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托莉雅

阿爾托莉雅

動漫人物
阿爾托莉雅,全名為阿爾托莉雅·潘德拉貢(Altria Pendragon.Artoria Pendragon),是《fate/stay night》中的亞瑟王,職階為Saber(劍士),TYPE-MOON出品的文字冒險遊戲fate/stay night中的女主角。劍之騎士(セイバー,Saber),“三騎士”職階之一。符合此職階的英靈自然要有與“劍之騎士”相稱的傳說,被要求“魔力”以外的能力值皆為最高等級。職階能力是“對魔力”和“騎乘”。另外,符合的英靈大多有着瞬間攻擊力優秀的特長。她出生在一個戰亂的時代,雖然外表看起來是隻有154公分高的嬌小的少女,但是其本身的能力号稱在Servant之中最為優秀。其性格屬于一闆一眼,端端正正,不容易通融的那一類型。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飾演: 配音: 登場作品:《Fate/stay night》 生日: 年齡: 身高:154厘米 體重: 三圍: 姓名:阿爾托莉雅 别名(綽号):saber,吾王,呆毛王 所屬作品:《fate/stay night》 作者:佐藤卓哉 所屬公司:Studio Deen TYPE-MOON 職業: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 — 亞瑟王 能力(招術):器械運動,秘密賭博 身材:三圍:B73/W53/H76(cm) 愛好:規矩精細的飲食,布娃娃(尤其是獅子的) 其他信息:FATE線的女主角。與衛宮士郎訂定契約的英靈,是個擁有一頭亮麗金發與深綠眼睛的美少女。她的職階(class)被譽為所有從者中最優秀的。 身份:亞瑟王 Master:衛宮士郎

人物簡介

阿爾托莉雅——《fate/stay night》中的亞瑟王     

才剛過成年儀式的少女,在那一天,被國内的人這麼稱呼着

那是個戰亂的時代  阿爾托莉雅(ARTORIA

戰亂的開端,是一個帝國的滅亡 

原本應該是無敵的帝國,在衆多異教徒的侵略下等待着死亡 

為了與異教徒戰鬥,帝國把原本守護一個島國的兵力調走了 

那就是開始 

她的國家失去了帝國的庇護,無法繼續獨力後,很快地分裂成了一個個小王國 

異教徒的進攻 

部族間,可說是自殺行為的内鬥 

之後,就是被稱為“如夜晚般黑暗的日子”的長年征戰時期 

就在這時,她以王的繼承者的身份出生了」 

——摘自Fate線第十一日

背景

第四次、第五次聖杯戰争中的“Saber”,個性矜持、為人正直的少女騎士。有着一頭及肩的金色秀發、碧綠色的瞳孔、絕不服輸的眼神、無需妝扮也十分俏麗的面孔。身材嬌小,在十幾歲時拔出石中劍後不再成長[1] 。因為過去身份的緣故,對禮儀要求很多,說話時語氣謙遜,對待他人彬彬有禮。

古代不列颠地區的亞瑟王,為王公正廉潔,始終将榮耀與尊嚴放于首位,在戰場上常常沖鋒陷陣,既是善于厮殺的戰士,又是是富于謀略的指揮官。持有聖劍Excalibur,喜歡正面與對手進行堂堂正正的決鬥,王牌技是用身上的魔力轉變成光,再使雙手從上往下揮出的“誓約勝利之劍”。

由衛宮切嗣用她生前攜帶的劍鞘召喚至現世,和其他從者不同,屬于被“歸類為英靈的生者”。曾與“世界”訂下契約,以死後成為英靈作為交換條件,使瀕死那一刻時間維持停止狀态。寄于聖杯的唯一願望為“将王的選定重來”。

性格屬性

具有忠誠正直且認真的性格特點,帶着作為騎士的榮譽和驕傲,但内心深處仍然隻是個少女。

擁有高度的自尊。個性好強且不服輸,會熱衷于勝負競争而忽略周圍的事物。喜歡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對于自己的能力抱持着自信,曾為衛宮切嗣的對自己的不信任而感到氣憤。

熱愛小動物,以前曾養過小獅子,從此對獅子很在意,認為是一種力量的象征。

對堅持努力克服困難的異性有好感[8] ,不喜歡拖泥帶水的人。不想在喜歡的對象面前表現出失敗[2] ,在戰鬥過程中逐漸感受到了衛宮士郎對自己的愛,因此後來也常常會顯現出自己作為少女的一面。

日常生活

食欲非常旺盛,生前似乎無福享受好吃的食物,以補充魔力為名執着于進食,并對收集菜譜有相當興趣。喜歡各種各樣的料理,但唯獨不喜歡章魚。對衛宮士郎的廚藝有着苛刻評審,厭惡粗糙的食物,如果其料理達到高水平後,水平稍微有點下降就會招來不滿地凝視,甚至引發危機。擁有無論怎麼暴飲暴食都不會發胖的體質。

