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銅馬

鹽城大銅馬

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鹽城大銅馬是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的俗稱,是鹽城最顯着的城标,是鹽城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這一重大曆史事件而建立的。自1986年9月建成以來,一直是鹽城這座英雄城市的的光榮标志。鹽城人對“大銅馬”的感情很深,自2007年“大銅馬”整修過後,“大銅馬”變得更加漂亮。
    中文名:鹽城大銅馬 外文名: 别名: 全稱: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建立時間:1986年9月 整修時間:2007年 位置:東南方建軍廣場 原總高度:約10.3米

簡介

從“中市橋”到“忠字塔”,再到“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碑”,一直到最後的“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跟随着時間的流逝,曆史留下了積澱和造化,也讓鹽城有了一個定海神針一樣的城市積澱,那就是“大銅馬”,它是鹽城零公裡的起點,也是鹽城标志性文化的名片,一到休息日,大銅馬就會有噴泉打開,引來衆多人群駐足觀看,在陽光的照射下,噴泉水花五彩缤紛,在夜晚霓虹燈的閃爍下,大銅馬也是顯得格外迷人。

塑像是根據新四軍老戰士管文蔚的具體設想,由時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小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王克慶教授創作設計:一位年輕英武的新四軍戰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繩,騎在高揚前蹄的戰馬背上,面向太陽昂首前進,象征新四軍東進,開辟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

塑像高4米,長3.8米,重3250公斤,為青銅澆鑄而成。塔上刻有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上将親筆題詞:“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背面朝西,上刻由張愛萍上将審定的碑文,已故書法家鮑審手書。作為鹽城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鐵軍精神的象征,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建成後一直放置于鹽城市區建軍路和解放路的十字交叉口中心交通島,由此這裡也成為鹽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區的中心坐标點。多年來,鐵軍雕塑一直是鹽城的标志性建築,也成為以新四軍紅色文化為特色的鹽城城市名片。

“大銅馬東臨黃海,西襟淮揚,位于裡下河下遊的鹽城,河網密布,地勢平坦。鹽城市中心,解放路、建軍路兩條主幹道的交會之處,有一座被鹽城市民親切稱為“大銅馬”的雕塑。一位年輕英武的新四軍戰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繩,騎在高揚前蹄的戰馬背上,面向朝陽昂首東望。

“大銅馬”坐落的十字路口,是鹽城公路“零公裡”起點。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館長孫國棟的心中,“大銅馬”更像一個時空坐标,和與其東西相望的新四軍紀念館與泰山廟新四軍指揮部舊址一起,串成了這座城市抗戰中浴火重生的曆史軌迹。

“大銅馬”搬家

2009年,随着城市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新一輪的沿海大開發中,鹽城的城市定位上升為沿海特大中心城市,解放路作為鹽城市區南北軸線道路,在全面綜合整治的基礎上,将開通蘇北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BRT)。在這樣的背景下,原街心公園和銅馬雕塑布局已不适應新時期城市交通及環境建設的發展需要,尤其是紀念塔地處交通島中心,不利于城市交通組織,因此,鹽城市政府決定對紀念塔實施遷移異地保護。

新址位于原址東南方建軍廣場(原街心公園)。原總高度約10.3米的塔将提高至15.0米。其中,塔基座為石砌台基;塔體采用簡潔的台形幾何形體,高度10.12米,寓意新四軍建軍紀念日10月12日,塔頂将原新四軍騎馬東進的雕塑移至此位;塔後設兩片對稱的浮雕牆。整個紀念塔除新四軍戰士騎馬銅雕外,均采用灰白色毛面花崗岩飾面。

上一篇:機關槍少女

下一篇:日本慰安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