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鎮

黃埠鎮

廣東省惠東縣轄鎮
黃埠鎮隸屬于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地處惠東縣東南部沿海,南連紅海灣,東北與深汕特别合作區相鄰,西與鐵湧鎮接壤,北與國道324線相接。[1]鎮域黃埠片區曆來商貿發達,是貨物集散之地,有“黃金埠頭”美譽,故名“黃埠”,取中心埠頭之意;鹽洲片區是内海考洲洋中的島嶼,因其盛産原鹽,故名“鹽洲”,又稱“大洲”。全鎮總面積97.7平方公裡,海岸線長44.5公裡,轄7個社區、11個村。2010年總人口約1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1萬人,外來人口約12萬人。制鞋業是黃埠支柱産業,2014年,黃埠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3.1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全鎮産鞋6.2億雙,鞋業産值182億元。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鄉鎮 所屬地區:廣東惠東縣 地理位置:惠東縣南部沿海,面臨考洲洋,南連紅海灣 面積:97.7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7個社區,11村委會 政府駐地:惠東縣黃埠鎮王公村 電話區号:0752 郵政區碼:516353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鹽洲 機場: 火車站:惠東站 車牌代碼:粵L 地區生産總值:38億元(2011) 中文名稱:黃埠鎮 外文名稱:Huangbu 建立時間:1987年 知名産業:鞋材加工、皮革塑料、五金、紙品包裝 人口:16萬人(戶籍人口4萬,外來人口12萬)(2010年)

簡介

廣東省惠東縣黃埠鎮是一個馳名中外的鞋城,地處廣東省惠東縣東南部的海濱,北臨考洲洋,南連紅海灣。全鎮面積53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2公裡,居住人口近6萬人。還有江西省上猶縣黃埠鎮、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黃埠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後,黃埠建制鄉,屬第八區轄,鄉轄24個自然村。1950年5月,成立了黃埠鄉政府,屬吉隆十七區轄。1952年土地革命運動開始後,黃埠區域内劃為3個鄉,即黃埠中等鄉和霞坑、沙埔兩個小鄉。

1951年,鹽洲鄉、白前鄉屬吉隆(第十七區),1955年鹽洲鄉、白前鄉合并為鹽洲鄉,建制鹽洲鄉政府。

1954年農業合作化運動時期,各家各戶組織起來互助合作,黃埠、鹽洲區域内以自然村設一村一社。1957年高級社建立,黃埠、鹽洲成立高級社。1956年建制鹽洲社區居委會,當時稱鹽洲運輸隊,負責把鹽洲島内生産的原鹽運往大坨集中,再由大坨運放裝船運往廣州等地。

1957年12月,撤區建鄉(鎮),惠陽縣50個鄉鎮,其中惠東縣23個鄉鎮,建制吉隆鄉,黃埠、鹽洲屬之。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初期按行政區劃設營、連、排建制。吉隆成立人民公社後,黃埠區域内分設兩個管理區。即霞坑、望京洲、圩内三個大隊為一個管理區,坣頭劃割為東洲轄;東頭、沙埔、西沖為一個管理區。以自然村合并設8個連。即四門一個連:田寮仔、西社、南門囗、東風、寮埔為一個連;金帶街、下圩、望京洲為一個連;王公、平徑、下坑為一個連;沙埔、山下為一個連;盤沿一個連;龍子、上太平、下太平為一個連;東頭、坑口為一個連。

1959年4月,公社化體制下放後,黃埠中等鄉及兩個小鄉撤掉,劃設為沙埔大隊、霞坑大隊、黃埠大隊。盤沿村割回沙埔大隊轄,東、西沖割回鹽洲轄;望京洲、霞坑合并為霞坑大隊,三洲村并回鹽洲轄;圩内的三聯、群英、四門、居民劃為黃埠大隊。

1961年6月,從吉隆公社析出黃埠公社、大洲漁鹽公社。黃埠建制群英、三聯、四門、坣頭、望京洲、霞坑、沙埔、東頭8個生産大隊;大洲漁鹽建制三洲、前寮、望鬥、聯新、西沖、白沙、新漁村7個大隊1個鹽洲居委。1962年實行“三級所有(公社、生産大隊、生産隊),隊(生産隊為基礎)”的體制,公社成為縣以下黨政合一的基層政權。其中惠東有10個公社。黃埠屬吉隆公社轄,以下各村按原行政區劃分大隊,大隊分社的生産隊。大洲漁鹽公社建制不變。

