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鴕鳥

非洲鴕鳥

鴕鳥科鴕鳥屬鳥類動物
非洲鴕鳥(學名:Struthio camelus)屬鴕形目鴕鳥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成鳥身高可達2.5米,雄鴕鳥體重可達150千克。像蛇一樣細長的脖頸上支撐着一個很小的頭部,上面有一張短而扁平的、由數片角質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點是龍骨突不發達,不能飛行,也是世界上現存鳥類中唯一的二趾鳥類,在它雙腳的每個大腳趾上都長有長約7厘米的危險趾甲,後肢粗壯有力,适于奔走。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樹草原地帶,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生長快、繁殖力強、易飼養和抗病力強等優點,在許多國家被廣泛馴養。
    中文名:非洲鴕鳥 拉丁學名:Struthio camelus 别名:鴕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鴕鳥目 亞目: 科:鴕鳥科 亞科: 族: 屬:鴕鳥屬 亞屬: 種:非洲鴕鳥 亞種:4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别:

物種學史

非洲鴕鳥是鴕鳥目中惟一的一個種,也是走禽類中的代表。最早的鴕鳥至少出現于始新世時期的歐洲,從上新世到更新世在歐亞大陸廣泛發展,種類繁多,在中國也曾發現有從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安氏鴕鳥、維氏鴕鳥和蒙古鴕鳥的化石,大約在更新世時遷移到非洲,但到了19世紀時,就隻剩下非洲鴕鳥1種了。20世紀中葉,生活于阿拉伯半島的非洲鴕鳥的消失,也意味着這種動物在亞洲的徹底絕滅,使其真正成為“非洲鴕鳥”了。而事實上,由于人類的大量獵捕,生活在非洲的種群數量也在不斷下降,特别是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區已經瀕臨滅絕。r

r

鴕鳥的祖先也是一種會飛的鳥類,它是怎麼變成今天的模樣,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鴕鳥是一種原始的殘存鳥類,它代表着在開闊草原和荒漠環境中動物逐漸向高大和善跑方向發展的一種進化方向。與此同時,飛行能力逐漸減弱直至喪失。非洲鴕鳥的奔跑能力是十分驚人的。它的足趾因适于奔跑而趨向減少,是世界上唯一隻有兩個腳趾的鳥類,而且外腳趾較小,内腳趾特别發達。它跳躍可騰空2.5米,沖刺速度在每小時70公裡以上。同時粗壯的雙腿還是非洲鴕鳥的主要防衛武器,甚至可以緻獅,豹于死地。r

r

中國古代郭義恭的《廣志》“安息國貢大雀。雁身駝蹄,蒼色,舉頭高七八尺,張翅丈餘,食大麥,其卵如甕,其名駝鳥。”《唐書·吐火羅傳》“吐火羅,永徵元年獻大鳥,高七尺,黑色,足類駱駝,鼓翅而行,日三百裡,能噉鐵,俗謂駝鳥。”r

r

鴕鳥廣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幹燥地區。在新生代第三紀時,鴕鳥曾廣泛分布于歐陸,在中國著名的北京人産地——周口店不僅發現過鴕鳥蛋化石,還發現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但現今叙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上的鴕鳥均已絕迹;它們的分布是撒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個非洲,而澳洲則于西元1862-1869年引進,在東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r

r

由于鴕鳥具有耐粗飼、适應性強等前文所述的諸多優點,符合國家發展“節糧型”草食動物這一産業政策,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智研數據研究中心顯示,我國有大量沙荒地和不宜耕種的非耕地,飼草資源又非常豐富,發展鴕鳥養殖前景廣闊,這對于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和人民群衆的食物結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繁榮農村經濟,将起到重要作用。國家對鴕鳥的養殖開發非常重視,且又有免征所得稅等諸多政策扶持。鴕鳥養殖業在中國起步較晚,可開發潛力巨大。其實論野生鴕鳥,沙特、埃及、蘇丹,都比南非多得多,但要論養鴕鳥的曆史和用鴕鳥生财的本事,就非南非人莫屬了。南非人養鴕鳥始于1826年,最初鴕鳥的數量很少,後來由于西方王室貴族流行穿用鴕鳥羽毛制作的服裝,鴕鳥一時間身價百倍,一隻成年鴕鳥一年隻能産1公斤羽毛,而一件最簡單的鴕鳥披肩也需至少15千克羽毛,南非農場主們紛紛飼養鴕鳥。到1913年,鴕鳥存欄數竟突破100萬隻。然而一戰後,歐洲王室逐漸沒落,鴕鳥毛需求大幅減少,鴕鳥業者紛紛轉行,一些聰明的農場主留下了那些品種最優良的鴕鳥,等待新機會的到來。r

r

二戰後,鴕鳥市場開始回暖。南非人吸取教訓,開始多方面經營鴕鳥生意。他們制作了鴕鳥蛋殼工藝品,還把養鴕鳥的農場開放,吸引遊客參觀。許多鴕鳥農場主還聯合起來成立了農業聯合體,由它來統一負責鴕鳥産品的市場營銷。在被稱為“鴕鳥之都”的奧茨霍恩市,遊客不僅能品嘗到鴕鳥肉、鴕鳥蛋,還能過一把騎鴕鳥的瘾,甚至可以參加“騎鴕鳥比賽”。

