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修補術

鼓膜修補術

耳膜修複手術
鼓膜是一張非常特别的薄膜,在不到1毫米的厚度内集中了人體内、中、外3種胚胎發育結構。它組成中耳的外牆,牆内牆外都是空氣,這樣才能産生振動和聽覺。當鼓膜因為外力壓迫、紮刺、炎症等原因出現穿孔,就像一隻敲破了的大鼓不再發出鼓聲,人也就不能聽見聲音了。鼓膜穿孔後,中耳組織會發生炎性病理變化,也易受外界細菌的感染,因此最好的做法是把鼓膜重新補上,即鼓膜修補術。
  • 中文名:鼓膜修補術
  • 外文名:Tympanic membrane repair
  • 專科分類:

适應症

1.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所緻的鼓膜緊張部穿孔,幹耳2個月以上,包括鼓室黏膜表面潮濕者。

2.外傷性鼓膜穿孔,經觀察3個月不能自愈者。

3.鼓室内無鱗狀上皮及隐匿膽脂瘤者。

4.聽力檢查示聽骨鍊及兩窗功能正常者。

5.咽鼓管功能良好者。

禁忌症

1.證實有咽鼓管閉鎖,但不包括鼓室開口附近的阻塞。

2.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有較嚴重的鼻、鼻窦慢性炎症者。

3.患較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

術前準備

1、乳突攝片

2、電測聽檢查

3、聲導抗濁聽

4、其餘同單純乳突鑿開術

注意事項

1、筋膜過上,筋膜太薄,供血創面不足,筋膜因壓迫不當移位,和鼓室内壁粘連,術後感染等都是造成手術失敗的原因。

2、要保持上鼓室外壁的完整性,避免繼發内陷上皮袋甚至膽脂瘤形成。

檢查方法

(1)藥物滴入法:以無刺激性的消毒溶液滴滿鼓室(如生理鹽水或1%普魯卡因溶液),令患者作吞咽動作,溶液消失越快示咽鼓管功能越佳。

(2)咽鼓管導管吹張法。

(3)氣壓測驗:用一橡皮管分别連接血壓計和一橄榄形塞子,将橄榄塞子塞在一側前鼻孔,另一側前鼻孔以手指按緊,請病人作“鼓氣”動作,當病人聽到耳内有響聲時,血壓計所示的度數則為咽鼓管開放所需的壓力,正常度數和為2.66-5.32kPa。

鼓膜修補術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病例的選擇。手術應在顯微鏡下進行,特别應排除有隐匿膽脂瘤的可能。

手術器械

1、一般外科手術器械外

2、耳顯微鏡

3、耳顯微手術器械一套

4、有機玻璃一塊

5、細吸引管二根

術前麻醉

1、一般采用局麻。

2、如為小兒和不合作者用全麻為好。

手術方法

(一)燒灼法

适宜于很小的鼓膜穿孔

1、将浸有2%丁卡因溶液的棉片貼于殘存的鼓膜表面15-20min.

2、以一小棉簽蘸以0.1%硫柳汞酊或70%乙醇,消毒外耳道和殘存的鼓膜,切勿使消毒液溢入鼓室内。

3、用細探針作成小棉簽,蘸以50%三氯醋酸液,細心地塗抹在穿孔邊緣,使穿孔邊緣出現0.5-1.0mm的白色燒灼圈,目的是去除穿孔邊緣處的上皮和疤痕,促使鼓膜再生。

燒灼後壓以含有5%尿素液的薄棉片,以促進穿孔處鼓膜生長。術後滴入5%尿素液,每日3次,1周後取出棉片,如穿孔未能閉合,可再次燒灼,直至閉合為止。燒灼法常需反複數次,應耐心堅持。

(二)刮貼法

适用于較小的鼓膜穿孔

1、将2%丁卡因濕棉片貼于殘存鼓膜表面15-20min.

2、以浸有0.1%硫柳汞酊或70%乙醇的棉簽消毒外耳道和鼓膜表面。

3、以細長針刮除穿孔邊緣的上皮和穿孔邊緣1-2mm處的上皮,深可達鼓膜的纖維層,但不能貫通,術畢可貼以浸有5%尿素液的薄棉片,此後每日3次滴入5%尿素液,促使鼓膜生長。

1周後取出棉片,如穿孔未能閉合,可重複上述操作,直至鼓膜愈合為止。

(三)全翻内襯法

①切口。

②剝離外耳道皮膚。

③刮除穿孔邊緣上皮。

④松脫纖維鼓環。

⑤鋪放移植組織。

⑥填塞及縫合。

(四)夾層法

①切口同全翻内襯法。

②剝離外耳道皮膚同全翻内襯法。

③分離殘留鼓膜的上皮層與纖維層。

④鋪放移植組織,移植組織被夾在鼓膜上皮層與纖維層之間。

⑤填塞及縫合切口同全翻内襯法。

鼓膜修補術可供移植的組織

有皮膚、靜脈、筋膜、骨膜、軟骨膜等,從取材方便、存活效果等方面比較,則以颞肌筋膜為佳,其次推耳屏軟骨膜。

取颞肌筋膜的步驟

以1%普魯卡因液或利多卡因液(内加适量的1:1000腎上腺素溶液)作耳廓上方發際處局部浸潤,在發際上方作長約75px的橫切口,皮下稍予分離,用乳突拉鈎固定後,再以蚊式血管鉗繼續分離表淺的筋膜組織,直至緊貼颞肌的筋膜暴露,該層筋膜表面光滑、厚薄均勻,按鼓膜穿孔的大小,取下所需的筋膜,甯大勿小。取下的筋膜一定要去盡筋膜上附帶的肌纖維,然後将筋膜夾在二隻幹紗袋之間,用力擠去水分,置于玻璃闆上備用。移植時較幹的筋膜便于鋪放,但擱置時間過久可能影響筋膜的存活。