1963年1月,黃埠公社與吉隆公社合并為吉隆公社。黃埠區域内劃分為4個大隊。即三聯、群英、四門合并為黃埠大隊,望京洲、霞坑合并為霞坑大隊,東頭、沙埔合并為沙埔大隊,居民劃為一個大隊。大洲漁鹽公社建制不變,下設西沖、三洲、新漁、望鬥、聯新、白沙、前寮、7個大隊和1個鹽洲居民大隊。

1966年4月,吉隆公社再次析出黃埠公社,下轄沙埔、霞坑、四門、望京洲、東頭、三聯、群英、坣頭(從吉隆東洲割回黃埠轄)、居民等9個生産大隊。

1983年11月,全縣進行體制改革,實行社改區編制,公社改為區公所,平山鎮建制不變,即黃埠區公所、大洲區公所。黃埠将生産大隊劃設為一區二鄉,黃埠區公、下設霞坑、群英鄉政府;成立三聯、四門、坣頭、望京洲5個村民委員會、和居民、黃埠兩個居委會。大洲區公所設西沖、三洲、新漁、望鬥、聯新、白沙、前寮、7個鄉政府和鹽洲居委會。

1987年3月,撤區建鎮,将一鎮二鄉撤後劃設為沙埔、霞坑、四門、望京洲、東頭、三聯、群英、坣頭等8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居民居委會。

1989年11月,撤銷村民委員會,建制管理區辦事處,作為鎮政府派駐機構。黃埠鎮有三聯、群英、四門、坣頭、京洲、霞坑、沙埔、東頭和居委9個管理區辦事處。鹽洲鎮下設西沖、三洲、新漁、望鬥、聯新、白沙、前寮、和鹽洲8個管理區辦事處。

1998年1月,劃分圩鎮内的行政區域,撤并三聯管理區、群英管理區、四門管理區、居民居委會。将三聯管理區分設為下圩居委會、王公居委會;群英管理區分設為群英居委會、新興居委會、田圍居委會;四門管理區改為四門居委會。鹽洲鎮設西沖、三洲、新漁、望鬥、聯新、白沙、前寮7個村民委員會和鹽洲居民委員會。

2006年4月,撤銷黃埠鎮、鹽洲鎮,并入吉隆鎮。黃埠區域内設王公、田圍、群英、四門、下圩、新興6個居委會和望京洲、坣頭、霞坑、沙埔4個村委會。鹽洲區域内設鹽洲居委會和聯新、新漁、三洲、白沙、望鬥、前寮、西沖等7個村委會。

2008年6月,從吉隆鎮析出黃埠、鹽洲,将黃埠、鹽洲合并設立黃埠鎮。原鹽洲的前寮村、白沙村、望鬥村、新漁村、聯新村、西沖村、三洲村和鹽洲居委并入黃埠鎮。黃埠轄坣頭村、沙埔村、龍仔村、霞坑村、望京洲村、四門社區居委會、下圩社區居委會、田圍社區居委會、王公社區居委會、群英社區居委會、新興社區居委會等5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居委會。

區劃詳情

2012年,黃埠鎮下轄四門、群英、王公、下圩、田圍、新興、鹽洲等7個社區;坣頭、望京洲、霞坑、沙埔、前寮、望鬥、白沙、聯新、西沖、三洲、新漁11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埠鎮位于惠東縣東南部沿海,地處東經114°54′~115°01′,北緯22°39′~22°47′之間。東北與海豐縣小漠鎮為界,南連紅海灣,西鄰鐵湧鎮,西北與國道324線相接。境内東西最大距離1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65千米,總面積97.7平方千米,有海岸線44.5千米。鎮政府駐地距惠東縣城44千米,距惠州市區80千米,距省會廣州市220千米,至香港90海裡。

