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

晚白垩紀時期阿根廷蜥腳類恐龍
阿根廷龍屬于蜥腳類恐龍的巨龍類,命名十分簡單,意思是阿根廷的恐龍。至今仍然未發現這種恐龍的完整骨骼化石,不過發現了屬于這種恐龍的超巨型脊椎骨。蜥腳類恐龍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生物種類之一,他們成功地統治了整個晚侏羅紀時期。[1]由于侏羅紀晚期有一段很長的氣候穩定期,氣候暖和、食物充足,所以這些恐龍可以生長到極為龐大。到了白垩紀,由于氣候變化的緣故,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消失了。不過在阿根廷就有一種蜥腳類不但沒有滅絕,而且演化到比侏羅紀時期的祖先更為龐大——這就是阿根廷龍。
    中文名:阿根廷龍 拉丁學名:Argentinosaur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蜥形綱 亞綱: 目:蜥臀目 亞目:蜥腳型亞目 科:南極龍科 亞科: 族:泰坦龍族 屬:阿根廷龍屬 亞屬: 種:烏因庫爾阿根廷龍 亞種: 分布區域:阿根廷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天敵:馬普龍、南方巨獸龍

基本資料

恐龍名稱:阿根廷龍

恐龍體長:35-45米(估計大小)

恐龍體重:達100噸

恐龍食物:植物和樹上的葉子

生存年代:晚白垩紀

生存地點:阿根廷

辨認要決:不詳

恐龍種類:蜥臀目·蜥腳類

簡介

阿根廷龍毫無疑問是蜥腳類動物進化的終極産物,在侏羅紀和白垩紀交替的時候,地殼的活動非常劇烈,大部分曾經在侏羅紀名噪一時的蜥腳類動物,最後都不能适應地殼導緻的氣候變化而滅絕。白垩紀初期的氣候比侏羅紀更加冷,從非洲分離的南美洲逐漸移動并越來越接近赤道,所以氣溫和暖。在白垩紀的時期,南美洲是唯一一個适合蜥腳類動物生存的地方。當地的蜥腳類動物不但沒有退化,而且變得更大,連在侏羅紀時期生活的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給比下去了。1987年南美洲發現了一些長1.5公尺,闊1.5公尺,重量1.0公噸的脊椎骨。古生物學家相信該批脊椎骨的“主人”不但比今天地球上最龐大的生物——藍鲸更加龐大,而且比大部分侏羅紀的“巨人”還要大至少30%。估計牠可能有8層樓高。由于這種恐龍仍然不完整,我們所知的非常有限,相信隻有突破性的發現才能夠使我們對這種恐龍有更深入的了解。

形态特點

與其他泰坦龍類恐龍不同,阿根廷龍并沒有披甲。阿根廷龍隻有部分骨架被發現。科學家不能确定其确切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龍的脊椎有1.5米高,1.5米寬。根據美國亞特蘭大fernbank博物館的組裝骨架顯3-38米,肩部高度超過8米,體寬超過4.2米,體重在90噸以上。是最大的已經裝架起來的恐龍骨架。

天敵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像阿根廷龍這樣的巨型植食恐龍是沒有天敵的,憑借着自身的巨大體型它完全可以吓退那些虎視眈眈的掠食者。但直到1995年英國古生物學家在一塊較小的同類恐龍頸骨化石上發現了明顯的牙齒咬痕,随後随着發掘的深入,一具巨大的肉食恐龍骨架被發現。這便是令人驚駭的南方巨獸龍!這是一種比雷氏霸王龍還要龐大的掠食者。但即使面對阿根廷龍這樣的巨型獵物,南方巨獸龍也會感到很有壓力感。所以科學家們推測南方巨獸龍極有可能像侏羅紀時期的老祖宗異特龍一樣,采用群體進攻的方式來圍攻一隻年老或體弱的阿根廷龍。但總的來說,相對于其他體型較小的當地恐龍,如禽龍和薩爾塔龍,阿根廷龍的日子還是很安詳的。

影響

阿根廷龍的發現,改變了人們以前對恐龍的觀念,激發起了新一輪的考古熱潮。它改變了人們長久以來對蜥腳類恐龍的認識,即蜥腳類隻存在于侏羅紀時期。在此之後,許多同種的巨大恐龍化石紛紛在北美洲,非洲,亞洲被發現,對于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及大陸闆塊漂移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

上一篇:烈火如歌1

下一篇:中國人盜墓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