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圖

鐵浮圖

金國大将完顔兀術的手下
鐵浮圖又被稱為鐵浮屠引,是金國鐵騎引的一種,屬于金國大将完顔兀術(金兀術)的手下,與拐子馬一起随同金兀術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1140年,完顔兀術率領手下十萬大軍和一萬五千名拐子馬、五千名鐵浮圖一起浩浩蕩蕩直奔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鐵浮圖與拐子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長江邊上的順昌。[1]
  • 本名:鐵浮圖
  • 别名:鐵浮屠引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屬性:金國鐵騎引

詞彙含義

鐵浮圖亦作“ 鐵浮屠 ”。

1.指鐵鑄佛塔。 元 陳孚《全州》詩:“城郭依稀小畫圖,佛光猶照鐵浮屠。” 明 都穆 《遊北固山記》:“門内稍右有鐵浮圖十級,乃 唐 李德裕觀察 浙西時所鑄。”

2.借指身披重甲的兵士。鐵浮圖的一種是鐵甲騎兵,它也是金國鐵騎的一種,與金國的拐子馬不一樣。拐子是輕騎兵,人馬不穿盔甲以射箭為主,采用兩翼包抄戰術。鐵浮圖是重裝騎兵,人馬穿着盔甲,采用列陣中間突破戰術。

《宋史·劉锜傳》:“ 兀術 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铠甲,号‘鐵浮圖’。” 清 夏燮《中西紀事·海疆殉難記上》:“ 吳侍郎 《朱副戎廟碑》系骈體文,其後段雲:‘……鐵浮屠林立於重關,銅面具風生於百戰。’”

主要戰役

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完顔兀術乘機帶領五千拐子馬和一千鐵浮圖向中原進軍。

1128年,鐵浮圖和拐子馬在完顔兀術的帶領下再次攻打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

1129年,金兀術帶領鐵浮圖和拐子馬第三次南下,直逼長江天險。

1130年,完顔兀術帶領鐵浮圖圍攻黃天蕩,企圖一舉打下長江天險,結果慘遭抗金名将韓世忠挫敗。

1131年,完顔兀術再次南下,與宋軍周旋于太行山一帶,結果中了嶽飛與王彥的埋伏,慘遭挫敗。

1132年,金兀術再次南下,企圖一舉打敗南宋軍民,途中與嶽飛大戰于南霸橋,遭受重創。

1133年,金兀術聯合僞齊大舉南下中原,途中遭受嶽家軍攔截,損傷過半。

1134年,金兀術再次南下,企圖攻下川陝,但途中又慘遭南宋大将吳階兄弟的攔截,全軍覆沒。

1135年,嶽家軍首次北伐,欲收複故都汴梁,途中遭遇鐵浮圖,雙方展開你死我活的拼殺,結果鐵浮圖險些全軍覆沒。

1136年,嶽飛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鐵浮圖,雙方又展開激烈的戰鬥,鐵浮圖損傷過半。

1137年,金兀術再次南下,企圖消滅南宋的川陝部隊,但又慘遭吳階攔截,全軍覆沒。

1138年,金兀術大軍南下,大敗宋軍的山西部隊,占領山西地區。

1139年,金兀術再次南下,途中遭遇嶽家軍,被嶽家軍圍剿。

1140年,金兀術再次南下,勢如破竹地殺到長江天險,遭遇宋軍的頑強抵抗,鐵浮圖與拐子馬損失過半,半路又遭遇嶽家軍的攔截,全軍覆沒。

乾隆質疑

清朝的乾隆皇帝令其臣僚以他的名字編纂《禦批通鑒輯覽》時,認為《宋史·嶽飛傳》中“三人為聯,貫以韋索,号拐子馬,又号鐵浮圖”之說不通,因而寫了一條“禦批”,對之進行駁斥,說道:

北人使馬,惟以控縱便捷為主。若三馬聯絡,馬力既有參差,勢必此前彼卻;而三人相連,或勇怯不齊,勇者且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 拐子馬之說,《金史·本紀·兵志》及兀術等傳皆不載,唯見于《宋史·嶽飛傳》、《劉锜傳》,本不足為确據。況兀術戰陣素娴,必知得進則進,得退則退之道,豈肯羁絆已馬以受制于人?此或彼時列隊齊進,所向披靡,宋人見其勢不可當,遂從而妄加之名耳目。

上一篇:約瑟夫

下一篇:驅魔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