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陶弘景

南朝醫學家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末梁初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字通明,自号華陽隐居。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遂有養生之志。及長,手不釋卷,尤明陰陽五行、天文地理、醫術本草。曾被引為南齊諸王侍讀,後退居句容之句曲山(即茅山),從東陽孫遊嶽受符圖經法,遍曆名山,尋訪仙藥。因援引圖谶,支持梁武帝布齊帝位,得到器重。朝廷每有吉兇征讨大事,常遣使咨詢,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公元536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诏贈中散大夫,谥貞白先生。著《真诰》,宣傳“道”生元氣,元氣生太極,太極然後生天地萬物,以精神性的“道”為宇宙本源,并将佛教“輪回轉生”說引入道教。又著《真靈位業圖》,以封建等級制為據,将道教神仙劃為許多等級。擅長醫學和藥物學,曾整理《神農本草》,并吸取魏晉以來醫學成果,編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已佚,現存敦煌發現的殘本),系唐《本草》藍本,藥物學之重要著作。另著有《效驗方》、《時後百一方》等。[1]
  • 本名:陶弘景
  • 别名:華陽隐居
  • 字:通明
  • 所處時代:南北朝(南朝齊梁時期)
  • 出生地: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
  • 主要作品:本草經集注
  • 主要成就:創立茅山宗、醫藥學家、煉丹家等

人物生平

史稱陶弘景幼有異操,年四五歲乃好書,“恒以荻為筆,書灰中學字”。九歲開始讀《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毛詩》、《論語》等儒家經典,頗以屬文為意。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隐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俣合稱升明四友。

宋升明元年(477年)二十二歲時,領軍将軍蕭道成(即齊高帝)發動兵變,除宋後廢帝劉昱,控制朝政,後二年代宋稱帝,建南齊王朝。齊高帝蕭道成及其子蕭赜在位時(477—493),陶弘景曾先後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諸王侍讀;兼管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書事務的書記職務。由于官場的傾軋,仕途不利,三十六歲時,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請”,心甚怏怏。

遂于齊永明十年(492),上表辭官,挂朝服于神武門,退隐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後,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笃,書問不絕”。天監三年(504),遣人送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于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兇征讨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達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诏贈中散大夫,谥貞白先生。

據記載,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年)初,曾師事孫遊嶽。

永明十年(492年)正式歸隐茅山後,便着手整理弘揚上清經法,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對天文曆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據統計,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

主要影響

創立茅山宗

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承傳人。他遊曆山水,搜訪道經,在茅山正式為上清道士期間,為了弘揚上清經法,撰作了大量的道書,特别是撰寫了帶有教派史性質的《真诰》。該書對上清經的傳授曆史作了系統的叙述,對上清經的來源、出世作了種種神化的描寫。由于陶弘景在茅山期間主要傳授上清經法,并對上清經法的弘揚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氣很大,甚至在朝野中有很多信仰者,所以從他開始,茅山實際上成了上清派的中心。

再加上繼陶弘景之後的茅山曆代傳人,大都是較有學問和名氣的上清道士,所以茅山一直保持着它在上清派中的中心地位。這樣,從陶弘景開始,茅山實際上代表了上清派,于是人們便将這之後的上清派徑稱為茅山宗,并以陶弘景為茅山宗的創始人。茅山派自陶弘景開創以後,曆經隋、唐,直至兩宋,人才輩出,在道教諸派别中一直占居重要地位。

陶弘景還編訂了道教的神仙譜系,他編訂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稱《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

醫藥學家

陶弘景是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早期貢獻最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餘家之多,但無統一标準,特别古本草書由于失效年代久遠,内容散亂,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臨床運用頗為不便。

陶弘景擔負起“苞綜諸經,研括煩省”的重任,将當時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别錄》,并進而把兩者合而為一,加上個人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著成《本草經集注》,共收藥物730種,并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分類(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卷),成為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的一塊裡程碑。

煉丹家

陶弘景曾長期從事煉丹實驗,梁武帝送其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原料,讓其煉丹。他在煉丹過程中掌握了許多化學知識,例如﹕汞可與某些金屬形成汞齊,汞齊可以鍍物。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先時有人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樸硝大同小異,朏朏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樸硝,雲是真消石也。”所謂“紫青煙起”是鉀鹽所特有的性質。陶弘景這一記載,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

山中宰相

齊永明十年(492),陶弘景上表辭官,挂朝服于神武門,退隐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後,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笃,書問不絕”。

天監三年(504),梁武帝遣人送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于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兇征讨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達45年之久,享年81歲。梁武帝诏贈中散大夫,谥貞白先生。

主要作品

據統計,陶弘景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際經·道性品》、《真靈位業圖》、《登真隐訣》、《本草經集注》、《陶隐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曆》、《華陽陶隐居集》等。

人際關系

好友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将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出身吳興沈氏。少時孤貧,笃志好學。南朝宋時期,起家奉朝請,遷郢州外兵參軍。南齊建立後,任征虜記室、太子家令、著作郎、國子祭酒。梁武帝蕭衍即位,授尚書仆射,冊封建昌縣侯,曆任左仆射、中書令、尚書令、左光祿大夫、侍中、太子少傅。天監十二年(513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谥号為隐。

曆史評價

陶弘景生活于南朝,曆經宋、齊、梁三朝,在當時是一個具有相當有影響的人物,他知識淵博,精通天文曆法、山川地理、醫術藥物、棋琴書畫乃至陰陽五行,在藥物、治煉、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古代科技多個方面都有一定貢獻。

弘景為人,《梁書·處士傳》稱:“圓通謙謹,出處冥會,心如明鏡,遇物便了”。又作渾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數,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曆法,對修道也有幫助。曾夢佛受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發誓,受五大戒。大同二年去世,時年八十五歲(一說八十一歲),顔色不變,屈申自如,香氣滿山,數日不散。

另據唐李延壽《南史》:“撰而未訖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藏于敦煌石室的《輔行訣髒腑用藥法要》,當是其中的一部。是現今為止,唯一記載《湯液經法》内容的醫學文獻,提出了五髒辯證的提綱,在《傷寒論》與《湯液經法》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可算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經典巨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