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錦杜鵑

雲錦杜鵑

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
雲錦杜鵑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2米。小枝粗,黃綠色,初具腺體。葉厚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17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圓、平截或近心形,兩面無毛,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側脈14-16對;葉柄圓柱形,長2-4厘米,有稀疏腺體。總狀傘形花序有6-12花;花序軸長3-5厘米;花萼小,7淺裂;花冠漏鬥狀鐘形,長4-5厘米,粉紅色,7裂;雄蕊14,長2-3厘米,無毛;子房圓錐形,長約5毫米;花柱長約3厘米,被腺體。蒴果長圓形,長2.5-3.5厘米,粗糙。我國主要生長在陝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東北部。花期4-5月,果期8-10月。[1]
    中文名:雲錦杜鵑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菊超目 目:杜鵑花目 亞目: 科:杜鵑花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杜鵑花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雲錦杜鵑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分布:陝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東北部

基本介紹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2米;主幹彎曲,樹皮褐色,片狀開裂;幼枝黃綠色,初具腺體;老枝灰褐色。頂生冬芽闊卵形,長約1厘米,無毛。

葉厚革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4.5厘米,寬3-9.2厘米,先端鈍至近圓形,稀急尖,基部圓形或截形,稀近于淺心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在放大鏡下可見略有小毛,中脈在上面微凹下,下面凸起,側脈14-16對,在上面稍凹入,下面平坦;葉柄圓柱形,長1.8-4厘米,淡黃綠色,有稀疏的腺體。

頂生總狀傘形花序疏松,有花6-12朵,有香味;總軸長3-5厘米,淡綠色,多少具腺體;總梗長2-3厘米,淡綠色,疏被短柄腺體;花萼小,長約1毫米,稍肥厚,邊緣有淺裂片7,具腺體;花冠漏鬥狀鐘形,長4.5-5.2厘米,直徑5-5.5厘米,粉紅色,外面有稀疏腺體,裂片7,闊卵形,長1.5-1.8厘米,頂端圓或波狀;雄蕊14,不等長,長18-30毫米,花絲白色,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黃色,長3-4毫米;子房圓錐形,長5毫米,直徑4.5毫米,淡綠色,密被腺體,10室,花柱長約3厘米,疏被白色腺體,柱頭小,頭狀,寬2.5毫米。

蒴果長圓狀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直或微彎曲,長2.5-3.5厘米,直徑6-10毫米,褐色,有肋紋及腺體殘迹。

花期4-5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620-2000米的山脊陽處或林下。

在國内,主要分布于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湖北、福建、陝西、江西、浙江、安徽、河南、重慶等地區。

藥用研究

藥名:雲錦杜鵑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杜鵑花科植物雲錦杜鵑的花。

功效:清熱解毒,生肌斂瘡。

主治:用于癰疽瘡瘍,關節紅腫疼痛,咽喉腫疼,丹毒,水燙傷創口久不收,潰瘍不愈等症。

性味歸經:苦、澀,寒。心經。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3-10克。外用:煎水或研末放患處。

别名:天目杜鵑(浙江)

考證: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對雲錦杜鵑(Khododendronfortunei)不同營養器官總黃酮含量進行測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層層析法對雲錦杜鵑葉片黃酮類化合物的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雲錦杜鵑不同營養器官總黃酮含量高低依次是葉>根>莖;(2)雲錦杜鵑葉片總黃酮主要含有8種不同的黃酮成分,而根莖中隻含有4種不同成分。

以盆栽5年生雲錦杜鵑苗木為材料,研究了不同強度土壤水分脅迫對其葉片某些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對光溫響應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輕度水分脅迫下淨光合速率的下降由氣孔限制引起,而中度和重度脅迫下則由非氣孔限制引起。在較高強度的水分脅迫下,雲錦杜鵑光補償點和氣孔阻力升高,光飽和點、表觀量子效率、最大淨光合速率、Fv/Fm和蒸騰速率下降,而暗呼吸速率先升後降,胞間CO2濃度先降後升,高溫加重了水分脅迫對光合作用的不利影響。

為雲錦杜鵑的合理開發和引種栽培提供科學依據。以5年生雲錦杜鵑苗木為材料,通過盆栽試驗,模拟四種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脅迫:對照(最大田間持水量MFA75%~80%下同)、輕度脅迫(MFA60%~65%)、中度脅迫(MFA45%~50%)、重度脅迫(MFA30%~35%),研究土壤水分脅迫對雲錦杜鵑的氣孔導度和蒸騰速率的影響。

在輕度、中度、重度脅迫下,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與對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1%和33%、65%和44%、67%和82%,氣孔導度的下降幅度比蒸騰速率大,雲錦杜鵑蒸騰速率日變化曲線為單峰型,而氣孔導度日變化曲線為雙峰型。經逐步多元回歸得到了不同水分處理下蒸騰速率日變化與生态因子的回歸方程。蒸騰速率與氣孔導度、土壤含水量和葉片相對含水量關系密切。

