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

阿閦佛

佛教中的人物
阿閦佛為不動如來,對應的羅馬拼音為Aksobhya,意思為“不動”,因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故名為“不動”,有無嗔恚的意思。《佛說阿閦佛經》中說阿閦佛為菩薩時,在大目如來(或譯為廣目如來)前發“于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不生嗔恚”等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終于在東方的阿比羅提(妙喜)世界七寶樹下成佛,佛刹名為“妙喜”。由于他的願力所感,佛刹中沒有三惡道,大地平正柔軟,一切人都行善事,環境極其殊勝。依《大寶積經》所說,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緣多種,依佛所說,其根本因緣則是“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發弘誓心願生其國”。
  • 中文名:阿閦佛
  • 外文名:Aksobhya
  • 所屬作品:《佛說阿閦佛經》《大寶積經》
  • 佛國:妙喜
  • 别名:金剛不動佛,不動如來、無動如來、阿閦如來

基本資料

很多人看到這往生見佛的條件,都知難而退,其實衆生确實是不可以少福德往生淨土的,但我們隻要恒守十善,修六度,持大悲平等心而行行,便決定能與淨土相應。人人皆可為堯舜,同樣,“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相”,人人皆可作佛。隻要常行諸善,并持念阿閦如來陀羅尼,及其名号,攝心為定,便能與阿閦佛果地功德感應,佛我不二,自他相應。就像《楞嚴經》所說,“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進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是釋迦牟尼佛金口論斷的,佛為“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佛語絕對可信。我們當起發無上道心,堅勇求正覺。值得一提的是,釋尊時代著名的維摩诘居士就是從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轉生此土的。

敦煌壁畫 阿閦佛

而且過去阿閦菩薩說過,“願少善根者,聞我名号而歡喜,可處于我界女人胎中而生”。所以往生妙喜世界并不比生于極樂世界難,若與此土确實有緣,不妨修此法,隻要歡喜信受,持佛名号,縱使少善根者,都能培植善根,投身其國。而且經中說“不能以少福得聞此佛名号”,說明能聞者本身就有無量善根,不可思議,并非少善根者。

重要事件

四門塔阿閦佛石雕佛頭幾經流轉終歸原位

阿閦佛

生活日報報道,阿閦佛石雕佛像位于濟南四門塔内東側。四門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亭閣式單層石塔,因 四面各有一拱門而得名。該塔興建于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内圍繞着塔心柱在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尊石雕造像。四門塔、塔内造像與其附近的龍虎塔千佛崖摩崖造像等組成了一組具有濃郁的隋唐時期佛教藝術風格的景觀,每年都吸引不少海内外學者、遊人前來遊覽、考察。1997年3月,阿閦佛佛首被犯罪分子盜走。案發後,我公安部門投入大量警力偵破,并先後将作案人員抓獲法辦,但佛首幾經輾轉已流失海外。

2002年年初,台灣法鼓山聖嚴法師收到幾位弟子捐贈的數年前在海外購得的一尊石雕佛頭像,經專家鑒定,這尊古石雕佛頭像即為山東濟南四門塔失盜的阿閦佛佛首。為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展現曆史文物原貌,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決定将其送還四門塔,使阿閦佛得以身首複合,重現昔日神采。(雍堅)

新聞資料:

四門塔千年佛頭從流轉到聚首

12月16日上午,台北法鼓山農禅寺。莊嚴、肅穆的大殿正在舉行“法鼓山捐贈山東四門塔隋代古石雕佛頭像儀式”。至此,山東四門塔千年石雕阿阿閦佛結束了身首異地、颠沛流離5載的曆史。

阿閦佛從身首分離、流轉異域到複歸原貌,述說了兩岸交流的殊勝法緣。

“他有生命”

2002年春天,台灣法鼓山文教及禅修體系創辦人聖嚴法師,收到幾位海外弟子捐贈數年前在海外購得的一尊古石雕佛頭像。

在初步斷定這尊佛像頭可能來自山東神通寺四門塔遺失的一尊佛像後,2002年聖嚴法師又請來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四門塔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繼文進行鑒定。

他們分别從這尊佛頭的石質、雕刻技法、藝術效果、自然風化的程度,佛像的尺寸、被盜時所鋸的鋸痕等多方面作比對,發現它和四門塔現存的另三尊佛像具有同一時代的風格和類型特點,為山東濟南柳埠鎮神通寺隋代四門塔于1997年3月8日失竊文物——阿閦佛頭像。

