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鯉

黃河鯉

鯉科鯉屬動物
黃河鯉魚體态豐滿,肉質肥厚,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山東以黃河鯉魚為主料烹制的糖醋鯉魚,于198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烹調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上受到好評。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綱:輻鳍魚亞綱 目:鯉形目(Cypriniformes) 亞目: 科:鯉科(Cyprinidae) 亞科:鯉亞科(Cyprininae) 族: 屬:鯉屬(Cyprinus) 亞屬: 種:黃河鯉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黃河鯉 中文别名:鯉拐子 分布:中國黃河流域

物種分類

甯夏黃河鯉魚主要是指生活在黃河中的鯉魚。但是,随着淡水養殖業的發展,也有人工飼養者。甯夏淡水養魚業曆史悠久,明代就有記載。明代詩人在靈武《漁村夕照》中有這樣的描述:"村居多以漁業為業,得采歸來喜不窮。"如今,除國營和集體漁場外,還湧現出不少個體養魚戶。人工養殖魚種除黃河鯉魚外,還引進和雜交育成了紅鯉、荷包鯉、散鱗鏡鯉、鬥鯉、荷元鯉等品種。

陝西黃河鯉魚,主要産于陝西境内的黃河幹流及其重要支流河段,以黃河幹流河灣地帶的陝北神木、府谷和關中東部的華陰、潼關等市縣河段産量最豐。陝西黃河鯉魚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與甯夏黃河鯉、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并列為黃河幹流的“五大名鯉”。

形态特征

黃河鯉同淞江鲈魚,興凱湖魚、松花江鲑魚被共譽為我國四大名魚。黃河鯉,自古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洛鯉伊鲂,貴如牛羊”之說,向為食之上品。黃河鯉還以其肉質細嫩鮮美,金鱗赤尾、體型梭長的優美形态,馳名中外,是我省和我國的寶貴魚類資源。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幾乎是家喻戶曉。白居易等古代詩人都曾為其寫詩作賦,稱其為“龍魚”。民間流傳有“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等美好詩句。

黃河鯉,金鱗赤尾,體形梭長(體長/體高>3,尾柄長/尾柄高≈1)、肉質細嫩而鮮美。與其它幾種鯉魚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17.6%)和較低的脂肪含量(5.0%),含有豐富的人體全部必需8種氨基酸和4種鮮味氨基酸,還含有3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鐵、銅、鋅及大量元素鈣、鎂、磷等。自古以來即為民間喜慶各種宴席所不可缺少的佳肴。

體側鱗片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較白。臀鳍、尾柄、尾鳍下葉呈橙紅色,

胸鳍、腹鳍桔黃色,除位于體下部和腹部的鱗片外,其它鱗片的後部有由許多小黑點組成的新月形斑。

其體梭形、側扁而腹部圓。頭背間呈緩緩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頭較小。口端位,呈馬蹄形。背鳍起點位于腹鳍起點之前。背鳍、臀鳍各有一硬刺,硬刺後緣呈鋸齒狀。一般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34±0.48,體長與頭長之比為4.03±0.47,尾柄長與尾柄高之比為1.09±0.27。

生存狀況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流,全長5464公裡,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裡,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穿越河南境内的692公裡,主要位于豆腐腰上。孟津以東河道開始放寬,兩岸堤距一般10公裡左右,最寬處可達20公裡,河床寬而淺,非汛期含沙量11.3-25.0厘米,水中富含水生生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鹽類。該流域(河南段)氣候溫和,年日照時間和魚類生長期長,黃河灘生長着大量的野生雜草可作為魚類飼料,這些都是發展漁業生産的優越條件。也是曆史上我省境内河段盛産優質黃河鯉的主要原因。

但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諸如水質污染,濫捕、毒魚、炸魚,隔離天然繁殖場地以及黃河斷流,使得天然水域生态平衡遭到嚴重破壞,黃河鯉魚的資源量急劇下降。50年代,在三門峽、靈寶、洛陽、鞏義、鄭州及開封等地均有專業捕撈隊在黃河裡捕魚。月捕魚量600-1150公斤/船,其中黃河鯉可占總重量的45-50%,黃河河南段每年能捕撈黃河鯉15萬公斤;而到1981-1982年,同樣的作業方法在同一季節的月捕獲量也不超過125公斤/船,且漁船數量大大減少,特别是黃河鯉魚的産量下降更為嚴重,年捕撈量還不足1萬公斤,年齡與個體均減小;如今已很少能見到捕魚的船隻了,可見魚類資源已明顯衰退。特别是進入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國一片鯉魚引種雜交熱的直接影響下,經黃河的不同支幹流水域,混進了多種雜交鯉,使得河道内黃河鯉種質資源遭到了更為嚴重的破壞,出現多種鯉魚混雜現象,黃河鯉魚品質下降。主要表現為體色不一,鱗被雜亂,體型改變等性狀變異。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鯉魚就被當作貴重的饋贈禮品。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得子,魯昭公送鯉魚作為賀禮。因此,孔子為其子取名曰孔鯉,山東孔府曆史上因此有不吃鯉魚的禁忌。《詩經》中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的詩句,而古籍中的“河”就是專指黃河的。漢代也有不少詩文提到鯉魚,例如“就我求珍肴,金盤燴利于鯉魚。”(《羽林郎》)到了唐代,鯉魚因沾了個鯉字,與“李”諧音,身價倍增,高到了不準食用買賣的地步。

