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結核

附睾結核

男性生殖道疾病
附睾結核(tuberculosisofepididymis)又稱結核性附睾炎,是最常見的男性生殖道結核。[1]一般認為附睾結核是泌尿系結核的一部分;附睾結核常伴有前列腺結核或精囊結核。結核菌通常由腎到前列腺、精囊,再到附睾;也有部分通過血行感染所緻。附睾結核的主要後遺症是附睾管和近端輸精管不全或完全梗阻,可表現為少精或無精,而導緻不育。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男科
  • 多發群體:青壯年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附睾結核
  • 英文名:tuberculosisofepididymis
  • 發病部位:附睾
  • 是否進入醫保:否
  • 所屬科室:泌尿外科
  • 主要症狀:附睾腫大
  • 主要病因:血行感染
  • 英文名稱: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

疾病概述

附睾結核的緻病菌為結核杆菌,結核菌屬于分枝杆菌,對人有緻病性者主要為人型及牛型杆菌。結核菌細長,稍彎,兩頭微鈍,發育生長期多呈分支狀,有時呈絲狀、棒狀。人型結核杆菌,嚴格需氧,主要寄生于細胞内,不易染色,但經品紅加熱染色後,使用酸性酒精沖洗亦無法使之脫色,故稱為抗酸杆菌。細菌在不利條件下也可出現變型,失去細胞壁,故稱之為L型結核菌。結核茵生長緩慢,每20~24小時才繁殖一代,抗生素對繁殖生長的結核菌有效,不繁殖的結核菌,代謝不能被抗生素阻斷,在應用抗生素時也能存活。

光鏡下早期病變可見附睾小管内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白細胞及大量的結核杆菌,繼之出現小管壞死,形成肉芽腫、幹酪樣變及纖維化。偶可于附睾内見到精子肉芽腫。血行播散時,病變先位于附睾間質内,可見多個粟粒樣微小的肉芽腫,然後侵犯附睾管。附睾内的幹酪樣變很快蔓延到附睾之外,與陰囊粘連,形成冷膿腫,經久不愈。

臨床上最明顯的男性生殖系結核是附睾結核,從病理檢查的結果來看,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前列腺,附睾結核的原發竈可能在前列腺,附睾尾部的結核,一向認為是經前列腺、輸精管逆行感染所緻,血行播散的可能性也很大。有時附睾結核為患者唯一的症狀,泌尿系造影檢查和尿結核菌培養均為陰性,而附睾病變及窦道中可培養出結核杆菌。故附睾結核究竟是來自泌尿生殖系結核還是主要由原發感染經血行播散引起,還存在争論,二者均可引起,但以何者為主,尚待進一步研究。

附睾結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結核病,多繼發于腎結核。結核杆菌首先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然後沿輸精管蔓延到附睾尾,附睾結核也可經血行感染,病變多在附睾頭,可進一步擴展至睾丸,引起睾丸結核。近年認為附睾尾部血運豐富,附睾尾結核亦可由血行傳播。

附睾結核病程較慢,附睾逐漸增大,多無明顯疼痛,腫大的附睾與陰囊粘連或形成寒性膿腫,破潰成為窦道,經久不愈。個别患者起病急驟、高熱,局部腫脹、疼痛,類似急性炎症,炎症消退後,留下附睾硬結或破潰流膿。檢查可扪到腫大的附睾,質硬、有結節感,與皮膚粘連,壓痛大多不太明顯。輸精管增粗,呈串珠狀。直腸指檢,前列腺有硬結。

附睾結核應與慢性附睾炎相鑒别。慢性附睾炎疼痛較明顯,增大的附睾不如結核硬大,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結,不形成窦道,無輸精管串珠改變。絲蟲病所形成的硬結則位于附睾及輸精管周圍,可資鑒别。

附睾結核治療原則與腎結核相同,早期可采用藥物治療,若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病變擴大,有膿腫形成,則可行附睾切除,手術前後應進行抗結核治療,術時應盡量保留睾丸,若睾丸有病變,病變靠近附睾,則可連同附睾将睾丸部分切除。

病理病因

光鏡下早期病變可見附睾小管内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白細胞及大量的結核杆菌,繼之出現小管壞死,形成肉芽腫、幹酪樣變及纖維化。偶可于附睾内見到精子肉芽腫。