曆史傳說

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的記載中,雲錦杜鵑屬于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清初張聯元感歎别名叫紅踯躅的雲錦杜鵑沒有被收入皇家園林,曾做詩一首:“翠岫從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憐紅踯躅,高映碧芙蓉。琪樹應同種,桃源許并秾。無人移上苑,空置白雲封。”其實,詩人不了解,雲錦杜鵑性喜寒,适宜生長在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如果把它移栽到上苑去,肯定沒有生長在高山上适宜。

東白山高一千一百九十四米多,山巅太白尖被譽為浙東第一高峰。即使在盛夏酷暑,山上也涼爽宜人。所以,東白山适宜雲錦杜鵑的生長,是全國不多的雲錦杜鵑生長地之一。雲錦杜鵑每年七月孕蕾,到第二年五月開花,就像人十月懷胎。每個花苞會開七至十二朵花,顔色有大紅、粉紅、白色、紫色等。盛開時花大如碗,燦若雲霞,所以叫它雲錦杜鵑。自古以來,當地人有立夏前後到東白山上看雲錦杜鵑的習慣,由此還衍生出關于雲錦杜鵑的一個傳說。

傳說七位仙姑下凡在東白山落腳後,決心把東白山打扮一番。她們到處種花,每種一次,就把當地老百姓找來問一次:“你說,這種花怎樣?”被問的人見是當地常有的花,就搖搖頭說:“不怎麼樣。”于是,她們就一種一種地換,一遍一遍地問。可被問的人還是說:“見多了。”“蠻平常。”“不見得。”

七姐妹因為種不出特别讓老百姓喜愛的花,感到很懊喪。有一次,時間大概在立夏前後,七姐妹中的小妹硬拉着住在半山腰的一位老藥農上山,說她在高山上種了一株花,是世上少見的鮮花,讓老藥農一定上山去看一看。

老藥農常年在東白山上行走,什麼樣的花沒有見過!隻是覺得姑娘那樣盛情邀請他,不便掃了她的興,隻好随着她上山。他一邊走一邊想,要是真的能見到一種世上少有的花就好了。可是到山上姑娘種花的地方一看,到處都是一叢叢常見的杜鵑花,根本沒有見到姑娘所說的世上少有的鮮花。

老藥農大失所望,正待轉身往回走,誰知剛剛轉身,他的面前卻出現了一叢不同尋常的杜鵑花。那盛放的花朵如同牡丹,卻開得比牡丹更顯姿色。老藥農想,自己住在東白山上這麼多年了,倒還真的沒有見過這麼好看的杜鵑花。他想問問帶他上山的姑娘,卻遍尋姑娘不得。正待叫,卻聽到從花叢中傳出來“格格格”的笑聲。老藥農以為姑娘藏身在花叢中,俯下身去,卻聽得見笑聲看不見人。他恍然大悟,那叢花就是帶他上山的姑娘變的。

老藥農早就聽說過七仙姑下凡東白山的事,他斷定變成這樣漂亮的杜鵑花肯定是仙姑中的一位。因此,他開始仔細打量起來,這一打量,還真的讓他看出了很大的遺憾。原來,花很漂亮,但花的枝幹卻很平常,是普普通通的杜鵑花的枝幹。老藥農左看右看,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一邊搖頭,一邊歎惜,心裡卻默默地為這叢世上少有的鮮花設計起不同一般的枝丫來。不知不覺中,他把自己融進了花叢,使自己變成了花的枝幹。

就這樣,東白山上出現了枝幹蒼勁、花朵盛放的雲錦杜鵑。人們說,那花,是七位仙姑中的小妹變的;那枝幹和根,是老藥農變的,可入藥。

補充知識

東晉孫綽在《遊天台山賦》中贊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淩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态環境和人為積極保護,使天台山許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境内的雲錦杜鵑就是其中樹姿優美、花色嬌豔的名花。

雲錦杜鵑梵語稱娑羅,清代邑人齊周華在《台嶽天台山遊記》中寫他遊華頂時記叙:“山高氣寒,四時之花信常遲,帷娑羅種性最宜,故四月花開如木筆,如芍藥,香滿禅林。然帷此與石梁有之,洵異種也。”

雲錦杜鵑以“蒼幹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為《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記載的377種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它雖在雲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積近300畝,且樹齡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樹群,則唯天台華頂山獨有。

它性喜陰寒,據《天台山全志》記載:唐貞元(785—805)年間,由寺僧用藥養護在缽體内,首次引種到江蘇鎮江鶴林寺。建國後,由于人們摸透了它的習性,也有少數人移栽成功,隻是山下缺少雲霧、山色以及野味,觀賞起來,未免有些遜色。

上一篇:打火草

下一篇:尋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