神通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南部35公裡的曆城柳埠鎮,始建于公元351年,時名朗公寺,是齊魯最早的佛教寺院,從東晉到隋唐,一直是山東地區的佛教中心地。至公元584年時更名為神通寺。幾經興廢的神通寺在風霜雨雪中已成曆史的陳迹,人們隻能從不同時代、不同尺寸、雕刻精美的柱礎中,想像神通寺當年的精緻與輝煌。

神通寺周邊有很多文物古迹,其中包括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層石塔——四門塔,盛唐雕刻藝術精華龍虎塔,極具宗教、藝術價值的千佛崖,造型獨特的九頂塔等等都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四門塔位于神通寺遺址的東側,始建年代不詳。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重修時,工作人員在塔頂内部拆下一塊拱闆石,在上面發現刻有“大業七年造”(公元611年),同時在塔心柱内發現一個舍利函

四門塔的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主佛像及左右二尊菩薩和弟子,目前隻剩下主佛。阿閦佛是四門塔塔心柱東面的佛像,西面是無量壽佛像,南面是寶生佛,北面是微妙聲佛,阿閦佛在梵語的字義是不動搖(Aksobhya),意為不動如來。

征得共同捐贈人的同意後,法鼓山基金會決定舉行“流轉·聚首活動”,“讓佛頭回到佛身”,以法鼓山的義舉,喚起所有人對古迹文明的尊重與維護。

《流轉·聚首——祈願山東四門塔阿閦佛重生》的展覽12月1日至15日在台北中山紀念館舉行,石雕像頭像作複歸佛身前的展出,台北民衆争相前往,他們從阿閦佛頭像上領略到祖先虔誠的宗教情懷和巧奪天工的藝術造詣;更從石雕佛像重回佛身的故事中感受到保持承傳古文物是每個炎黃子孫的義務與責任。

靜觀人世1400年風雨滄桑的阿閦佛,慘遭割盜、流轉五載後,今天,終于要回家了。

詳細信息

阿閦如來滅除重罪陀羅尼

拿摩 巴嘎哇帝 阿觸比呀 達他嘎達呀

拿摩:皈依 巴嘎哇帝:世尊 阿觸(chu,第四聲)比呀: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故為“不動”,還有無嗔恚之意

達他嘎達呀:如來

達(尼呀)他 嘎嘎尼 嘎嘎尼 路佳尼 路佳尼 朵盧雜尼 朵盧雜尼

嘎嘎尼:虛空 路佳尼:慧光遍照 朵路雜尼:破壞

達拉薩尼 達拉薩尼 缽拉帝哈那 缽拉帝哈那 薩瓦嘎馬

達拉薩尼:怖畏 缽拉帝哈那:障礙 薩瓦:一切 嘎馬;業

缽藍、缽拉、缽美 (司哇)哈

缽藍(缽拉):護持,即護惡不犯、持善不棄(司哇)哈:成就

“拉”應該用升調讀,最好是發彈舌音。彈舌音:舌頭不要卷,輕微擡起來,觸及部分上牙龈,放松,借發音呼出來的氣流,吹彈舌頭表面。

“謎”在此處是形聲字,讀“mei”,所以注為“美”,它的意思是“我”。

這裡最後的“缽美”,其實是“缽藍(缽拉)、美”連讀而成的,有不同的版本在“美”前加念“覩(du)”,這“覩(du)”是“于”的意思。表達“護持、護持、護持于我,成就”的意思,事實上“覩”字可不讀,因隻是句子格式變了,意思不變。

參考原經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名勝福往生淨土經)

乾隆大藏經 大乘單譯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無央數聲聞菩薩摩诃薩俱,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無量大衆,前後圍繞。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不可說功德莊嚴,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今此世界,無量有情,煩惱因緣,造諸惡業,當堕地獄、餓鬼、傍生,或天人中,受諸劇苦,唯願哀,方便拔濟。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能哀愍一切有情,作如是請,谛聽谛聽,吾今為汝略說拔濟衆苦方便。善男子,有佛世尊,名為不動如來應正等覺,為欲利樂諸有情故,說陀羅尼令衆誦念,陀羅尼曰:

羯羯尼羯羯尼 魯折尼魯折尼 咄盧尼咄盧磔尼 邏薩尼怛羅薩尼 般刺底喝那般刺底喝那 薩縛羯莫般藍般邏般謎 莎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敬禮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受持此咒,先所造作五無間業、四重十惡,毀諸聖賢、謗正法罪,皆悉除滅,臨命終時,彼不動佛與諸菩薩來現其前,贊歎慰喻,令其歡喜,複告之言:今來迎汝,應随我往所從佛國。彼命終已,決定往生不動如來清淨佛土。

