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

鑒真

唐朝僧人
鑒真(688年~763年),中國唐朝僧人,江蘇揚州江陽縣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鑒真應允,弟子祥彥、思托、道航、如海等21人願随同前往,遂作東渡準備。鑒真一行前後曆時十二年,六次啟行,五次失敗,航海三次,幾經絕境。鑒真于是在東大寺中起壇,為聖武、光明皇太後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
    本名:鑒真 别名:がんじん 字: 号: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江蘇揚州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東渡日本,傳播大唐文化 中文名:鑒真 籍貫: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 性别: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公元687年 去世年月:公元763年

人物生平

據《宋高僧傳》等記載,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自幼出家,曾遊曆洛陽、長安等地,究學佛教三藏。後歸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法。天寶元年(742)應日本留學僧榮叡和普照之邀,決定赴日弘布戒律,但五次東渡因遭官府阻攔或遇飓風皆未能成功。其間雙目失明,榮叡身亡。天寶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揚州向他緻禮,并邀其“向日本傳戒”,于是決定第六次東渡,于日本天平勝寶五年(754)底,與比丘法進、昙靜、尼智首、優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薩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東大寺。不久,為日本天皇、皇後、太子等人授菩薩戒;為沙彌證修等440餘人授戒;為80餘僧舍舊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

主要影響

鑒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在營造、塑像、壁畫等方面,他與弟子采用唐代最先進的工藝,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了異彩。如唐招提寺建築群,即為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傑作。整個結構和裝飾,都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色,是日本現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鑒真去世前,弟子們還采用幹漆夾纻法這一技藝,為他制作了一座寫真坐像,日本奉為國寶。1980年2月,日中友好團體為了增進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誼,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揚州兩地供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瞻禮。鑒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長書法,去日時攜帶王羲之、獻之父子真迹,影響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不衰。當時日本佛典,多從朝鮮傳入,口授、手抄,錯誤在所難免。據《續日本紀》記載,天皇曾為此委托鑒真校正經書錯誤。鑒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飲食業、釀造業等也認為其行業技藝均為鑒真所授。

轶事典故

鑒真來到日本的消息,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極大震動。天寶十三載一月初十日,朝廷得到大伴古麻呂的報告,知道鑒真已經到達日本。二月一日,鑒真至難波國師鄉(今屬大阪府)時,受到了先期到達的崇道和日本佛教大師行基弟子法義的熱情款待。後住在藤原魚名的官廳,日本政府特派使者前來迎接慰問,催促鑒真入京。2月4日,鑒真一行抵達奈良,同另一位本土華嚴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統領日本佛教事務,封号“傳燈大法師”。

根據聖武和孝謙的意願,鑒真作為律宗高僧,應該負起規範日本僧衆的責任,杜絕當時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門,以逃避勞役賦稅的現象,因此,孝謙下旨:“自今以後,傳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這引起了日本本國“自誓受戒”派的反對,尤其是興化寺的賢璟等人,激烈反對。于是,鑒真決定與其在興福寺公開辯論,在辯論中,鑒真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為正式認可的具足戒必須要有三師七證,結果賢璟等人皆被折服,舍棄舊戒。鑒真于是在東大寺中起壇,為聖武、光明皇太後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756年,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吳中先賢譜》蘇文編繪

然而,758年,作為鑒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謙天皇在宮廷鬥争中失勢,被迫傳位給淳仁天皇。相應的,鑒真也遭受到排擠。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煩躁,不敢勞老"為名,解除了鑒真“大僧都”一職,并将在宮廷鬥争中敗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賜給鑒真。次年,鑒真弟子在該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賜名“唐招提寺”,鑒真從東大寺遷居至此。淳仁還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須前往唐招提寺學習,使得唐招提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759年,唐招提寺建成,鑒真僧衆搬進居住。從此,鑒真就在寺中講律授戒。當時鑒真年事已高,健康情況每況愈下,弟子們感到有必要将鑒真奮鬥一生的曆史記錄下來,思托撰成了《鑒真和尚東征傳》。日本天平寶字七年(763年),為播佛法奮鬥了一生的鑒真,在唐招提寺面向西方端坐,安詳圓寂,終年七十六歲。他的遺體經火化後,葬在寺後面的松林中。

上一篇:孫中山

下一篇:趙櫻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