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魚_鲸魚

鲸魚_鲸魚

哺乳綱下設的傳統分類物種
鲸是海洋哺乳動物中鲸目生物的俗名,又分為齒鲸類和須鲸類,鲸目之下包括有海豚科。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鲸魚及海豚受到絕種威脅,其中有9個品種瀕危或極度瀕危。[1]不過,一度瀕危的座頭鲸,數量已開始回升,被剔出瀕臨絕種名單。盡管國際捕鲸委員會自20世紀80年代起規定禁止商業捕鲸,但冰島、挪威、俄羅斯、日本等國仍在大量獵殺鲸類。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Cetacea
  • 别名: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
  • 目:
  • 亞目:須鲸亞目、齒鲸亞目
  • 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大多數在海洋,極少數在河流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學名:鲸目
  • 中文别名:鲸魚
  • 英文名:The whale

形态特征

​鲸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鲸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恒定,34℃-36.5℃左右。皮膚裸露,體毛退化,僅吻部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并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

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顔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颌骨顯着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愈合現象,頭與軀幹直接連接。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

鲸的外鼻孔有1—2個,位于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鲸每隔一段時間必須要到水面上來呼吸。浮出水面時,會噴出水柱。

不同的鲸的水柱也會一不樣。須鲸噴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高又細,齒鲸噴出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有經驗的人一看水柱便可以推算出鲸的種類、大小和年齡。

鲸前肢呈鳍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适于在水中遊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迹,呈殘存的骨片。

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鳍之前消失。

分布範圍

鲸的分布非常廣泛。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與磷蝦群的分布有密切關系,藍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帶,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闆須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極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亞南極地區;齒鲸類分布在南極輻合帶,随季節變化而遷徙。因此南極附近是主要的捕鲸地點。

另外一個主要的捕鲸地是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比如灰鲸等等。但是大多數的鲸要大面積地遷徙,因此比如抹香鲸雖然大多數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但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幾乎都有。有關鲸的遷徙的研究也是動物學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科目。

下屬分類

鲸目可分為兩個子目:須鲸(Mysticeti)和齒鲸(Odontoceti),即現存種的須鲸亞目和齒鲸亞目。

須鲸亞目Mysticeti

須鲸亞目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現存動物種類。有3科10種,均為海栖。

體型巨大,其中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于6米。口内無齒。上颌兩側各具有150~400枚角質鲸須。鲸須的顔色、數目和形狀因種而異,是分類的重要依據。

外鼻孔2個,位于頭頂。頭極大,有的種可達體長的1/3。僅有1~2對肋骨與小型胸骨相連接,無鎖骨,鳍肢一般4指。具有盲腸。它們使用鲸須從海水中過濾浮遊生物。以磷蝦和頭足類為食,有的也吃小魚和底栖貝類。

齒鲸亞目Odontoceti

齒鲸僅少數種類生于淡水,大多數均産于海洋中。共包括7科80餘種。(注:齒鲸亞目的分科有一定的不同意見,大體可以分成海豚、喙鲸和抹香鲸三個差異比較大的類群,每個類群下分一至多科。)

體型大小不一。口内有齒,外鼻孔僅有1個。鳍肢一般5指。除恒河豚外,均無盲腸。這種動物有獨特的通過回聲定位感知環境的能力。主要以烏賊、鱿魚、甲殼類、魚類為食。

該目物種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為兩類,須鲸類,無齒,有鲸須,有兩個鼻孔,有長須鲸、藍鲸、座頭鲸、灰鲸等種類,比較溫和,一般吃微生物和小魚小蝦;

齒鲸類,有鋒利的牙齒,無鲸須,鼻孔一般一到兩個,有抹香鲸、獨角鲸、虎鲸等種類,比較兇猛一般食肉。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遊植物制造的。須鲸卻是浮遊植物的勁敵。另外,齒鲸也有助于保持魚類的生态平衡。齒鲸是以魚為食的大型哺乳動物。

