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

南唐顧闳中所創畫作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闳中的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寬28.7厘米,長335.5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象力。作品造型準确精微,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幾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簾幕、帳幔、枕席上的圖案又絢爛多采。不同色彩對比參差,交相輝映,使整體色調豔而不俗,絢中出素,呈現出高雅、素馨的格調。[2][3]
    中文名稱:韓熙載夜宴圖 作者:顧闳中 長度:335.5厘米 寬度:28.7厘米 類型:設色畫 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創作年代:五代·南唐 外文名:Han Banquet map

作品内容

前隔水存南宋人殘題“熙載風流清曠,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雲篆書題“夜宴圖”三大字。卷後有南宋史彌遠“紹勳”葫蘆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審定真迹”一印。拖尾有行書“韓熙載小傳”,後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題詩,又積玉齋主人題識。後隔水清·王铎題跋,後有“董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内府諸收藏玺印。 

全卷分為五段,每一段畫家采用一扇屏風作為畫面空間建構、營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第一段:琵琶獨奏。描繪的是韓熙載與到訪的賓客們正聚精會神的傾聽演奏琵琶的場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經過一場動蕩,畫家着重表現地則是彈奏已經開始,全場空氣凝注的一瞬間。

此段出現的人物繁多,場景複雜,床上的紅袍青年是新科狀元郎粟,端坐在狀元左側戴着高高的紗帽之人便是主人公韓熙載,彈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則在她左邊并扭頭望着她,聽得入神且一直關心她的彈奏手法。長案的兩端坐着韓的朋友太常博士陳雍和門生紫薇郎朱銑,另有寵妓弱蘭和王屋山等。這些人物都确有記載。

第二段:六幺獨舞。描繪的是韓熙載站在紅漆揭鼓旁,兩手抑揚地敲鼓。韓熙載右手舉起鼓捶,使人感覺仿佛這二捶敲下去就能聽見鼓的聲音似的。郎粟側身斜靠在椅子上,一邊可以照顧到韓擊鼓,一邊可以欣賞王屋山的舞技。畫中還有一位青年在打闆,應該是韓熙載的門生舒雅。

在這一場景裡,明顯發現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個和尚參加了夜宴,他拱手伸着手指,謙卑的低着頭,好像感覺和尚出現在這種場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眼看着“施主”擊鼓而不看舞伎,再看旁邊為韓熙載打着節拍鼓掌的人,恰恰與和尚的神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段:宴間小憩。描繪的是韓熙載坐在床榻上,邊洗手邊和侍女們談話。此時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個女子扛着往裡走,随後還跟着一位端着杯盤的女子。兩位女子好像還在對今晚的宴會津津樂道,更加烘托出了輕松的氛圍。紅燭已經點燃,床帖拉開,被子堆疊,枕頭也已放好,以便随時可以躺下休息。此時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古代宋人宴會的場景,他們遮窗夜飲,載歌載舞,累了就歇一會兒,常常忘記了晝夜的變化。

第四段:管樂合奏。這個場面的主人公韓熙載換下了正裝并盤膝坐在椅子上,一邊揮動着扇子,一邊跟一個侍女吩咐着什麼話。五個奏樂人橫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動态,雖同列一排,但也沒有感到整齊統一的滞闆。旁邊一名打闆男子坐姿端正,與富有變化的吹奏管樂的女伎們又形成一對比。

第五段:賓客酬應。這一段描繪了宴會結束,賓客們陸續離去的場景。韓熙載站在兩組人物的中間,伸出左手呈擺手狀,好像在說“不”字。

創作背景

關于《韓熙載夜宴圖》的繪制,曆史上有兩種緣由記載,一是說因為韓熙載出自豪門,才能超群,入南唐後宮至中書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卻無力挽回,因而“恥為之相,故以聲色晦之”。後主李煜很想重用韓熙載,卻聞其“放意杯酒間,竭其材,緻娛樂殆百數以自污,”于是命顧闳中夜間遣至韓熙載府第,偷看韓熙載行樂的每一個場面,想借以圖畫勸告韓熙載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蕩生活。

論據為《宣和畫譜》記載:後主李煜欲重用韓熙載,又“頗聞其荒縱,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五代史補》:韓熙載晚年生活荒縱,“僞主知之,雖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過,因命待诏畫為圖以賜之,使其自愧,而熙載自知安然。”

