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

關漢卿

一個戲曲作家
關漢卿,号“己齋叟”,金末元初人,活躍于約1210年至約1300年(元成宗大德)間,解州(今山西運城)人,“元曲四大家”之一。關漢卿的戲劇創作在中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元雜劇的鼻祖”;關漢卿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也享有盛譽,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 本名:
  • 别名:關已齋
  • 字:漢卿
  • 号:已齋
  • 所處時代:元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解州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中文名:關漢卿
  • 出生年月:約1234年前
  • 去世年月:約1297~1307期間
  • 職業:戲曲作家
  •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風塵》、《拜月亭》等

簡介

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系密切。他曾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别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内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彌漫着昂揚的戰鬥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蕩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着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鬥争。慨慷悲歌,樂觀奮争,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

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窦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淩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贊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于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鬥争的主旋律。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世稱關漢卿為“曲聖”。

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内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人物概述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緻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别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曆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聖”。

生平事迹

有關關漢卿生平的資料缺乏,隻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家鐘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号已齋叟”,“太醫院尹”别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戶”。關于關漢卿的籍貫,有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戶”卻是元代戶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臨床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元末朱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蘭谷即白樸,金亡(1234)時才8歲,估計關漢卿的年代同他們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關漢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關漢卿約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後,他的生年,估計在1220年左右。《錄鬼薄》作者鐘嗣成稱關漢卿為“前輩已死名公”,說“餘生也晚,不得預幾席之末”。《錄鬼簿》成書于1330年,故将關漢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當去事實不遠。

南宋滅亡(1279)之後,關漢卿曾到過當時南方戲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寫有〔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句)。還曾到過揚州,寫曲贈朱簾秀,有“十裡揚州風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勾欄伎藝的戲曲家,《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傥,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元曲選·序》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關漢卿在元代前期雜劇界是領袖人物,玉京書會裡最著名的書會才人。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辍耕錄》記載,他和雜劇作家楊顯之、梁進之、費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員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和楊顯之、王和卿更見親密。

代表作

劇作:《窦娥冤》(世界十大悲劇之一)、《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

散曲:《别情》、《沉醉東風》、《大德歌 》、《滾繡球》、《碧玉箫》、《黃鐘尾》、《四塊玉》

創作生平及旨趣

關漢卿的前半生,是在血與火交織的動蕩不甯的年代中度過的。作為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關漢卿熟讀儒家經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所以,在他的劇作中,常把《周易》、《尚書》等典籍的句子順手拈來,運用自如。不過,他又生活在仕進之路長期堵塞的元代,科舉廢止、士子地位的下降,使他和這一代的許多知識分子一樣,處于一種進則無門、退則不甘的難堪境地。和一些消沉頹唐的儒生相比,關漢卿在困境中較能夠調适自己的心态。

他生性開朗通達,放下士子的清高,轉而以開闊的胸襟,“偶娼優而不辭”。他的散曲〔南呂·一枝花〕套數,自稱“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宣稱 “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那,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這既是對封建價值觀念的挑戰,也是狂傲倔強、幽默多智性格的自白。

由于關漢卿面向下層,流連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雜然并陳的民間文化的滋養,因而寫雜劇,撰散曲,能夠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地運用民間俗衆的白話、三教九流的行話,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也在在流露着下層社會的生活氣息與思想情态。n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籠罩朝野而下層民衆日益覺醒、反抗意識日益昂揚的年代;在文壇,雅文學雖然逐漸失去往日的輝煌,但它畢竟浃入肌膚,馀風尚熾,而俗文學則風起雲湧,走向繁盛。這兩股浪潮碰撞交融,締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觀。關漢卿生活在這種特定的曆史階段,他的戲劇創作及其藝術風貌,便呈現出鮮明而駁雜的特色。

一方面,他對民生疾苦十分關切、對大衆文化十分熱愛;另一方面,在建立社會秩序的問題上他認同儒家仁政學說,甚至還流露出對仕進生活的向往。他一方面血淚交迸地寫出感天動地的《窦娥冤》,另一方面又以憧憬的心态編寫了充滿富貴氣息的《陳母教子》。

就其全部文學創作的總體風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脫雅、雅不離俗。就創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貼近下層社會,敢于為人民大聲疾呼,卻以不失厚人倫、正風俗的儒學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雜劇創作來幹預生活積極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還往往流露出在現實中碰壁之後解脫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總之,這多層面的矛盾,是社會文化思潮來回激蕩的産物。惟其如此,關漢卿才成為文學史上一位說不盡的人物。