鲸魚原來被認為是在陸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後來因覓食問題,而“下海”,多實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鲸”通常單獨生活,而其他鲸魚也有群體生活的。他們懷孕期一般在12個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鲸哺乳期為10個月,壽命約60~70年。

鲸魚回遊在寒帶和暖代的一定水域,并有固定的回遊路線。夏天在寒帶生活,補充營養後,秋天時為了繁殖往溫暖海域開始移動。鲸吃糠蝦、烏賊、魚等,而殺人鲸吃企鵝、海豹、海豚、鲸等,尤其喜歡吃鲸的舌頭。

野生的殺人鲸性情兇暴,但從小飼養便可以馴服,智商頗高可以用來表演。由于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污染,鲸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如,鲸類中體型最大的藍鲸,在20世紀有近36萬頭被殺戮,2013年僅存不到50頭。

祖先

21世紀初,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兩種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種動物看起來有點像狗,體型分别隻有狼和狐狸那麼大,但科學家認為它卻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鲸的祖先。

在5000~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此,現代的鲸、等水生哺乳動物必然是由某些陸生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但是由于缺乏化石證據,究竟哪類哺乳動物是鲸的祖先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在巴基斯坦新發現的這兩種化石的解剖形态表明,這兩種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有肉食的牙齒,長得有點像狗,但并不屬于犬科動物。它們的尾巴比狗更長,嘴更兇猛,眼睛也比較小。它們的耳朵部位有幾塊奇特的骨頭,其形狀與鲸類動物相同部位獨有的骨頭非常相像。

我們都知道,陸地動物大多起源于海洋。然而,也有一些海洋動物起源于陸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鲸。鲸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鲸的祖先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它們曾經有4條腿。這是美國古生物學家馬克·尤恩根據化石研究得出的結論。

尤恩指出,鲸類的遠古祖先曾經也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像鳄魚一樣依靠四肢爬行。之後,它們逐漸開始了一半陸生、一半水生的兩栖生活方式。

随着生存方式的變化,鲸的祖先的身體形态也逐漸發生了适應水中生活的變化,原先的四肢演化成了鳍,而尾巴的形狀也變得與魚類非常相似。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對鲸類演化的中間階段卻了解得并不太多,尤其是它們尾鳍的形成時間和四肢的變化過程。

尤恩的研究對象是一種名為喬治亞鲸的古老鲸類化石。這種鲸主要生活在大約4000萬年前的墨西哥灣沿岸,其身體的長度可以達到約3.7米,主要依靠鋒利的牙齒來捕食烏賊和魚類。

尤恩發現,喬治亞鲸并沒有尾鳍,相反,它們身體的後部結構倒很像是現在的鳄魚,長有一對非常發達的後腿。正是這兩條後肢扮演着發動機的角色,可以讓喬治亞鲸在陸地上和水下都能迅速地遊動。

喬治亞鲸和河馬擁有共同的祖先,早期的喬治亞鲸長有像河馬那樣的腳蹄。随着喬治亞鲸在水中的活動時間越來越長,它們的腳逐漸演變出像鴨子那樣的腳蹼。

鲸的祖先為何會放棄陸地并轉向海洋生活?尤恩推測,海洋中食物豐盛,而猛獸又少,比較适合相對溫和的大型動物生存,這或許是導緻鲸的祖先選擇海洋的主要原因。

用途

鲸魚渾身是寶,用途多爾廣泛。鲸須可以用來制作毛刷,肉可以吃,精油可以用來制作香水等多種用途。鲸魚用途廣泛,日本,澳大利亞等領海國家曾一度大量捕殺鲸魚,使得鲸魚在全球數量巨減。

​生活習性

食物

須鲸一般吃微生物、浮遊生物、軟體生物以及小蝦、小魚為食物;另一類叫做齒鲸,有齒無須,鼻孔一個,能發出超聲波,如抹香鲸、獨角鲸、虎鲸等,比較兇猛,一般齒鲸以鲨魚、烏賊、海獸、大魚等為食物。

