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明

陸德明

唐代經學家
陸德明(約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蘇州吳人。經學家。訓诂學家。初受學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陳太建中,後主為太子,集名儒入講承光殿,以弱冠與國子祭酒綠孝克抗辨,屢奪其說,舉坐咨賞。起官始興王國左常侍,遷國子助教。陳亡歸裡。隋炀帝嗣位召為秘書學士,授國子助教。王世充稱帝欲以為子師,嚴拒之,唐初,秦王辟為文學館學士,以經授中山王承幹,補太學博士。高祖已釋奠,召博士徐文遠,浮屠慧乘,道士劉進喜各講經,德明駁難,随方立義,遍析其要,衆為屈。貞觀初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尋卒。着有《經典釋文》、《周易注》、《周易兼義》等。兩《唐書》有傳。
  • 本名:陸元朗
  • 别名:
  • 字:德明
  • 号: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蘇州吳縣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國籍:中國
  • 籍貫:蘇州
  • 民族:漢族
  • 性别:男

人物生平

陸德明,蘇州吳人也。初受學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陳大建中,太子征四方名儒,講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參焉。國子祭酒徐克開講,恃貴縱辨,衆莫敢當;德明獨與抗對,合朝賞歎。

解褐始興王國左常侍,遷國子助教。陳亡,歸鄉裡。隋炀帝嗣位,以為秘書學士。大業中,廣召經明之士,四方至者甚衆。遣德明與魯達、孔褒俱會門下省,共相交難,無出其右者。

授國子助教。王世充僣号,封其子為漢王,署德明為師,就其家,将行束脩之禮。德明恥之,因服巴豆散,卧東壁下。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對之遺痢,竟不與語。遂移病于成臯,杜絕人事。

着作

着有《周易注》、《周易兼義》、《易釋文》等。兩《唐書》有傳。

撰有《經典釋文》,30卷。首為《序錄》,主要說明本書的内容安排和經學的傳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一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傳》六卷,《公羊傳》一卷,《谷梁傳》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老子》一卷,《莊子》三卷,《爾雅》二卷。

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為經書,故未收入。而《老子》、《莊子》因魏晉以後影響很大,故也收入。至貞觀中陸德明去世後,唐太宗見到此書大為贊賞,此書方大為流行。

貢獻

一、首次明确按着述早晚次序,論述十二部經典誕生的演變史。

西漢劉歆重新排列“六藝”次序,認為“《易》為之原”,故置于首位。但劉歆和班固還沒有明确地提出以經典着述早晚次序排列。他認為,《周易》肇于伏羲氏,故為“七經”之首。

《古文尚書》起于五帝之末,故次于《易》。《毛詩》起周文兼《商頌》,故在堯舜之後。《周禮》、《儀禮》并周公所制,宜次于《詩》;而《周禮》為“本”,《儀禮》為“末”,“先後可見”;《禮記》雖西漢戴聖所錄,然“記二《禮》阙遺”,故又次之。

《春秋》是孔子所作,當後于周公。左丘明“受經于仲尼”,公羊高受于子夏,“毂梁赤乃後代傳聞”,故“三《傳》次第自顯”。《孝經》與《春秋》雖是孔子着述,《春秋》系周公垂訓、史書舊章,《孝經》“專是夫子之意”,故宜後于《春秋》。

《論語》是門徒所記,故次之。這個"七經"次第先後,反映了漢學系統關于經典産生的新構架。“七經”:《易》、《尚書》、《詩》、《三禮》、三《傳》、《孝經》、《論語》。緊接着是《老子》、《莊子》,其列在經典後,是南朝崇尚玄風的表現。最後是《爾雅》。

二、考察了每部經典注釋的傳授史,總結了兩漢魏晉南北朝的經學研究成果。

《易》學史:認為伏羲氏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為之“傳”,作“十翼”。爾後,傳授者從未斷絕。漢初,言《易》者本之田何。西漢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之學,傳京氏學者尤多。

