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葵

青天葵

蘭科芋蘭屬植物
青天葵(Nervilia fordii Schltr),中文學名毛唇芋蘭(學名: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是蘭科芋蘭屬植物。塊莖圓球形,直徑10-15毫米。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淡綠色,質地較薄,幹後帶黃色,心狀卵形。花葶高15-30厘米,下部具3-6枚筒狀鞘。花期5月。分布于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廣東、香港、廣西、雲南和四川中部至西部等地。生長于海拔220-10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下陰濕處。毛唇芋蘭是“十大南藥”之一,以全草或葉入藥,具清肺止咳,清熱解毒,散結消疬之功效;主治肺痨、咳嗽咳血、瘰疬、腫毒、跌打損傷、急性咽喉炎等,對治療小兒肺炎有特效。毛唇芋蘭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2013版)——Ⅱ級。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二批(讨論稿)——Ⅱ級。
  • 中文名:毛唇芋蘭
  • 外文名:
  • 别名:青天葵、毛唇芋蘭、半邊傘、獨腳天葵等
  • 拉丁學名: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微子目
  • 科:蘭科
  • 亞 科:蘭亞科
  • 屬:芋蘭屬
  • 種:毛唇芋蘭
  • 保護級别: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形态特征

塊莖圓球形,直徑10-15毫米。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淡綠色,質地較薄,幹後帶黃色,心狀卵形,長5厘米,寬約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具約20條在葉兩面隆起的粗脈,兩面脈上和脈間均無毛;葉柄長約7厘米。

花葶高15-30厘米,下部具3-6枚筒狀鞘;總狀花序具3-5朵花;花苞片線形,反折,較子房和花梗長;子房橢圓形,長5毫米,棱上具狹翅,具4-5毫米長的花梗;花梗細,常多少下彎;花半張開;萼片和花瓣淡綠色,具紫色脈,近等大,長10-17毫米,寬2-2.5毫米,線狀長圓形,先端鈍或急尖;唇瓣白色,具紫色脈,倒卵形,長8-13毫米,寬6.5-7毫米,凹陷,内面密生長柔毛,頂部的毛尤密集成叢,基部楔形,前部3裂;側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直立,圍抱蕊柱;中裂片橫的橢圓形,先端鈍;蕊柱長6-8毫米。花期5月。

生态習性

國内産地:廣東、香港、廣西和四川中部至西部;

國外分布:泰國;

生境:山坡或溝谷林下陰濕處;

海拔:220-1000m;

物候期:花期5月;

藥用價值

【拼音名】Qīnɡ Tiān Kuí

【别名】獨葉蓮(《陸川本草》),獨腳蓮(《南甯市藥物志》),珍珠葉(《廣西中藥志》),墜千斤、鐵帽子、山米子(《雲南思茅中草藥選》),青蓮(廣東),天葵、獨腳天葵、豬乸耳、磨地沙、珍珠葉、半邊傘、墜千斤、鐵帽子、小胖藥、提心吊膽。

【來源】蘭科芋蘭屬植物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Hance)Schlecht.,以全草或塊莖入藥。

采收儲藏: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幹。

①廣西地區于夏季采葉,洗淨或用沸水拖過,曬至半幹時用手搓成粒狀,邊曬邊搓,第一次須單葉搓,以後可數葉合搓,每日搓2~3次,至曬幹為止。

②廣東地區于6~9月間,挖取全株,除去根莖,僅留球莖及葉,洗淨曝曬,并将葉片包裹球莖,搓成球狀,再曬至足幹為度。

【性味】苦、甘,平。

①《嶺南采藥錄》:味甘,性和。

②《陸川本草》:味淡辛麻,微溫。

③《南甯市藥物志》:甘,涼,無毒。

【功能】清肺止咳,健脾消積,鎮靜止痛,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用于肺結核咳嗽咯血,支氣管炎,小兒疳積,小兒肺炎,精神病,跌打腫痛,口腔炎,急性喉頭炎,瘡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性狀:幹燥葉呈灰褐色至灰綠色,卷成團粒狀,葉柄扁平,有縱向條紋。廣東産的商品,葉中多裹有球莖。以幹燥、葉小、有香味者佳。