須鲸偏愛吃小蝦是由于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隻能靠吃小魚、小蝦生活。

須鲸吃東西的方式是先喝一大口含有小魚、小蝦的海水,嘴巴閉上了之後,再将海水排出去,而鲸須闆就負責将那些小魚、小蝦擋住,須鲸就可以将那些食物吃進肚子裡了;

有些須鲸還有更厲害的辦法,那就是它的下巴可以松脫,讓嘴巴張的更大,另外在喉腹部的地方會有一條一條的喉腹折,數目在50到90條左右,它可以讓須鲸的喉部擴張。這兩樣法寶可以幫助須鲸吞下更多的海水,吃更多的食物。

睡眠

鲸睡覺時通常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裡,尾巴向外,圍成一個圈,浮在海面。如果聽到什麼聲音便四散遊開。

捕食

藍鲸栖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遊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遊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着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藍鲸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約200萬隻,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會有饑餓的感覺。

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于南北極海區,正是由于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鲸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

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遊弋于稠密的浮遊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闆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裡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将海水從須縫裡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

藍鲸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矽藻,以及各種浮遊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鲸,體型比生活于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着密切的關系。藍鲸以浮遊生物為食,主食磷蝦(krill)。

一頭藍鲸每天消耗2~5噸食物。攝食時遊速2~6km/h,洄遊中5~33km,被追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鐘。

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磷蝦是藍鲸的主要食物,藍鲸所吃的這類浮遊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是藍鲸的主要食物。

而在南極,南極磷蝦是藍鲸的主要食物。藍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着藍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鲸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鐘。

潛水20分鐘并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鲸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将海水經鲸須闆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幹淨後,藍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鲸須闆的磷蝦。

呼吸

藍鲸雖然生活在大海裡,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

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鐘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

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将體内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

人們可以根據藍鲸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确定它的位置。藍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國海域極為少看到,黃海和南海曾有出現過藍鲸的記錄。

它潛水一般不超過100米,但有的個體可潛至500米深,潛水時間可持續10~20分鐘,随後是連續8~15次噴氣。一般鲸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鲸在潛水之前總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

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鳍打水,這是一種有着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遊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活動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鲸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3~4隻在一起活動。雙栖的藍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遊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

3隻在一起的藍鲸,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鲸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随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裡。

發聲

藍鲸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藍鲸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有一種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外探測到藍鲸的聲音。

通過距離藍鲸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鲸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

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鲸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鲸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

藍鲸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裡蘭卡海岸外藍鲸的聲音重複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鲸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m.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

科學家并不知道藍鲸為什麼要發聲,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幾個原因:(從2002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生物意見書論文改編)上世紀60年代,一些科學家認為将大量擴音器放入世界上的海洋記錄藍鲸的歌聲将是一個非常酷的做法。

40年之後,一些已對藍鲸歌唱研究了40年之久的人得出了一個奇怪的發現,世界上每一頭藍鲸的歌聲每一年均變得越發深沉。但對于其中的原因,他們并不清楚。盡管語言或者所在地存在差異,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一年的說話速度均變得越發緩慢,越來越像詹姆斯·厄爾·瓊斯。

這種變緩幅度很小,每年隻減少不到一個赫茲,但整個趨勢卻較為穩定并且具有持續性。從全球氣候變暖到噪音污染不斷加劇,人們認為很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現象。

但全球變暖對海洋造成的影響并不能解釋通,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海水酸性和密度的變化上,藍鲸發出的聲音并不會因此發生較大變化。

相比之下,噪音污染可能是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解釋。讀者不妨想象一下,在人頭攢動的酒吧,我們隻能提高聲調才能引起服務生的注意。