血行播散時,病變先位于附睾間質内,可見多個粟粒樣微小的肉芽腫,然後侵犯附睾管。附睾内的幹酪樣變很快蔓延到附睾之外,與陰囊粘連,形成冷膿腫,經久不愈。附睾結核的緻病菌為結核杆菌,結核菌屬于分枝杆菌,對人有緻病性者主要為人型及牛型杆菌。結核菌細長,稍彎,兩頭微鈍,發育生長期多呈分支狀,有時呈絲狀、棒狀。

人型結核杆菌,嚴格需氧,主要寄生于細胞内,不易染色,但經品紅加熱染色後,使用酸性酒精沖洗亦無法使之脫色,故稱為抗酸杆菌。細菌在不利條件下也可出現變型,失去細胞壁,故稱之為L型結核菌。結核茵生長緩慢,每20~24小時才繁殖一代,抗生素對繁殖生長的結核菌有效,不繁殖的結核菌,代謝不能被抗生素阻斷,在應用抗生素時也能存活。

辯證分析

男生殖系結核多數是腎結核的繼發病。臨床上最明顯的男性生殖系結核是附睾結核,從病理檢查的結果看,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前列腺,附睾尾部的結核一向認為是前列腺、輸精管感染所緻,血行播散的可能性也很大,血播感染的病變多位于附睾頭部。附睾結核的診斷并不困難,治療以抗結核藥物全身治療及手術治療為主,采用局部用藥治療附睾結核,将藥物直接注入靶器官,可避免首關消除,既符合藥物動力學原理,又具有微創性、可重複性、并發症少等介入技術的特點,是治療附睾結核的一種方法新探。

值得一提的是局部用藥與全身抗結核藥物配合治療的過程中仍要監測肝腎功能及血常規化驗尤其是ALT和WBC的變化,一旦出現抗結核藥物的毒副作用要及時處理,另外,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以防醫源性感染應放在注意事項的首位

有時附睾結核為患者唯一的症狀,泌尿系造影檢查和尿結核菌培養均為陰性,而附睾病變及窦道中可培養出結核杆菌。故附睾結核究竟是來自泌尿生殖系結核還是主要由原發感染經血行播散引起,還存在争論,二者均可引起,但以何者為主,尚待進一步研究。附睾結核臨床上最明顯的男生殖系結核是附睾結核,從病理檢查的結果來看,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前列腺,附睾結核的原發竈可能在前列腺,附睾尾部的結核,一向認為是經前列腺、輸精管逆行感染所緻,血行播散的可能性也很大。

淋菌性附睾炎有淋球菌感染史,發病較急,局部紅、腫、熱、痛,尿道内有膿性分泌物,其中可查到細胞内革蘭陰性雙球菌,尿道分泌物通過多聚酶鍊反應(PCR)可查到淋球菌特有的氨基酸序列。衣原體所緻附睾炎也可引起類似淋菌性急性附睾炎,患者有非淋病性尿道炎史,尿道内分泌物多較稀薄呈白色。

陰囊内絲蟲病有時可與結核性附睾炎混淆,絲蟲病所引起的浸潤和硬結在附睾附近的精索内,與附睾可分開,絲蟲病硬結往往在短期内有較大的改變,而結核病則改變很慢,絲蟲病有地區性,患者可同時有橡皮腫及乳糜性鞘膜積液。正常的附睾有時被誤診為附睾結核,附睾頭及尾部稍大或稍硬屬正常現象,如果沒有浸潤或硬結,不能确定診斷,可随診觀察。

臨床症狀

附睾結核一般發展緩慢,附睾逐漸腫大,無明顯疼痛,腫大的附睾可與陰囊粘連形成膿腫,若膿腫繼發感染,則可出現局部紅腫熱痛,膿腫破潰流出粘液及幹酷樣壞死物後,形成窦道。

個别患者起病急驟、高燒、疼痛、陰囊迅速增大,類似急性附睾炎,待炎症消退後,留下硬結、皮膚粘連、陰囊窦道。附睾結核的壓痛多不明顯,嚴重者附睾、睾丸分界不清,輸精管增粗,呈串珠狀,偶見少量鞘膜積液。直腸指診時,前列腺有硬結。

有肺結核、腎結核等病史。附睾尾部硬結,無痛或僅有輕度腫脹疼痛,硬結凹凸不平,大小不等,可診斷為本病。實驗室檢查,血中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白細胞正常,淋巴細胞增高,血沉加速,尿液鏡檢常見有細胞。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