喜歡簡潔的裝扮,不喜歡過多的裝飾。日常所穿的便服是遠坂凜的東西,後來凜把便服送給她。睡衣為白底藍花的和服以及白色吊帶。睡覺時會夢到戰鬥情景,并會無意識的進行武裝。

擅長器械運動跟賭博。常常會和衛宮士郎進行劍道切磋,并給予他建議。無論是抽鬼牌還是21點都很擅長,在21點上力壓間桐櫻,Rider和老虎三人組。不過對金錢的觀念感稀薄。

受到湖之精靈的守護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行走,但卻不會遊泳,為此衛宮士郎曾專門指導過她。

起源曆史

亞瑟王的本名并非Altria (阿爾托莉雅),而是另一個名字——Artorius(音“阿托利斯”)。反過來考慮,奈須きのこ也許正是以Artorius為基礎、

參考Maria(瑪麗亞)、Victoria(維多利亞)之類的女子名,才創造出Altria這個名字。有學者認為“Artorius”是一個羅馬氏族的名字,代表亞瑟王具有的羅馬血統。另一種說法是,“Artorius”來源于古英國原住民Celtic(音“賽爾提克”)人語言中的“artos”和“viros”(bear、man),意為“有胡子的男人”,不過個人認為,那個年代還沒有剃須刀之類的東西,有胡子的男人肯定比比皆是,所以“胡須男”應該不能作為名字這樣用來辨識身份的标志... 

雖然擁有金砂般發絲、銀鈴般聲音和碧綠色眼瞳的Saber給人太多幻想的空間,然而阿托利斯幼年被寄養卻并非出于“就算身上有着王的宿命,不是男孩就無法繼承王位”這樣的原因。相反地,正因為阿托利斯注定要成為不列颠之王,所以他的父親King Uther Pendragon(音“尤瑟.潘達剛”,即尤瑟王)才需要借寄養這一方法來保護他。 

阿托利斯是其父尤瑟王的私生子,在此之前尤瑟王正室的孩子則是個女孩。正如fate中所提到的,這女孩就是亞瑟王同父異母的姐姐Morgan(音“摩根”)、也是騎士Mordred(音“莫德雷德”)的生母。這些将在稍後詳述。   

總之,作為家族唯一男性後繼、阿托利斯很不巧偏偏是個私生子。雖然王位必須是由男性來繼承,但私生子的身份又難免會遭到非議甚至暗害。于是,尤瑟王聽從魔法師Merlin(音“梅林”)的建議,由他将阿托利斯寄養在普通貴族家裡。連所寄養家的貴族都不知道阿托利斯的真實身份,當然阿托利斯本人也不知情。因此,以寄居身份住在他人家中的阿托利斯,也未曾獲得特别的照顧。 

然後終于有一天尤瑟王過世,國内形勢開始動蕩。主教聽從梅林的建議召集所有的貴族騎士,以石中劍選定新的不列颠之王。然而,沒有人能從岩石中拔出那劍。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于是騎士們一緻決定通過比武選王。阿托利斯也去了,但他沒有參加比武的資格,由他所寄養的家族的兒子Kay(音“凱”,日後也成為圓桌騎士之一)代表家族參戰。然而凱進入會場後才發現竟忘了帶劍,于是請求阿托利斯回家去取。阿托利斯趕回家發現大門緊鎖,所有人都去看比武了。随後的事不難想象,阿托利斯來不及返回比武會場取鑰匙,情急之下跑到教堂前拔出石中劍交給凱,這令所有人大驚失色。大家懷疑地把劍插回石頭裡,但就算重複了很多次,仍然是除阿托利斯之外無人能将其拔出。就這樣,騎士們終于接受了新的王。從這天起,阿托利斯被尊稱為亞瑟王。

正因為無人知道這個男孩是尤瑟王的嗣子,所以就算有些騎士心有不甘,但還是不得不相信他就是神賜予不列颠的國王。從小過着寄居的生活的阿托利斯,這份辛苦終于得到了報償。 

即位不久亞瑟王就娶了Guinevere(音“格尼薇兒”)王後,作為嫁妝,王後的父親送給亞瑟王那張著名的圓桌。不過跟父親尤瑟王一樣,亞瑟王也有私生子。比父親更大膽的是,他偷情對象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摩根。亞瑟王和這個孩子既是叔侄也是父子,這個私生子就是後來叛亂的莫德雷德。 