假設藍鲸無法接受高音調的叫聲,這也并不意味着生活在這顆被詛咒的星球上每一個海洋的每一頭藍鲸同時以同樣的方式改變它們的行為,并且是在長達40年内。

種類

鲸的種類: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鲸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隻有須的,叫作須鲸;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鲸。

須鲸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鲸,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鲸,有喜遊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鲸,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鲸等等。

長須鲸

與小須鲸等在各大洋都可能發現其蹤迹,而布氏鲸則較為特殊,終年停留于溫、熱帶地區。中國分布:黃海,東海,南海須鲸科須鲸多半栖息于遠洋,而極少接近海岸,生活在200-300米的深海。

一般都較小,如的虎鲸、僞虎鲸。短粗細的差别,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鲸魚。不過,鲸卻是海獸。它也像人一樣,不時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鲸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水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僞虎鲸

僞虎鲸屬于鲸目領航鲸科,拉丁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體形似虎鲸而較小,體長約5米,體重約665千克。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頭圓,無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背鳍比虎鲸小,後緣凹入,位于身體中部略前位置。鳍肢很尖,長度約為體長的1/10。尾鳍的寬度約為體長的1/5。

喜群居,同伴間眷戀性很強,很少單獨活動。主要以烏賊類為食,也吃帶魚、小鲨魚、鲐魚、黑鲷、鲈魚和竹莢魚等魚類。經常與真海豚、寬吻海豚等一起索餌。遊泳的速度較慢,喜躍出水面。可全年繁殖,一胎産一子,哺乳期10個月至12個月,2年至3年一胎。

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國見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經常被水族館飼養訓化作我們的觀賞動物。

虎鲸

瀕危等級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遍布四海的鲸——虎鲸。

虎鲸又叫惡鲸、逆戟鲸,英文名字叫殺人鲸。因它特别喜歡食須鲸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稱它們為“油賊”。虎鲸以體魄健壯、性情兇狠而聞名于世,索有"鲸之暴君"之稱。

說來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鲸兇猛異常,但是在人工飼養環境經過人的調教、訓練之後,它卻變得十分馴服,并能根據人的指令作各種技藝表演(如跳水、頂球、伴随樂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

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它們又成為海洋公園和水旅館中的“水族明星”而名聲大噪。同時,經過特殊訓練的虎鲸還能根據人的指令打撈沉入海底的魚雷和火箭。

虎鲸最令人矚目的是它們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寒冷的南、北極更是它們的旅遊勝地。它們既能在炎熱的赤道周圍海域生活,又能在終年冰封,嚴寒的兩極冰海中出沒自如。

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赤道,還是在冰冷的南、北極水域,它們的體溫均保持36℃,恒定不變,這是為什麼呢?關鍵在于它們的身體具有一套特殊的調節體溫裝置--熱交換系統。虎鲸靠這套"裝備"便可在不同溫度的海域中使體溫恒定不變。

衆所周知,陸生哺乳動物,是靠身體表面的毛皮保持體溫恒定不變。虎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水中散熱量的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這就意味着它的體内要産生更多的熱量。

虎鲸的體表光滑無毛,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層,脂肪起了隔絕寒冷侵蝕的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鳍以及尾片等處沒有脂肪層,在這些部位中穿行着一些血管網,形成了一個熱交換系統。

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又無脂肪層,所以通常和周圍水溫一樣高,是冷的。虎鲸體内的血液流經這些地方就會變冷。當這些部位的血液通過靜脈離開前肢、背鳍和尾片的時候,就會被從心髒流出到這些部位的動脈血的熱量加溫。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許多熱量又重新轉回體内,而不是所有熱量通過前肢、背紹和尾片散失到水中。

總之,虎鲸體内的熱交換系統,既能防止體内的熱量散失,又能向周圍的水環境中擴散體内多餘的熱量,以此調節體溫保持恒定不變。

座頭鲸

别名:大翅鲸、駝背鲸、巨臂鲸。體肥大,上頒廣闊,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線,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鳍相對小,位體後身長的2/3處。鳍肢非常大,約為體長的1/3,為鲸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鳍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

