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陳群

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
陳群(?-237年2月7日),字長文。颍川郡許昌縣(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東漢太丘長陳寔之孫、大鴻胪陳紀之子。陳群早年被劉備辟為豫州别駕,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轉任參丞相軍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陳群為魏國的禦史中丞,後任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漢,陳群為尚書令,晉爵颍鄉侯。公元225年,陳群為鎮軍大将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次年,曹丕駕崩,陳群受诏輔政。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晉封颍陰侯,增邑五百戶。公元237年病逝,谥靖侯。[1]青龍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37年2月7日),陳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陳泰嗣任。曹叡追思陳群之功德,于是分給陳群戶邑,并封一子列侯。正始四年(243年),陳群得享從祀于曹操廟庭。
    本名:陳群 别名:陳長文 字:長文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颍川郡許昌縣(今河南許昌東) 主要作品:《魏律》、《陳群集》五卷、《論語義說》 主要成就:創立九品中正制,制定《魏律》 職業:政治家,輔政大臣 官銜:司空、錄尚書事 封爵:颍陰侯

人物生平

名門出身

陳群,三國時曹魏名臣。曹操殺掉馬騰後,有言劉備将興兵取川,曹操因而深表畏忌;陳群時為治書侍禦史,向曹操獻策,建議起大軍南征孫權,而劉備意在兩川,必不救權,故能一舉得江東,其後徐圖西進,吞荊并川,以定天下。曹操對其策極表贊同。可惜諸葛亮派人赍書西涼,使馬超興兵入關,曹操急于應付,被迫擱下陳群之策。後來陳群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托孤,成為魏國重臣,官至司空。後又随司馬懿遠征公孫淵于遼東。其子陳泰,亦是魏國後期名将。

陳群曾經與孔融談論汝、颍之間人物的優劣,陳群就說道:“荀文若、荀公達、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當今無雙。”可見二人常論骘人物,甚相交心。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備時為豫州刺史,以陳群為别駕。其時陶謙病死,徐州以舉州迎劉備繼領,劉備正欲前往,陳群便跟劉備說:“下袁術的力量還很強大,如果現在就東取徐州,一定會與袁術發生争鬥。要是呂布乘機襲擊我軍的後方,那時即使将軍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劉備不聽,還是東去徐州,與袁術争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往助袁術,最終大破劉備軍,劉備這時候才悔恨當初沒聽陳群的勸告。

陳群後被舉為茂才,除任柘令,不到任,于是随父親陳紀往徐州避難。

知人之明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為曹操所破,陳群父子亦在呂布軍中,見曹操皆出拜。曹操久聞其名,便征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當時有人向曹操引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陳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為王模、周逵二人德穢行劣,最終必然壞事,曹操不聽。結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誅,曹操方信陳群之言,并向陳群承認錯失。陳群便推薦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曹操皆加以任用。後來東吳為叛,戴幹因忠義死于變難;陳矯則成為一位名臣,是以舉世均認同陳群知人之明。而自從劉備叛後,東南多變,曹操便以陳群為酇令,以何夔為城父令,用名士以鎮撫諸縣,使官吏百姓安定。又任蕭(今安徽蕭縣)、贊(今河南永城)、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令。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陳紀去世,陳群因此辭官。後任司徒掾,舉高第,為治書侍禦史,轉參丞相軍事。

曆史年表

當陳群尚是幼兒時,祖父陳實常認為此子奇異,向鄉宗父老說:“這孩子必定興旺吾宗。”魯國人孔融向來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紀約在陳紀、陳群兩父子之間,因此先與陳紀為友,後又與陳群結交,陳群由是顯名。

