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铉

鐵铉

明朝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
鐵铉(公元1366年—公元1402年),字鼎石,鄧(今河南鄧州)人,元代色目人後裔,明朝初年名臣。鐵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太學讀書時,熟通經史,成績卓著,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曾經審理懸而未決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決,其才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賜給他“鼎石”的字。建文帝即位後,鐵铉升任山東參政。[1]公元1402年,朱棣奪位後被施以磔刑死亡,時年37歲。
    本名:鐵铉 字:鼎石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回回人後裔 出生地:鄧(今河南鄧州) 主要成就:濟南智退朱棣,保泉城百姓 出生日期:公元1366年 逝世日期:公元1402年 職 業:官員 信 仰:儒學 官 職: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 追 贈:太保 谥 号:忠襄,忠定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鐵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太學讀書時,熟通經史,成績卓著,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曾經審理懸而未決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決,其才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賜給他“鼎石”的字。建文帝即位後,鐵铉升任山東參政。

濟南守城

1399年(建文元年),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動叛亂。朱允炆派大将軍李景隆讨伐,時任山東參政的鐵铉負責督運糧饷。李景隆戰敗,河北及山東北部各城守軍望風而潰。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在濟南城外擊敗李景隆,并包圍了濟南。

這時,濟南城内隻有都指揮盛庸所部,兵力單薄。危急時刻,正在外地為李景隆的北伐軍運送糧草的鐵铉聞濟南危急,火速趕赴濟南,與盛庸歃血為盟,約定死守城池。

1400年(建文二年)六月八日,燕王叛軍兵臨濟南城下。朱棣曾令人用箭将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内,鐵铉見信後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開一看,見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原來,鐵铉意欲借此奉勸朱棣要效法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見勸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而鐵铉督衆,矢志固守。緻使朱棣久攻不下,隻好繼續包圍。

計破叛軍

朱棣攻濟南三個月不得,便陰謀掘開黃河大堤,引黃河水灌城。為了濟南百姓的安危,鐵铉決定以詐降之計,誘殺朱棣。铉率衆詐降,派壯士暗在城門上置千斤閘,又讓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濟南城快被淹了,我們就要死了”。不久,盡撤樓橹防具,派城中百姓長者代替守城軍做使者,到燕王大營跪伏請降:“朝中有奸臣進讒,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險出生入死奮戰。您是高皇帝親兒子,我輩都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們濟南人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深怕被軍士殺害。敬請大王退師十裡,單騎入城,我們恭迎大駕!”燕王朱棣不知是計,聞言大喜。出征數日,燕兵疲極,如果濟南城降,即可割斷南北,占有整個中原地區。因此,朱棣忙令軍士移營後退,自己高騎駿馬,大張黃羅傘蓋,隻帶數騎護衛,過護城河橋,徑自西門(泺源門)入城受降。城門大開。守城明軍都齊聚在城牆上往下觀瞧。燕王朱棣剛進城門,衆士卒高呼"千歲到",預先的放在門拱上的鐵閘轟然而落旋即砸爛了朱棣的馬頭,知是中計的朱棣換馬急返,方得幸免一死。

朱棣大怒,以重兵圍城,鐵铉伏在城頭,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并用數門大炮轟擊城内,城将破,鐵铉急将朱元璋畫像懸挂城頭,又親自書寫大批朱元璋神主靈牌,分置垛口,燕軍不便開炮,濟南城得以保全。相持之間,铉又募壯士,出奇兵,騷擾襲擊燕兵,大破燕軍。“燕王憤甚,計無所出”。姚廣孝向朱棣進言,回北平再圖後舉。燕軍在九月四日解圍去,從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濟南。

鐵铉又與大将軍盛庸合兵,乘勝追擊,收複德州諸郡縣,兵威大振。濟南解圍後,鐵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設宴,犒賞将士。朱允炆派遣官賜金慰勞濟南守軍,又擢鐵铉為山東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書銜,贊理軍事協助盛庸準備北伐燕軍。得以免受戰火的泉城百姓于是稱鐵铉為“城神”。

不屈慘死

1402年(建文四年),燕軍進攻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向南直進,在靈璧擊敗政府軍後,又突破淮河防線,最終攻占京師,惠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為帝,改年号永樂。朱棣奪取帝位後,回兵北上複攻濟南,并在河北一帶大肆屠殺百姓。到達濟南,鐵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終因寡不敵衆,城池被攻破。朱棣又設伏兵計擒鐵铉,鐵铉終于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師,盛怒的朱棣命令将他淩遲處決。

鐵铉遇害後,父母被發配到海南,大兒子充軍,二兒子做了官奴,後來被虐待而死。三十五歲的妻子楊氏和僅四歲的女兒也被籍沒為奴,淪為樂戶發配到當時的官營妓院做妓女,被輪奸。教坊司做而當時建文諸臣的妻女們有多少落到這個下場。建文朝力主削藩和對燕王朱棣用兵的齊泰、黃子澄,因為他們的名氣和鐵铉一樣大,所以他們妻女的下落才被史官們保留下來。