臉面褶溝較少,約14p~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鳍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邊緣黑色。鲸須每側有270~400片,須闆和須毛皆黑灰色。成體平均體長雄性12.9米,雌性13.7米,體重25~35噸,最大記錄體長雌性18米。

結群不大,通常結對伴遊。遊泳速度較慢。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鳍,常将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豎起一側鳍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遊。主食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

我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瓜頭鲸

别名:多齒瓜頭鲸。形态特征頭橢圓,無吻突,前端尖,上颌不突出于下颌。背鳍位于體中部,較僞虎鲸的寬大,高達30厘米,前緣向後傾,末端鈍。

鳍肢長為體長的1/6,末端尖。體暗灰至黑褐色,上下唇白色,眼周圍為暗色區,有濃色帶沿體背正中線由頭延伸至背鳍,并在背鳍下方擴大成弧形暗色區,喉部有白斑,臍至肛門附近為灰白色。

上、下颌每側具齒20-25枚。體長可達2.75米,最大體重約275公斤。初生仔鲸體長約1米以下.熱帶性種,常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群,遊泳速度快。時有集群擱戲。我國南海、台灣省海域均有分布。

太平洋短吻海豚

别名:鐮鳍海豚、鐮鳍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

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鳍栉前基。并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鳍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鳍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

尾鳍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彙集成大群。性活潑,遊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鲸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鲸魚。

鲸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将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鲸,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鲸,共70多種。鲸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須鲸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大于6米。

而藍鲸體長可達33米,體重190噸,相當于33頭大象或300多頭黃牛的體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它的力氣也無比巨大,有1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機動船,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

這是海的恩惠,隻有在海裡才能長得這麼大:一來是食物豐富,藍鲸雖體軀巨大,卻以小得和它無法相比的磷蝦為食。這種蝦數量多,容易捕,養得起這些大肚子漢。二來是水的浮力大,支撐着藍鲸的巨大體軀。

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體重5噸左右,若非洲象的體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撐不住了,所以不能長得太大。但在海裡卻不然,動物基本上處于失重狀态,再大也能浮得起來。

但也不能無限增大,超過一定限度,心髒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滿足需要了。座頭鲸捕食方法很巧妙,先在水下朝上發射一串串氣泡,在水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氣泡就像氣槍一樣使磷蝦受驚而向圓圈中心集中,座頭鲸張着口從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于座頭鲸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頭露脊鲸每天要吃3~4噸磷蝦。

鲸偏吃小蝦的原因:其實偏愛吃小蝦的是須鲸,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隻能靠吃小魚、小蝦生活。它們吃魚、蝦時隻要把口一張,魚蝦随着海水一起進入口中,然後把嘴一閉,海水從須縫間流出口外,隻剩下食物了。

鲸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制革,用鲸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于牛皮。鲸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頭藍鲸可産油30多噸,相當于1700頭豬或8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鲸的骨器、内髒可作藥用或制肥。一頭巨鲸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鲸瀕于滅絕,國際捕鲸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鲸。

鲸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鲸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裡的虎鲸,甚至不同的虎鲸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鲸方言”。

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鲸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鲸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于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謎。

抹香鲸

抹香鲸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産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鲸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鹦嘴.這時候,抹香鲸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産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裡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

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内,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内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于香水固定劑。

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

抹香鲸非常注重團結,如果有一個夥伴遇難了,鲸群會不顧自生危險去救遇難的夥伴。即使救不了,也會陪着遇難的夥伴死去。

藍鲸

藍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身長可達25米左右,平均體重110噸,一張嘴就可以開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藍鲸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營養豐富;鲸骨可提煉膠水;鲸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内髒器官又是優質肥料。世界上現存已不到5000頭藍鲸。

上一篇:螯蝦

下一篇:首先,打破一切常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