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波

震波

能量傳播形式
地震時所發生的現象。震波屬于紊流的一種傳播形式。如同其他通常形式下的波動,震波也可以通過介質傳輸能量。在某些不存在物理介質的特殊情況下,震波可以通過場,如電磁場來傳輸能量。震波是氣體超音速流動時産生的壓縮現象之一。震波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介質特性(如壓力、溫度、或速度)在震波前後發生了一個像正的階梯函數般的突然變化。震波的厚度在數量級上同該氣體的分子自由程相當。震波也可由普通波銳化而形成。震波也可以描述為能夠“感知”下遊物體運動的上遊最遠點。
  • 中文名:震波
  • 外文名:shock wave
  • 适用領域:
  • 所屬學科:
  • 屬性:簡義
  • 釋義:地震時所發生的現象

超音速流動中

震波是氣體超音速流動時産生的壓縮現象之一。其他兩種形式是等熵流動和普朗特--麥耶流動。對于給定的壓強比,不同的壓縮方式将産生不同的溫度和密度,其結果對于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是可以解析計算的。震波會導緻總壓的損失。這意味着在某些情形下(例如超音速沖壓噴射裝置的進氣口),震波是無效率的。超音速飛機的壓阻就主要是由于震波導緻的。

當物體(或擾動)的運動比其周圍的流體傳播擾動信息的速度還要快時,靠近擾動的流體在擾動到來之前就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或者“讓路”。在震波中,流體的各種性質(密度、溫度、壓力、速度、馬赫數)總是瞬時變化的。震波的厚度在數量級上同該氣體的分子自由程相當。當氣體運動速度大于其聲速時,震波就形成了。在流動的某些區域,氣體的擾動不能再向上遊傳播,壓力快速積聚起來,高壓震波就迅速形成了。

然而,震波不同于通常的聲波。在大約為幾個分子自由程的厚度(大氣中大概為幾微米)内,在震波前後氣體的性質會發生劇烈變化。在空氣中,震波發出很大的爆裂聲或者噼啪的噪音。随着距離增加,震波逐漸從非線性波變為線性波,退化成通常的聲波。這是由于震波中的空氣逐漸喪失能量所緻。這種聲波跟通常的雷聲,即“音爆”聽起來很像,一般是由超音速飛機制造的。

非線性峭化中

震波也可由普通波銳化而形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深海微波逼近陸地時形成的海嘯了。在淺水區,表面波的速度依賴于水深。對于迎面而來的海浪,由于浪高和水深相比要小的多,所以波峰速度要略大于波谷的速度。就這樣波峰趕上了波谷,直至形成一面巨大的水牆,然後轟然倒塌,形成海嘯,以聲音和熱的的方式将其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樣的現象出現在氣體和電漿中的強聲波,這是由于音速依賴于溫度和壓力。這種現象在地球大氣層很難見到,但存在于太陽的色球和日冕中。

模拟

震波也可以描述為能夠“感知”下遊物體運動的上遊最遠點。在這種描述中,震波的位置定義為擾動可感區和擾動盲區的邊界。這可以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光錐相類比。要得到震波,必須得有快于聲速的運動。由于放大效應,震波是非常強烈的,特别像你所聽說過的爆炸(這不意外,應該爆炸産生震波)。類比現象已超出流體力學的範疇。例如,當介質中的物體運動速度大于該介質中光速時(此時其速度仍小于真空中光速),折射就會産生可見的震波現象,即切倫科夫輻射。

類型

在定常流中傳播的震波、管道流動中的震波、跨音速物體産生的再壓縮震波、超音速物體的附體震波、超音速物體的脫體震波、爆炸波。

應用

體外震波碎石是80年代國際上新興的一門技術,自1985年在北京、上海首先臨床應用以來,全國各地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