1、切口

如經耳道口能清楚見到鼓膜穿孔的前下緣,鼓室粘膜正常者,可采用耳内切口;反之,鼓膜穿孔的前下邊緣被隆起的外耳道前壁遮擋,或中耳粘膜慢性炎症明顯,需行鼓穿和乳突探查乾,則用耳後切口為好。

(1)耳内切口

側頭平卧,耳後溝中點進針,向外耳道上、後、下方各注射1-1.5ml麻藥,再于耳屏和耳輪腳間注入少量麻藥,注入量以組織微隆,但不影響耳道内的視野為好。

用小圓刀自骨性外耳道口12點,經耳屏和耳輪腳間向外上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達骨面,止血後,用兩把雙齒拉鈎呈十字交叉牽開切口,暴露耳道,以細針作骨性耳道皮下浸潤麻醉,殘餘鼓膜表面和鼓室内貼以浸有1%丁卡因溶液的棉片。作第二切口,自鼓膜下方至12點處和第一切口相接。用小剝離子插入切口将皮瓣剝起,直達鼓環,再由鼓膜後上方沿鼓溝向下,将鼓環和殘餘鼓膜掀起,暴露鼓室,确切止血。

(2)耳後切口

側頭平卧,切口離耳廓皺折線1.5-50px處作弧形切口,以拉鈎牽拉,以外科手術刀迅速将皮膚和皮下組織向前剝離,用手指摸認骨性外耳道口後,在颞線和乳突尖上12.5px處作深達骨膜的切口,形成梯形的肌骨膜瓣,将肌骨膜推至耳道口後壁,以小尖刀切開外耳道皮膚,用兩把乳突自持位铯牽開軟組織,可窺清鼓膜穿孔的鼓室情況。

2、移植筋膜

(1)内植

鼓膜穿孔的面積小于鼓膜面積1/2者,可直接在麻醉後,用直角彎鈎刮除鼓膜殘邊或纖維鼓環的内層上皮,然後,用微型彎鈎小心剝除裸露的錘骨柄上的鱗狀上皮,鼓室内填以适量的明膠海綿作支撐用,将移植的筋膜平整的貼在殘餘鼓膜的内側面,滴入少量纖維蛋白粘合劑,可防止筋膜脫落,外耳道内填入明膠海綿小球即可。

如鼓膜穿孔較大,在完成切口後,将鼓耳道皮瓣在相當于外耳道後壁中點處剪開,分成上、下二部,稱門形皮瓣,将皮瓣剝離後向前翻起,如外耳道狹窄,可用金剛石鑽頭磨去部分外耳後壁骨質,用直角彎針刮除鼓膜殘邊和纖維鼓環的内層上皮,再用微型彎鈎小心剝除包繞在裸露的錘骨柄上的鱗狀上皮,必要時先将砧镫關節分離,使之脫位,避免在剝離上皮時損傷内耳,造成不可逆的感音耳神經性聾。剝離完畢可将砧镫關節複位。植入的筋膜中間應剪開1/2-1/3,以便植入時将錘柄的末端從剪縫中露出,筋膜的前部置于鼓膜殘邊和纖維鼓環的前方内側,後部貼于外耳道後壁的骨面上,将鼓耳道皮瓣複位,滴入纖維蛋白粘合劑,防止筋膜脫落或移位,外耳道内壓以明膠海綿小球,外耳道口填入一小段凡士林紗條,可起固定作用,縫合切口,包紮。

(2)外植

在離鼓環2mm處切開外耳道上、後、下皮膚,向外剝離,蒂部與耳道前壁皮膚相連,向外和原耳内切口相連,成一帶蒂遊離皮瓣(圖5)。皮瓣的寬度應超過外耳道前壁的骨性隆起,磨低外耳道下壁,并在原鼓環位置外的骨面上,用細鑽磨成寬1mm,長約1/2圈的“人工鼓溝”,用直角彎針、微型彎針、細吸管去盡殘餘鼓膜表面的鱗狀上皮,去除裸露的錘柄上的鱗狀上皮,将移植的筋膜前、下緣放置在“人工鼓環”的表面,回複皮瓣,滴入适量的纖維蛋白粘合劑,壓以明膠海綿小球,縫合切口,包紮。

術後處理

1、耳部縫線1周拆除。

2、2周後去除耳部包紮和外耳道口紗條。

3、每日用較幹的乙醇棉球填塞耳道口,3-4周後逐漸清理殘餘海綿,如手術成功,3-4周後新生鼓膜基本形成。

4、術後應适當選用抗生素1-2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