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裸鯉

青海湖裸鯉

是鯉科、裸鯉屬魚類
青海湖裸鯉(學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鯉科、裸鯉屬魚類。魚體長,稍側扁,頭錐形,吻鈍圓,口裂大,亞下位,呈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緣無銳利角質。下唇細狹不發達,分為左右兩葉;唇後溝中斷,相隔甚遠;無須。體裸露,胸鳍基部上方、側線之下有3~4行不規則的鱗片;肛門和臀鳍兩側各有1列發達的大鱗,向前達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線偶具退化鱗的痕迹。側線平直,側線鱗前端退化成皮褶狀,後段更不明顯。背鳍具發達而後緣帶有鋸齒的硬刺。體背部黃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淺黃色或灰白色,體側有大型不規則的塊狀暗斑;各鳍均帶淺紅色。生殖期間雄性個體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體後部均有白色顆粒狀的珠星。[1]
    中文名:青海湖裸鯉 拉丁學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輻鳍亞綱 目:鯉形目 亞目: 科:鯉科 亞科: 族: 屬:裸鯉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背鳍Ⅲ-7~8;臀鳍Ⅲ-5;胸鳍Ⅰ-17~19;腹鳍Ⅰ-8~10。第一鰓弓外側鰓耙13~45,内側24~48。下咽齒2行,3·4~4·3。體長為體高的4.4~5.4(4.8)倍,為頭長的3.3~4.8(3.9)倍,為尾柄長的5.3~7.8(6.7)倍,為尾柄高的9.8~14.2(11.2)倍。頭長為吻長的3.2~4.8(3.7)倍,為眼徑的4.0~6.7(5.6)倍,為眼間距的2.8~4.1(3.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6~2.8(2.1)倍。

體延長,稍側扁體背隆起,腹部圓。頭錐形。吻鈍圓。口亞下位或近端位,口裂呈馬蹄形。下颌前緣無銳利角質下唇細狹,不發達,分為左右兩葉唇後溝中斷。無須。眼稍小,側上位眼間較寬,較圓凸。颏部和頰部的粘液腔發達。體裸露無鱗,肩鱗明顯,為2~3行排列不規則的鱗片,臀鱗每列21~32枚,其行列的前端一般可達腹鳍。側線完全,近直形或在胸鳍起點之後上方稍下彎,後伸入尾柄之正中。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條強壯,其後緣每側具明顯鋸齒13~34枚背鳍起點至吻端之距離等于或稍小于其至尾鳍基部之距離。腹鳍起點一般與背鳍第二或第三根分枝鳍條之基部相對其末端後伸可達腹鳍起點至臀鳍起點之間距離的1/2處。肛門緊位于臀鳍起點之前。胸鳍末端後伸達胸鳍起點至腹鳍起點之間距離的2/3至3/4處。臀鳍較長,其末端後伸一般達臀鳍基部後緣至尾鳍基部的2/3至3/4處。尾鳍叉形,約等長,小個體上葉稍尖,下葉略鈍,大個體上下葉均鈍。性成熟雄性個體的背鳍基底較長其末根不分枝鳍條與其前一根不分枝鳍條之間距擴大,由一皮膜相連臀鳍最末兩根分枝鳍條變硬,最末根分枝鳍條分叉明顯胸鳍和腹鳍也較雌性個體為長。

下咽骨狹窄,呈弧形,其長度為寬度的2.6~4.0倍下咽齒細圓,頂端尖,稍彎曲,咀嚼面凹入呈匙狀。腸管長度為體長的1.6~2.2倍。鳔2室,其後室長度為前室長的2.0~2.6倍。腹膜黑色。

體背部灰褐色或黃褐色,腹側淺黃色或灰白色,體側有少數不規則的塊狀暗斑各鳍微帶淺紅色或淺灰色,無斑點。繁殖季節性成熟雄性個體的體後部以及臀鳍和尾鳍上都有白色顆粒狀的珠星。

栖息環境

青海湖裸鯉為冷水性魚類。喜歡生活在淺水中,也常見于灘邊洄水區或大石堆間流水較緩的地方,入冬則潛居于深潭、岩石縫中。适應性強,對生活條件并沒有嚴格的要求,較小的水塘和較淺的湖邊都能生活,在鹹淡水裡也可生活。幼魚孵出後,即成群遊泳,多集群于河口淺水地區。喜栖息于灘邊、大石堆間流水緩慢處、深潭或岩縫中,适應性強,在半鹹水(青海湖水鹽度為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

分布範圍

青海湖裸鯉分布于青海湖及其附屬河流布哈河、巴哈烏蘭河、沙柳河、哈爾蓋河、黑馬河、伊爾德馬河、倒淌河等。

上一篇:朱頂紅花

下一篇:柏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