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腸劍

魚腸劍

古代越王所用之劍
魚腸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是專諸置匕首于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1]該典故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曆代書籍中也有提及,《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阖闾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夢溪筆談》: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魚腹中。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淮南子·修務訓》:夫純鈎,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
  • 中文名:魚腸劍
  • 外文名:勇絕之劍
  • 英文名:Swordfish
  • 鑄造折:歐冶子
  • 特色:勇絕之劍
  • 時代:春秋戰國

名字由來

一種說法是認為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魚腸,這種魚腸倒不是指生魚的内髒,而是要将一隻魚烤熟,剝去兩脅,然後再看魚腸,則有點像古劍劍身上的紋路,曲折婉轉,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據說清朝吳大皙藏有戰國魚腸劍的墨拓本,滿刃花紋畢露,就宛如魚腸一般。

其實不光是魚腸,劍紋還可以像龜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魚腸劍之得名,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夠藏身于魚腹之中,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的劍身細長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複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另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為諸多名劍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史書記載

《史記.刺客列傳》

專諸者,吳堂邑人,傳說今無錫鴻聲鄉鴻山西走馬港人,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伍子胥既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曰:“彼伍員父兄皆死于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雠也,非能為吳。”吳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殺吳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吳王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曰餘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劄。

諸樊知季子劄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緻國于季子劄。諸樊既死,傳餘祭。餘祭死,傳夷眛。夷眛死,當傳季子劄;季子劄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眛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适嗣,當立。”故嘗陰養謀臣以求立。

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吳王僚欲因楚喪,使其二弟公子蓋餘、屬庸将兵圍楚之□;使延陵季子于晉,以觀諸侯之變。

楚發兵絕吳将蓋餘、屬庸路,吳兵不得還。于是公子光謂專諸曰:“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且光真王嗣,當立,季子雖來,不吾廢也。”專諸曰:“王僚可殺也。

母老子弱,而兩弟将兵伐楚,楚絕其後。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内空無骨鲠之臣,是無如我何。”公子光頓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王僚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門戶階陛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夾立侍,皆持長铍。酒既酣,公子光詳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王人擾亂。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盡滅之,遂自立為王,是為阖闾。阖闾乃封專諸之子以為上卿。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阖闾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

《夢溪筆談》

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魚腹中。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

《淮南子·修務訓》

夫純鈎,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

曆史傳說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制成了五口劍,分别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阙。

魚腸劍既成,善于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弑君殺父的,真是太可怕了。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相傳吳王阖闾,也就是公子光,曾得到過這五口寶劍其中的三口,即勝邪(磐郢)、魚腸和湛泸。

上古十劍

1.軒轅夏禹劍:聖道之劍

2.湛泸:仁道之劍

3.赤霄:帝道之劍

4.泰阿:威道之劍

5.七星龍淵:誠信高潔之劍

6.幹将:摯情之劍

7.莫邪:摯情之劍

8.魚腸:勇絕之劍

9.純鈞:尊貴無雙之劍

10.承影:優雅之劍

評價

魚腸劍是一把勇絕之劍,用它的人隻要有那有來無回的勇絕之勢,他的威力就可以更大的發揮出來。

上一篇:cherry機械鍵盤

下一篇:大衛排卵試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