另一種說法是說,因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其父因事被誅,韓熙載才逃至江南,投順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憬的寵信,後主李煜繼位後,因為當時北方的後周威脅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對北方來的官員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治集團内部鬥争激烈,朝不保夕。

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中,身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好讓李後主不要懷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當時對他還是不放心,就奉命畫院的待诏顧闳中和周文拒到韓熙載家裡去探個虛實,命令顧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的一切畫下來交給他看。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他們的來意,所以故意将一種不問時事沉腼于歌舞,醉生夢死的形态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

顧闳中憑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全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後主看了此畫後,就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綜觀這幅畫卷,整個宴會沉浸在在紙醉金迷的夜宴行樂中,暗示着韓熙載以失望定終身,而這種落寞心情,反過來又加強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畫面的情節一直圍繞中心人物韓熙載一步步展開,從傾聽演奏,到親自擊鼓,欣賞獨舞,直到宴會結束,各個場合都是雙眉緊整,心事重重,與歡快的夜宴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由于畫家與韓熙載同樣了解南唐的處境,理解主人公大勢已去的苦衷,于是站在韓熙載的角度描繪了他在夜宴的背景下沉郁寡歡的神态,細化了主人公在當時複雜的形态下做着激烈的心理鬥争,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畫中所描繪的韓熙載出身貴族,在動蕩社會下,他看透官場的嚴峻形勢,逃避做宰相,以聲色為韬晦之略,夜夜笙歌與家中,賓客縱情嬉戲。李煜皇帝派顧闳中去韓府一探究竟,并繪制出來。顧闳中憑着所觀察到的景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再現了一幅賓客滿堂的的圖畫。這幅畫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僅體現那個時代的風貌,更真實揭露了政治階級内部的矛盾。

藝術特色

構圖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此畫采用了傳統的打破時間概念的構圖方式,并穿越時間觀念把先後進行的活動展現在同一畫面上。雖然整幅畫情景節奏繁雜,人物動勢變化多樣,卻安排得賓主得當,疏密有緻,場景銜接白然連貫。比如在第一部分描寫琵琶獨奏的場景中,人物繁多,動态各異,但畫家将全場上每個人的精神都服從于琵琶女的彈奏動作上,緊湊的節奏與現場的甯靜氛圍相吻合。不論在場的人或站或坐,還是倚在屏風旁側耳傾聽,他們的視線都停留在彈奏者的手上。

在不同的場景之間,畫家還精巧地運用了屏風、床榻、長案、管弦樂器等古代屋内常見的物品将畫面進行軟分割,使畫面既有彼此的獨立空間,又不乏連貫性。例如在第三段描繪韓熙載在宴間休息的場景中,韓熙載與幾名仕女端坐在床榻上休息,外圍有屏風進行隔斷,使畫面更具立體感。這種結構内容的安排,使觀者不覺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風聯鎖時也不覺得牽強。

人物刻畫

《韓熙載夜宴圖》中,畫家對人物的刻畫,以形寫神,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水平。顧闳中通過對不同形體的姿态、目光手勢的相應描繪,畫中人物有的彈奏琵琶,有的揮手舞蹈,有的按拍欣賞,情态生動。而畫家對主人公韓熙載的刻意描繪,曲盡神形。

韓熙載形體高大軒昂,更加突出了全圖他是中心,古人喜歡以主大從小的方式來突出主要人物。長髯,戴高巾,從倚欄傾聽,到回收擊鼓,最後曲終人散,各個不同場合始終眉峰雙鎖,若有所思,心不在焉。他的沉郁寡歡與夜宴歌舞歡樂的熱鬧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主人公在當時形勢下身置華宴歌舞中的苦悶空虛、無可奈何的複雜内心世界,刻畫了人物特殊的個性,十分傳神。也由此深化了《韓熙載夜宴圖》的内涵。

設色

《韓熙載夜宴圖》設色工麗雅緻,富于層次感。多處采用了朱紅、朱砂、石青、石綠以及白粉等色,對比強烈。但又在衆多絢麗璀璨的色彩中,間隔以大塊的墨色來統一協調(墨色作為黑色的運用,可看做是色彩對比的緩沖,也可當成是畫面構成均衡的祛碼)黑白灰分布有序,色墨相應,神采動人。尤其是對“夜”的暗示,畫家并無對天空作太多刻畫,僅僅是用“一支紅燭”的象征手法便使人們清楚的理解到這場宴會是在夜間進行的。

