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

漢語漢字
钺,漢語二級字,讀作钺(yuè),1、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殡葬用。2、古星名。[1]
  • 拼音:yuè
  • 繁體:鉞
  • 部首:钅
  • 名稱:钺
  • 筆畫:10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1、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殡葬用。《史記》“湯自把钺以伐昆吾”

2、古星名。《史記 天官書》中:“東井為水事,其西曲星曰钺”。

基本詞義

◎ 钺

钺、戉 yuè

〈名〉

(1) (戉,形聲。本義:古代兵器,青銅或鐵制成,形狀像闆斧而較大)

(2) 同本義 [battle-axe]

戉,大斧也。——《說文》

王左杖黃戉。——《書·牧誓》。傳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經傳皆以铖為之。”

钺,車銮聲也。——《說文》。偉借為戉。

一人冕執钺。——《書·顧命》

授铖四七。——張衡《東京賦》

斧钺湯镬。——《漢書·李廣蘇建傳》

碧漢中百十隊翔鸾振羽,黃旌白钺。——《梼杌閑評——明珠緣》

(3) 又如:钺钺(車鈴聲。也作“哕哕”);钺斧(圓刃大斧);钺下(書箋開頭表示尊敬的套語。在主管将帥的指揮之下)

(4) 星名。钺星,即天槍三星,也稱天钺 [a star's name]

辛酉,月行在東井钺星南八寸。——《南齊書·天文志上》

(5) “戉”另見 yu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钺【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集韻》《韻會》《廣雅》钺,斧也。《書·牧誓》王左杖黃钺。《左傳·昭十五年》鏚钺秬鬯。《疏》钺大而斧小。《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釋名》钺,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東井為水事,其西曲星曰钺。 《說文》本作戉。大斧,钺車銮聲,呼會切,引《詩》:銮聲钺钺。《徐铉曰》俗作鐬。以钺作斧戉之戉。非是。《正字通》按徐說迂曲難通。《說文》䋐越狘皆從戉聲,钺從戉,讀若誨,别訓銮聲,自相矛盾。徐渭俗作鐬非,不知從戉無嘒聲,尤非。古作戉。司馬法,從戉。詩書周禮史傳,

說文解字

钺【卷十四】【金部】

車銮聲也。從金戉聲。《詩》曰:“銮聲钺钺。”呼會切〖注〗臣铉等曰:今俗作鐬,以钺作斧戉之戉。非是。

說文解字注

(钺)車銮聲也。從金。戉聲。詩曰。銮聲钺钺。徐铉等曰。今俗作鐬。以钺作斧戉之戉。非是。呼會切。十五部。玉裁按詩采菽。鸾聲嘒嘒。傳曰。中節也。泮水。鸾聲哕哕。傳曰。言其聲也。釋文不言有作鐬者。鼎臣何以雲今作鐬與。考玉篇、廣韻皆有鐬字。注呼會切。鈴聲也。而泮水哕哕呼會反。銮聲卽鈴聲。然則古本毛詩非無作鐬鐬者。故篇、韻猶存其說。鐬為正字。采菽嘒嘒呼惠反。殆叚借字。許訓哕為氣啎。見於内則。詩不得以狀銮聲。或叚借可也。以戉聲之字狀鸾聲。尤殊不類。鐬從歳聲。歳從戌聲。戌聲歳聲則與銮聲相似。詩言和銮雝雝。宮聲也。車緩行。舒徐聲也。八銮鎗鎗。銮聲銊銊。鳴玉銮之秋秋。商聲也。車将止。舌與鈴相摩聲也。疑古毛詩泮水本作銊銊。後乃變為鐬字。許所據作銊、戌聲。辛律切。變為鐬、呼會切。當鼎臣兄弟時。說文銊篆譌钺。而鼎臣兄弟乃仍以呼會切之。葢昧其遷移原委矣。銊字之存於今者為鋸聲、為銊。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音韻方言

方言集彙

◎ 粵語:jyut6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拟音

注解

ɢʷad

同戉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注解

王伐

月合

入聲

三等

合口

入十月

ɣĭwɐt

ɣiuɐt

ɣiuɐt

ɦʉɐt

ɦʷiɐt

ɦuat

yue4

yat

hvat

上同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拟音

聲調

注解

ꡝꡧꡦ

xwÿa

ɦyɛ

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甯繼福

注解

車遮撮

車遮

入聲作去聲

撮口呼

iuɛ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魚厥

五屑

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注解

第十三鴛婉怨乙

陽入

大斧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