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

漢語文字
阙(拼音:què、quē)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3]此字最古形體為篆文,但也見于《詩經》《左傳》等先秦著作。“阙”本指建在宮殿門前兩邊的大型建築物。後轉指帝王的住所,即宮殿。又指陵墓、祠廟前兩邊的石牌坊,即墓阙。“阙”又指缺點、缺失,通“缺”,讀quē。
  • 中文名:阙
  • 拼音:quē、què
  • 繁體:闕
  • 部首:門
  • 字碼:
  • 五筆:UUBW
  • 倉颉:LSTUO
  • 鄭碼:TLZR
  • 筆順:點、豎、橫折鈎、點、撇、橫、豎折、豎、撇、撇、橫鈎、撇、點
  • 字級:二級(編号:5554)
  • 平水韻:入聲·六月
  • 總筆畫:3+10
  • 統一碼:基本區U+9619
  • 注音字母:ㄑㄩㄝ、ㄑㄩㄝˋ
  • 四角碼:3748₂
  • 造字法:形聲字(外形内聲)
  • 字形結構: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右包圍結構
  • 異體字:?、?、?、?、?、?

文字源流

形聲字。“阙”字甲骨文、金文未見,小篆作圖1或圖2。外部是“門”字,作形旁;内部用“欮(jué)”字作聲旁表音。“阙”字既從“門”,推測其義當與門有關。阙是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面的高大建築物,通常左右各一;阙是大門前的裝飾,是大門的附屬物,故字從門。隸書、楷書承襲小篆而定型。《簡化字總表》規定“門”作偏旁簡化為“門”,所以“闕”簡化為“阙”。

據考察,最早在西周時中國已有阙這種建築出現。最初的門阙之制是有嚴格限定的,它隻能建在宮門之外。據《古今注》上的說法:“阙,觀也,古每門樹兩觀于其前,所以标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用阙來“标表宮門”,除了顯示威嚴之外,還可登臨“遠觀”,這就是阙的原始功能。“宮阙”一詞就是這種宮門立阙的曆史凝固。從漢代開始,阙已非宮門專用,不僅宮殿、宗廟、陵墓建阙,許多貴族官僚的宅第也可建阙,但仍然具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其功能也由最初的顯示威嚴、供守望用的建築,逐漸演變為顯示門第、區别尊卑、崇尚禮儀的裝飾性建築,從而具有了很深的文化底蘊。

雙阙之間沒有連接,與門相比,是空缺的,所以“阙”也可以有“空缺”“殘缺”“不完善”的意義。如“拾遺補阙”“付之阙如”之“阙”。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què

名詞

宮門、城門兩側的高台,中間有道路,台上起樓觀(guàn)

-

《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阙兮。”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宮阙;觀阙

借指宮廷,帝王所居之處。後也借指京城

palace;court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是以海内歡慕,莫不風馳雨集,襲雜并至,填庭溢阙。”宋·嶽飛《滿江紅·怒發沖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伏阙;天阙

古代神廟、墳墓前兩旁的巨柱,多用石雕成

-

《金石萃編‧漢祀三公山碑》:“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阙夾門,薦牲納禮。”清·李富孫《漢魏六朝墓銘纂例》卷三:“阙者,墓道外左右所立石阙,古人即題氏諱官爵于上,以表識之。”

陵阙;石阙

古代設于士大夫門前用以旌表的建築物

-

《舊唐書‧朱敬則傳》:“三代旌表,門标六阙,州黨美之。”

《新唐書‧忠義傳上‧安金藏》:“本道使盧懷慎上其事,诏表阙于闾。”

-

泛指門戶。

-

《淮南子‧天文訓》:“鹹池者,水魚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阙也。”

-

兩山夾峙的地方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阙後現出一片海水,浩淼無際,與天相接。”

-

兩眉之間的部位。

-

《靈樞經‧五色》:“阙者,眉間也。”

-

古劍名

-

《荀子‧性惡》:“桓公之蔥,大公之阙,文王之祿……此皆古之良劍也。”

-

(Què,又Quē)姓氏用字

-

-

-

quē

名詞

缺點;錯誤;過失

fault

《詩經‧大雅‧烝民》:“衮職有阙,維仲山甫補之。”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必能裨補阙漏,有所廣益。”

-

空隙;缺口

gap

《左傳‧昭公二十年》:“過齊氏,使華寅肉袒執蓋,以當其阙。”

《漢書‧王莽傳下》:“歸師勿遏,圍城為之阙。”

-

動詞

空缺着;也作“缺”

be short of

漢·班固《〈兩都賦〉序》:“斯事雖小,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阙也。”

《新唐書‧忠義傳中‧許遠》:“元和時,韓愈讀李翰所為巡(張巡)傳,以為阙遠事非是。”

阙如;阙疑

缺乏;稀少

-

《國語‧楚語下》:“民多阙則有離叛之心。”

魯迅《呐喊‧狂人日記》:“分隔多年,消息漸阙。”

-

欠;應給的未給

owe

《左傳‧襄公四年》:“敝邑褊小,阙而為罪,寡君是以願借助焉!”杜預注:“阙,不共也。”

《新唐書‧食貨志二》:“逃死阙稅,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鄰亦盡。”

-

缺席;應到而不到

-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熙載性懶,朝直多阙,為馮延巳所劾,罷其職。”