地質地貌

境内的地質主要以紅土、石質土、河沙泥土、濱海砂土和濱海鹽漬沼澤為主。

地形地貌是三面環山,北部山峰為東南走向,向南傾斜,屬蓮花山脈。鎮内海拔150米以上的山峰18座,其中有兩座名山:一座為觀音山,另一座為大屏山,山腳有聞名的龍亨寺,山上有新建的公園,是本地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休閑好去處。這兩座名山遙相呼應,聯手環抱鎮内的考洲洋,把4.5萬畝海平面的考洲洋圍成半月形,并把老黃埠和老鹽洲緊緊地連在一起。

氣候特征

黃埠鎮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四季樹林蔥綠,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降雨量約2000mm,鎮内自然景觀多樣,既有綿延幾裡的金銀沙灘,又有秀麗峻美的觀音山。鎮内有大坑河橫貫全鎮自東向西流入考洲洋。曆年平均降雨量:2146.5mm,曆年平均日照時數:19152.5小時,曆年平均氣溫:22.4℃,曆年平均濕度:81%,年平均台風次數:3~4次(包括6~7級别)。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主要是竹木資源和藥用資源)。

林木

①用材林。有馬尾松、濕地松、加勒比杉、木麻黃、黃椎、大葉樟、細葉樟、檸檬桉、大葉相思、細葉相思、台灣相思、楓樹、柯樹、苦楝、鴨腳木、黃楊、黃杞、柞樹、檀、石斑、榕樹、羊蹄甲、合歡、枊、烏、艮桦、棕榈等。其中榕樹在村中随處可見,成為一道美麗景觀。據鎮林業站統計,全鎮百年以上的古榕樹有50多棵,其中東風村和王公居委分别有棵300年以上的小葉榕,這些榕樹成了村民休閑、納涼的地方。

②經濟林。有南嶺黃檀、計腦、楊梅、桑油桐、山楂、油茶、茶葉、山蒼子等。

③灌木林。有桃金娘、崗松、稔、野牡丹、油柑子、算盤子、山指甲等。

④竹林。有苗竹、簕竹、麻竹、綠竹、箭竹、泥竹等。

藥用植物境内内常見的藥用植物有:生地、淮山、杞子、沙姜、巴戟、淡竹、茅根、蘆根、金銀花、土茯苓、陳皮、半夏、首烏、五倍子、金櫻子、毛麝香、白花蛇舌草、熊膽草、透骨消、金餞草、兩面針、五指毛桃、七葉一枝花、葛薄、石仙桃、薄荷、益母草、溪黃草、三桠苦、半邊蓮、車前草、狗旰菜、穿心蓮、半楓荷、田基黃、過塘蛇、了哥黃、野菊花、九裡香、大茶藥、馬錢子、颠茄、夾竹桃、羊角扭、魚藤等。

動物資源

禽類主要有畫眉、八哥、老鷹、百勞、杜鵑、山雀、烏鴉、翠鳥、布谷、百靈鳥、貓頭鷹、矛婆雞、白鶴、雉雞、鹧鸪、斑鸠、鹌鹑、米雞、啄木鳥、野鴨、麻雀等。

獸類主要有野豬、黃猄、獾刺猬、狐狸、山羊、箭豬、果狸、穿山甲、黃鼠狼、水獺、野貓、野狗等。

水生動物

①淡水魚類:鲩、鲢、鳙、鳊、鲮、鯉、鲫、福壽魚、羅非鲫、鲶、塘虱、赤眼、倒刺耙、蝦、鳝、鳅、螌等。貝類有蚌、蚬、螺等。

②海水魚類:烏頭魚、尖頭魚、白魚、鶴針魚、換米魚、黃魚、沙鑽魚、墨鲈、鱿魚、墨魚、泥虻、血蟮、金牯、油鲫、蠶黃、唱歌婆、青魚、笠魚、粗鱗、蒲魚、邙魚、左口魚等。

③蝦類:對蝦、沙蝦、狗蝦、斑節蝦、五須蝦、梅蝦、琵琶蝦等。

④貝類:牡蛎、稣蚶、紅蚶、毛蚶、珍珠貝、翡翠貝、赤口貝、解氏貝、南風螺、大麥螺、釘螺、管角螺、馬玲蚬、花甲、指甲貝、沙澀等。

⑤蟹類:青蟹、花蟹、石蟹、蟛蜞等。其他還有水母、鲘、海龍、海參、海膽、海馬等。

爬行動物

①龜類:金錢龜、草龜、大頭龜、甲魚等。

②蛇類:蚺蛇、水蛇、三索錦蛇、白花蛇、紅頭蛇、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青竹蛇等。

