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

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

屯墾戍邊開拓者
1965年秋,中共中央東北局鑒于中蘇邊界日趨緊張的局勢,向中央建議組建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196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所屬的萬餘名名複轉官兵分批到達黑龍江邊境的29個農(牧)場,農建第一師(祝黑河地區)和農建第二師(駐合江地區),共轄9個團。[1]
    中文名: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 外文名: 辦公地址: 性質: 行政級别: 總部所在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主要官員:毛澤東

機構簡介

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1968年6月30日,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成立時,共接收國營農、牧、漁場93個,合編為5個師(轄58個團)、3個獨立團,即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

一師轄一團(北方農場,愛輝縣)、二團(新華農場,愛輝縣)、三團(紅色邊疆農場,愛輝縣)、四團(庫爾濱農場,遜克縣)、五團(五大連池農場,德都縣)、六團(二龍山農場,德都縣)、七團(趙光農墾局,北安縣),共七個團。

師團建制

一師

師部所在地,北安農墾管理局:轄一團(錦河農場,愛輝縣)、二團(新華農場,愛輝縣)、三團(紅色邊疆農場,愛輝縣)、四團(建設農場,(現遜克農場)遜克縣)、五團(五大連池農場,德都縣)、六團(二龍山農場,德都縣)、七團(趙光農場,北安市),共七個團。

二師

師部所在地,寶泉嶺農墾管理局;轄八團(二九〇農場,綏濱縣)、九團(綏濱農場,綏濱縣)、十團(江濱農場,蘿北縣)、十一團(軍川農場,蘿北縣)、十二團(名山農場,蘿北縣)、十三團(延軍農場,蘿北縣)、十四團(共青農場,蘿北縣)、十五團(寶泉嶺農場,蘿北縣)、十六團(伏爾基河農場,現新華農場,鶴崗市)、十七團(湯原農場,湯原縣),共十個團。

三師

師部所在地,紅興隆農墾分局;轄十八團(友誼農場,集賢縣)、十九團(五九七農場,寶清縣)、二十團(八五二農場,寶清縣)、二十一團(八五三農場,寶清縣)、二十二團(饒河農場,饒河縣)、二十三團(八五九農場,饒河縣)、二十四團(勝利農場,饒河縣)、二十五團(七星農場,富錦縣)、二十六團(撫遠漁場,撫遠縣)、二十七團(勤得利農場,同江縣)、二十八團(二九一農場,集賢縣)、二十九團(雙鴨山農場,雙鴨山市)、三十團(寶山農場,桦川縣)、三十一團(曙光農場,桦南縣)、三十二團(北興農場,勃利縣),共十五團。

四師

師部所在地,牡丹江農墾管理局;轄三十三團(八五四農場,虎林市)、三十四團(八五八農場,虎林市)、三十五團(慶豐農場,虎林市)、三十六團(八五零農場,虎林市)、三十七團(八五六農場,虎林市)、三十八團(農墾部實驗場,虎林市)、三十九團(雲山農場,虎林市)、四十團(八五一一農場,密山市)、四十一團(八五五農場,密山市)、四十二團(八五七農場,密山市)、四十三團(興凱湖農場,密山市)、四十四團(八五一零農場,雞東縣),共十二個團。

五師

師部所在地,九三農墾管理局;轄四十五團(鶴山農場,嫩江縣)、四十六團(躍進農場,嫩江縣)、四十七團(大西江農場,嫩江縣)、四十八團(鐵峰農場,嫩江縣)、四十九團(尖山農場,嫩江縣)、五十團(前鋒農場,嫩江縣)、五十一團(榮軍農場,嫩江縣)、五十二團(旭光農場,嫩江縣)、五十三團(紅五月農場,嫩江縣)、五十四團(克山農場,克山縣)、五十五團(查哈陽農場,甘南縣)、共十一個團。

六師

師部所在地,建三江農墾管理局;轄五十六團(雙河農場)、五十七團(大興農場)、五十八團(紅旗嶺農場)、五十九團(青龍山農場)、六十團(前進農場)、六十一團(創業農場)、六十二團(紅衛農場)、六十三團(湯原農場)、六十四團(晨清農場)、六十七團(金邊農場)、六十八團(前哨農場)、六師反修營(前鋒農場)

直屬

獨立一團(嘉蔭農場,嘉蔭縣)、獨立二團(鐵力農場,鐵力縣)、獨立三團(紅色草原農墾局),共三個團。

獨立一營(紅旗農場)、獨立二營(佳南農場)、獨立三營(依蘭農場)。

時間表

1968年8月,原北京市公安局所屬音河農場劃歸兵團領導,為五十六團。

同年11月,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兵團開發撫遠荒原。

12月兵團決定二師、三師、四師分别負責包建六個新團,其中二師包建前進團,三師包建東方紅團、向陽團和五七團,四師包建青龍山團和紅衛團。

1969年7月15日,經沈陽軍區報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同意組建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第六師。

8月19日,兵團确定正式組建六師,将原屬三師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團和在撫遠地區新建的六個團撥歸第六師建制,同時授予新建的6個團番号:原東方紅團為五十七團,原向陽團為五十八團,原青龍山團為五十九團,原前進團為六十團,原五七團為六十一團,原紅衛團為六十二團。