-

去除

remove

《周禮‧夏官‧槁人》:“凡赍财與其出入,皆在槁人,以待會而考之,亡者阙之。”

-

削減

cut down

《左傳‧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漢書·谷永傳》:“阙更滅賦,盡休力役。”壟砸查注:“阙,亦謂滅削之。”

-

形容詞

殘缺;不完善

incomplete

《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宋·張先《慶佳節·芳菲節》詞:“對酒高歌玉壺阙,慎莫負,狂風月。”

-

jué

動詞

通“掘”,挖掘

dig

《左傳‧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國語‧吳語》:“阙為深溝,通于商魯之間。”

-

代詞

通“厥”。指示代詞。相當于“其”

-

《墨子‧非命中》:“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棄阙其先神而不祀也。”

-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二】【門部】去月切(què)

門觀也。從門欮聲。

說文解字注

門觀也。《釋宮》曰:“觀謂之闕。”此觀上必加門者,觀有不在門上者也。凡觀與臺在於平地,則四方而高者曰臺,不必四方者曰觀。其在門上者,則中央闕然,左右爲觀,曰兩觀,《周禮》之象魏,《春秋經》之兩觀,《左傳·僖五年》之觀臺也。若中央不闕,則跨門爲臺,《禮器》謂之“臺門”,《左傳》謂之門臺是也。此雲:“闕,門觀也”者,謂門有兩觀者偁闕。

從門,欮聲。去月切,十五部。

廣韻

去月切,入月溪‖欮聲月3部(què)

闕,門觀也。《廣雅》曰:“象魏闕也。”《釋名》曰:“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又失也。過也,不供也。又姓,出下邳。漢有荊州刺史闕翊。去月切。三。

【校釋】過也:原脫“也”字,據鉅宋本、巾箱本、楝亭本、四庫全書本補。

康熙字典

【戌集上】【門部】闕

(què)《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并音?。《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阙而為道,故謂之阙。《玉篇》:象魏阙也。《廣韻》:阙在門兩旁,中央阙然為道也。《正韻》:宮門雙阙也。《韻會》:為二台于門外,作樓觀于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為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為門。

又宮門、寝門、冢門皆曰阙。《古今注》:阙,觀也。古每門樹兩觀于其前,所以标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将至此,則思其所阙,故謂之阙。《爾雅·釋宮》:觀謂之阙。《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阙兮。傳:乘城而見阙。《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阙西辟。注:阙,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阙、北阙。又《秦本紀》:築冀阙。注: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阙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阙而為罪。注:阙,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阙。注:一盈一阙,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遊車補阙者曰遊阙。《周禮·春官·車仆》: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阙車之萃。注:阙車,所用補阙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遊阙四十乗。注:遊車,補阙者。

又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阙。注:此兵法之言也。阙,不合也。

又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阙。注:阙,謂毀宗也。

又《正韻》:阙翟後服刻缯為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内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緣衣)。注:阙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衛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阙翟,羽飾衣也。

又劍名。《荀子·性惡篇》:阖闾之幹将、莫邪、巨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劍也。

又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阙鞏之甲。注:阙鞏國所出铠。

又獸名。《爾雅·釋獸》:阙洩多狃。疏:阙洩,獸名。其腳多狃。狃,指也。

又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于玄阙兮。注:玄阙,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阙,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注:阙,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将天下銳師出伊阙,攻秦。注:《括地志》雲:在洛州南十九裡。

又《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荊州刺史阙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jué)又《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隐元年》: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吳語》:阙為石郭,陂漢以象帝舜。注:阙,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阙而得龜者。注:穿地至泉曰阙。

又《韻補》葉音桧。程曉《贈傅玄》詩:元服初加,萬福鹹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阙。

又葉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阙。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葉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阊阖,南端啟鑰。庶明以庸,帝聽式阙。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阙剪我公室。”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正韻》:阙翟後服刻繪為衣,不畫也。”謹照原文刻繪改缯。“《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拙阙而得龜者。”謹照原文拙阙改掘阙。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ʰi̯wăt

先秦

王力系統

月kʰǐwat

先秦

董同龢系統

祭kʰjuăt

先秦

周法高系統

月kʰjwat

西漢

-

月--

東漢

-

月--

-

月-jat

-

月-j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月沒-jwət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月沒-jwət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月沒-jwət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kʰi̯wɐt

隋唐

拟音/王力系統

-kʰǐwɐt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統

-kʰjuɐt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統

-kʰiuɑt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統

-khjwɐt

隋唐

拟音/陳新雄系統

-kʰǐuɐt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拟音

廣韻

阙山入聲十月溪-合口呼三次清去月切kʰjuɐt

集韻

阙山入聲十月溪-合口呼三次清丘月切kʰiuɐt

-山入聲十月群-合口呼三全濁其月切ɡiuɐt

禮部韻略

--入聲月-----丘月切-

--入聲月-----其月切-

增韻

--入聲月-----丘月切-

--入聲月-----其月切-

中原音韻

阙-入聲作上聲車遮溪-撮口呼-次清-kʼiu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車遮-----區也切-

洪武正韻

阙-入聲五屑溪苦--次清丘月切k‘yet

--入聲五屑群渠--全濁其月切g‘yet

分韻撮要

血-陰入第十三鴛婉怨乙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