善男子,複有世尊,名滅惡趣王如來應正等覺,為欲利樂諸有情故,說陀羅尼令衆誦念,陀羅尼曰:

輸達泥輸達泥 薩縛播波毗輸達泥 戍睇毗戍睇 薩縛羯莫毗戍睇 莎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誠禮敬滅惡趣王如來應正等覺受持此咒。萬四千劫常憶宿命。所在生處,得丈夫身。具足諸根,深信因果。善諸技術,妙解諸論。好行惠施,厭舍諸欲。不造惡業,離諸危怖。具正命慧,衆所愛重。常近善友,恒聞正法。求菩提心,曾無暫舍。以諸功德,而自莊嚴。具善律儀,怖諸惡業。恒無匮乏,調柔樂靜。于天人中,常受快樂。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于十到彼岸。常願利樂一切有情。諸所修行,非專自利。在所生處,常得見佛。護持正法,預賢聖衆。

時,薄伽梵說此經已,聲聞菩薩及諸天人阿素洛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往生因緣

除了上述受持不動如來咒語可以往生,另外《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列有九條助因。

①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诃薩欲生妙喜世界者,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發弘誓心願生其國,如是行願能作因緣生彼佛刹。

②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诃薩行檀波羅蜜時,以此相應善根回向無上菩提,願與不動如來共相會遇,舍利弗!以此因緣當生彼界。如是菩薩摩诃薩行屍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複如是。

③複次,舍利弗!不動如來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佛之刹土,願于來世當見此光證無上覺,因見光已成大菩提,複以身光遍滿世界,舍利弗!菩薩以是因緣當生彼土。

④複次,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諸聲聞衆無量無邊,願我當見,見已起如是行,證佛菩提。證菩提時,亦有如是無量無數諸聲聞衆。舍利弗!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诃薩于彼佛刹而得受生。

⑤複次,舍利弗!彼佛刹中菩薩摩诃薩無量無邊,我當欲見此諸菩薩,行禅定行願當随學,與諸菩薩處處結集,同學同乘同俱究竟。願當會遇欲求圓滿大慈悲者,欲求菩提及沙門者,舍離二乘心者,安住真實空性者,于佛如來一切智性及法僧名号念住相續者。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色類菩薩名者,于彼佛刹當得受生;何況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善根,回向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舍利弗!以是因緣,是人于彼佛土決定當生。

⑥複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诃薩願生彼佛刹者,于東方無量世界諸佛如來說微妙法及聲聞衆,應以其像随念在前,願我當證菩提說微妙法,及聲聞衆皆如彼佛。舍利弗!是諸菩薩應修三種随念善根,願與一切衆生平等共習,以此善根回向阿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如是菩薩回向善根無有限量。假使一切衆生各持一器量等虛空,作如是言:『丈夫!彼之善根分與于我。』舍利弗!此諸善根若有色相,給與衆生皆滿其器各各持去,而彼善根亦無窮盡。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限量不可移轉故。舍利弗!彼三随念所成回向一切種智,以此善根三寶随轉。舍利弗!若有菩薩成此善根,應知不堕一切惡趣,而能摧伏波旬及諸魔衆,于彼彼佛刹随樂受生。乃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皆得随願受生。是故菩薩摩诃薩于此随念善根應當積集,彼積集已應回向不動如來,故于彼刹當得受生。

⑦複次,舍利弗!不動如來佛刹功德廣大莊嚴,于無量佛刹中彼皆無有。是故菩薩摩诃薩應當發如是心,我以此善根願當見彼土,彼土莊嚴願當攝受,亦願當見彼諸菩薩。舍利弗!以此因緣,菩薩當生彼國。

⑧舍利弗!菩薩摩诃薩願生彼佛刹者,應發增上樂欲之心。.......

⑨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刹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舍利弗!應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亦無水火刀杖惡獸毒蟲之所損害,亦不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動如來常加護念,于彼佛刹當受生故。

佛号威力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

· 「複次,舍利弗!東方去此衆德世界,度千佛刹,有世界名曰妙樂,其國有佛,号曰阿閦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号曰衆佑,度人無量。其有得聞阿閦如來名号者,捉持諷誦,歎說其德,複勸他人令學諷誦。」

· 爾時波旬将四種兵來詣佛所,而作是語:「甯使捉持餘千佛名,亦勸他人令使學之,不使捉持阿閦佛名。其有捉持阿閦如來名号者,我終不能毀壞其人無上道心。

上一篇:袈裟幢如來

下一篇:智慧光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