評價影響

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作品裡帶有理想色彩的現實主義精神更為後來接近人民的戲劇家所繼承。根據他的《拜月亭》雜劇改編的《拜月記》在南戲與傳奇裡一直起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單刀會》等七百年來一直上演不衰,并為我國戲曲裡的悲劇、喜劇的關目處理,各種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範。

元末明初的賈仲明就說他是“驅犁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撚雜劇班頭”,這話并沒有誇張。他一生創作了六十多種雜劇,不僅鼓舞了當時廣大人民反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鬥争;而且對後來的戲劇創作有巨大的影響。

《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 賈仲明吊詞:“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撚雜劇班頭”,并“至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 既對他的倜傥不羁有所評價,又對他的才華橫溢倍加贊賞。

 1958年,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内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作品特色

在創作方法方面,關漢卿的雜劇以現實主義為主。首先,關劇對時代與人生進行了真實地描繪;其次,關劇對元代的生活圖景進行了全面地展現;再次,關劇還對社會現實中一些帶有本質意義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雜劇忠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時代,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不但如此,由于關漢卿對人生的熱愛,對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時也賦予人物和情節以浪漫主義的色彩,突出了被壓迫者的反抗意識和鬥争精神,體現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态度,閃爍着理想的光輝。

在人物塑造方面,關漢卿的雜劇創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戲劇文學形象的畫廊。關劇中活躍着衆多風神獨具的戲劇人物,其中最為光彩奪目者,是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女性形象。他的雜劇不但能寫出不同階級或階層的人物的不同特點,而且能寫出同一階層人物的不同風貌,有時甚至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立體感。

關劇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戲劇主人公置于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凸現其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時,關漢卿常常運用誇張、變形的漫畫式手法,暴露他們卑鄙無恥的醜惡嘴臉。在劇作結構方面,關漢卿的雜劇大多缜密而精巧,緊湊而多變,富于戲劇性效果,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結構完整,開阖自如,首尾照應,開頭不拖沓,結尾不松懈;能根據生活發展的邏輯和主題的需要來安排故事情節,收到了突出主幹、深化主題的效果;戲劇沖突一環緊扣一環,懸念叠出,劇情的發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些都保證了他的優秀作品具有長久的舞台生命力。

關漢卿的雜劇具有鮮明的劇場性,是名副其實的 “場上之曲”:

在創作劇本時,他注意盡快“入戲”。他以洗煉的筆觸交待戲劇情境與人物關系,把觀衆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衆的興趣。他注意處理戲劇沖突的節奏,注意場面的冷熱調劑,張弛交替。他善于設置懸念,而解決懸念的方式又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戲劇語言方面,關漢卿向以本色當行著稱,他是元代雜劇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所謂本色是指語言質樸自然、生動活潑,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富有典雅的藝術韻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無雕琢的痕迹。所謂當行,是指善于運用語言來刻畫人物,無論是曲詞還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當俗則俗,當雅則雅,充分體現了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正如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中所說:“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關漢卿所寫的人物的唱詞,在抒情中蘊含着鮮明的動作性,切合特定的戲劇情境。他對語言有敏銳和精細的辨析能力。是人物的語氣、措辭随着情勢形态的變化而變化。關漢卿的純熟語言藝術,是雜居作為代言體的叙事文學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關研究

1、關漢卿和莎士比亞人文主義的共同基礎: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人文主義精神不僅應該包括對人性的關懷、人的價值與尊嚴的維護,更應該包括對自身的知識,對人與上帝、人與宇宙關系的理解與思考,還應包括對人自身與宇宙的認識、對人類命運的擔憂,對人類前途的探尋,這才是人文主義精神的深層内涵,關漢卿和莎士比亞作品正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兩個方面。在中國古代文人中,關漢卿的人生觀是一種符合平民階層思想意識的務實嶄新的人生态度。

窦娥形象具有極強的個性,不喜歡逆來順受和委曲求全。窦娥對張驢兒的無理要求,采取斷然拒絕的态度,被冤屈而屈打成招時依然高唱鬥争和控訴。關漢卿和莎士比亞以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人文主義的感召力,以知識、思想、觀念、熱情結晶為情節與人物,證明人類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題是真、善、美。窦娥的鬥争和控訴,哈姆萊特為了崇高的理想與責任感而采取的複仇措施都表現出了他們各自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2、《關漢卿》--一個标志

