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

漢語漢字
顫是漢語漢字,拼音是chàn、zhàn,基本含義為物體振動;同“戰”;顫抖,發抖。出自《範進中舉》等。《說文解字》:“顫,頭不正(定)也。從頁、亶聲。”。頭是頁之範式。糧倉裡的糧食是看得見地多是亶之範式。頭不定,看得見的頭多,哆嗦是顫之範式。
  • 中文名:顫
  • 拼音:chàn、zhàn
  • 繁體:顫
  • 部首:頁
  • 五筆:YLKM
  • 倉颉:ymmbo
  • 鄭碼:sjag
  • 平水韻:去聲十七霰
  • 筆畫:19
  • 釋義:顫抖,發抖
  • 區位碼:EE9D
  • 統一碼:基本區U 98A4
  • 四角碼:01182
  • 注音:ㄔㄢˋ,ㄓㄢ
  • 筆順編碼:4125251125111132534
  • 部外筆畫:13
  • 結 構: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顫”。

字形源流

形聲字。《說文》:“顫,頭(頭)不正也。從頁,亶聲。”段玉裁注改為:“頭不定也”。顫字之本義為頭搖擺不定,故引申為顫動之顫。《淮南子·說山》:“故寒,顫;懼者亦顫。”《論語·八佾》“使民戰栗”、《詩》“戰戰兢兢”之戰,本字當為顫,但此皆用顫之引申義,顫字之本義在文獻中未見使用。

現代釋義

詳細釋義

顫:chànㄔㄢˋ。

①顫抖,發抖[shudder;quiver]

例句

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到第二下。——《範進中舉》

組詞:發顫;顫悠(形容顫抖搖晃);顫悠悠(顫抖搖晃的樣子)

②物體振動[vibrate]。如:顫脫(抖落)

通“憚”。懼怕,驚恐[fear]

例句

越國之士,可謂顫矣。——《墨子·兼愛下》

組詞:顫恐(驚恐);顫欽欽(因驚恐而顫抖)

另見zhànㄓㄢˋ。

顫:zhànㄓㄢˋ。

身體因受寒或驚恐而抖動。《儒林外史.第三回》:“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到第二下。”

動詞物體搖動、晃動。唐.韓偓〈忍笑〉詩:“水精鹦鹉钗頭顫,舉袂佯羞忍笑時。”宋.史達祖〈杏花天.細風微月〉詞:“栖莺未覺花梢顫,踏損殘紅幾片。”

形聲。從頁(xié),從亶(dǎn),亶亦聲。“頁”與頭有關,“亶”意為“本能的”。“頁”與“亶”聯合起來表示“頭本能地搖動”、“頭無法控制地搖動”。本義:頭搖動不定;發抖;顫動,同“戰”[shiver;shudder;tremble]

暴戾頑貪,無下顫恐而患之。——《呂氏春秋》

部分詞組可用“戰”字代替

如:打顫(發抖);寒顫(寒戰);冷顫(冷戰);顫栗(發抖;哆嗦);顫顫欣欣(戰兢兢)

另見chàn

常見詞組

顫:chànㄔㄢˋ。

1、顫動

chàndòng

[tremble;quiver;vibrate]急促而頻繁地振動

顫動着的樹枝

2、顫抖

chàndǒu

[shiver;tremble;shake]顫動;發抖

他感到自己的心在顫抖

她緊張得連聲音都在顫抖

3、顫巍巍

chàn wēi wēi

[unsteady;tottering;faltering]震顫而動作不準确的樣子

老頭子走起路來顫巍巍的

4、顫悠

chàn yōu

[flicker]顫動晃悠的樣子

池邊的垂柳在迎風顫悠着

5、顫音chàn yīn

6、顫抖chàn dǒu

7、顫顫巍巍chàn chàn wēi wēi

8、顫動chàn dòng

9、發顫fā chàn

10、顫顫微微chàn chàn wēi wēi

11、顫栗chàn lì

12、寒顫hán chàn

13、震顫zhèn chàn

14、打顫dǎ chàn

15、冷顫lěng chàn

顫:zhànㄓㄢˋ。

顫栗

zhànlì

顫抖哆嗦,也作“戰栗”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玉篇》頭不正也。

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羶。《集韻》謂審於氣臭也。《莊子·外物篇》鼻徹為顫。《音義》顫,舒延反。[7]

方言集彙

粵語:zin3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