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

漢語漢字
餓(è),基本字義是肚子饑餓,想吃東西,與“飽”相對,是長時間沒吃飯自然發生的身體需求。如:我不餓,你吃吧!饑餓。餓殍(餓死的人)。有使受餓的意思:注意别餓壞了。
  • 中文名:餓
  • 拼音:è
  • 繁體:餓
  • 部首:饣
  • 倉颉:NVHQI
  • 鄭碼:OXMH
  • 部外筆畫:7
  • 總筆畫:10
  • 筆順編号:3553121534
  • 外文名:hungry
  • 五筆86:QNTT
  • 四角号碼:23750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 997F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餓èㄜˋ

肚子空,想吃東西,與“飽”相對:我不~,你吃吧!饑~。~殍(餓死的人)。

使受餓:注意别~壞了。

詳細字義

餓è

〈動〉

(形聲。從食,我聲。本義:饑之甚。按:在古代,「饑」與「餓」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饑」指一般的肚子餓;「餓」是嚴重的饑餓)

同本義[hungry]。與「飽」相對

餓,饑也。——《說文》

餓,無食久餒也。——《六書故》

餓,甚于饑也。——《正字通》

來臫頭有死筿者曰大饑,無死者曰大餓。——《谷梁傳》疏引徐邈說

無一月餓。——《淮南子•說山》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韓非子•飾邪》

又如:餓隸(饑餓的人;形容幹瘠的樣子);餓損(餓壞);餓殺鬼(方言。貪吃的人);餓病(饑餓緻病)

4.使受餓;感到饑餓[starve;hunger]

餓其體膚。——《孟子•告子下》

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論語•季氏》

又如:孩子餓了;别餓着小豬

貧困;缺 [poor]。如:水田餓水;幹田餓水;餓鄉(缺吃的鄉裡)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五箇切《集韻》《韻會》牛箇切,?我去聲。《玉篇》饑也。《廣韻》不飽也。《禮·檀弓》昔者衞國兇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按韓子飾邪篇:家有常業,雖饑不餓。淮南子說山訓:甯一月饑,毋一旬餓。以此推之,餓甚于饑也。故孟子朝不食,夕不食,兼饑餓言。

上一篇:手段

下一篇:心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