研究狀況

早在1973年-1974年,河南省水利局、新鄉師範學院生物系(現為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對河道黃河鯉魚資源及其生物學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撰寫了《河南省黃河鯉魚初步調查報告》(淡水漁業,1976.11-12)。1981-1984年河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在承擔國家水産總局下達的黃河流域漁業資源調查時又重點對黃河鯉魚的資源狀況及生物學進行了調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标本和數據。

上述工作為以後的黃河魚選育提供了關鍵的第一手資料。對黃河鯉魚進行系統選育始于1985年,在黃河開封段黑崗口處,捕出10多組黃河鯉魚作為制種親本,開展了逐代培養、繁殖、多級篩選的系統選育工作。1988年,《黃河鯉魚原種選育》課題組正式成立并被省科委立項資助。河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在我省“七。五”科技攻關、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農業部“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進行了系統選育,自第五代已開始建立家系。對子三代、子四代、子五代魚的生長性能、形态特征等經濟性狀,生理、生化、遺傳學指标以及夏花當年育成商品魚等都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如今已選育至第八代。從而使其優良性狀趨于穩定,生長速度得到了較大提高;使已混雜的黃河鯉種質資源得以初步保護和恢複。

選育出的黃河鯉表現出了良好的經濟性狀:體型接近于原河道鯉;後代雜體分離率由5%左右降至1%以下;當年繁殖的魚苗當年即可長至平均個體650克左右,畝産達1400公斤,改變了傳統養殖模式,縮短了養殖周期,使每畝水面節約投資600元以上,該技術成果在省内外推廣應用,産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黃河鯉的生理、生化、及遺傳特性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為開展黃河鯉的種質監測提供了依據,對于保護和保存黃河鯉的種質資源,防止混雜與退化,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獲1997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九·五”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黃河鯉》種質、《黃河鯉養殖技術規範》水産行業标準的制定,為黃河鯉的種質鑒定、保存和保護黃河鯉原種、實施無公害養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996年以來,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進行了黃河鯉的基因工程育種研究(“九·五”農業部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取得了重大成果,獲得了比對照組生長速度快2~3倍的轉“全魚”GH基因黃河鯉魚核心群。由“863”計劃資助研究的項目—“轉‘全魚’GH基因黃河鯉魚中試”,證實其F1代生長速度平均比對照組快40%以上,證實了轉“全魚”GH基因黃河鯉魚的食品消費安全性,建立了快速生長轉基因黃河鯉魚的高效、安全的養殖模式,為轉“全魚”GH基因黃河鯉魚的大規模商品化生産提供了科學依據。該項目于2000年10月通過中科院組織的鑒定,該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

研究成果

⑴黃河鯉魚原種選育及應用研究。獲1997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貳等獎。

⑵黃河鯉無公害集約化養殖綜合技術研究。已通過省級鑒定,居國内領先水平。

豫選黃河鯉

農業部第485号公告稱:經全國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三屆第二次會議審定,豫選黃河鯉為适宜推廣的優良養殖品種(品系),“大連1号”雜交鮑、“榮福”海帶、“東方2号”雜交海帶為适宜推廣的雜交新品種,鳄龜、蘇氏圓腹魚芒和池蝶蚌為适宜推廣的從境外引進的品種。其中豫選黃河鯉、“大連1号”雜交鮑、鳄龜、蘇氏圓腹魚芒、池蝶蚌5個品種應嚴格控制在人工可控的水體中養殖。

豫選黃河鯉(品種登記号:GS01-001-2004)是河南省水産科學研究院采用野生黃河鯉做親本,經過近20年、連續8代選育而成,體形呈紡錘狀,體色鮮豔、金鱗赤尾,子代的紅體色、不規則鱗表現率已降至1%以下,生長速度比選育前提高了36%以上。該品種性狀穩定,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易捕撈。全國各地均可養殖。

轉基因黃河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淡水生态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朱作言在水産研究所李向民所長陪同下前往定安淡水良種場考察轉基因黃河鯉養殖條件。朱院士認為,該場地的條件适合養殖。

