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

青稞酒

藏族飲品
青稞酒藏語稱“納然”或者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産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民族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是藏族人待客的最佳飲料。[1]藏族人民釀制青稞酒已有悠久的曆史,以高原主産糧青稞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尤以龜山泉水釀造的中心鎮青稞酒最為上乘。
    中文名:青稞酒 外文名:qing ke beer 别名: 主要用料:青稞 口味:甘甜 分布地點: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等

基本信息

青稞酒産地: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等地。

青稞酒度數:由于主要原料青稞和其他白酒的原料(小麥、高粱、大米等)有本質的區别,所以一般在40°至50°之間的青稞酒最為好喝。

青稞酒的特點:不上頭、不口幹、醒酒快、男女皆宜。

青稞酒

青稞酒獨特之處:(和一般白酒不同地方)。

1、釀酒主料不同:以青稞為主。

2、釀酒環境不同:高原氣候(氣溫、氧氣含量)。

3、釀酒用水不同:雪山聖水,天然礦泉水。

4、酒文化不同:青稞酒、酥油茶、哈達是西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送親酒、迎親酒充分體現西域人民的熱情和豪放。

基本簡介

青稞酒,藏語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産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釀造青稞酒無需複雜的程序,在藏區,幾乎家家戶戶都能制。

釀造前,首先要選出顆粒飽滿、富有光澤的上等青稞,經淘洗幹淨後,用水浸泡一夜,在将其放在大平底鍋中加水燒煮,大約兩小時後,将煮熟的青稞撈出,稍晾一下,去除水氣後,把發酵曲餅研成粉末均勻地撒上去并攪動,最後裝進壇子,密封貯存。如果氣溫高,一兩天即可取出飲用。

在繼承古老傳統生産工藝的基礎上,引進現代技術裝備,用無污染的天然優質礦泉水科學配料、精心釀造、久儲自然老熟而成。産品具有清香醇厚、綿甜爽淨,飲後頭不痛、口不渴的獨特風格,在強手如林的酒類行業中獨樹一幟,在西部民族地區享有盛譽。

由于其“地理環境獨特、釀酒原料獨特、大曲配料獨特、制酒工藝獨特、産品風格獨特”,青稞酒魂承傳400年,至今興盛不衰被全國釀酒專家譽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香格裡拉縣是雲南省青稞酒主要産地之一,1984年雲南全省名酒品評中青稞酒名列第三。香格裡拉現已開發出青稞窖酒,青稞禮品酒,青稞蟲草酒,青稞紅景天酒,青稞低度酒等一系列産品。

2007年,青稞酒及其釀造技術被評為雲南省第二批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2011年11月,青稞酒及其釀造技術被評為中國三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釀造工藝

史書記載,公元七世紀,唐文成公主從長安遠嫁吐蕃,把漢地先進的釀酒技術傳到藏地,經過1300多年的曆史變遷,以青稞酒為載體的藏族酒文化,以其特有的魁力享譽海内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酒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獨秀。

青稞酒的釀造方法和過程

首先把青稞洗淨,注意不能讓青稞在水裡洗的時間過長。

然後倒進鍋裡,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當铞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燒得過旺,邊煮邊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動,以便鍋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随時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兒,如還捏不爛,再加上一點水繼續煮。等到八成熟時,把鍋拿下來,涼上20—30分鐘的時間,這時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幹了,趁青稞溫熱時,攤開在已鋪好的幹淨布上,然後就在上面撒勻酒曲。

撒曲時,如果青稞太燙,則會使青稞酒變苦,如果太涼了,青稞就發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後,再把青稞酒裝在鍋裡,用棉被等保暖的東西包起來放好。在夏天,兩夜之後就發酵,冬天則三天以後才發酵。如果溫度适宜,一般隻過一夜就會聞到酒味兒。

假如一天後還沒有聞到酒味兒,就說明發酵時溫度不夠,應在一個瓶子中裝上開水,放在鍋上的東西,要使已經發酵的青稞冷卻。這樣才能使青稞酒更甜。然後把它裝入過濾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個小時後就可以過濾。

如果不急用,就把鍋口和濾嘴封起來,需要時随即可以加水。頭一鍋水應加到比發酵青稞高兩寸,第二、第三鍋水應加到和發酵青稞一樣高。封上鍋口的酒,勁兒大,所以三鍋酒中去。

子不斷的發展積累中,互助酒已形成了從踩曲、制坯到煮餾等完整系統的釀造技藝,有着獨自的科學配方,已形成獨有的體系和特色。其工藝既保持了傳統的特色,又逐步采用了當代的新法,生産條件不斷完善,産品質量日趨提高,花色品種日益繁多,聲譽與日俱增。