朱棣當上了皇帝。他雖然痛恨鐵铉,但每每激賞他的忠義,還對群臣稱贊他。

明神宗初年,下诏“祀建文朝盡節諸臣與鄉”,修鐵铉等七位建文忠臣之廟。南明弘光帝時,追贈鐵铉為太保,谥忠襄。清高宗追谥曰“忠定”。

主要影響

曆官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潰敗的士兵堅守濟南,擊退燕王朱棣,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時重新谥為忠定。

在山東各地,有很多“鐵公”祠廟,皆是祭奉鐵铉,濟南人民更視他為鄉土神或城隍爺。河南荥陽、陝西西安、遼甯沈陽等地鐵姓回族都是鐵铉後裔。

轶事典故

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鐵铉見朱棣時,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铉厲聲說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麼不好吃?鐵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

鐵骨铮铮

當時朱棣還吩咐左右,架起油鍋把鐵铉炸了,大殿上頓時充滿了焦煳氣。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監急忙把鐵铉的骨架用鐵棒夾着令其轉身,沒成想此時油鍋裡一聲爆響,熱油從鍋裡飛濺出來,直燙得太監們嗷嗷亂叫,鐵铉的骨架硬是沒有轉身。

曆史評價

《明史》: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将,其鋒蓋不可當。鐵铉以書生竭力抗禦于齊、魯之間,屢挫燕衆。設與耿、李易地而處,天下事固未可知矣。張昺、謝貴、葛誠圖燕于肘腋,而事不就。宋忠、馬宣東西繼敗,瞿能諸将垂勝戰亡,燕兵卒得長驅南下。而姚善、陳彥回之屬,欲以郡邑之甲奮拒于大勢已去之後,此黃钺所謂“兵至江南,禦之無及”者也。

黃道周:鐵公名铉,忠瘁英英。督饷不乏,收饬漬兵。嬰城自矢,礮爍傾橫。幅布外張,繕築完城。密誘入彀,将次功成。誤中馬首,脫易躍行。進攻益急,牌懸息征。休養待勞,東昌捷赢。天心何有,勢失孤鳴。割燕問甘,忠何懼烹。芳名千古,雖死亦生。

乾隆帝:其他若景清、鐵铉等,或慷慨捐軀、或從容就義;雖緻命不同而志節凜然,皆可謂克明大義。

嚴正烺:湖尚稱明,問燕子龍孫,不堪回首;公真是銕,惟景忠方烈,差許同心。

家族成員

父親:鐵仲名,在鐵铉被處決後被安置到海南。

母親:薛氏,在鐵铉被處決後被安置到海南。

妻:楊氏,在鐵铉被處決後被發配到教坊司,不久病逝。

大兒子:鐵福安,在鐵铉被處決後被發配河池戍邊。

鐵铉有兩名女兒,在鐵铉被處決後同被交付教坊司。兩個女兒終究沒有受辱,過了很久,同僚把這件事情報告給明成祖朱棣,朱棣說:“她們竟然不屈服嗎?”于是赦免了她們,都許配給讀書人。

據偃師鐵村鐵铉後裔講述及鐵氏祖茔碑文記載,鐵铉遇害後,生前好友馬、李二位,将他大兒子福安藏在馬家更名易姓。明仁宗執政期間,降下赦文诏書,鐵福安才遷居到偃師魏家寨(該村今已不存),娶周氏為妻,生子衍孫,後又居鐵窯,但由于兩姓紛争,又移居現在的鐵村,并以铉祖臨難,家人分散為戒,始稱漢族。鐵铉二兒子鐵福書為避難逃至關外遼甯沈陽,繁衍子孫數代,仍以回族稱呼。現查鐵氏宗族,今居河南、陝西、安徽、山東、遼甯、湖南、青海、新疆、甯夏、雲南、台灣等地分支者回、漢世家各異。

後世紀念

自明代中葉起,當時的官府便先後在華陽宮為鐵铉塑像,在紀念鐵铉及其他六名為反抗朱棣遇害的人的“七忠祠”為鐵铉設立祀位(原址在西門高都司巷以東路北胡同内,胡同就叫“七忠祠”)。

在山東各地,有許多“鐵公”祠廟,都是祭奉鐵铉,濟南人民更視其為鄉土神或城隍爺。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山東鹽運使阿林保在濟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鐵公祠,祀鐵铉,鄧州小東關有明建鐵公祠祀鐵铉,為避嫌俗稱關帝廟。大東關有雙忠祠祀鐵铉、張巡。鄧州龍堰鄉闫營村有鐵铉遺像墓。鐵公祠的修建,反映了濟南人民對忠于職守、誓死衛城的鐵铉的緬懷之情。如今,鐵公祠已成了大明湖一個著名景觀。劉鹗在《老殘遊記》中曾繪形繪色地描寫了在鐵公祠觀佛山倒影的情景。

上一篇:李旭東

下一篇:一濑紅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