③蜥蜴類:壁虎、狗姆蛇、甲木蛇等。④蛙類:青蛙、古巴牛蛙、蟾蜍、青蚧、石蚧、沼蛙、雨蛙等。環節、節足類有蜉、蚯蚓、蜈蚣、螞蝗等。

⑤節肢動物:節肢動物有:蜣螂、蟑螂、螳螂、蟋蟀、蟬、龍虱、金針蟲、蛍火蟲、花羅蟲、天牛、黃守瓜、菁、鐵甲蟲、地老虎、蜻蜓、蝗蟲、蜜峰、馬蜂、竹峰、天蛾、蠶、螟蟲、薊馬、蝶類、蚊、螞蟻、木虱、蚜蟲、粘蟲、椿象等。

鹽洲紅樹林

紅樹林,位于白沙村的海灘,水域面積350多畝,有珍稀植物紅樹林180多畝,紅樹林常年栖息着成千上萬隻白鹭鳥。鹽洲因紅樹林而成為美麗的海島。紅樹林生長在濕地,是陸地和水域的過度地帶,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岸,在海潮最高線之下和海潮平均線以上之間的喬木或灌木,因為可以在它的樹皮中提煉出紅色的染料,所以稱紅樹林。

它還有胎生、呼吸根等特殊的演化,海水漲潮時,紅樹林的呼吸根、支撐根、枝條等彎曲無序,180畝密密麻麻,似在同心協力地擎起地一片綠色的天空,可作為保護傘。紅樹林曾經發生過一些保護村民的真實事件,白沙村人把紅樹林視為保護傘。1943年,日本鬼子從黃埠過來鹽洲燒殺搶掠,白沙村400多村民逃走不及,隻好躲進紅樹林裡避難。日本鬼子明知他們他們走進了紅樹林,卻不敢進去,隻好在紅樹林外圍用機槍掃射。在紅樹林密林中的400多人,竟沒有一個人受傷。

紅樹林是海邊的保護神,它适應強風,它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堤護岸,淨化海水和空氣,紅樹林是海上的綠色長城,海岸線上的忠誠衛士。每次遇到有強台風或特大暴雨,鹽洲海堤都安然無恙。

由于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林區覓食、栖息、繁殖,因此有近5萬隻鹭鳥在這裡栖宿。1998年白沙村人自動捐款集資5萬多元,用來購買塑料網、木杆,在外圍将紅樹林圍住,以阻止海上污染物流入紅樹林,同時也防止有人來此偷捉鹭鳥。

人口

黃埠、鹽洲這塊土地,在周朝以前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晉唐以後,由于中原戰亂,大批百姓被迫不斷南遷,黃埠、鹽洲人煙稀少,這裡便成了一些中原人居留之地。明清以後,因政府鼓勵,從中原和福建、梅州地區流入的人逐步增多,從而第一次形成人口的兩大主體。1979年改革開放後,黃埠、鹽洲經濟蓬勃發展,特别是以制鞋業為主的鄉鎮工業名聲大振,全國各地的人大量紛紛來這裡打工創業,到20世紀90年代,形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人口遷入高潮,全鎮人口迅速增多。至2010年,全鎮人口包括鹽洲16萬多,其中戶籍人口4.1萬,外來人口12萬多。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具體分布為:新聯新村委會670戶,3250人;前寮村委會376戶,1688人;三洲村委會334戶,1757人;沙埔村委會418戶,3415人;坣頭村委會243戶,1647人;望鬥村委會276戶,1519人;望京洲村委會325戶,2040人;西沖村委會390戶,2308人;霞坑村委會225戶,1720人;下圩村委會635戶,2217人;群英居委會148戶,1190人;四門居委會675戶,3510人;田圍居委會62戶,218人;王公居委會978戶,6200人;新興居委會120戶,380人。此外,外來務工的流動人口約12萬多人,旅居港澳和海外的僑胞約3300人。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境内地處東南沿海,既有傳統的民族文化底蘊,又有地方特色文化。1970年10月,黃埠、(大)鹽洲兩公社相繼建立文化站,配備專職幹部1人。大洲人民會場也相繼落成,成為鹽洲人民的娛樂中心。1979年以後,各生産大隊普遍建立文化室,由公社文化站統一領導,從而促進兩地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站建立以後,根據中央關于農村文化站要"加強領導,積極發展,因地制宜,穩步前進"的工作方針,配合每個時期的中心工作,結合當地實際,組織群衆開展各項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

