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點學中醫

零起點學中醫

為零基礎的中醫愛好者所作的中醫入門書
《零起點學中醫:帶你體驗中醫的12堂課》是為零基礎的中醫愛好者所作的一本中醫入門書,通過12次專題講座,系統地介紹了中醫理論與中醫臨床的知識,使初學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内,輕松地掌握中醫學最為重要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為制訂适合自己的健康養生計劃做好知識的準備,為進一步深入學習中醫打下堅實的基礎。
  • 書名:零起點學中醫 ----帶你體驗中醫的12堂課
  • 别名:
  • 作者:天下無疾
  • 類别:
  • 原作品:
  • 譯者: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頁數:
  • 定價:25.00 元
  • 開本:16開
  • 裝幀:
  • ISBN:9787509130759
  • 又名:中醫入門講稿

内容簡介

全書分為12講,第1講是中醫學概述;第2~8講,詳細講解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中醫核心課程的内容;第9講專講醫案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第10、11講介紹了針灸經絡理論,并提出了作者對于經絡理論的獨到見解;第12講是對學習中醫過程中一些常見問題的讨論。

《零起點學中醫:帶你體驗中醫的12堂課》内容豐富,語言生動,适于廣大中醫愛好者自學使用,亦可供中醫院校學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體驗——中醫入門之道/1

第二講 中醫思想之謎——陰陽五行/17

第三講 人體生理之謎——髒腑經絡/31

第四講 人體病理之謎——正邪之争/43

第五講 中醫診法之謎——望聞問切/57

第六講 中醫辨證之謎——八綱髒腑/71

第七講 中藥性昧之謎——四氣五味/87

第八講 中藥配伍之謎——君臣佐使/107

第九講 名醫成就之謎——醫案解讀/125

第十講 針灸奇效之謎——經脈原理/137

第十一講 針灸奇效之謎——經絡辨治/153

第十二講 再識中醫/165

附錄

後記/185

……

前言

學一點中醫

今天的我們,享受着經濟發展、科學進步帶來的成果,卻也同時承受着發展帶來的弊病:無形的精神壓力催人折腰,吞噬着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有心鍛煉身體,卻無力持之以恒,渴望輕松上陣,卻往往疾病纏身;父母千裡之外的牽挂需要安慰,多年來積勞而成的疾患更是令人焦心;子女的教育通常被認作頭等大事,但更為重要的,還應該是他們的健康成人。對父母的孝道,對子女的慈愛,對伴侶的情意,對自己的關懷,都為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要學習一點醫學知識。

近兩年來,中醫養生書籍的海量湧現,正體現了人們對醫學知識的渴望。國家一系列衛生政策的調整,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渴望的必然。通過一些簡便易行的按摩導引、飲食配合,我們體驗到了養生給身體帶來的益處,但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問題:說法衆多,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該如何取舍?各種方法,或效或不效,甚至導緻問題加重,其原因何在?一些養生觀點與醫生的囑咐不符,甚至相互矛盾,究竟熟是熟非?

當我們遇到困惑,無所适從時,常常正是一次提高認識、增長智慧的機遇。因困而學,因學而進。當您在醫學茫茫的大海中迷惘不知方向,在人體病症紛繁的面紗前迥厄不得要領,翻開這本小小的中醫入門書,或許能得到點滴的啟發,收獲些許的知識。

有了這一點知識,我們就不必在晨起急迫出恭多年後,還不知這是由腎陽虧虛引起的病症;不會在體重漸增、食欲漸減時,仍強迫自己每天飲下大量白水;不緻在平日即大汗淋漓的氣虛狀況下,為圖一時之快而大嚼辣椒;不想一遇大便不通,就用大黃、番瀉葉攻罰脾胃生機。怕冷未必是寒,上火未必是熱;保健品保不了每個人的健康,減肥藥減不掉每個人的贅肉。

醫者仁術。但以醫為名,謀财者有之,坑蒙者有之,以緻害命者亦有之。學一點中醫,增加一點判别真假是非的能力,拿來一點有益于生命健康的知識,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必要的。

後記

半年的光陰,稍瞬即逝。“初涉中醫之門講座”,也在衆多網友的關照下,完成了全部十二站的行程。在書稿即将付梓出版之際,無疾衷心的感謝每一位曾經支持過、幫助過、鼓勵過無疾的朋友!

講座的初衷很簡單,因為看到網絡上有不少中醫愛好者和中醫初學者,都面對着同樣的一個困惑:我想學好中醫,但究竟該怎樣學呢?身為中醫專業教師的無疾,為今天中醫信念的深入人心而欣喜,也為中醫自學路上的千難萬險而倍感憂慮。自學入門的路,似乎隻有三條:一是啃教材,二是讀經典,三是拜老師。面對厚厚的中醫教科書,專業術語如攔路之虎,思想跨度如隔世之姻;通讀通學,對愛好者而言,無論從時間精力上,還是從現實難度上,似乎都有些不切實際。經典着作雖不外《内》、《難》、《傷寒》,但成書既久,文辭古奧,對古文基礎較好、傳統文化根基較紮實的朋友,或稍好些;大多數朋友,恐怕隻能也望而卻步。拜師的機會,在今天更是少之又少。

無疾于是遍覽市面上的各種中醫入門書籍,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好書來推薦。卻發現編書者衆,着書者寡;着書者中,陽春白雪者衆,下裡巴人者寡;下裡巴人者中,以散文談養生之術者衆,按體系講中醫之學者寡。于是心生一念:當自為之。

學習中醫,對自幼學習數理化的國人而言,确實是有難度的。難就難在中醫“奇怪”的思維方式,為今人所不解:核桃長的像腦,就可以補腦;豬羊的肝,吃了就可以補人的肝;明明“上火”,卻還要“火上澆油”;想治療咳嗽,卻不治肺,而要治肝治脾……中醫似乎太簡單了,單靠直覺就可以判斷事物屬性;中醫又似乎太複雜了,不喜歡“走捷徑”,總希望“繞遠路”。

所有的困惑,根源就在于:今天的我們,太注重大腦的判斷,太喜歡實證的形式,太信賴科學的力量。殊不知,人與自然本一體。何謂一體?同氣皆可相感。核桃與腦同形,豬肝與人肝同性,如此的感應,交給心來驗證,比起交給腦來實證,或許更加真實。見到炎症要“滅火”,見到咳嗽要清肺,看似科學嚴謹,直截了當,卻時常受到自然的嘲弄。我們存腦廢心,我們以實證廢體驗,我們信仰科學,卻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體驗,以我體處物中,以我心驗物性,是中醫入門的一個重要的觀念與方法。陰陽五行,是引導我們進行體驗的思想鑰匙,讓我們有可能在物外與之相融,驗知物性。肺髒為五髒六腑之蓋,蓋有開閉,能理氣機,即是體驗。天麻傲立,疾風不能令其動,故能熄風,即是體驗。氣血流動,周而複始;經脈循行,如環無端,即是體驗。木叩金鳴,土不生金,咳治肝脾,即是體驗。學會體驗,自學中醫更輕松,面對生活更陽光。

上一篇:巴蜀文化

下一篇:南青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