亞瑟王在位期間,不列颠迎來了空前的統一和強大。他扶貧濟弱,建立起一個繁盛的王國,騎士精神和最早的騎士的行為準則就是在這時形成的。他從湖之仙女那裡得到聖劍Excalibur,通過十二次戰役最終成功擊退了自北面來的薩克遜入侵。期間,圓桌騎士成為王國重要的一個部分。傳說亞瑟王的騎士最多時曾達到一百五十名,騎士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在圓桌上議論國内事務。雖然他們也會因為政見相合或相左而形成一些派系,但隻有在圓桌上才沒有地位差異和君臣之别,每個人都被允許自由發言。在這張富有傳奇色彩的圓桌上發生了許許多多傳奇故事,其中就包括尋找聖杯。 

時間推移,亞瑟王的領土在不斷擴大。他統治了法蘭西,随後最終擊潰日漸衰落的羅馬帝國,在羅馬大聖堂接受主教的加冕,這是亞瑟王傳奇生涯中最輝煌的一段日子。天下太平之後,亞瑟王的興趣開始轉移到尋找傳說中的寶藏上。他手下的騎士們或出于受命、或出于自願,相繼離開城堡去尋找傳說中的聖杯,這些人大都有去無回。就這樣,圓桌上的騎士越來越少,強大的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這時,圓桌騎士——同時也是亞瑟王的第一位騎士——Launcelot(音“蘭斯洛特”)與格尼薇兒王後的私情被曝光。蘭斯洛特逃走,格尼薇兒王後被亞瑟王判處火刑。然而蘭斯洛特強襲處刑場救走格尼薇兒,逃到法蘭西建立起自己的領地。雖然後來蘭斯洛特顧慮名譽勉強交還了格尼薇兒,但亞瑟王依然發兵親征法蘭西,留下表兄Gawaine(音“蓋文”)和侄子莫德雷德管理王國。 

莫德雷德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他發動叛亂殺死蓋文,欲強娶格尼薇兒(又是亂倫),并向回師的亞瑟王發動大戰。就這樣,在Camlan(音“姆蘭”,又譯劍欄)戰役中,雙方軍隊血流成河兩敗俱傷。

瀕死的亞瑟王被仙女用船載向Avalon(音“阿瓦隆”),傳說他最終葬在那裡,而人民都相信亞瑟王并未死去,他會再度回來拯救世人。據稱這是在公元452年。故事的結局正如fate線所述的那樣,亞瑟王最終以Excalibur殺死莫德雷德,而自己也受到莫德雷德的緻命一擊,身邊隻剩下一名騎士Bedivere(音“貝狄威爾”)。亞瑟王請求貝狄威爾将Excalibur交還湖之妖精,貝狄威爾連續兩次對亞瑟王說謊都未能如願,最終咬牙将Excalibur投入湖中。 

史實

(ii)The Truth 史實 

與其讨論亞瑟王的性别,有一個前提來得更為重要,那就是亞瑟王“是否真的存在于曆史中”。公元830年前後,威爾士的一位僧侶Nennius在《Historia Brittonum》(暫譯“曆史上的不列颠”)一書中記載了亞瑟王的事迹,這是被承認的關于亞瑟王傳奇的最早文字記錄。盡管古代英國人抵抗Anglo-Saxon (音“盎格魯薩克遜”,公元六世紀入侵英國的西日耳曼人) 的地點跟亞瑟王的傳說有吻合之処,以及發現了Camelot(音“卡米洛特”,傳說中亞瑟王的王城所在地)甚至圓形石桌的遺址。然而非常遺憾地,考古學家們沒能在任何一処古迹、或者任何一件文物上找到亞瑟王的刻印。 

持反對觀點的曆史學家們認為,就像羅馬的凱撒、阿拉伯的默罕默德和蒙古的成吉思汗一樣,假設亞瑟王是建立了獨立而強大的不列颠王國的偉大國王,那麼如此光輝的名字就不可能不化為文物流傳後世。正因為找不到與亞瑟王對應的客觀存在,那麼亞瑟王傳說的其真實性就值得懷疑。但是即便如此,對于流傳了近一千年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傳奇故事,要否定它的真實性,似乎比起去證明它還更要困難百倍。曆史學界關于亞瑟王是否存在的研究和争執持續了上百年,至今仍然沒有一方能作出具有壓倒性的舉證。 

O.J. Padel在他的書《The Nature of Arthur》(亞瑟王的由來)中認為:亞瑟王這個曆史上并不曾存在的人物,可能來源于我們所發現的那些如亞瑟王傳奇中描述的曆史功績 (原文:“historical attributes of just the kind that we find attached to Arthur can be associated with a figure who was not historical to start with.” )。即有類似功績的某一個或者某一群人,例如某位帶領原住民抵抗薩克遜人侵略的賽爾提克酋長,為後人創造亞瑟王的傳說提供了素材。這一折衷意見令學術上的矛盾暫時和解。時至今日,仍然還有衆多為亞瑟王傳奇所癡迷的學者和人們,固執地在史書和遺址裡尋找這位傳說中不列颠之王的蛛絲馬迹。 

上一篇:釘宮四萌

下一篇:多布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