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

陸俊

華北電力大學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教授
陸俊,男,出生于1976年2月,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華北電力大學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處理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新技術和智能用電與需求響應。
  • 中文名:陸俊
  • 民族:
  • 出生地:
  • 畢業院校:北京交通大學
  • 學位/學曆: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
  • 職務:華北電力大學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教授
  • 學術代表作:
  •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教育經曆

1998年,在北京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2001年,于北京交通大學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2006年6月,在北京交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曆

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作為中德聯合培養博士,赴德國薩克森州開姆尼茨工業大學TEQ研究所進行故障信号檢測聯合研究工作。

2009年,被華北電力大學聘為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用戶用電行為辨識模型,電力信息通信網帶寬計算模型與規劃方法,以及智能用電需求響應資源分配新方法;近期研究重點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用戶用電行為辨識、泛在電力物聯網信息通信新技術和智能用電綜合需求響應。

先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重大專項課題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863子課題1項;負責國家電網總部科技項目子課題5項,國家電網總部管理咨詢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電網公司項目15項課題。出版中文專著1部,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80餘篇。

主要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涵蓋信息處理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新技術、和智能用電與需求響應,團隊項目累計經費超1000萬;主持在研經費超200萬元。

代表性論著

[1]王凱亮,陸俊,徐志強,齊增清,龔鋼軍,王赟.基于先驗知識與DBM采樣的類不平衡用電數據分類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9,43(20):57-64+104+65-68.

[2]肖振鋒,辛培哲,伍曉平,陸俊,陳仲偉,王逸超,任浪,陳劍,周舟.滿足可靠及泛在需求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部署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9,52(05):446-450.

[3]陸俊,陳志敏,龔鋼軍,徐志強,祁兵.基于極限學習機的居民用電行為分類分析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9,43(02):97-104.

[4]朱炎平,陸俊,徐志強,王凱亮.智能變電站IEEE 1588同步時延優化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8,42(12):148-153.

[5]彭文昊,陸俊,馮勇軍,王星星,祁兵,崔高穎.計及用戶參與不确定性的需求響應策略優化方法[J].電網技術,2018,42(05):1588-1594.

[6]李映雪,陸俊,徐志強,龔鋼軍,廖斌.多技術融合的智能配用電終端通信接入架構設計[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8,42(10):163-169.

[7]陸俊,彭文昊,馮勇軍,王星星,祁兵,崔高穎.計及用戶參與不确定性的需求響應策略優化方法[J/OL].電網技術:1-6[2019-11-17].

[8]龔鋼軍,陳志敏,陸俊,王朝亮,祁兵,崔高穎.智能用電用戶行為分析的聚類優選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8,42(02):58-63.

[9]陸俊,彭文昊,朱炎平,祁兵,崔高穎.基于粒子校正優化的智能小區需求響應調度策略[J/OL].電網技術:1-7

[10]陸俊,朱炎平,彭文昊,祁兵,崔高穎.計及用電行為聚類的智能小區互動化需求響應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7,41(17):113-120.

[11]陸俊,朱炎平,彭文昊,孫毅.智能用電用戶行為分析特征優選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7,41(05):58-63+83.

[12]陸俊,彭文昊,朱炎平,祁兵,崔高穎.基于粒子校正優化的智能小區需求響應調度策略[J].電網技術,2017,41(07):2370-2377.

[13]陸俊,朱炎平,徐志強,肖振鋒.面向輸電線路監測的無線傳感網絡可靠路由方法研究[J].電網技術,2017,41(02):644-650.

[14]陸俊,劉振宇,徐志強,朱炎平.計及接入控制策略的寬帶電力線OFDM系統跨層資源分配[J].電網技術,2016,40(06):1858-1866.

[15]陸俊,李子,朱炎平,徐志強.智能配用電信息采集業務通信帶寬預測[J].電網技術,2016,40(04):1277-1282.

[16]徐志強,陸俊,翟峰,張闖,龔鋼軍.智能配用電多業務彙聚的通信帶寬預測[J].電網技術,2015,39(03):712-716.

[17]龔鋼軍,陸俊,熊琛,段瑞超,談中武.混合業務公平的寬帶電力線正交頻分複用系統跨層資源分配[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5(06):1390-1398.

人才培養

1、教學課程

本科

信号與系統,56學時。

語音信号處理,40學時。

專業英語(電子信息),32學時。

傳感與檢測技術,40學時。

數字圖像處理,40學時。

研究生

現代數字信号處理,40學時。

圖像識别及應用,40學時。

多媒體信号處理,32學時。

2、學生培養

畢業碩士,自2012屆起至今畢業48人。

榮譽表彰

2015年,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6年,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6年,榮獲國網經研體系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8年,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9年,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9年,榮獲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9年,榮獲國網經研體系科技進步一等獎。

社會任職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

上一篇:蔡瑩瑩

下一篇:張皓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