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

馮遠

中國畫家、藝術教育家、文化學者
馮遠,1952年生于上海,著名中國畫家、藝術教育家。現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1999年,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長;2002年,任文化部藝術司司長;2004年,任中國美術館館長;2005年,任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2012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他創作的中國畫入選第五至第十屆全國美展和其它國内外重要展覽,《泰隸築城圖》、《星火》、《屈賦辭意》、《世紀智者》、《長城》、《保衛黃河(一)(二)(三)》、《曆史》、《逍遙遊》《今生來世》等作品獲各類金、銀、銅獎十八項。專著有《東窗筆錄》、《水墨人物畫教程》等,另有《回到單純》、《重歸不似之似》、《“人”的藝術和“藝術”的人》等論文、評論等發表近百萬字。多次赴多國舉辦個人作品展及考察講學,作品被國内外美術館及收藏家入藏。[1]
    中文名:馮遠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職業:畫家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性别:男

人物經曆

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無錫,中學始喜好繪畫,自習連環畫、插圖等。

1969年,初中畢業,赴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農場務農,曆時8年。

1977年,調入遼甯省文藝創作辦公室美術攝影組工作,幹部職務。

1978年入讀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班。師從導師方增先。

1980年畢業留校任教,從事中國人物畫教學、科研、創作。

1984年起曆任系教研室主任,學院教務處長,副教授,副院長,教授。獲優秀青年教師稱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六、七屆全委委員,浙江省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1999年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長。

200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司司長,當選中國文聯委員。

2003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2004年調任中國美術館館長。

2005年調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曆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十、十一屆駐會副主席,十二屆兼職副主席。

2007年至2020年曆任全國政協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委員。

2008年兼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

2012年受國務院聘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2013年兼任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

2016年兼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

2018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2020年6月4日,馮遠以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367萬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第80位。

2020年6月9日上午,聘任馮遠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2020年11月3日,被聘請為第一屆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術委員會顧問。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中國畫:《世紀智者》、《屈原與楚辭》、《今生來世》、《長城》、《星火》、《英雄交響曲》、《遠山》、《逍遙遊》等。

連環畫:《沈曉霞相會出師表》、《上海的早晨》等。

作品入選第五、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及大量的美術作品大展。獲各類獎項10餘項次。撰寫發表論文、評論,出版述著、教材百餘萬字,出版畫集、畫冊、專著、教材10多種。

論文專著

《人的藝術和藝術的人》、《重歸不似之似》、《回到單純》、《蒼穹之下表象之上》、《學院的當代使命》、《關于21世紀藝術教育的思考與探析》、《水墨人物畫教材》、《中國美術院校教學示範精選》、《東窗筆錄》三卷本等,多篇論文獲科研成果獎。

創作特點

馮遠認為,中國可以說具有正在發展、形成中的當代藝術,還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成形、成熟、成功的當代藝術。這裡所說的“正在”指的是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概念,即由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的模仿、挪借、學習、借鑒(包括照搬)西方的藝術觀念、語言、形式、材料,将西方現代藝術理念與中國文化元素,中國文化符号相兼融的藝術實踐方面發展變化。而就學習,采納西方當代藝術中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并且意識到終将體現中國當代文化理念、文化内涵、文化載體,進而創新發展中國的當代藝術而言,不乏其積極意義。在而論,也是具有可行性的選擇之一。既然處于學習發展的過程之中,缺乏自己獨立思考和創意在某個階段就勢所必然,不管是青年前衛藝術家們有意還是無意,都難免脫開他人的“附庸”嫌疑。但是,馮遠也不相信,一個有理想、有志向的當代藝術家甘願成為“附庸”,甚至一輩子作為“附庸”。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已經有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推動着中國當代藝術的生成進步,有的甚至在國際上也獲得西方同行的認同和贊譽。當然,在現階段,遊戲規則、價值标準的話語權在别人手裡,甚至東西方策展人觀念中對“前衛”的概念也有特指,中國當代藝術是就着别人的規則和标準在“思考”、在“創意”。馮遠指出:有一天,中國的當代藝術能夠由中國和國際同行的共同标準來判别優劣,隻有到了那個時候,中國才能算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當代藝術。

