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博物館

陝西省博物館

大型現代化博物館
陝西曆史博物館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緻,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館區占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曆代陶俑千姿百态,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荟萃。
  • 中文名:陝西省博物館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占地面積:
  • 類别:曆史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别稱:陝西省曆史博物館
  • 成立時間:1950年
  • 所在地:中國,陝西西安市
  • 館藏數量:80000件藏品
  • 館藏精品:4000

簡介

館藏各類文物約8萬餘件、号,其中周代青銅器,秦磚漢瓦,秦漢陶俑,漢唐石刻,唐三彩器、金銀器、墓葬壁畫都是有代表性的珍品。碑林是全國保存碑石最多和最早的場所,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陳列從漢至清的各種碑石、墓志1000餘塊,其中最著名的有《石台孝經》、《開成石經》、《顔氏家廟碑》、《顔勤禮碑》、柳公權《玄秘塔碑》、歐陽詢《皇甫誕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僧懷仁集王羲之書字《大唐三藏聖教序碑》、褚遂良《聖教序碑》、《曹全碑》,還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尼泊爾陀羅尼經幢》、《不空和尚碑》等。

該館編輯出版有《陝西省博物館介紹》、《西安名勝古迹介紹》、《陝西省博物館石刻選集》、《陝北東漢畫像石刻選集》、《西安曆史述略》、《扶風齊家村青銅器群》、《唐李賢墓李重潤墓壁畫》  (與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編)、《唐三彩》、《陝西省博物館》、《曆代陶俑圖錄》、《陝西省青銅器》(與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編)等著作。辦有《文博》雜志(與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合辦)。

随着國家"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連接歐亞大陸重要的經濟走廊。

隋代嵌珠金項鍊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西郊李靜訓墓出土的嵌寶石金項鍊,以其精美和稀有震撼考古界。這條1400年前的項鍊,出土時戴在一名9歲的小女孩屍骨的頸項上。

整條項鍊長43厘米,由28個金質球形鍊珠組成,每個球形鍊珠均由12個小金環焊接而成,每個小環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顆,其上再各嵌珍珠10顆,珠分别嵌有鮮紅瑪瑙、寶藍青金石、潔白珍珠。

項鍊的下端,居中為一個大圓金飾,上面鑲嵌一塊晶瑩的雞血石,在雞血石四周嵌有24顆珍珠。這塊雞血石純淨晶瑩,雖在地下埋了千餘年仍然鮮豔如新,光潔明亮。最下挂一心形金飾,上面鑲嵌一塊長3.1厘米,極為罕見的青金石。鮮紅的雞血石、寶藍的青金石、潔白的珍珠,在純金的烘托下,交相輝映、更顯整條項鍊璀璨奪目,精美至極。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古時皇族生活的奢華和手工藝術品技藝的精湛。

這是陝西省博物館《走向盛唐》國寶展中的一件展品。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項鍊的主人李靜訓家世顯赫,其曾祖父李賢是北周骠騎大将軍、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隋文帝楊堅對李家備加恩寵,李靜訓自幼養于宮中并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後溺愛。世事無奈,大業四年(608年)年僅9歲的李靜訓不幸殁于宮中。皇太後悲痛欲絕之餘厚禮葬之,李靜訓生前生活所需之物和所愛之物一一不漏陪葬墓中。這串金項鍊被戴在她的頸項上,極可能是她生前心愛之物。此外,與金項鍊一起陪葬的還包括金杯等無數件珍寶。

石台孝經

唐玄宗李隆基,《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書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窦臮《述書賦》雲:“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風,筆為海而吞鲸。”《古今法書苑》雲:“唐明皇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其傳世書迹有《石台孝經》、《鹡鸰頌》等。

《石台孝經》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立。此碑以四塊高各590厘米,寬各120厘米,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注解并書,李亨篆額。現存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孝經亭内。碑文隸書追漢隸風規又小變其法,豐腴爽利,頗有盛唐氣概。碑石堅細,至今光瑩如漆。

