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

漢語漢字
鹹(拼音:xián)是漢語常用字。鹹與鹹(繁體)本是不同的字。簡體“鹹”始見于商代,本意不明。文獻或用為殺伐,大概是其本義。或假借表全部、普遍。甲骨文、金文中還可以作人名。鹹(繁體)約出現于春秋,本義為鹽的味道,還指古地名,即春秋時衛地、魯地。“鹹(繁體)”簡化後寫作“鹹”,“鹽的味道”成為這個字的常用義。
  • 中文名:鹹
  • 拼音:xián
  • 繁體:鹹
  • 部首:戈、口
  • 五筆:DGKT
  • 鄭碼:HMAJ
  • 字級:一級(編号1443)
  • 外文名:salty
  • 注音:ㄒㄧㄢˊ
  • 平水韻部:下平聲·十五鹹
  • 筆畫數:4 5
  • 造字法:會意;形聲
  • 結構: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右包圍結構
  • 異體:堿、醎、醶
  • 統一碼:54B8
  • 倉颉碼:IHMR
  • 四角碼:53200

字源演變

“鹹”與“鹹(繁體)”在漢字簡化前是兩個不同的字。商代甲骨文(甲組圖1)和金文(甲組圖2)的“鹹”字右部是“戌”,左下是“口”。已知“戌”是斧钺一類武器的象形,但左下的“口”代表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許慎《說文解字》提到了鹹“從口從戌”,卻沒有說明白二者結合起來的含義。有人認為“鹹”字的“戌”表示征戰殺伐,“口”表示衆人喊殺聲連天,當是衆口齊呼,以助威勢之意。有的資料認為“鹹”中的“口”指人頭,本意指殺伐,引申為皆、全。

也有人認為“鹹”中的“口”其實是“囗(wéi)”字,表示土地、範圍。“鹹”的字形可視為以武力占有土地,則地之所生、人之所産皆屬我有,故“鹹”有皆、全之意。還有人認為“戌”這種兵器不是用于殺人而是為了表現貴族的威儀而制作的。則“鹹”字的創意就可能與儀仗隊的行為有關。儀仗隊不但步伐整齊,而且口号響亮,所以就利用其全體發出一緻而同樣的聲響來表達全部與一起的意義。“呐喊”的“喊”字使用鹹與口組合,應該是有所關聯的。

“鹹”最早見于商代,西周“戌”字部分的“腳叉”往上移橫斜(甲組圖3、4),到小篆階段(甲組圖6)變為一撇。斧身拉長,“頂鈎”變為一點。由此發展為隸書和楷書。

“鹹(繁體)”約出現于春秋時期,是形聲字。從鹵,鹹聲,鹵有鹹的意思。鹹(繁體)本義為鹽的味道。簡體“鹹”在現代漢語中除了“鹹陽”等地名之外很少用到。近代民間曾用同音字“鹹”代替“鹹”,所以《漢字簡化方案》采用同音代替的方法,用“鹹”字代替常用而難認難寫的“鹹(繁體)”字。

現代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ián

副詞

〈文言〉皆;都。

all

《史記·淮陰侯列傳》:“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

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動詞

〈文言〉同;共。

《詩經·魯頌·閟宮》:“敦商之旅,克鹹厥功。”

〈文言〉和睦;同心。

harmonic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杜預注:“鹹,同也。”

鹹平;鹹和

〈文言〉畢;終結。

揚雄《法言·重黎》:“迄始皇三載而鹹,時、激、地、保,人事乎?”

〈文言〉感應;感化。

sense

《周易·鹹》:“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形容詞

〈文言〉普遍;全面。

general

《國語·魯語上》:“小賜不鹹。”韋昭注:“鹹,遍也。”

像鹽那樣的味道。

salted;salty

《尚書·洪範》:“土爰稼穑,潤下作鹹。”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姐姐,鹽從那麼鹹,醋打那麼酸,不有當初,怎得今日。”

鹹水湖

用鹽腌制的。

salty

鹹魚;鹹肉;鹹菜

名詞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艮下兌上。參看“鹹卦”

《周易·鹹》:“鹹,亨,利貞,取女吉。”

(Xián)古地名。春秋衛地。故地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東南。

《春秋·僖公十三年》:“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

(Xián)古地名。春秋魯地。

《春秋·文公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hán

名詞

〈文言〉通“函”。匣,盒子。

《周禮·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鹹。”

jiān

名詞

〈文言〉同“緘”。束棺木的繩索。

《禮記·喪服大記》:“君封以衡,大夫士以鹹。”鄭玄注:“鹹讀為緘。”

jiǎn

動詞

〈文言〉通“減”。減損;滅絕。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則有晉鄭,鹹黜不端。”

鹹黜

名詞

(Jiǎn)姓氏用字。

《漢書·酷吏傳·鹹宣》:“鹹宣,楊人也。”顔師古注:“鹹讀減省之減。”

〈文言〉鹽土。

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鹵鹹》:“鹹音有二:音鹹者,潤下之味;音減者,鹽土之名。後人作堿、作堿,是矣。”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上】【口部】胡監切(xián)

皆也。悉也。從口從戌。戌,悉也。

【卷十二上】【鹵部】胡毚切(xián)

