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鈉

青黴素鈉

抗生素名稱
青黴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稱為青黴素G、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青黴素類抗生素是β-内酰胺類中一大類抗生素的總稱。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通用名:青黴素鈉 英文名:Benzylpenicillin Sodium 化學名:(2S,5R,6R)-3,3- 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 氧代-4- 硫雜-1- 氮雜雙 分子式:C16H17N2NaO4S 分子量:356.38 性狀: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有特異性臭;有引濕性;遇酸、堿或 氧化劑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溫放 藥品類别:抗生素類藥 适應症:适用于敏感細菌所緻各種感染,如膿腫、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 用法用量:兒童 肌内注射:①小兒每日按體重25,000u-50,000u/kg,分3-4次給藥。500,000u的青黴素鈉,加滅菌注射用水1mL使溶解;超過50萬單位者則需加滅菌注射用水2mL,不宜用氯化鈉注射液作溶劑。 注意事項:1 應用本品前需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并進行青黴素皮膚試驗,2 對一種青黴素過敏者可能對其他青黴素類藥物、青黴胺過敏,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荨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患者應慎用本品。3 青黴素水溶液在室溫不穩定

簡介

本品為青黴素鈉鹽,按無水物計算,含青黴素(以C16H17N2NaO4S計算)不得少于96.0%。青黴素系由青黴菌Penicillium notatum培養液中分離而得的一種有機酸,可與金屬離子或有機堿結合成鹽,是一種廣譜抗生素。青黴素鈉為殺菌劑,系通過幹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産生抗菌作用。過去認為青黴素等β-内酰胺類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細胞壁合成的最後階段-粘肽交叉聯合,是一個簡單化的概念。根據近年來研究結果提示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是青黴素等β-内酰胺類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由于青黴素等和PBPs的緊密結合,使前者對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早期階段也發生抑制作用。PBPs為存在于細菌胞質膜上的蛋白,其數目、分子大小和青黴素等抗生素的結合量因細菌菌種不同而異。PBPs具有催化粘肽代謝酶的功能,如轉肽酶反應;也有證據提示PBPs是參與細胞壁生物合成的對青黴素敏感的酶,如轉肽酶、羧肽酶、内肽酶等。PBP-1B和-1A為使細菌延長的最重要蛋白,經青黴素等抗生素作用後可使細菌迅速溶解;PBP-2與控制細菌形态有關,受青黴素作用後,細菌可形成滲透壓穩定的球形體;PBP-3對細菌細胞中隔形成和細菌分裂有重要作用,對PBP-3有高度親合力的青黴素可使細菌形成絲狀體。青黴素鈉對革蘭陽性球菌(鍊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及革蘭陰性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強。對革蘭陽性杆菌(白喉杆菌)、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鈎端螺旋體)、梭狀芽胞杆菌(破傷風杆菌、氣性壞疽杆菌)、放線菌以及對個别陰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屬)也有抗菌作用。

性狀

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有特異性臭;有引濕性;遇酸、堿或氧化劑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溫放置易失效。

(1) 取本品與已知含量的青黴素适量,分别加水制成每1ml中約含50μg的溶液,各取1ml ,加入不少于200 單位的青黴素酶溶液1ml,在37℃滅活1小時後,取滅菌濾紙片,分别用上述溶液浸濕後,用濾紙吸去多餘的液體,置攤布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培養基上,在37℃培養約16小時後均無抑菌作用,而用同一方法檢查未經青黴素酶滅活的溶液均有抑菌作用。 

(2) 取本品約0.1g,加水5ml 溶解後,加稀鹽酸2 滴,即生成白色沉澱;此沉澱能在乙醇、醋酸戊酯、氯仿、乙醚或過量的鹽酸中溶解。 

(3) 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222 圖)一緻。 

(4) 本品顯鈉鹽的火焰反應(附錄Ⅲ)。如果已做(1)、(2)、(4) 項,則(3) 項可不做。如果已做(3)、(4)項,則(1)、(2) 項可不做。

藥物分析

方法名稱: 青黴素鈉原料藥-青黴素鈉-高效液相色譜法 

應用範圍: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青黴素鈉原料藥中青黴素鈉的含量。 

方法原理: 供試品經水溶解并定量稀釋,進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離,用紫外吸收檢測器,于波長225nm處檢測青黴素鈉的峰面積,計算出其含量。 

藥理毒理

青黴素對溶血性鍊球菌等鍊球菌屬,肺炎鍊球菌和不産青黴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對腸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狀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線菌、念珠狀鍊杆菌、李斯特菌、鈎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對本品敏感。本品對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鮑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蘭陰性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對梭狀芽孢杆菌屬、消化鍊球菌厭氧菌以及産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對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黴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 

藥代動力學

肌内注射後,0.5小時達到血藥峰濃度(Cmax),肌内注射100萬單位(600mg)的峰濃度為20000單位/L(12mg/L)。新生兒按體重肌注青黴素2.5萬單位/kg(15mg/kg),經 0.5~1小時後,平均血藥濃度約為22mg/L,12小時後即降至9.6~19.2 mg/L。成人每2小時靜脈注射本品200萬單位或每3小時注射300萬單位,平均血藥濃度約為19.2mg/L。于5分鐘内靜脈注射500萬單位(3g)青黴素,給藥後5分鐘和10分鐘的平均血藥濃度為400mg/L和273mg/L,1小時即降至45mg/L,4小時僅有3.0mg/L。本品廣泛分布于組織、體液中。胸、腹腔和關節腔液中濃度約為血清濃度的50%。本品不易透入眼、骨組織、無血供區域和膿腔中,易透入有炎症的組織。青黴素可通過胎盤,除在妊娠頭3個月羊水中青黴素濃度較低外,一般在胎兒和羊水中皆可獲得有效治療濃度。本品難以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在無炎症腦脊液中的濃度僅為血藥濃度的1%~3%。在有炎症的腦脊液中濃度可達同期血藥濃度的5%~30%。乳汁中可含有少量青黴素,其濃度為血藥濃度的5%~20%。本品血漿蛋白結合率為45%~65%。血消除半衰期(t1/2?) 約為30分鐘,腎功能減退者可延長至2.5~10小時,老年人和新生兒也可延長。新生兒的t1/2?與體重、日齡有關,體重低于2公斤者,7日和8~14日齡新生兒的t1/2?分别為4.9 和2.6小時;體重高于2公斤者,7日和8~14日齡的t1/2? 則分别為2.6小時和2.1小時。本品約19%在肝内代謝。腎功能正常情況下,約75%的給藥量于6小時内自腎髒排出。青黴素主要通過腎小管分泌排洩,在健康成年人經腎小球濾過排洩者僅占10%左右;但在新生兒,青黴素則主要經腎小球濾過排洩。亦有少量青黴素經膽道排洩,肌内注射600mg青黴素後2~4小時膽汁中濃度達到峰值,為10~20mg/L。由于青黴素在被腸道細菌所産青黴素酶破壞,糞便中不含或僅含少量青黴素。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而腹膜透析則不能。

适應症

青黴素适用于敏感細菌所緻各種感染,如膿腫、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

禁忌症

有青黴素類藥物過敏史或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動物生殖試驗未發現本品引起胎兒損害。但尚未在孕婦進行嚴格對照試驗以除外這類藥物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所以孕婦應僅在确有必要時使用本品。少量本品從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婦女用藥時宜暫停哺乳。

貯藏密閉

在涼暗幹燥處保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