《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紀述他與孔子的問答辭,主要内容講孝、悌二字。碑石長方形,為色如黑玉、光可鑒人的細石合成而刻的。上加方額,方額左右各浮雕瑞獸,上下刻湧雲,上承蓋石,蓋石邊緣刻優美的卷雲,頂上作山嶽形,碑下面有方形台階石三層,因稱石台孝經。台石三層四面都有線刻紋飾,特别是最下層,滿刻唐代慣用的茂盛蔓草和雄渾的獅形怪獸,這兩種不相協調的動植物,本難組織在一起,但作者将蔓草刻得回卷揚抑,有如風呼雲湧,不但畫面上融洽無間,還突出了怪獸的威勢,整個結構給人以威武、活潑、蓬勃的感覺。屬盛唐藝術的精華。

此碑刻成以後,原立在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太學内,于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遷至唐尚書省西隅(今西安市社會路),到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因尚書省“地處窪下,随立辄仆”又“徙置于府學北墉”,即今西安碑林的所在地。距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曆史,是碑林中最早的展品。

顔氏家廟碑

顔真卿(公元七零九--七八五年),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人,中唐傑出書法家。開元進士,任禦史、尚書、平原太守、太子少師贈太師、封魯國公。安祿山作亂時,顔起兵讨伐,被推為讨安盟主。後世尊稱其為"顔平原"或"顔魯公"。其書開一代新風,以雍容大度、沉着健勁、豐腴開朗、雄偉厚重而飲譽書壇,曆千年而不衰。顔真卿傳世名帖甚多,法度缜密如《多寶塔》、遒勁緊結如《麻姑仙壇記》,雍容流暢如《郭家廟碑》,清雄秀逸如《東方畫贊》,而《顔勤禮碑》為顔真卿晚年所書,是其書法進入完全成熟時期的作品。

現此碑在陝西省博物館,因四面環刻的緣故,所以又稱之為《四面碑》,兩面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兩側各六行,行五十二字。《字廟碑》屬顔真卿晚年(七十二歲)之作,筆力雄健,結體茂密,為顔真卿書碑中最為完好者,代表了顔氏楷書的最高成就。

大唐三藏聖教序碑

懷仁集王《大唐三藏聖教序碑》,陳列在陝西省博物館第二室東側第二排南數第一的位置。此碑螭首方座,高350厘米.寬100廈米,刻于唐高宗李治鹹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懷仁,唐弘福寺和尚.以唐太宗李世民喜愛王羲之的字,用選集拼湊的方法集“王”字而成,從唐太宗貞觀二十年至唐高宗鹹亨三年(公元648—672年),曆時24年。

此碑形神兼備,書法秀勁超群,分行市白,筆意俱存,俨然是一氣呵成,不愧為中國古刻名碑之妙品,難怪世人一直稱它為“千王碑”。它被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寶級文物,它的曆史價值和書法價值都是無以倫比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記述景教在唐代流傳情況。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個名叫景淨的波斯傳教士撰刻樹立,呂秀岩書并題額,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高279厘米,寬99厘米,正面寫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并頌”,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共1780個漢字和數十個叙利亞文。

随着景教的沒落,大秦寺的院落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時失落。明天啟三年(1623年)出土,當時許多西方各國有不少的傳教士得知後,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譯成拉丁文寄往歐洲本國。當地人怕此碑被他們盜走,秘密地把碑擡到附近的金勝寺内,豎起來交寺僧保管。

清光緒年間一個叫荷爾姆遂熊熊的荷蘭人在金勝寺遊覽時看到此碑,為了得到它,他按原樣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換得古碑,遭到寺主持和民衆們的嚴厲拒絕,連官府的人也嚴保此碑,沒有讓他得逞。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現西安碑林博物館)安置。碑額上部,由吉祥雲環繞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蓮花瓣朵,顯示出景教開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結的是基督教之“果”。