1958年,以田漢《關漢卿》的問世為标志,出現了一股曆史劇的創作熱,其特點是,一些老一輩劇作家紛紛執筆。如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則天》、曹禺的《膽劍篇》、丁西林的《孟麗君》、劉川的《窦娥冤》、老舍的《義和拳》、田漢的《文成公主》和朱祖诒的《甲午海戰》等。這批曆史劇,有些寫得相當精彩,演出後受到觀衆的熱烈稱贊。

《關漢卿》是田漢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國13世紀偉大戲劇家關漢卿戲劇活動700年而作。它不但體現。着田漢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最優秀的劇作之一。關于關漢卿的生平,史料甚少。但其作為元雜劇的奠基者的地位卻是公認的。他一生創作雜劇60多部,現存的僅12種。還有小令35首。但田漢根據關漢卿的劇作和僅有的史料,判定,“在他留下的許多雜劇中……幾乎無例外地可以聽到他和當時黑勢力兵鐵相擊的聲音。他是蒙古奴隸主貴族統治辛辣的批評者、揭發者、反抗者!”“是一個沉毅不屈的人道戰士!”這是田漢寫《關漢卿》的基調和準則。

《關漢卿》,田漢編劇。1963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焦菊隐導演。刁光覃扮演關漢卿,舒繡文扮演朱簾秀。

田漢在掌握和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其豐富的想象力,結構了關漢卿的故事。它環繞着關漢卿創作《窦娥冤》一劇來展開劇情。大幕啟開,即展示了元代社會一幅血淋淋的場面:無辜民女朱小蘭被貪官污吏處死。關漢卿滿腔義憤,寫《窦娥冤》以伸張正義,演出後獲得巨大成功。場上有義士王著高呼:“與萬民除害!”這激怒了權貴阿合馬之流,他們強令關漢卿修改劇本。關漢卿決不屈服,誓死不改,遂陷囹圄。他決心“将碧血,寫忠烈,作厲鬼,除逆賊……”,于此,塑造了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的崇高形象。

此劇寫關漢卿和朱簾秀的“發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床死同穴”的愛情,他們不但是情投意合的塵世知己,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戰友。一個敢寫,一個敢演,即使一起投入大獄,面對殺身之禍,也都視死如歸。一曲《雙飛蝶》,将愛情引向一個淨化人生,升華人格,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悲壯境界。

《關漢卿》堪稱田漢的絕唱,他以詩的語言,詩的情調與詩的構思,譜出了一曲關漢卿的贊歌。展現了田漢不僅作為一位戲劇家,而且作為一位熱情澎湃的浪漫詩人的卓越才華。《關漢卿》濃郁的抒情色彩,伴随着化入其中的元曲的神韻和聲律,顯現着濃烈的詩情和曆史的意味,令人回腸蕩氣,回味無窮。

作品賞析

1、關漢卿《[小令]四塊玉.閑适二首》

“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甕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南耕畝,東山卧,世态人情經曆多。閑将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麼!”

元曲中有諸多表現“閑适”的曲子,而我更喜歡關漢卿的這兩首。他的這兩首“閑适”旨在表達對渾濁世道的憤嫉及自己願同流合污的情操。第一首描寫了詩人同“山僧野叟”的吟詩唱和,語言通俗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感情真摯脫俗;第二首寫在賢愚不分、是非混淆的社會裡詩人貘似愚鈍卻志趣高遠。

“南耕畝”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陶淵明,而“東山卧”,則是用晉代謝安隐居東山典故了。一說指“躬耕南畝”的諸葛亮。不過我贊成前者釋意,這也與謝安典故相呼應,與此曲相吻合。詩人用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傲骨,謝安東山高卧而屢辟征召的高潔,以及自己親身經曆的世态炎涼,共同賦予了此曲豐富的内涵,發人深省。