細評畫中人物的服裝顔色的分配,更讓人歎為觀止。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客的青黑衣衫形成鮮明對照。紅綠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用色不多但卻顯得豐富而統一。細看仕女們的服飾,可以看出重彩勾填的衣紋圖案,細如毫發,整體而微,極其工細。對于服飾的刻畫還體現在畫家大面積而整體的渲染。除去局部的裝飾外,對于衣物重疊和以及關節的轉折處,畫家巧妙的暈染技法,讓畫面虛實有序,統一而整體,讓讀畫者回味無窮。

再來看畫中的幾處起着分隔作用的坐榻等深黑色家具的設色,沉厚古雅,在畫面中也起到穩重色塊的協調作用。而仕女的裙衫、簾幕、帳慢、枕席上的圖案也是絢麗多彩的。不同色彩對比參差,交相輝映,使得整體色調豔而不俗,絢中出素,呈現出高雅素馨的格調。其中在第一段的聽樂場面中,畫家将彈奏琵琶的仕女安排在有虛實變化的灰黑山水背景之中,故人物的衣裙、頭飾、樂器等的色彩顯得特别的耐看,而她身上的灰、紅、綠的各色飄帶,又将她襯托得極其妩媚動人。

在第三段的休息場面中,運用的色彩極其豐富,讓人眼花缭亂:以那位端着盤子的仕女為例,石綠色的衣裙、朱紅色的腰帶、儲色的盤子、濃濃的灰發;再看拿樂器的仕女,粉紅顔色的衣裙、綠紅色的腰帶、白顔色的紗巾、點着亮米灰圖案的灰調色琵琶;床上則是紅色帳慢、綠色披被、白色床單以及灰青起白圖案的帳慢。衆多的顔色雜陳的畫面,卻讓人感覺到的色彩關系非常舒服。他讓這群着裝濃豔的亮麗美女置身于有大面積灰黑、濃墨的榻幾等家具之中,還配以灰調山水、花鳥畫來點綴,這就使得仕女們繁複絢麗的着裝極其床上用品的濃豔之色有了依托,在視覺效果上,就給人一種繁而不亂、豔而不俗的感覺。

在第五段的送别畫面中,對于粉色的色調搭配運用也是非常成功的。如主要人物的灰色服裝,就是在雙鈎定出邊線的情況下進行分染的,然後罩染青灰色,最後薄薄地罩過一層綠色,因為絹随着時間放長久了也會偏黃,所以這個顔色本身就是灰綠體系的一個色系。旁邊的兩個仕女,一個青裙,一個粉裙,她們身上的對比,就是靠紅色的腰帶和白、灰兩個有圖案的披肩來裝飾。

線條

從全卷來看,畫中運用的線條是“鐵線描”居多。所謂鐵線描主要用于中國傳統人物輪廓及衣紋畫法。因線條形狀如鐵絲,沒有粗細變化,故名之。這種細線不容許有任何的猶豫與修改,必須很精确的找到物體和空間這種“間不容發”的分界點。就這種技法來說,一條細線若沒有經過無數次填密的思考與修改,是無法達到呈現在觀者面前的這種效果。

作品影響

顧闳中用其獨特的手法描繪出韓府的夜宴的情景,将《韓熙載夜宴圖》巧妙的分為五部分,每部分間既獨立又連貫。在唐與後世的技法中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此畫在美術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筆重彩的最高水平。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時期寫實性較強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豐富,涵蓋了家具、樂舞、衣冠服飾、禮儀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時期服飾、裝飾等藝術風格的重要參照物,對研究中國古代繪畫、傳統服飾、民族音樂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藝術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收藏展覽

宋代摹本在南宋時曾被内府收藏,流傳至清代雍乾時期再次被收入宮禁之中。溥儀被逐出故宮時将其攜出,二戰結束後又流入民間。後來近代繪畫大師張大千重金将其買下,珍愛有嘉。後來他将畫帶到香港,以很低的價格轉讓給祖國大陸,使瑰寶得以重歸故宮。

作者簡介

顧闳中,江南人,南唐中主時任翰林待诏,後主時任畫院待诏,長于人物,尤擅仕女,多畫宮廷貴族生活。擅寫神情意态,與周文钜齊名,繼承唐代周昉而更趨纖細的線條,受後主李煜的書法影響,喜用顫動的“戰筆”線條表現衣紋。

上一篇:農業學大寨

下一篇:超聲波熔接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