東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備時為豫州刺史,來到豫州後,征召陳群為别駕。其時陶謙病死,徐州以舉州迎劉備繼領,劉備正欲前往,陳群便跟劉備說:“袁術尚甚強大,如今往東而去的話,彼必與将軍(指劉備)相争。若然呂布暗襲将軍之後,那麼将軍雖得徐州,大事亦必無成。”劉備不聽,還是東去徐州,與袁術争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往助袁術,最終大破劉備軍,這時候劉備方悔恨當時不用陳群所言為戒。陳郡後舉茂才,除任柘令,不成功,于是随父親往徐州避難。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為曹操所破,陳群父子亦在呂布軍中,見曹操皆出拜。曹操久聞其名,便征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當時有人向曹操引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陳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為王模、周逵二人德穢行劣,最終必然壞事,曹操不聽。結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誅,曹操方信陳群之言,并向陳群承認錯失。陳群便推薦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曹操皆加以任用。陳群又任蕭、酇、長平之令長,于父親亡時辭官。陳群後任司徒掾,舉高第,為治書侍禦史,轉參丞相軍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魏國建立後,又遷為禦史中丞。與曹操商議該否複使肉刑。後陳群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陳群的為人,在朝中對人無适無莫,貴雅而執名杖義,不會為媚人而違背道德。初時,陳群常非議郭嘉為人不治行檢,故曾數次于廷上投訴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認為陳群能秉持公正,為之歡悅。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諷謀反時,黃門侍郎劉廙之弟劉偉被魏諷誘同,如今按罪連坐,劉廙亦當誅。陳群便向曹操進言,曹操亦道:“劉廙是名臣,吾本意亦欲赦之。”于是乃複其位。冬十月,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曹操以孫權之書示外道:“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爐火上嗎!”陳群便與尚書桓階上奏請曹操登基。

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後,封陳群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其間,陳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為曆史名制。曹丕踐阼,陳群遷尚書仆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穎鄉侯。

黃初中,曹丕意欲追封太後父母,陳群奏折反對。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劉巴卒後,陳群常赍信與丞相諸葛亮,問劉巴的消息,并稱“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陳群與仆射司馬懿并舉泰山人鮑勳為宮正,宮正即禦史中丞。是歲為蜀建興元年,陳群曾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許芝、谒者仆射諸葛璋分别緻書與蜀相諸葛亮,向其陳說天命人事,希望蜀漢能舉國稱藩,但無功而罷。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親征孫權,軍至廣陵,使陳群領中領軍。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師還壽春,以陳群假節都督水軍。曹丕回到許昌後,拜陳群為鎮軍大将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鮑勳時為治書執法,因屢次面谏曹丕而觸怒曹丕,後又于陳留郡界包庇太守孫邕,被收付廷尉并議死罪。陳群便與太尉鐘繇、司徒華歆、侍中辛毗、尚書衛臻、守廷尉高柔等聯書并表求請赦免鮑勳死罪。曹丕不許,仍誅鮑勳。夏五月丙辰,曹丕得疾甚危,陳群與曹真、司馬懿等并受遺诏輔政。明帝曹睿即位後,陳群進封颍陰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戶,與征東大将軍曹休、中軍大将軍曹真、撫軍大将軍司馬懿并同開府。十二月,陳群又升為司空,故錄尚書事。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大将軍曹真上表欲起兵數道伐蜀,從斜谷而入。陳群認為當年曹操到陽平攻張魯,已經多收豆麥以增添軍糧,然而張魯未下而軍糧猶乏。如今既無别因,而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轉運糧草必會受到鈔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則勞損戰士,這些都是不可不熟慮的事。曹睿便依從陳群所議。不久,曹真複上表要從子午道出軍。陳群又述說其中不便,并言軍事用度之計。于是曹睿以陳群之議下诏曹真。其時正霖雨積日,陳群又以為應宜诏曹真還師,曹睿從之。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圍攻祁山,不克引退。魏将張郃深追其軍,為流矢所中,死于木門。曹睿甚惜張合之死,臨朝而歎道:“蜀未平而郃死,将若之何!”陳群也道:“郃的确是良将,乃國之所依。”衛尉辛毗則以為張合雖然可惜,但畢竟已死,不應示弱。于是向陳群說:“陳公,這是甚麼話呢!當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無武皇帝(曹操),及後委以國祚,而文皇帝(曹丕)受命,黃初之世,亦說天下不可無文皇帝,至其委棄天下,而陛下(曹睿)亦自龍興。如今國内所缺乏的,又豈會是張合呢?”陳群便道:“亦誠如辛毗言。”曹睿笑說:“陳公可謂善變矣。”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睿愛女曹淑逝世,追封谥平原懿公主。陳群上疏奏阻勸,曹睿不聽。

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其年朝廷營治宮室,百姓因而盡失農務時利。陳群上疏奏,曹睿于是有所減省。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巳,陳群逝世,谥曰靖侯。