用藥禁忌:《廣西中藥志》:陽虛者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出處】《嶺南采藥錄》

文獻論述

①《嶺南采藥錄》:治瘰疬,和肉煎湯服或炒食;理痰火咳血,消火瘡,水煎服;浸酒治内傷。

②《陸川本草》:止血,去瘀,治跌打損傷。

③《南甯市藥物志》:潤肺止咳,解熱清心。治肺痨,并解煤毒。

④《廣西中藥志》:搗爛外塗,可解瘡毒。

⑤《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散瘀消腫,鎮靜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損傷,結腫瘀痛。

附方

1、治精神病:墜千斤塊根一個,胡椒一粒。水煎,為一次量。日服一次,連服一月。(《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小兒疳積、疝氣痛:青天葵鮮塊莖2~4錢,炖豬瘦肉或雞蛋吃。

栽培技術

喜生長在背陰的石縫、草叢或林下潮濕的腐殖土中,土壤偏酸性,年均溫度在19-22℃。在南方,休眠的球莖4月初萌動,4月底至5月中旬出土,5-9月份葉片生長,9月下旬枯萎,全生育期6個月左右。一般每株1年隻長1張葉片,少數2-3片。

主要用球莖繁殖。于春末夏初(4-5月)至野外采挖剛出葉的青天葵苗,選較蔭涼的地方集中栽培,行株距為10cm×10cm,培育供第2年生産用的球莖,當年形成的新球莖留在地裡越冬,次年春挖起作種。3-4月份球莖萌芽前,提前4-5d将培育的球莖挖起,按大小分别放在室内通風處晾1-2d,然後選晴天播種,按行株距17cm×12cm開行點播,播深5-6cm,複土後畦面蓋一層落葉保濕。

田間管理:較大的球莖先抽薹開花,後出葉,如不是留種者應将花薹摘去,讓球莖抽新葉。5-6月份是青天葵葉片生長最快階段,在此期間要加強管理,及時拔除雜草,經常保持濕潤,防止太陽直射,最好施稀薄糞水1-2次。

病蟲害防治:斑點病,為害葉片,發現後及時用1:1:200波爾多液噴灑,隔2-3d噴1次。蝸牛,早晚舔食葉片,于早晨和黃昏蝸牛活動時捕捉,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定期噴灑畦邊、畦溝,以驅除蝸牛。

性狀鑒别

全草卷縮成團粒狀或纏繞成團。塊莖肉質,皺縮成不規則的扁平狀,直徑5-12mm,類白色或黃白色,多已與莖葉脫落。葉皺縮,灰綠色或黃綠色,膜質柔韌,展平後呈卵圓形或卵狀心形,長、寬約2.5-7cm(大者可達10cm),先端鈍或微尖,基部心形,邊緣微波狀,基出弧形脈約20條,呈膜翅狀突起;葉柄稍扁,長3-7cm(有時長達15cm),直徑約2.5mm,灰黃色或黃白色,有細縱紋,基部有殘留管狀葉鞘及從兩側伸出的纖細不定根。氣微有草菇香,葉微甘。以葉嫩小、色青綠、具草菇香氣者為佳。

顯微鑒别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長方形或方形,上表皮細胞較小。氣孔在下表皮較多見。葉肉組織未分化,均為類圓形或類多角形的薄壁細胞,内含葉綠體。維管束為外韌型。兩粗脈維管束間有1-2細脈維客束,在葉中部的較粗脈維管束小。葉肉組織中散有粘液細胞,含針晶束。在粗脈突起處亦有針晶束分布。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均為多角形、不規則長方形、類圓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氣孔多見,為不定式,副衛細胞4-7個,以4個為多。

球莖橫切面:最外層為表皮及2-4列厚壁細胞。基本組織為薄壁細胞,呈類多角形,内含顆粒汰多糖類物質。靠外緣有粘液細胞,内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外韌型,散生,縱橫走向。中部的薄壁細胞無粘液細胞,無多糖物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