這塊石碑上說的是唐太宗貞觀年間,有一個從古波斯來的傳教士叫阿羅本,曆經跋涉進入中國,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國、經河西走廊來到京師長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國傳播波斯教。此後唐太宗降旨準許他們傳教,景教開始在長安等地傳播起來,也有景教經典《尊經》翻成中文的記載。碑文還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經典和中國史書中的典故來闡述景教教義,講述人類的堕落、彌賽亞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雖系波斯傳教士撰寫,但他的中文功底極其深厚。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争豔,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産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的生産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制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松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唐代最重要的産品是馳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還受到廣泛的喜好與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麗有黃、綠、青三色鉛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術來制造出美麗的花朵,以及先在坯體上刻花成暗色圖案,變化無窮,彩色斑斓。

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緻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頸嘶,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故種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發髻,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

西安名勝古迹介紹

鐘樓·鼓樓·西安城牆卧龍寺石刻畫像及鐵鐘·西安碑林·草堂寺·興慶宮遺址·西安城隍廟·元斡爾垛遺址·鼎湖延壽宮遺址·半坡遺址·姜寨遺址·豐鎬遺址·秦漢栎陽城遺址·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阿房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漢太液池遺址·杜陵·蔡文姬墓·華清宮遺址·建章宮前殿遺址·隋唐圜丘·大興善寺·大明宮遺址·隋唐長安城遺址·聖壽寺塔·仙遊寺法王塔·隋唐灞橋遺址·西安事變舊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楊虎城将軍烈士陵園·嘉午台·翠華山·骊山·終南山·太白山

展廳設置

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設備靈活多用。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館内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博物館序言廳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代順陵石獅複制品),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導觀衆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陝西古代文明,2008年正式開放,以曆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在中央大廳,分上下兩層,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别》,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迹,第三單元《東方帝國》,秦帝國以兵馬俑為代表的文物;

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漢都長安、漢家陵阙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沖突融合》,陝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

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别帝都》,展示唐以後作為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蓮瓣紋金碗

基本陳列精選的20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興起與擁有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顯示秦漢建築構件、大型瓦當,民族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文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等,并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展現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期間陝西地區的悠久古代曆史和文化。由于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文化,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唐墓壁畫館收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畫,總藏量約1000平方米。我國曆代墓葬壁畫,不論是出土數量還是藝術價值,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長安周圍。由于墓室壁畫采取從墓室中将厚度為0.5cm-1cm的畫面揭取下來加以保存的異地保存形式,為妥善保護這批壁畫真迹,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建館同時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壁畫觀摩庫,對壁畫進行收藏、保管,同時便于研究和對外開放。唐墓壁畫真品展每周部分時間對外開放。可觀賞國寶級和一級品壁畫十餘幅,其中主要有章懷太子墓出土的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阙樓圖、儀仗圖、宮女圖等。

吉祥物

陝西曆史博物館也有自己的吉祥物“唐美麗”和“漢英俊”。“唐美麗”和“漢英俊”在一些推廣交流活動當中以貼紙、書簽、筆記本、明信片等印刷品的形式出現在公衆視野中。而博物館方面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未來将會有更多“唐美麗”元素的小紀念品呈現給市民。

參觀指南

參觀時間

免費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全天開放,周一全天閉館整修(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冬季:11月15日 - 3月15日 9:00—17:30 (16:00停止發票)

夏季:3月16日 - 11月14日 8:30—18:00 (16:30停止發票)

參觀須知

每天限量限時發放免費參觀券4000張(每日14時前限2500張,下午限1500張),發完為止。

散客(憑身份證或有效證件)參觀一人限領一票,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團體參觀須提前24小時預約(9:00—17:00),預約方式為電話預約和網絡預約),确認後憑單位介紹信或旅行社派遣書領取參觀券。

參考文獻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888694

上一篇:馬特博物館

下一篇:1612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