鳐魚

鳐魚

軟骨魚綱鳐形目動物
鳐魚,屬于軟骨魚綱鳐形目Rajiformes和鲼形魚目,是多種扁體軟骨魚的統稱。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區,從包括2亞目,共8科約49屬315種。中國産6科8屬28種。我國各地俗稱不一,舟山漁民稱黃貂鳐叫黃虎,稱蝠鲼叫燕子花魚、黑虎、雙頭花魚,稱何氏鳐叫貓貓花魚,而膠東漁民則叫勞子魚、老闆魚、當當魚。鳐魚常常躍出海面飛翔,《山海經》描述的會飛的文瑤魚就是說大海中飛翔的鳐魚。鳐魚體型大小各異,小鳐成體僅50厘米,大鳐可長達8米。[1]鳐魚無害,底栖,常常部分埋于水底沙中。
    中文名:鳐魚 拉丁學名:Rajiformes 别名:勞子魚膽、老闆魚膽、當當魚 界:動物界 門: 亞門: 綱:軟骨魚綱 亞綱:闆鰓亞綱 目:鳐形目 亞目:犁頭鳐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除南太平洋和南美洲東北沿海外,在所有溫帶和熱帶淺水都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外文名:ray 藥名:鳐魚膽 中藥化學成分:含已糖-6-磷酸脫氫酶 拼音:yáo yú

簡介

鳐魚是一種軟骨魚,體型較小的鳐魚曹妃甸漁民稱其為當當魚。它有着扁平的菱形身體,外形奇特而優雅。魚整個胸鳍很像一對大翅膀,遊泳的時候就像飛行一樣。它們有突出的圓形眼睛,頭部有兩道縫,含氧豐富的海水會從這裡進入它的體内,然後從嘴後面位于腹部的鰓裂口處排出。

形态特征

鳐魚内骨骼完全由軟骨構成,有些部位鈣化後也有一定的硬度,但不同于經過骨化形成的硬骨組織。體表披楯鱗,在發生上是由外胚層和中胚層共同形成;楯鱗和牙齒是同源結構。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橫裂(故稱橫口類);偶鳍呈水平位;尾鳍為歪尾型。胃的分化明顯,有獨立的胰髒和發達的肝髒。腸内有螺旋瓣。無鳔。鰓間隔特長,延伸至體表與皮膚相連,因而鰓裂直接開口于體表。心髒具動脈圓錐。雄性的生殖管道借用中腎管。單一的洩殖腔孔開口于體外。雄性有交配器,稱鳍腳。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體内受精,體外發育或體内發育。産卵量小,但成活率高。腦發達,比硬骨魚還要高級。大腦體積大,大腦頂部也出現了神經物質。

鳐魚體呈圓或菱形,胸鳍寬大,由吻端擴伸到細長的尾根部;有些種類具有尖吻,它們的身子扁平,尾巴細長,有些種類的鳐魚的尾巴上長着一條或幾條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鳐魚的眼睛和噴水孔長在頭頂,口、鼻底側,由顱部突出的喙軟骨形成。體單色或具有花紋,多數種類脊部有硬刺或棘狀結構,有些尾部内有發電能力不強的發電器官。就現在所知,全部鳐類魚均為卵生,其卵又稱“美人魚的荷包”,常見于海灘,長方形,有革質殼保護。鳐魚體型大小各異:小鳐成體僅50cm;大鳐可長達2.5m。鳐魚無害,底栖,常常部分埋于水底沙中。遊動時靠胸鳍作優美的波浪狀擺動前進。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和魚類為食,由上面突然下沖,撲捕獵物。鳐魚的眼睛和噴水孔長在頭頂,口、鼻在底側,這些都是鳐魚為了适應底栖生活而逐漸演化出來的。鳐魚并不兇悍,也不會主動襲擊人,不過許多鳐魚都是不愛遊動的。

1億年前,鳐魚是鲨魚的同類,但為了适應海底生活,長期将身體藏在海底沙地裡,便慢慢進化成這模樣。鳐魚身體周圍長着一圈扇子一樣的胸鳍,尾鳍退化,像一根又細又長的鞭子,靠胸鳍波浪般的運動向前進。鳐魚平時隐藏在沙裡,二枚貝、螃蟹和蝦等接近,則突然進攻。它們的牙齒像石臼,能磨碎很硬的東西,背部長着一根劇毒的紅色刺,人被刺到會死亡。特點:鳐魚的頭和身體直接連接,沒有脖子。

分布範圍

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區,從熱帶到近北極水域,從淺海到2.7km以下的深水處,主要生活在東海和南海。日本的沖繩地區是鳐魚的重要聚居地之一,當地政府已将其列為一個主要的參觀景點,在那裡的水族館開設有專門的區域供人近距離觀賞。

生活習性

鳐魚和魟魚非常相象,因為它們都有扁平的身體。幼年的鳐魚以生活在海底的動物如蟹和龍蝦為食。當它們長大以後,主要獵捕烏賊等軟體動物。捕食的時候,鳐魚主要靠嗅覺捕獵。鳐魚卧在海底時利用特殊的閉口呼吸法盡量避免吸入泥沙。鳐魚在呼吸時,水通過頭頂的管路吸入最後穿過腹面的腮裂流出。

經濟價值

為鳐科動物孔鳐、何氏鳐及近緣種的膽囊。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鳐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90千卡

蛋白質

20.8g

脂肪

0.7g

膽固醇

48mg

飽和脂肪酸

0.2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g

130mg

20mg

159mg

277mg

22mg

0.03mg

0.6mg

0.05mg

0.52mg

29.4μg

維生素A

27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1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1mg

煙酸(煙酰胺)

3.6mg

維生素E

0.79mg

上一篇:浮遊動物

下一篇:頭尾燈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