論畫

馮遠認為中國畫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藝術形式,而且是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藝術樣式。中國畫的曆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中國畫的藝術一定也會源遠流長。和其他國家的繪畫藝術有所不同的是,中國畫秉持的文化哲學理念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理念,這跟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中國畫藝術觀察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中國畫秉持着“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哲學理念,俯仰天地,品察萬類,抒情暢意,以中國筆墨材料訴諸妙在似與非似之間的物象造型,追求作品的氣韻生動和意境格調,并且在與觀衆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達到得意(他的意思得到了呈現)、觀衆會意(畫家的意圖給了觀衆,觀衆能夠接受)的審美效果,達到這樣一種互動的效果。

另外就是運用不一樣的藝術理念,不一樣的色彩語言,不一樣的視覺圖式來呈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主題,同一個夢想。通過把192個國家的各自不同的圖形連起來,成為聯合國一個比較壯觀的畫卷,它的主題易于被各國觀衆接受。由于中國畫創作介乎是與非是之間,既不同于西方古典主義繪畫那種非常精細、照相似的再現形式,也不同于西方當代的一批抽象形式,所以它的特有形式易于觀衆和同行理解。

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語言雖然跟西方繪畫的這種色彩調性不一樣,但是它始于實,從寫實起步,止于虛,就是有一個界限,不完全是抽象的;與西方當代繪畫中間的新寫實主義、具象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甚至象征主義的觀念是完全相同的,或者是異曲同工的。它注重繪畫性、書寫性和作品的意境、比興象征意味。所以我想中國畫和西洋畫應分屬不同文化體系的兩類高端藝術。相信中外觀衆應該是心有靈犀,能夠分辨良莠高下的。

教育觀點

馮遠認為:學院是教學、研究、培養人才的中心,學院理應秉持學術精神、良知精神、濟世精神,在當今時代扮演傳承經驗、研究新知、創造成果、倡導價值、引領社會的重要角色。學院可以保守,它堅持張揚傳統的文化核心價值;可以與時共進,适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标和人才産品的專業素質;學院也可以前衛,它研究現象、提出真知遠見、形成思想、助推社會。但是有一點,學院不應當被動追随社會成為随波逐流的尾巴。美術學院的意義亦然。

馮遠還認為:教學的意義,在于将無限的知識、技能通過合理有序,且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内容結構組合,在有限的時間内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初步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技能有專精,知識有系統,教學有規律,教材有規範,循序而漸進。學院教學教會學生的是基本的方法,學院學習不在于學生具體掌握了哪一門手藝,而是成為了什麼樣素質和才能的人。一個藝術家,從院校畢業到其成為有造就的大家,其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學習、實踐、研究,創造乃是需要傾其一生心力之事,但事實上,那些真正成為大家的藝術家,并不是全憑求學那幾手的功夫。中國曆史上自學出大家,師徒授受也出大家,學院出大家,轉行的也出大家。西方近代史上自印象派以降,許多大畫家都非出自學院,那麼學院的意義在哪裡?藝術還可不可教?學院需要辦,那是社會有相應的需要,學術仍然可教,教什麼?教基本的規律。任何特殊人才都是有着異于常人的特殊經曆和方法造就。藝術崇尚獨特,這是任何一位從事藝術創作者的共同目标,沒有誰會樂衷于雷同一律。

獲獎記錄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被評為1985年《連環畫報》十佳作品,參與創作的《中國成語故事》、《世界文學名著》等大型連環畫曾先後在全國連環畫評獎中獲獎。

上一篇:許一心

下一篇:盧卡斯·提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