古文《易》有費氏、高氏之學,東漢費氏興而高氏微。西晉末永嘉之亂,諸家之學或亡或無傳者,唯鄭玄注和王弼注,流行于世。“而王氏為世所重,今以王為主”。《書》學史:認為《書》本帝王号令,右史所記,經孔子删錄而成。

漢興,由濟南伏生傳之;後有歐陽、大小夏侯之學。至于《古文尚書》,“孔惠之所藏也”,發現于孔子舊宅壁中,由孔安國奏上,“不獲”,“藏之私家”,傳于後人。這裡,陸德明别有新說,認為原是孔惠所藏而孔安國上奏不成,故一直流傳于民間。還認為,馬融、鄭玄所注的,“非古文也”。但陸德明未能識破其所見t古文尚書》是赝品。

《詩》學史:古代有采詩官,以詩教化。孔子最先進行删錄,凡三百十一篇。由子夏作序,口耳相傳。漢興,凡四家,即《魯詩》、《齊恃》、《韓詩》、《毛詩》。鄭玄作《毛詩箋》,“申明毛義,難三家”。《齊詩》久亡,《魯詩》不過江東,《韓詩》雖存而無傳者。“唯《毛詩》鄭箋獨立國學,今所遵用”。

《禮》學史:認為周公居攝制禮。漢興,高堂生傳《士禮》。漢景帝時"河間獻王開獻書之路,時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購千金不得,取《考工記》以補之。陸氏不知據何史料判斷,創此新說。

《漢書·藝文志》着錄《周官經》六篇,未曾言及《考工記》之事。唐初顔師古注雲:“亡其《冬官》,以《考工記》充之”。顔氏系用陸氏之說。此外,陸氏認為,小戴禮行于世,“即今之禮《記》是也”。鄭玄注《周禮》、《儀禮》、《禮記》,“通為《三禮》焉”,“今《三禮》俱以鄭為主”。

《春秋》學史:認為《春秋》即魯之史記,孔子之而作《春秋》。左丘明曾與孔子一起觀書于太史氏,故為之傳。後有公羊、毅梁、鄒氏、夾氏之傳。鄒氏、夾氏有錄無書,不顯于世。西漢,《公羊傳》盛行,其學又分嚴氏、顔氏之學;《毅梁傳》于漢宣帝時一度盛行。東漢,《左傳》大興。迄今,《左傳》盛行,二《傳》漸微。

至于《孝經》,《釋文》用鄭玄注十八章本;《論語》用魏何晏《集解》本;《爾雅》據東晉郭璞注本。陸德明還對上述三種經典的源流作了簡明的叙述。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繼承《七略》、《漢書·藝文志》書錄體學術史的傳統,通過對每種經典演變史的研究,選用流行并較好的注本,作為編撰其《經典釋文》的主要根據。

同時采用漢魏六朝注本達一百七十九種之多,保存了大量珍貴的經學史史料。《經典釋文》是對"漢學"系統的初步總結,奏出了隋唐時代統--經學的先陸德明另有《易疏》、《老子疏》,與《經典釋文》并行于世。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三十卷,唐陸德明撰。由于魏晉以來篆隸之變、方音之異,和異體字、俗體字層出,及古籍輾轉傳寫而緻訛謬,閱讀古書時識字讀音困難,需要有一部供查字音、辨字形、明字義的字書。陸德明撰《經典釋文》正适應這一需要。

《經典釋文》成書以後影響至巨。

内容簡介: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曆下诏,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宋代有《太平禦覺》,特别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制。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征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構,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

于是,乾隆皇帝下诏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馀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本書的出版發行無論是對于曆史文獻的研究整理,還是對于中國古代曆史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積極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同時,由于《四庫全書荟要》本來就是書中精品,再輔之以現代的印刷技術,這套書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大小圖書館和個人收藏的珍品。

上一篇:劉承俊

下一篇:李素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