一是水源充足,水質好,供水排水系統完善;

二是封閉式養殖,可以保證養殖的轉基因魚不能逃到自然水域;

三是擁有較好的養殖管理模式;

四是安全問題可以得到保障。

因此,朱院士決定在我省定安縣養殖轉基因黃河鯉。

資源保護

黃河鄭州段黃河鯉魚國家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安陽淇河鲫魚國家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近段時間日通過農業部評審委員會審定,已獲項目立項。這意味着省黃河鯉魚、淇河鲫魚這兩個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遺傳育種價值的名貴品種,獲得國家項目支持和保護。

黃河鄭州段黃河鯉魚國家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黃河鯉魚,範圍包括:鞏義市、荥陽市、惠濟區、金水區和中牟縣,保護區設立兩個核心區(花園口核心區和伊洛河核心區)和東西兩部分實驗區。

安陽淇河鲫魚(又名雙背鲫),産于淇河,是省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在水溫、氣溫、自然環境等條件非常适宜淇河鲫魚生存栖息的淇河沿岸建立淇河鲫魚自然保護區,在五龍鎮嶺後村以下15公裡58平方公裡的河段建立淇河鲫魚種質資源保護區。

這兩個保護區建成後,不僅能夠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而且能夠保護黃河鯉魚、淇河鲫魚種質,保護生物多樣性。

繁殖狀況

難養的表現

1.生長變緩。正宗的黃河鯉一般當年個體重可達250—500克,第二年個體重可達500—1000克。可近幾年發現不少地方生長的黃河鯉苗種第一年個體重隻能長到100—130克,每二年個體重也僅能長到500克。

2.性早熟。正常的黃河鯉一般2齡以上才能性成熟。現有不少地方養殖的黃河鯉雄性個體在1齡時就已經性成熟,嚴重影響了黃河鯉的正常生長。

3.抗病力減弱。黃河鯉以抗病力強而著名,一般不會患大批量死魚的疾病。可近幾年來,不少地方屢屢發生黃河鯉患暴發性疾病(如出血病)大批死亡的現象。

4.體型、體色有較大改變。有的地方養殖的黃河鯉肚子變大,體色變淺或變黑。

難養的原因

1.親魚的選擇、使用不恰當。一些魚種生長場(戶)因技術原因,不能準确地區分正宗的黃河鯉和其他鯉魚,他們往往把建鯉、雜交鯉當做黃河鯉進行人工繁殖,所生産出的鯉魚苗種品質嚴重混雜、退化;一些苗種生産場(戶)在選親魚時隻是随便從商品魚中挑選出成熟好的成魚做親魚,忽視親魚的生長速度、抗病力等内在的質量标準;一些苗種生産場(戶)連續幾年僅從少的、同一批親魚産出的子代中選擇親本進行繁殖,這樣會出現近親交配的現象,同時也容易造成苗種的優良性狀嚴重退化。

2.隔離措施不嚴格、不規範。有的苗種生産場(戶)對苗種池、孵化池等設施消毒不徹底,未能完全殺滅野雜魚類,造成人工繁殖過程中品種混雜。

解決方案

1.在購買黃河鯉苗種時,一定要慎重,應購買正宗的苗種,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而買一些假冒、退化、混雜的苗種。n

2.各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執行有關種魚生産的漁業法規,堅決取締一些不符合生産條件的從事苗種生産的場(戶)。技術主管部門應對生産、流通的各環節定期檢查,杜絕僞劣苗種的生産和出售。n

3.負責黃河鯉保種的單位,應切實做好黃河鯉原種的提純複壯工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确保黃河鯉的優良性狀不退化。n

4.各黃河鯉魚種繁育單位要嚴把親魚選擇關,甯缺毋濫,要恪守職業道德。

走進基地

養殖基地位于河南省荥陽市王村鎮木樓村黃河灘區,占地面積3376畝,計劃總投資額為5000萬元。根據健康、無公害、生态化養殖的需要,在項目區内建設生态化養殖區70%,景觀生态濕地30%。主要包括無公害水産品養殖、人工景觀濕地營造、野生動物環境模拟保護、水生蔬菜種植與加工、濕地休閑旅遊觀光等項目。

該基地由鄭州邦衆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經營建設,該單位是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注冊成立,以水産品養殖為主業的綜合性農業企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已被定為國家大宗水産品養殖示範區和生态養殖示範基地。

邦衆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有三個養殖基地,養殖水面4600畝,社員206戶,管理人員16人,高級職稱技術人員4人,中級職稱技術人員12人。

