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鬥

門鬥

漢語詞語
門鬥是在建築物出入口設置的起分隔、擋風、禦寒等作用的建築過渡空間。門鬥是漢族在東北居住的民居,房門前安設的一種防寒設施,每到嚴冬,人們就将門鬥安裝在正房門前,與外門連接用它來檔住寒風吹入屋中,這是一種取暖的方式。門鬥應是古代門卒與鬥食吏之合稱,即學宮食鬥俸之門卒。徐珂《清稗類鈔·胥役·門鬥》:“舊稱為學官供役者曰門鬥,蓋學中本為生員設廪膳,稱門鬥者,當是以司阍兼司倉,故合門子、鬥子之名而稱之耳。門鬥亦稱門士,與一般皂役不同,故清代禁止皂役之家參加科舉考試,但不禁門鬥。
    中文名:門鬥 外文名:foyer 拼音:mén dǒu 近義詞: 反義詞: 【詞目】:門鬥

基本内容

(1)[doorsocket]∶木門轉榫的窩座n(2)[foyer]∶在屋門外設置的小間,有擋風、禦寒作用

詳細釋義

1、門鬥(foyer):在建築物出入口設置的起分隔、擋風、禦寒等作用的建築過渡空間。在冬日之時在門之外加建一個臨時方形小屋,用它來擋住寒風,這叫門鬥。門鬥是漢族在東北居住的民居,房門前安設的一種防寒設施,每到嚴冬,人們就将門鬥安裝在正房門前,與外門連接用它來檔住寒風吹入屋中,這是一種取暖的方式。後來由東北遼、吉、黑三省傳到内蒙古各地,特别是在内蒙古王府大宅門鬥就更多了。關于門鬥,遼、吉、黑三個省區運用很普遍,大西北以及内蒙古各地到冬日也都使用門鬥。

民用建築,嚴寒地區的建築物宜采用圍護結構外保溫技術,并不應設置開敞的樓梯間和外廊,其出入口應設門鬥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

2、官學中的仆役。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門鬥進了門,見匡太公睡的牀上,道了恭喜,把報帖升貼起來。”

清·袁枚《新齊諧·屃屭精》:“生叩姓氏,知為學中門鬥。”

徐珂《清稗類鈔·胥役·門鬥》:“舊稱為學官供役者曰門鬥,蓋學中本為生員設廪膳,稱門鬥者,當是以司阍兼司倉,故合門子、鬥子之名而稱之耳。”

3.吏胥名。①清代府、州、縣學宮之門役稱為門鬥。《漢書》有“門卒”之記載;百官表有“鬥食吏”之名,即每月食一鬥二升俸之吏。門鬥應是古代門卒與鬥食吏之合稱,即學宮食鬥俸之門卒。門鬥亦稱門士,與一般皂役不同,故清代禁止皂役之家參加科舉考試,但不禁門鬥。②又有謂舊時學宮之門役兼管在學諸生倉廪者稱門鬥,為門子與鬥子兩者之合稱。鬥子為宋代管官米之吏役,明清時期在學諸生皆有廪膳供給,以門役兼管廪食之米倉,故稱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