要進行風葬,用樹條捆好,然後放在木架上,與葬人基本相同。以圖騰作為犧牲來祭祖,是以圖騰獸為溝通人與祖先神靈的一種媒介。原始人相信,自己的靈魂與圖騰的靈魂是平等的,隻是軀殼不同,死,隻是靈魂脫離軀換了一個家,而在陰間的家裡,自己族類與圖騰族類的靈魂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殺圖騰,是以圖騰的靈魂為信使,捎信給祖先靈魂,讓其在冥冥中保佑自己。讓圖騰靈魂轉達自己的願望。如印第安烏龜族人殺龜祭祖。壯族的“螞拐節”即青蛙節,壯族以青蛙為圖騰。分三個階段:找螞拐、孝螞拐、葬螞拐。正月初一,全體出動找螞拐,先捉到者,放七聲地炮,敬告天地,被尊為螞拐郎,成為節日首領,迎回螞拐,密封于寶棺之中,再端入花樓,在震天動地的銅鼓聲和鞭炮聲中送往螞拐亭。從初一到月底,是給螞拐守孝,晚上還要為螞拐守靈。守靈滿25夜後,葬蛙,殺雞宰鴨,蒸五色飯,早飯後送到墳場安葬,還要打開上一年的寶棺,視螞拐顔色以蔔吉兇。

圖騰

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而且還能保護自己,并且能獲得它們的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人們以尊敬的态度對待它們,一般情況下不得傷害。氏族,家族等社會組織以圖騰命名,并以圖騰作為标志。

圖騰文化

就是由圖騰關念衍生的種種文化現象,也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圖騰當做親屬,祖先或保護神之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圖騰的崇敬而創造的各種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英語統t。

otemism

圖騰文化是人類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現象之一,圖騰文化的核心是圖騰觀念,圖騰關念激發了原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步滋生了圖騰名稱、圖騰标志、圖騰禁忌、圖騰外婚、圖騰儀式、圖騰生育信仰、圖騰化身信仰、圖騰聖物、圖騰聖地、圖騰神話、圖騰藝術等,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絢麗多彩的圖騰文化。

圖騰标志或徽号

即以圖騰形象作為群體的标志和象征。它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社會組織标志和象征,具有識别和區分的作用。圖騰标志與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關。

由來争論

聞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說:龍這種圖騰,“是隻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拟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

龍圖騰說由20世紀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還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觀點。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龍圖騰說,并出現一些否定性觀點。如:“無論如何,圖騰物總是自然界中實有的物體。因為說到底,圖騰制體現的也正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因此,如果依據通行的理論和被學界接受的材料,龍作為一種圖騰同時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難以令人接受的。”(閻雲翔)“迄今為止,考古學、曆史學均無可信資料證明在中國曆史上曾有過一個強大的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與融合其他以馬、狗、魚、鳥、鹿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說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劉志雄、楊靜榮)

學者們還指出,将中國古文物上出現的動物造型或紋飾視作圖騰的表現形式,也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考古學中的某一類型文化與社會學中某一氏族部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時空範圍上講,前者比後者大得多。因此,某一類型文化中的某種紋飾與某一氏族的圖騰劃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有的學者從圖騰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論,如:圖騰是氏族群體成員崇敬的對象,是不得損傷、殺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和神話傳說中,不乏貶龍、辱龍、鬥龍、斬龍以及食龍的載述。

一個問題是,圖騰說來自西方學者,中國遠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樣,有過一個圖騰崇拜時期?分析古籍中的有關記載,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學界的普遍觀點,圖騰文化發生于舊石器時代中期,繁榮于舊石器時代晚期,進入新石器時代便趨于衰落,步入階級社會,就隻剩下一些殘餘在延續。按考古學提供的實物資料,龍的起源當是新石器時代開始以後的事,這樣就産生了一個問題:圖騰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龍卻起源了。将方興未艾的龍歸劃于一個趨于衰落的崇拜現象,有悖于事物發展的基本邏輯。

另一個問題是,圖騰概念有其原有的為學界所基本公認的内涵和外延,這樣的圖騰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或可稱為“狹義圖騰”。增其内涵、擴其外延之後的圖騰,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了,或可稱之為“廣義圖騰”。嚴格意義上的圖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實物,而龍不符合這個條件,它們是自然界裡沒有的神物,因此,要說龍為圖騰的話,就隻能将龍劃歸到廣義圖騰的框框裡。問題是,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時不時地會發生沖突。比如,按狹義圖騰的要求,圖騰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殺害的,而身為廣義圖騰物的龍卻屢屢被懲罰被斬殺棗這個問題如何解釋?如果要在狹義圖騰和廣義圖騰之間選擇的話,我倒更傾向于狹義圖騰,因為我覺得圖騰就是圖騰,應該尊重原初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太廣義了,也就沒有圖騰了。

上一篇:take

下一篇:大恒科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