形态特征

非洲鴕鳥體長約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體重130-150千克,雌鳥稍小。長相很奇特,像蛇一樣細長的脖頸上支撐着一個很小的頭部,上面有一張短而扁平的、由數片角質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上嘴沾黃色,下嘴略呈粉紅色,還有兩隻如同青蛙眼一樣的褐色大眼睛,炯炯有神。軀幹粗短,胸骨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上面生有一對顯得與身體很不相稱的短翅膀,已經退化,沒有飛羽,不能飛翔,隻是在繁殖期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就必須炫耀雙翅的羽毛,在孵化期和育雛期成鳥要展開雙翅使卵或雛鳥不緻于受到熾熱的陽光的曝曬,還能張開來壯大自己的聲勢,吓唬敢于進犯之敵,此外在迅速奔跑時也要展開雙翅,以維持身體的平衡,若是順風還能起到船帆的作用。尾羽蓬松而下垂,每個尾椎骨都呈分離狀。腿很長,十分粗壯,有一部分裸露無羽,呈粉紅色,腳也極為強大,趾的下面有角質的肉墊,富有彈性并能隔熱,适于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r

r

成年雄鳥羽毛為明顯黑白色,翅羽及尾羽為純白色,頸部稀疏的細羽中裸露出藍灰色或桃紅色皮膚,大多數公鳥在頸部裸毛下緣還有一圈白毛,上嘴殼及雙腿前緣及兩趾背部鱗片會呈現桃紅色。雄鳥體形較雌鳥大,成年雌鳥全身羽毛多數為灰褐色,嘴殼及雙腿無桃紅色。雌鳥體形略小。幼鳥羽毛為刺狀淺黃色軟毛,毛頂端為黑色,頸部帶有黑色的斑點。在3個月大後需經多次更換羽毛,雄鳥羽毛顔色要到11月個月大才開始顯現。幼鳥羽毛為刺狀淺黃色軟毛,毛頂端為黑色,頸部帶有黑色的斑點。在3個月大後需經多次更換羽毛,雄鳥羽毛顔色要到11月個月大才開始顯現。r

r

趾僅存2枚,即第三趾和第四趾,是鳥類中趾數最少的,第三趾強大而且具爪,第四趾小而無爪。在羽小枝上沒有小鈎,所以全身的體羽柔軟而蓬松。雄鳥和雌鳥的羽色有所不同,雄鳥的體羽主要為黑色,雙翅及尾部的尖端有白色的漂亮長羽,頸部呈肉紅色或鮮藍色,上面覆有棕色絨羽,雌鳥的體羽均呈灰褐色。 r

r

翅膀上的羽毛和别的飛行鳥類的硬翅膀有着顯著的不同,它們是絕熱的。在上面還有爪子。強壯的腿上是沒有羽毛的,用2趾站立,大的那個就像是蹄。這是鴕鳥的獨特的适應性,為了應付突來危險而快速奔跑。鴕鳥的巨大眼球,帶着濃黑的眼睫毛,是陸地生物中最大的眼球,隻有鲸的眼球比之更大。鴕鳥視力佳,一個眼球重達60公克,可看清3至5公裡遠的東西,其瞬膜(第3眼睑)有阻擋沙礫及保護眼睛之功能。r

r

鴕鳥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鴕鳥具交配器,在交配季節,成熟雄鳥的睾丸有人的拳頭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會萎縮,直到下一個繁殖季才又會膨大。卵大,顔色似鴨蛋,鴕鳥直徑蛋長15-20厘米,重達1400克,是鳥蛋中最大者,卵殼甚堅硬,可承受住一個人的重量,其孵化而成的幼鳥在體型上與家雞相差無幾,并且馬上就能學會行走,但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成年鴕鳥保護。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栖息環境

非洲鴕鳥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叢等地帶,其中索馬裡亞種有時進入濃密的荊棘灌叢中,在西南非洲甚至還見于陡峭的石質高原上。

