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仁

麝香仁

麝成熟雄體香囊中幹燥分泌物
麝香仁:野生者質軟,油潤,疏松;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并有少量脫落的内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并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内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2]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瘕瘕,難産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疬,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中文學名:麝香仁 中文别名:當門子 臍香 四味臭 臭子 臘子 二名法:Moschus 界:植物界 門:種子植物門 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

藥材性狀

麝香仁:野生者質軟,油潤,疏松;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

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并有少量脫落的内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并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内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産地:四川、西藏、雲南

采收加工:麝在3歲以後産香最多,每年8~9月為泌香盛期。家麝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幹或用幹燥器密閉幹燥。

性味歸經:溫;辛;歸心、脾經

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瘕瘕,難産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疬,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3~0.1g,不入湯劑。外用:适量,研末摻、調敷或入膏藥中敷貼。

禁忌:虛脫證禁服。本品墜胎,孕婦禁内服外用。

藥物種類

來源:原麝

科屬:鹿科麝屬

形态描述:體長約85厘米,體重12千克左右。耳長直立,上部圓形,鼻端裸出無毛。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狹長,側蹄長能及地面。尾短隐于臀毛内。通體為棕黃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頰灰褐色,兩頰有白毛形成的兩個白道直連額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内白色,從頸下兩側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2條白色寬帶紋,頸被、體被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斑點,排成4~6縱行。腹面毛色較淡,多為黃白色或黃棕色。四肢内側呈淺棕灰色,外側深褐色。尾淺棕色。雄性上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向後彎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齒小,不露出唇外。

來源:馬麝

科屬:鹿科麝屬

形态描述:馬麝體形較大,體長約85~90厘米,體重15千克左右。全身沙黃褐色或灰褐色。面、頰、額青灰色,眼上淡黃,耳背端部及周緣黃棕色,耳基沙黃色或黃棕色。頸被有栗色塊斑,上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毛叢形成4~6斑點排成兩行。頸下白色,帶紋不顯,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雜而形成黃白區。腹面為土黃色或棕褐色。

來源:林麝

科屬:鹿科麝屬

形态描述:體長約75厘米,體重10千克。毛色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體身上一般無顯着肉桂黃或土黃點狀斑紋,耳背多為褐色或黑褐色;耳緣、耳端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眼的下部有兩條白色或黃白色帶延伸至頸部和胸部。四肢前面似體色較淡,後面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後肢長,弓腰似兔,後肢為跖行性。成年雄鹿有1對上犬齒外露,稱為獠牙,腹下有1個能分泌麝香的腺體囊,開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無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于臀毛中。

生态環境:栖息于山區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多岩石地區的隐蔽、幹燥。分布于西北及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

藥物禁忌

虛脫證禁服。本品堕胎,孕婦禁内服外用。

藥用

功能主治:開竅醒神,通經,。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瘕瘕,難産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疬,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上一篇:丁公藤

下一篇:人工麝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