史書記載

《演義》記載

陳群,字長文,颍川許昌人,三國時曹魏名臣。曹操殺掉馬騰後,有言劉備将興兵取川,曹操因而深表畏忌;陳群時為治書侍禦史,向曹操獻策,建議起大軍南征孫權,而劉備意在兩川,必不救權,故能一舉得江東,其後徐圖西進,吞荊并川,以定天下。曹操對其策極表贊同。可惜諸葛亮派人赍書西涼,使馬超興兵入關,曹操急于應付,被迫擱下陳群之策。後來陳群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托孤,成為魏國重臣,官至司空。後又随司馬懿遠征公孫淵于遼東。其子陳泰,亦是魏國後期名将。

曆史評價

袁子曰:故司空陳群則不然,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謂群于是乎長者矣。(《三國魏書二十二陳群傳》)

博物記曰:太丘長陳寔、實子鴻胪紀、紀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漢、魏二朝并有重名,而其德漸漸小減。(《三國志魏書二十二陳群傳》)

陳寔:“此兒必興吾宗!”

曹植:“容中下士,則衆心不攜;進吐善謀,則衆議不格。至德純粹者,陳司空也。”

吳質:“陳群從容之士,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

曹叡:“陳公可謂善變矣。”

陳壽:“陳群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泰弘濟簡至,允克堂構矣。魏世事統台閣,重内輕外,故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陳、徐、衛、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鲠,臻、毓規鑒清理,鹹不忝厥職雲。”“追觀陳群之議,棧潛之論,适足以為百王之規典,垂憲範乎後葉矣。”

袁宏:“長文通雅,義格終始。思戴元首,拟伊同恥。人未知德,懼若在己。嘉謀肆庭,谠言盈耳。玉生雖麗,光不逾把。德積雖微,道映天下。”

江逌:“昔漢起德陽,鐘離抗言;魏營宮殿,陳群正辭。”

裴松之:“委質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司馬仲達所能颉颃,而況於馀哉!”

《彧别傳》:“前後所舉者,命世大才,邦邑則荀攸、鐘繇、陳群。”

《晉書》:“亮美姿容,善談論,性好莊老,風格峻整,動由禮節,閨門之内不肅而成,時人或以為夏侯太初、陳長文之倫也。

袁淮:故司空陳群則不然,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謂群于是乎長者矣。

房玄齡:亮(庾亮)美姿容,善談論,性好莊老,風格峻整,動由禮節,閨門之内不肅而成,時人或以為夏侯太初、陳長文之倫也。

洪邁:夫曹氏篡漢,忠臣義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縱力不能讨,忍複仕其朝為公卿乎?歆、群為一世之賢,所立不過如是。

王夫之:①魏從陳群之議,置州郡中正,以九品進退人才,行之百年,至隋而始易,其于選舉之道,所失亦多矣。……然且行之六代而未嘗不收人才之用,則抑有道焉。 ②曹孟德心知摧折者之固為亂政,而标榜者之亦非善俗也,于是進崔琰、毛玠、陳群、鐘繇之徒,任法課能,矯之以趨于刑名,而漢末之風暫息者數十年。③青龍、景初之際,禍胎已伏,蓋岌岌焉,無有慮此為睿言者,豈魏之無直臣哉?睿之營土木、多内寵、求神仙、察細務、濫刑賞也,舊臣則有陳群、辛毗、蔣濟,大僚則有高堂隆、高柔、楊阜、杜恕、陳矯、衛觊、王肅、孫禮、衛臻,小臣則有董尋、張茂,極言無諱,不避喪亡之謗詛,至于叩棺待死以求伸;睿雖包容勿罪,而諸臣之觸威以抒忠也,果有身首不恤之忱。 ④陳群上封事谏魏主,辄削其草;楊阜觸人主之威以直谏,與人言未嘗不道;袁宏贊群之忠,而譏阜之播揚君惡。夫阜激而太過,誠然矣;以群之削草為忠臣之極緻,又奚得哉? ⑤曹操以刻薄寡恩之姿,懲漢失而以申、韓之法鉗網天下;崔琰、毛玠、鐘繇、陳群争附之,以峻削嚴迫相尚。士困于廷,而衣冠不能自安;民困于野,而寝處不能自容。故終魏之世,兵旅亟興,而無敢為萑葦之寇,乃蘊怒于心,思得一解網羅以優遊卒歲也,其情亟矣。 ⑥曹孟德懲漢末之緩弛,而以申、韓為法,臣民皆重足以立;司馬氏乘之以寬惠收人心,君弑國亡,無有起衛之者。然而魏氏所任之人,自謀臣而外,如崔琰、毛玠、辛毗、陳群、陳矯、高堂隆之流,雖未聞君子之道,而鲠直清嚴,不屑為招權納賄、驕奢柔谄猥鄙之行,故綱紀粗立,垂及于篡,而女谒宵小不得流毒于朝廷,則其效也。