生活習性

行為r

r

非洲鴕鳥因為有發達的氣囊和良好的循環系統來調節體溫,所以能夠适應幹旱的氣候,具有異常的耐熱性,即使氣溫高達56℃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尋覓食物,也可以幾個月不飲水。活動最為頻繁的時間還是在清晨和黃昏。叫聲響亮而重濁,如同獅吼一般,性情機警而多疑,聽覺、視覺都很靈敏。喜愛結群,通常為10-15隻,如有雛鳥和幼鳥時可以達到40-50隻,随着食物的豐歉過着遊蕩的生活,還喜歡與斑馬、羚羊、長頸鹿、角馬等草食性獸類混在一起覓食,這樣就能吃到斑馬等大型獸類驚起的昆蟲、小型齧齒動物和爬行動物等。r

r

非洲鴕鳥身軀高大,脖子長,目光銳利,并且在群體覓食的時候,每隻鳥擡頭的間隔時間是不規則的,此起彼伏,因此總是有一些個體在擡頭張望,這樣就可以及時地發現敵害,并且通報其他動物迅速躲避。它們在沙漠中奔跑的速度很快,每一步的距離可達3.5米,持續奔跑的速度為每小時50公裡,能奔跑5分鐘以上,沖刺速度為每小時超過70公裡以上,還能夠跨越5米多高的障礙。喜歡飲水和沐浴。r

r

食物r

r

食性很雜,但以植物的莖、葉、果實等為主,特别是開花的灌木,寄生的匍匐植物,地面蔓生的葫蘆科植物和野生無花果等,也吃昆蟲、軟體動物、小型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同時吃進一些砂粒,以幫助消化。有趣的是,在其腸胃中還能發現釘子、硬币、瓶蓋、繩子,甚至鑽石等雜物。

分布範圍

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裡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利比亞、馬裡、毛裡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内加爾、索馬裡、南非、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幹達、西撒哈拉、贊比亞、津巴布韋。r

r

地區滅絕:阿爾及利亞、巴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領土被占領、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叙利亞共和國、突尼斯、也門。r

r

引進:澳大利亞、斯威士蘭。

繁殖方式

婚配為一雄多雌,一般1隻雄鳥配3-5隻雌鳥。鴕鳥交配後約1周左右,雌鳥開始産卵。通常每隔一天或兩天産1枚卵,直到巢内有12-16枚卵時,便開始了長時間的孵化工作,孵化是由雄鴕鳥和雌鴕鳥交替進行。雌鴕鳥一般是在白天孵卵,雄鴕鳥則是在夜間孵卵,因為在夜晚其豔麗的顔色不易被發現。當鴕鳥在巢中孵化時,經常沿地面伸展其頸部,這可能是一種僞裝方法,用以迷惑其他敵獸。

n築巢于地面,所有的雌鳥将卵生在同一個巢穴中。每隻雌鳥産卵10-12枚,每窩的卵數可以達到25-30枚。卵大,黃白色,大小為152×203毫米,卵重1300-2000克左右。白天雌鳥孵化,夜晚雄鳥承擔。孵化期為40-42天。雛鳥為早成性。3歲性成熟,壽命為60年。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标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于20000平方公裡,栖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經濟價值

非洲鴕鳥全身羽毛均為絨羽(僅有羽軸和羽小枝),羽毛質地細緻,保暖性好,手感柔軟,可作高貴的服飾和頭飾。它的羽毛不帶靜電,可用于擦拭高級精密儀器和電腦。

n非洲鴕鳥的皮可制成極佳的皮革,其特點是:輕柔,美觀,有獨特的毛孔圖案,透氣性好,拉力強,不易老化,耐用,可卷曲,制成産品後使用年限長,并随時間的增長,産品表面更光亮。

鴕鳥把頭埋進了沙子裡

鴕鳥遇到危險會把頭埋在沙子裡,就以為把自己藏起來了屬于謠言。

事實上鴕鳥是用兩條腿跑得最快的動物,可以在短時間内以每小時65公裡的速度奔跑,而且耐力極佳,可以以每小時50公裡的速度輕松地奔跑整整十幾公裡。除了驚人的速度,鴕鳥高達2.5米,體重高達300斤,一腳足以把一頭獅子踢開。因此,鴕鳥有充足的自然防禦能力,幾乎沒有理由把頭埋在沙子裡躲藏。n

那麼,它們把腦袋埋在沙子裡的傳言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這是一種親子互動的方式。鴕鳥在繁殖時,會将蛋産在一個0.6~0.9米深的坑中,而且還會不時用喙去翻動這些蛋,以免這些鴕鳥蛋被炙熱的地面給烤熟,從遠處看上去就像是将頭埋入了沙土之中。以此而産生了對它們的誤會。

上一篇:栀子

下一篇:鈎鼻海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