2、評《望江亭》

《望江亭》是關漢卿的優秀作品,其間沒有紅粉飄零的離愁别緒,沒有碧草池塘的香閨春夢,沒有戰雲壓境的宗社安危,也沒有血染桃花的亡國之恸,有的隻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傾注出的熱辣辣的對于愛情的追求。劇作家沒有讓筆下的人物成為理學籠罩下一枚空洞的時代戳記,而是成功塑造出譚記兒這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為中國戲曲人物畫廊留下了一尊永不褪色的鮮活面容,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可以說,《望江亭》是一阕徹底的女性的勝利,至于男性形象,則處于不斷被消解的尴尬境地。反派自不必言,即便同樣作為主角的白士中,為官為宦,有安邦之志,頗得衆心,使“一郡黎民,各安其業”,但相較流光溢彩的譚記兒,仍不免黯然失色,淪為事實上的綠葉陪襯。至于另一男角色———都禦史(也有一些别本如息機子本、顧曲齋本作“府官”)李秉忠———的出現,也不過是高潮過後的收煞,為的是給人物結局一個明朗的安排,以符合正統的是非取舍與世俗的審美觀念,在戲劇沖突設置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關漢卿有意令事情的結局回歸到一度背離的制度中去,這是時代加給他的思想局限。劇作家努力表達了意志律令的完整,也不失自由存在的尊嚴,清官的出場,使譚記兒用“不合理”的行為獲得的“合理”内容在制度内得到認可,最終表現出的,不過是理想化了的與上層建築的精神和解。

3、評關漢卿雜劇的平民形象

關漢卿作為“書會才人”,是市民化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繼承了杜甫關注平民苦難處境、為平民鳴不平的創作精神,更受到随着城市經濟繁榮興起的市民意識的熏陶。他既看到平民的苦難處境和不幸命運,更看到平民階層蘊藏的力量和自救、救人的鬥争精神。所以他既寫平民的“不幸”,更寫平民的抗争,既寫平民對生存權利、物質利益的追求,更挖掘他們百折不撓地追求平等、自由和人格尊嚴的鬥争精神。關劇中塑造的平民人物,成為文學中的主要人物、正面人物,他們不再是“不幸的順民”,而是勇于追求生活權利、具有獨立人格、反抗上層邪惡勢力的“鬥士”。

“關漢卿正是在這些平民身上寄托自己美好的生活理想、崇高的審美情感和對社會黑暗的抗争精神。”關劇中平民形象身上滲透的市民意識,體現出中國古代文學蛻變期的鮮明特征。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禮教禁锢,追求個性解放和人格尊嚴的市民意識成為元明清文學的主旋律,它與士大夫文學的“載道”精神與“補天”意識分道揚镳,而向近、現代文學過渡。正如章培恒、駱玉明先生所說,關劇“融會和發展了傳統的文人文學和市民文學中最富有生氣的成分,展開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新面目”。

文學地位

 關漢卿是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雜劇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劇作為元雜劇的繁榮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他在生時就是戲曲界的領袖人物,《錄鬼簿》中賈仲明吊詞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姓名香四大神物”。從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明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到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都把他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雜劇作家高文秀被稱為“小漢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可見關漢卿在當時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關漢卿一生創作了60多個雜劇,從民間傳說、曆史資料和元代現實生活裡汲取了許多素材,真實地表現了元代人民反對封建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的鬥争。關漢卿從不寫作神仙道化與隐居樂道的題材。他的嚴肅的創作态度與批判現實的戰鬥精神對後世有巨大影響。

關漢卿是一位傑出的戲劇藝術家,他的悲劇《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範;他的喜劇輕松、風趣、幽默,是後代喜劇的楷模。他的雜劇無論在藝術構思、戲劇沖突、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等許多方面,都為後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經驗。他的許多雜劇經過改編一直在舞台上演出,為人民所喜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隻有少數慧眼獨具的評論家能正确評價關漢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立場上貶低他的影響,如朱權說“觀其詞語,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譜·古今群英樂府格勢》);明代有的封建文人還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的庸俗喜劇《金鎖記》,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關漢卿的作品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寶庫,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譯介紹到歐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漢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出版了他的戲曲全集。1958年,關漢卿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提名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舉行了關漢卿戲劇活動700年紀念大會。他的作品已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元曲代表

[雙調]碧玉箫 

[仙呂]一半兒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選)

[南呂]一枝花·杭州景

[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

[南呂]四塊玉·别情 

[雙調]大德歌·冬 

[雙調]大德歌·秋 

[雙調]大德歌·夏 

[雙調]大德歌·春

[雙調]沉醉東風 

[南呂]四塊玉·閑适

上一篇:劉罡

下一篇:劉一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