銜①也。北方味②也。從鹵,鹹聲。

〖注釋〗①銜: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以疊韻說之。鹹味長,故銜而咀味之。”②北方味:《素問》王醵注:“凡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生也。”按五行說,水位于北方。所以說“(鹹)北方味也。”

說文解字注

【卷二上】【口部】

皆也。悉也。

注:鹹,皆也。見釋诂。

從口。從戌。

注:會意。胡監切。古音在七部。

戌,悉也。

注:此從戌之故。戌為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卷十二上】【鹵部】

銜也。

注:以㬪(疊)韻為訓。

北方味也。

注:酸苦辛甘下不著某方之味。此著之者,錯見也。

從鹵。鹹聲。

注:胡毚切。古音在七部。

廣韻

胡讒切,平鹹匣 ‖鹹聲侵1部(從口從戌會刺口之意,鹹初文)

鹹,皆也。同也。悉也。亦姓,《姓苑》雲:“巫鹹之後,今東海有之。”胡讒切。十一。

康熙字典

鹹【醜集上】【口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諴。《說文》皆也。《玉篇》悉也。《書·堯典》庶績鹹熙。《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鹹。《註》鹹,同也。《魯語》小賜不鹹。《註》鹹,徧也。《莊子·知北遊》周徧鹹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上鹹五,下登三。《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易·鹹卦》彖曰:鹹,感也。

又《易·雜卦》鹹,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鹹丘。

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大鹹。《註》大鹹,鹹池,堯樂也。

又地名。《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鹹陽。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鹹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鹹,不揆於人。

又姓。《姓苑》巫鹹之後,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鹹切,音緘。《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鹹。《註》鹹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鹹或爲椷。《釋文》鹹,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前漢·酷吏傳》鹹宣,楊人也。《註》鹹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鹹。《註》不充滿人心。《釋文》鹹,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又葉餘針切,音。《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鹹。

【亥集下】【鹵部】 鹹;康熙筆畫:20;部外筆畫:9

《廣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鹹。《說文》:鹹,銜也。北方味也。《廣韻》:不淡。《韻會》:鹽味。《爾雅·釋言》:鹹,苦也。疏:殊極必苦,故以鹹為苦也。《書·洪範》:潤下作鹹。《周禮·天官·醫師》:以鹹養脈。

又地名。《春秋·僖十三年》:會于鹹。注:衞地,東郡濮陽縣東南有鹹城。

又《韻會》:古斬切,音減。《本草》:李時珍曰:鹹音鹹者,潤下之味,音減者,鹽生之名。後人作堿作鹻,是矣。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

①一(橫)②ノ(撇)③一(橫)④丨(豎)⑤㇕(橫折)⑥一(橫)⑦㇂(斜鈎)⑧ノ(撇)⑨丶(點)

【寫法】

❶“廠”,橫筆位于橫中線上方,起筆偏左。

❷包圍部分居左下格;短橫在橫中線;“口”,㇕(橫折)的豎段在豎中線。

❸㇂(斜鈎)起筆豎中線上端,斜行至右下角鈎出;短撇起筆橫中線,收筆豎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æm

王力系統

ɣ

eəm

董同龢系統

ɣ

əm

周法高系統

ɡ

rəm

李方桂系統

g

rəm

riam

riam

隋唐

高本漢系統

ɣ

ăm

王力系統

ɣ

ɐm

董同龢系統

ɣ

ɐm

周法高系統

ɣ

æm

李方桂系統

ɣ

ăm

中上古音

韻書集成

小韻

反切

聲母

清濁

韻目韻部

韻系

聲調

拟音

韻攝

廣韻

胡讒切

全濁

下平二十六鹹

平聲

二等

開口呼

ɣɐm

集韻

胡讒切

全清

下平二十七鹹

平聲

二等

開口呼

ɣɪɐm

居鹹切

全清

下平二十七鹹

平聲

二等

開口呼

kɪɐm

古斬切

全清

五十三䁠/豏

上聲

二等

開口呼

kɪɐm

公陷切

全清

五十八陷

去聲

二等

開口呼

kɪɐm

中原音韻

監鹹

陽平

齊齒呼

xiam

洪武正韻

胡嵒切

二十一覃

平聲

ɣiam

分韻撮要

第二十四緘減鑒甲

陽平

方音彙集

方言區

方言點

拟音

調值

調類

備注

北京官話

北京

ɕiɛn

35

陽平

北方官話

濟南

ɕiæ̃

42

陽平

中原官話

西安

ɕiæ̃

24

陽平

西南官話

武漢

ɕiɛn

213

陽平

文讀

西南官話

武漢

xan

213

陽平

白讀

西南官話

成都

xan

31

陽平

江淮官話

合肥

ɕiĩ

55

陽平

江淮官話

揚州

ɕiæ̃

34

陽平

文讀

江淮官話

揚州

xæ̃n

34

陽平

白讀

晉語

太原

ɕie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ɦᴇ

24

陽平

吳語

溫州

ɦa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xan

13

陽平

湘語

雙峰

ɣæ̃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ha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ham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ham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ham

43

陽平

閩語

潮州

ham/kiəm

55

陽平

閩語

廈門

ham

24

陽平

文讀

閩語

廈門

kiam

24

陽平

白讀

閩語

福州

xaŋ

52

陽平

文讀

閩語

福州

keiŋ

52

陽平

白讀

閩語

建瓯

keiŋ

21

陽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