飲酒習俗

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時也有不少規矩。在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飲酒時,如有條件,應采用銀制的酒壺、酒杯。此外應在壺嘴上和杯口邊上粘一小點酥油,這叫“嘎爾堅”,意思是潔白的裝飾。主人向客人敬頭一杯酒時,客人應瘵起杯子,用右手無名指尖沾上一點青稞酒,對空彈灑。同樣的動作做完三下之後,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連續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給你添上一次酒,當添完第三次酒時客人就要把這杯酒喝幹。

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評價要端起青稞酒壺,邊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點,但不能一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一飲而盡,以示尊重。

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另外,主人招待完飯菜之後,要給每個客人逐個兒敬一大碗酒,隻發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謝絕喝這碗酒,否則,主人會罰你兩大碗。飯後飲的這杯酒,叫作“飯後銀碗酒”。按理說,敬這碗酒時,應該需要一個銀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義的普遍習俗。藏族有一句笑話:“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驢子喝水。”誰來敬酒,誰就唱歌。大家常愛唱的歌詞大意是:“今天我們歡聚一堂,但願我們長久相聚。團結起來的人們呀,祝願大家消病免災!”祝酒歌詞也可由敬酒的人随興編唱。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須一飲而盡。

主要品牌

經過1300多年的曆史變遷,以青稞酒為載體的酒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享譽海内外,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是著名的青稞酒産地之一。

青稞酒的代表産品是互助牌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糧食作物青稞為主要原料,采用有300多年曆史的“天佑德”青稞傳統釀酒工藝,結合科學配方勾兌而成,酒味醇香,清亮透明,具有飲後不頭痛、不口幹、醒酒快、加溫飲用口味更佳獨特風格,獲中國公認名牌稱号。

釀造青稞美酒,是青海人民曆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它原名“威遠燒酒”因産地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首府威遠鎮而得名。互助地處祁連山脈南麓,氣候溫和,盛産青稞,當地群衆常以青稞為原料,采以香甜的泉水,熬出度數較低而味道甜美的酩酒自飲或待客。一年四季,威遠鎮一派酒香,人們說,這裡的麻雀兒也會飲二兩酒呢!

曆史傳說

傳說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山西的客商帶來了杏花村的釀酒技術,用上好青稞熬出了比酩酒更高一籌的美酒“威遠燒酒”。從此,它便譽滿高原,行銷西北。互助酒屬于清香型酒,香味純正,酒液澄明,聞之清香撲鼻,入口醇和綿軟,回味甘冽悠長。它采用威遠鎮河畔的一口古井之水,與當地所産青稞原料相配制酒,恰到好處,真可謂天然渾成,酒香不散。

傳說,此井乃八洞神仙寶葫蘆中的玉液瓊漿化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青稞酒的釀造工藝主要是吸取内地黃酒的釀造方法,用高原特有的青稞為原料。國青稞是麥類植物中含蛋白質最高并有豐富營養價值的農作物,且生長在纖塵無染的高原地區,因而受到藏族群衆的厚愛。

南塑山——金塔酒傳奇

相傳有一位姑娘,婀娜多姿、美麗善良。一日路過南塑山,被山中惡神相中,欲娶為妾,姑娘不從,并怒斥惡神。該神大怒,私封天雨,并化為巨龜,喝幹泉水,至數月無滴雨,天大旱,眼見餓凫遍野,姑娘悲憤交加,縱身躍入山澗,變成一紅色海馬,騰空而起,化做汩汩泉水,滋潤萬物,後駕雲而去。

上界感會村姑的義舉,派天兵将惡神用巨石壓于泉底,成為鎮泉之龜。當地百姓為感會姑娘的壯舉,将此泉喚作海馬泉以示紀念。泉水幹洌清甜,遠近聞名。

清初,康熙派特使張廷玉入藏冊封達賴、班禅,路過此地,途聽海馬泉傳說,前往觀遊。并以青稞為原料,配以海馬泉水,精心釀制成酒。

冊封之後告知達賴、班禅,帝喜酒。是年由達賴、班禅大使将該酒觐見給康熙帝。帝品後頓覺神清氣爽,酒味醇厚,馨洌綿甜,自然爽品,回味怡暢,喝至酣處,帝問廷玉:“此為何酒?”廷玉答曰:“此乃藏傳聖地金塔腳下的青稞酒。”帝曰:“難怪這麼爽口、悅心!”從此,金塔青稞酒便成為每年進貢佳品。

上一篇:飲水集

下一篇:白葡萄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