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

魏文侯

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魏桓子之孫。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贊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前396年卒,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将。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1]
  • 本名:魏斯
  • 别名:魏文侯
  • 字:
  • 号:
  • 所處時代:戰國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晉國安邑(今山西夏縣)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開創霸業,冊立封侯

人物生平

繼祖業分晉室

魏文侯魏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是魏桓子之孫,魏武侯之父,公元前446年繼承祖父的家業;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襄子派人說服韓康子、魏桓子,放晉水倒灌智寨,滅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晉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家分晉時,趙氏獲利最多,魏氏、韓氏得到的要少一些。

趙氏得到了晉國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東越過太行山,占有邯鄲、中牟。魏氏與韓氏籠罩在趙氏的南邊,魏氏偏西,韓氏偏東。趙氏占有的智氏領地正壓在魏氏的腦門上,魏氏很壓抑。

魏氏的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北邊是強大的趙氏,東邊是新興的韓氏,南邊越過中條山和黃河是秦、楚、鄭國拉鋸争奪的陝地(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渑池縣、陝縣和靈寶市地區)。

魏氏被緊緊地裹在晉西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晉西南,雖然在東面還有幾塊飛地,但都很不鞏固,難以建成戰略基地。

魏氏的核心地區是運城谷地,北部是呂梁山,南部是中條山,東部是王屋山,黃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

這樣的地勢,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壓制封鎖。因此,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強、不被列強吃掉,然後是打破封鎖、向外發展。

執政晉國

晉幽公九年(前425年),趙襄子趙無恤去世,魏斯繼任為晉國正卿,任用上郡守李悝實行變法。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後來的秦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氏為藍本的。

在戰國時代,魏國西有秦,南有楚、韓,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易攻難守。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将,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以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二百餘年曆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魏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内修文德,外治武備,向西攻占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

立為諸侯

晉烈公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齊國發生内亂。田會在廪丘(今山東省鄄城縣)反叛降趙,并向三晉求援。趙烈侯命孔青為主帥,帶領翟角的魏軍和韓軍,一路攻打到齊長城。齊國君主齊康公被聯軍所俘虜,與三晉之君主一起朝見周天子,齊康公并請求周天子冊封三晉為諸侯。

晉烈公十三年(前403年),九鼎聲響,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與晉侯并列,即由這一年正式進入戰國時代。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就從該年開始,記載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文侯50年(前396年),文侯病重,臨死前,召見吳起、西門豹、北門可等人,将太子魏擊托付給他們。文侯去世,由太子繼任為君主,是為魏武侯。

主要影響

政治

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後來的秦國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在戰國時代,魏國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易攻難守。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将,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以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二百餘年曆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贊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農業

魏文侯重用衛人李悝,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産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為了平衡糧價,李悝還實行了平籴法。在豐年的時候,國家根據市場情況,采用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使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失。在災年的時候,政府把國家糧倉儲存的糧食以适當的價格賣給市民,使市民不緻買不起糧食而流離失所。這樣,魏國很好地平衡了農民與市民的利益,國家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國家抵抗災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穩定,國民安居樂業。

法律

李悝著《法經》六篇,來規範魏人的行為。晉國是一個有着法治傳統的國家,國民對依法辦事都很擁護。李悝主持制定的這套成文法,在魏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君、貴族和官員在實行政事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家的法律。

由于魏文侯的帶頭遵守,李悝主持制定的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的實施。這套法律後來也被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所采用,《法經》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地主階級的法典,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制基礎。

貿易

魏國的周邊國家中,各有各的特産。秦國的家畜、皮革、玉石,趙國的布帛、棗栗、家畜、皮革,楚國的鳥獸、橘柚、茅竹、絲綢在當時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勵魏國百姓從商,參與各國土特産貿易,魏國獲得了大量的商業稅,國庫充實了。

便民政策

魏文侯在西河地區一方面完成了軍事占領,另一方面把魏國的便民政策帶到了西河,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擁護,魏國在西河建立了穩固的統治。

在得到西河這一大片土地後,魏國不僅解決了秦國對魏國的威脅,國内人多地少的困難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魏國的糧食生産有所改善。西河為魏國提供了戰略上的回旋餘地,同時還為魏國提供了兵員和糧食。魏國在西河實行的新政策,對秦國百姓産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秦簡公為了安撫民心,被迫實行初租禾。

曆史評價

魏文侯被司馬遷歸于《史記·儒林列傳》,被贊為“好學”。

轶事典故

文侯從谏

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攻破中山國後,他把中山國封給他的兒子擊。魏文侯向群臣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群臣都說“您是仁愛的君主。”任座卻說:“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把它封賞給您的兒子,怎麼能說是仁君?”,文侯發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君。”文侯問道:“您憑什麼知道的?”翟璜說:“臣聽說國君仁愛臣子就直率。剛才任座的話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愛。”文侯又高興了,就讓翟璜叫任座回來,他親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作為座上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次,魏文侯出門遊曆,看見一個路人将裘皮衣服翻過來穿着背了一捆柴火。魏文侯說:“為什麼将裘皮衣服翻過來背柴火?”,那人回答說:“我愛惜它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它的裡子沒了,毛就沒地方附着了嗎?”。

人際關系

輩分

關系

姓名

簡介

祖輩

祖父

魏駒

魏桓子

父輩

父親

魏氏

早卒

子輩

長子

魏擊

魏武侯

長女

魏傾

公子傾,中山文公之妻

史料索引

《資治通鑒》

上一篇:郭玉

下一篇:吳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