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古寺

雲門古寺

建于晉義熙三年的紹興城南的寺廟
雲門寺始建于晉義熙三年(407)。坐落于紹興城南16公裡處秦望山麓的一個狹長山谷裡,平水鎮寺裡頭村境内。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更是一處集宗教、文化、遊賞于一體的古代文化勝地。
  • 中文名:雲門古寺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暫無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所在地:紹興
  •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平水鎮寺裡頭村
  • 類别:文化宗教

古寺簡介

雲門寺在紹興平水鎮,乃紹興著名的寺院,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聖地、佛教聖地、旅遊勝地、文化重地。“十峰遊罷古招提,路入雲門峻似梯。秀氣漸分秦望嶺,寒聲猶入若耶溪”。作為一處林泉秀美、環境清幽的寺廟叢林,雲門寺尤其成為曆代文人雅士山水遊賞的對象。

曆史沿革

雲門寺始建于晉義熙三年(407)。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于此隐居,某夜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将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遂下诏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雲門寺記》雲:“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東晉安帝義熙三年(407),有五色雲見其上,事聞安帝,是以有雲門之稱也。”雲門寺規模曾經十分宏大。從府志記載和所繪地圖看,雲門山谷口有“雲門古刹”、“卓立雲門”等數道石牌坊,道旁有著名的“辨才塔”、“麗句亭”。辨才塔為唐太宗賜建,麗句亭亭内留有曆代詩人留下的贊美雲門的詩章。

雲門寺共五進:山門、韋馱殿、大雄寶殿、法堂、禅堂。主寺之外,還有“看經院”、“芍師院(忏堂)”和“廣福院”等副寺。後來這些副寺也都獨立成寺,分别稱顯聖寺、雍熙寺和壽聖寺。其實附近的寺庵還很多,“雲門”隻是一個總稱。據陸遊《雲門寺壽聖院記》稱:“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缭山并溪,樓塔重複,依岩跨壑,金碧飛蛹……遊觀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載:“今雲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聖;悶興忏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足見當時的盛況。

蕭翼、王勃、宋之問、錢起、杜甫、白居易、元稹、崔颢、孫逖、李褒、範仲淹、陸遊、李彌遜、虞集、金涓、劉基、王思任等,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不朽的詩文。雲門寺還是紹興除蘭亭之外最為著名的一處書法勝地,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名人和逸事都與此有關。雲門寺的前身本為王獻之的舊宅,傳為王獻之隐居練字之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帖》真迹也曾長期保存在雲門寺。

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及其侄子惠欣曾在這裡出家為僧,叔侄二人都是書法大家,備受梁武帝的推崇,因此雲門寺曾一度改名為“永欣寺”。智永有兩個徒弟,一名智果、一名辨才,都是他的書法傳人。智果青勝于藍,隋炀帝就曾對智永說過:“和尚(——指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時人求書者甚多,戶限為之穿。智永身後,王氏傳家之寶《蘭亭帖》真迹由辨才收藏,結果就在這雲門寺中被唐太宗派來的禦史蕭翼設計賺去。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曾在雲門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并也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禊序》,其中叙景部分寫道:“暮春三月,修禊事于獻之山亭也。遲遲風景出沒,媚于郊原。

片片仙雲遠近,生于林薄。雜草将發,非止桃溪。遲鳥亂飛,有馀莺谷。王孫春草,處處皆青。仲統芳園,家家并翠。”在雲門寺中,原有不少與以上人事相關的建築和設施,如獻之山亭、獻之筆倉、智永鐵門檻、智永退筆冢、辨才塔以及陸遊年輕時在此讀書的雲門草堂等等,可惜它們都早就随着整座古刹的傾圮一起化作曆史陳迹。

雲門寺自明末以後一直不振,現僅存墨池一潭,五雲橋一座,清代木構建築兩進及東廂房數間。第一進三開間山門,系清早期建築,門楣上方書“雲門古刹”行楷大字,明間兼作韋馱殿,東、西兩次間易為民用。第二進三開間大雄寶殿,清代建築。前檐下置“大雄寶殿”橫匾,明間五架擡梁式帶前廊,前後金柱為圓形石柱,柱礎呈鼓形;東、西兩次間為穿鬥式結構。東側廂房北端廊壁間,存有明崇祯三年(1630)王思任撰文、範允臨行書、董其昌陳繼儒和董象蒙跋語的《募修雲門寺疏》碑一通。

碑為太湖石質,下設長方形基座。碑高148厘米,寬82厘米,碑文記述雲門寺地理位置以及募修雲門寺經過。這是古代雲門寺的确證。在寺的背後,有一汪清泉,傳說是王獻之的“洗硯池”,澄澈的池水,好像曆史老人的眼睛,閃爍着詭秘的神色。寺的周圍,還散落着不少廢棄的屋基,這都是古代寺廟的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