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

齊宣王

戰國時代齊國國君
齊宣王(約公元前350年-公元前301年,約50歲),妫姓、田氏,名辟疆,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威王之子。前314年,燕國燕王哙禅讓王位給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奪回權力,反而被殺。齊宣王乘此大亂,派匡章率軍攻破燕國,燕王哙被殺,子之逃亡,後被齊人抓住做成肉醬。公元前312年,齊宣王殺王後,後娶鐘離春為後。相傳鐘離春是一位樣貌奇醜的女子。[1]
    本名:田辟彊 所處時代:戰國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齊國臨淄(今山東臨淄) 主要成就:光大稷下學宮 谥号:宣王

人物生平

齊國最終滅亡,與齊宣王有着非常重要的關系,齊宣王一生犯過很多錯,而最大的錯誤在于他外交,他的外交錯誤導緻齊國最終滅亡。

合縱攻秦

第一大錯誤:外交中的第一大錯誤就是不支持合縱攻秦,最後導緻秦國單獨坐大,諸國都不能抗衡,本來公元前318年六國合縱攻秦是件好事,但就因為大家沒推他做合縱長,他就撤夥,所以導緻日後除了他之外的五國合縱共同攻秦一下子陷于失敗,五國都失敗了,秦國獨大,最後導緻誰都怕秦國,割地賠款。這是第一個。

齊楚聯盟

第二個錯就是不能對已經犯了錯誤的楚懷王寬宏大量,導緻秦國成功地拆散了齊楚聯盟,導緻齊楚兄弟之間鹬蚌相争,秦國漁翁得利。公元前314年,齊楚結成聯盟,這對秦國不利。秦國一看齊楚聯盟,就采取了一個辦法拆散,派張儀去楚國,說您如果能夠與齊國斷交,我把商于之地六百裡給您,楚國馬上與齊國斷交,派人收回那六百裡土地,結果張儀在路上佯裝受傷,三個月不見楚王。楚王一看,咋還沒給我地啊?肯定是跟齊國有關系,我跟齊國斷交秦國不知道,于是馬上派人到齊宣王那兒絕交。當然楚國最後什麼也沒得到。這事楚國确實錯了,但是後來楚國知道錯了,又央求齊宣王,齊宣王怎麼都不肯原諒他。而是和秦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楚國,最後齊楚兩敗俱傷。

齊燕矛盾

第三個外交錯誤就是沒有處理好齊燕矛盾,齊燕之間的矛盾被秦國利用,最終導緻齊國衰落下去。公元前312年,秦國聯合韓魏進攻齊國,大破齊軍于濮水之上。齊宣王面對着此情此景,齊宣王隻能把自己占領燕國的軍隊悉數撤回,雖然說齊國放棄了燕國所有的軍隊,但是齊燕之間的矛盾已經結成,所以這就為日後燕齊再度開戰兩敗俱傷埋下了伏筆。公元前301年,随着齊宣王的去世,齊國的盛世時代終于結束,等待着齊國的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這一大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說齊宣王的外交錯誤斷送了齊國,也斷送了其他東方六國,最終緻使秦國統一了中國。

主要影響

軍事方面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内亂,他乘機發兵幹涉。隻50天就攻占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幾乎滅亡了燕國。但這也為齊國的衰落埋下伏筆。三十年後燕昭王為報此仇,在樂毅的指揮下統帥燕國及趙、楚、韓、魏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使齊國隻剩下即墨、莒這兩座孤城,盡管最後依靠田單以火牛陣破敵複國,但齊國卻從此衰落下去。

文化方面

他見到西方秦國招攬賢士,得人而治,越來越強大的情勢,便也着意文化事業的發展。他說:“寡人憂國憂民,因願得士以治之。”(《戰國策·齊策》),他不惜耗費巨資招緻天下各派文人學士來到齊國“稷下學宮”,使稷下學宮進入鼎盛。《史記·田敬仲世家》中說:“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複盛,且數百千人。”見于記載的著名人物,還有兒說、告子、驺奭、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師孟轲長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歲就來齊國,是稷下學宮中資格最老的一位導師,曾三為祭酒,充任學宮最高領導。

稷下學宮。它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陰陽、農、雜各學派的學人,着書立說,開展學術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鳴,創造了我國燦爛的“先秦文化”。

曆史評價

齊宣王算不上是個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執政期間,齊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他設立了的稷下學宮,可以說是造成“百家争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轶事典故

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聽其獨奏,南郭處士隻好逃走了。

人際關系

祖先:陳完

父親:齊威王田因齊

王後:鐘離春,史稱無鹽女。

子:齊湣王田地

上一篇:葉澄衷

下一篇:北條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