1980年,兩地相繼建有電影院,共2222個座位。其中黃埠觀衆廳有942個座位,鹽洲1280個座位。配有35cm電影放映機3台及多部16cm電影放映機。滿足了當地群衆的文化需求。"文革"期間,各生産大隊文化室相繼改為政治夜校,掀起學習《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的新高潮,1979年恢複文化室名稱。

鹽洲、黃埠合并建鎮後,鎮文化站認真履行文化市場管理職能,定期或不定期對轄區所有文化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監督,落實管理責任,及時清理鎮内文化毒瘤,取締黑網吧和無牌無證遊戲機室、影吧、音像店等,收繳翻版、盜版書刊、光盤。黃埠鎮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惠州市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衛生設施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關心群衆的身體健康,積極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和醫院衛生設施建設,實施公共衛生服務。經過多年的努力,黃埠、鹽洲沿海地區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技術隊伍不斷壯大,醫技水平不斷提高,傳染病和地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衆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持續得到延長。

城建發展

黃埠鎮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建有跨海大橋1座。鎮内公路總長60多公裡,海濱開發新區長3公裡、寬32米的海濱路和寬24米的黃吉公路、環城路蔚為壯觀,在全縣鎮級公路中獨占鳌頭;

廠房用地理想,建有鞋材開發區"大坑工業區",占地面積14.2萬平方米,價格優惠;能源充足,供應黃埠的110千伏變電站已投入使用,投入3000萬元的吉埠自來水和投資600萬元的麻竹坑水庫已建成使用,供水将得以保障;通訊發達,已開通程控電話25000門,開設了移動電話基站,投資4000多萬元的黃埠人民廣場已完成主體工程。

交通

黃埠鎮水陸交通便利,陸路離廣汕公路僅7公裡,距平山縣城45公裡,據惠州80公裡,水路直通香港僅58海裡。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建有跨海大橋1座。鎮内公路總長60多公裡,海濱開發新區長3公裡、寬32米的海濱路和寬24米的黃吉公路、環城路,在全縣鎮級公路中獨占鳌頭。

旅遊景點

楊屋村古村落

楊屋村(又稱楊厝寨)位于惠東縣黃埠鎮鹽洲西沖村北面,始建于明

末清初,占地面積約25000千多平方米。屋宇、巷道排列有序,祠堂、廟宇雕花、灰塑古樸清晰,整個村呈龜形狀,講究布局風水,合理嚴謹。周邊圍牆、卵石鋪砌的巷道保護完好,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超百年以上的古老建築約占70%以上,是惠東沿海農村唯一保存得比較完美的古村落。

楊屋村較有代表性的古建築有石屋、大王宮、楊氏祖祠、楊屋學堂和方氏祖祠。

龍舟山古文化遺址

龍舟山古文化遺址位于黃埠鎮三洲村,龍舟山是延伸至考洲洋的一個半島,因形酷似龍舟而得名。1956年,廣東省博物館普查人員在龍舟山的東南面挖掘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一批,其中有石镞、石矛、石刀、石喯等。現收藏于廣東省博物館。1985年,縣文物普查工作組在龍舟山采集到一批以紅陶為主的陶片,現收藏在惠東縣博物館。

古窯址

現名叫瓦窯頭。位于黃埠鎮鹽洲下田坑天馬山腳,今鹽洲大橋偏西約200米處。相傳有一次該窯竟燒出琉璃質的瓦,因怕官府聞知找麻煩,窯主隻好整窯琉璃瓦傾倒入海,然後棄窯另謀職業。後來漁民在古窯址對開海面作業時曾鈎起過琉璃瓦。遺憾的是沒有把它保留下來。該窯址在解放初期還存在。

上一篇:tutu

下一篇:水磨溝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