1969年11月24日,兵團決定,原兵團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劃歸二師領導,原兵團直屬獨立三團劃歸五師領導,原番号不變,從1970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領導關系。

同年12月,五十八團内遷至二十一團五營地區,隸屬于三師領導。

1970年1月,經沈陽軍區批準,兵團在原寶山農場組建二十六團(步兵團),在原湯原農場組建六十三團(炮兵團),由兵團直接領導指揮。

同年2月13日,兵團決定一師獨立四營改編為六十四團(晨清農場,孫吳縣),五師五十五團的一個營劃歸為五十六團,五師五十五團分出部分編為六十七團(金邊農場,甘南縣),分别隸屬于一師和五師領導。

5月25日,兵團決定将五師五十五團的二、三、四營編為五十團(豐收農場,甘南縣),原五十團所屬單位分别并入四十九團和五十一團。

組建背景

為防蘇對我地面突然襲擊、武裝入侵,加固我東北邊陲安全,經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親自批示,中共中央于一九六八年六月十八日簽發了《關于建立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的批示》的中發(68)98号文件。其戰略構想是:屯墾戍邊,在沈陽軍區的指揮下,執行戰役火力偵察,于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戰役要點、殺傷遲滞敵有生力量、配合野戰軍戰役行動。實施全民備戰,殲滅入侵者。

建設

身經百戰的老紅軍、沈陽軍區副政委李少元少将兼任兵團政委,顔文斌少将任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兵團工作)、程克廉任兵團政委,率三千餘現役軍官在第一時間開赴兵團屯墾戍邊的戰鬥崗位。

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先後組建六個師、三個獨立團,共轄六十九個團、3個獨立營、一個種馬場(寶清龍頭種馬場)及八一農墾大學和若幹醫療、後勤保障單位等。

兵團組建初期、司令部依據作戰預案,按中國北方乙種步兵師編制标準,組建戰備值班營35個,每個營編制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1970年增建8個警通連、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和21個高炮連。”九一三事件“後、又增建150餘個武裝連隊,并配備相應的裝備,形成一支相當規模的常規武裝力量。

兵團下轄六個師分别用“建”、“設”、“鋼”、“鐵”、“邊”、“防”作為信箱代号,各團依本師分配的順序号為代号,團屬各連為分隊。

沿革

1973年8月21日,“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納入黑龍江省政府領導,改名“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1976年2月25日兵團撤銷,改編為黑龍江國營農場總局,但是考慮到與蘇聯關系并沒有太多緩和,所以還是保留了一定的準軍事力量,經常号召團場畢業生參加武裝訓練。直到1979年末1980年初才全部停止武裝。現在是中央直屬企業,即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歸農業部與黑龍江雙重領導,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政策扶持,現已組建了北大荒集團上市公司!

北大荒農墾兵團人物

濮存昕;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主演過數十部優秀的話劇、電影、電視劇作品

姜昆;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主流相聲演員,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師勝傑;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中國十大笑星之一。

梁曉聲;中國影視編劇、作家,任教于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張抗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參事。

姜大明;現任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兼任國家土地總督察。

周小川;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書記。

朱小華;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王毅;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黨委副書記。

孟凡貴;著名相聲演員,擅長集“捧哏”與“逗哏”于一身的單口相聲

丁玲;作家,社會活動家。

肖複興;中國著名作家。

陸星兒;中國著名的女作家。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周孝正;我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方存忠;曾任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現任哈爾濱市慈善總會會長。

畢國昌;新華通訊社黑龍江分社兼職記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黑龍江記者站站長。

王少伯;曾任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第六師師長,為開發建設北大荒做了大量工作。

何志雲;電影出版社編審,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環球企業家》主編,《中國攝影報》總編輯。

付淑蘭;曾任大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王浩;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專家,教授級高工,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闫豐;遼甯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

姜增偉;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

楊華;曾任共青農場副場長。1955年他與五名青年發起組織全國第一支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

王志新;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王貞;當今活躍在美國、日本學界的引人注目的學者。

王德章;中國市場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包化民;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1958年4月,随部隊轉業到黑龍江墾區。

窦桂萱;1958年轉業到黑龍江墾區,北大荒作家協會主席,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孫子源;曾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郎德森;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

張永濱;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作家。

劉東輝;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

賈宏圖;黑龍江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黨組書記,黑龍江省文化廳廳長,黑龍江作家協會主席。

趙曉沫;著名知青畫家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劉宇廉;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朱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68年赴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屯墾戍邊。

江遜之;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男高音歌唱家、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北大荒合唱團團長。

郝伯義;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北大荒美術家協會主席、一級美術師。

丁繼松;《黑龍江農墾史》副主編,《北大荒文學》主編,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大荒文聯副主席。

晁楣;著名版畫家。北大荒版畫開創者、組織者代表人物。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崔可法;原北大荒文工團團長,現任北大荒文聯副主席、北大荒戲劇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

文乾義;文學創作以寫詩為主,著有中篇小說《野孩兒》,詩集《情人》、《北大荒之戀》。

常新港;現為黑龍江省作協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張作良;1958年轉業到北大荒墾區,為《北大荒畫報》負責人。著名版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張良武;原北大荒版畫創研室創作員、黑龍江農場總局北大荒書畫社社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高研班導師。

孫桂田;影視、話劇演員,

上一篇:五彩斑斓的世界

下一篇:HD 43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