相關菜品

鯉魚焙面

"開封鯉魚焙面"是開封的傳統隹肴之一,久負盛名。焙面也稱龍須面。據《如夢錄》記載:明清時,開封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稱為"龍擡頭","筵客吃龍須面,節禮送面"。當時制作"龍須面"。隻是用水煮熟,後改炎焙制的方法。故稱為"焙面"。鯉魚焙面也是魯菜-豫菜經典名菜,由"糖醋熘魚"和"焙龍須面"兩道名菜配制而成。傳說,清代慈禧太後逃難時停留在開封,開封府名廚貢奉"糖醋熘魚"和"焙面"。慈禧見狀後,心血來潮說道,鯉魚靜躺盤中,大概是睡着了,應該給它蓋上被子,免得受涼。随之起筷将"焙面"覆蓋魚身,"鯉魚焙面"從此傳為佳肴了。其特點是色澤棗紅,軟嫩鮮香;焙面細如發絲,蓬松酥脆。

鯉魚焙面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它是用開封黑崗口至蘭考東頭這段黃河出産的鯉魚(重一斤左右)。這種魚肉味純正,鮮美肥嫩。鯉魚經過初步加工後,兩側剞成瓦楞花紋,下入熱油鍋内炸透;加以白糖、香醋、姜末、蔥花、料酒、食鹽等調料,對入開水,用旺火熱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進炸魚,潑上芡汁即成。

“焙面”以稱“龍須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後來,不斷改進,過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後,配菜肴同食,故稱“焙面”。

黃河灣燒鯉魚

黃河灣燒鯉魚是煜豐美食的特色菜,[黃河鯉魚,自古就以中原地段為最佳,被衆多文人墨客所贊美,思之良久,方知衆人是被其肉質細嫩鮮美,金鱗赤尾、體型梭長的優美形态所吸引。選用黃河水放養的鯉魚,采用樸實簡單的漁家燒法,将黃河鯉魚肉質細嫩鮮美的本真滋味呈現在顧客面前。最為直接的則是《清稗類鈔》中說道:“黃河之鯉甚佳,甘鮮肥美,可稱珍品。”

原料:黃河鯉魚1條;蔥、姜、蒜、八角;鹽、醬油、色拉油。

制作步驟:

1、鯉魚洗淨剁刀,用鹽輕輕麻味;

2、鍋内添油,燒熱下入配料,煸出香味;

3、把魚放入煎至稍變色,烹入醬油,加入高湯;

4、用調料調味,稍燒3分鐘入味,放入生蒜仔。

制作關鍵:魚要煎兩面,醬油要先烹再下湯,蒜要最後放;

保健功效:健脾除濕;

特點:鮮香,醬香為突出。

魯菜糖醋鯉魚

“糖醋黃河鯉魚”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故烹饪所采用的鯉魚就是黃河鯉魚。此魚生長在黃河深水處,頭尾金黃,全身鱗亮,肉質肥嫩,是宴會上的佳品。《濟南府志》上早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據說:“糖醋黃河鯉魚”最早始于黃河重鎮——洛口鎮。這裡的廚師喜用活鯉魚制作此菜,并在附近地方有些名氣,後來傳到濟南。廚師在制作時,先将魚身割上刀紋,外裹芡糊,下油炸後,頭尾翹起,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澆在魚身上。此菜香味撲鼻,外脆裡嫩,且帶點酸,不久便成為名菜館中的一道肴。“糖醋黃河鯉魚”以濟南彙泉樓所制的最為著名。

原料:鯉魚1000克。姜10克、蔥15克、蒜末10克、精鹽5克、醬油10克、白糖40克、醋40克、清湯150克、濕澱粉60克、花生油100克。

制作過程:

1.鳍魚去鱗,開膛取出内髒,挖去兩鰓洗淨,每隔25厘米,先直剖(1.5厘米深)再斜剖(2.5厘米深)成刀花。

2.然後提起魚尾使刀口張開,将精鹽撒入刀口稍腌,再在魚的周身及刀口處均勻地抹上濕澱粉。

3.炒鍋放花生油。中火燒至七成熱(約175℃)時,手提魚尾放入鍋内,使刀口張開。

4.用鍋鏟将魚托住以免粘鍋底,入油炸2分鐘,将魚推鍋邊,魚身即成方形,再将魚背朝下炸2分鐘,然後把魚身放平,用鏟将頭按入油炸2分鐘,待魚全部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擺在盤内。

5.炒鍋内留少量油,中火燒至六成熱(約150℃)時,放入蔥、姜、蒜末、精鹽、醬油、加清湯、白糖、旺火燒沸後,放濕澱粉攪勻,烹入醋即成糖醋汁,迅速澆到魚身上即可。

特點:魚尾翅起,色如琥珀,外焦裡嫩,具有香酥,酸、甜、鹹的獨特風味。

上一篇:黑皮花生

下一篇:櫻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