個人作品

《隋書·經籍志》載述《論語》源變時,稱:“魏司空陳群、太常王肅、博士周生烈,皆為義說。”又《經籍志·别傳》載司空陳群有五卷個人文集,經已佚失。(《舊唐書·經籍志·楚詞類》輯有“陳群集三卷”。)

《清史稿·藝文志·經部·四書類》尚輯有“魏陳群《論語義說》一卷”。n

另《全三國文》整合收錄了陳群的許多言論,有《明帝莅政上疏》、《谏谥皇女淑平原公主疏》、《谏營治宮室疏》、《又疏谏治宮室》、《谏追封太後父母》、《薦管甯》、《奏請魏王受禅》、《奏定曆》、《複肉刑議》、《追尊始祖太王為高皇議》、《諸王國相不應為國王服斬缞議》、《與諸葛亮書問劉巴消息》、《汝穎人物論》。

轶事典故

陳群常非議郭嘉為人不治行檢,故曾數次于廷上投訴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認為陳群能秉持公正,為之歡悅。 陳群的性格正直通雅,多結友人,與同郡辛毗、杜襲、趙俨并皆知名,号為“辛、陳、杜、趙。 又與“直道推誠于人”的李義為友。陳群亦與華歆交深,常歎華歆為“可謂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 曹丕在東宮,對陳群深表敬器,待以交友之禮,常歎道:“自從我有了顔回,學生們和我的關系便更加親密了。

在曹丕受禅時,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獨華歆因為以神色不合觸忤曹丕,所以隻是官徙司徒,而并無進爵。曹丕久不能釋懷,便問陳群道:“我應天受禅,諸侯群後,無不人人喜悅,其形盡現于聲色,惟獨相國(指華歆)和你臉有不豫,這是為了甚麼呢?”陳群便離席長跪道:“臣與相國曾為漢朝之臣,内心雖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臣等的神色實應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

當年,蜀漢司徒許靖曾執兄禮以事陳群之父陳紀,又與陳郡人袁渙、平原人華歆、東海人王朗等親善;所以陳群在魏初為公輔大臣時,常與許靖有書信往來,重結舊好,情義款至。

人際關系

祖父輩

陳寔,曾任東漢太丘縣長,黨锢之禍後到荊州隐居。

父輩

陳紀,陳群父親,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鴻胪。

陳谌,陳群叔父,曾任司空掾。

荀氏,荀彧的女兒。

子輩

陳泰,陳群之子,曹魏重要将領,曾領兵抵抗姜維發動的北伐戰争。

陳佐,陳谌之孫,陳群族子,官至青州刺史。

陳坦,陳谌之孫,陳群族子,官至廷尉。

孫輩

陳恂,陳泰之子,繼承陳泰爵位,無子。

陳溫,陳泰之子,陳恂之弟,兄長死後承繼封爵,鹹熙年間改封慎子。

陳準,陳佐之子,官至太尉,封廣陵郡公。

陳戴,陳佐之子,陳準之弟,曾任高官。

陳征,陳佐之子,陳準之弟,曾任高官。

陳堪,陳佐族子,陳準族弟,曾任高官。

曾孫輩

陳逵,字林道,陳準之孫,于江左有名譽,擔任西中郎将,死後追贈衛将軍。

主要影響

陳群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陳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其餘見于《全三國文》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陳群,三國時曹魏名臣。曹操殺掉馬騰後,有言劉備将興兵取川,曹操因而深表畏忌;陳群時為治書侍禦史,向曹操獻策,建議起大軍南征孫權,而劉備意在兩川,必不救權,故能一舉得江東,其後徐圖西進,吞荊并川,以定天下。曹操對其策極表贊同。可惜諸葛亮派人赍書西涼,使馬超興兵入關,曹操急于應付,被迫擱下陳群之策。後來陳群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托孤,成為魏國重臣,官至司空。其子陳泰,亦是魏國後期名将。

上一篇:趙彬

下一篇:陳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