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镠

錢镠

吳越開國國君
錢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護鄉裡,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镠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隻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1]長興三年(932年),錢镠病重不久去世,終年八十一歲。
    本名:錢镠 别名:錢婆留、吳越錢王 所處時代:五代十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浙江臨安 主要作品:《巡衣錦軍制還鄉歌》等 主要成就:割據兩浙、建立吳越國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852年3月10日),錢镠生于杭州臨安縣石鏡鄉大官山(現稱功臣山)下的臨水裡錢塢垅。相傳他出生時突現紅光,且相貌奇醜,父親錢寬認為不祥,欲棄于屋後井中,但因祖母憐惜,方得保全性命,因而取乳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而這口井後來也被稱為“婆留井”。

錢镠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對圖谶、緯書也有所涉獵,成年後以販賣私鹽為生。在泰州如臯販鹽時為當地架橋:“時臯邑之鹽上而豐,(錢)留遂至,由挑(鐵扁擔)而販….運天目山之竹,架邑中鹽河之上,緩涉河之不便……(即早期的錢家橋)”。

跟随董昌

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鎮遏使王郢擁兵作亂,石鏡都鎮将董昌招募鄉勇平叛。錢镠時年二十四歲,應募投軍,被董昌任命為偏将,随軍平定王郢之亂。

乾符五年(878年),宣州(今安徽宣城)、歙州(今安徽黃山)一帶群盜蜂起,有朱直管、曹師雄、王知新等數股勢力,都聚兵劫掠。錢镠率軍一一讨平,因功被授予石鏡鎮衙内知兵馬使、鎮海軍右職。

乾符六年(879年),黃巢起義軍劫掠浙東,進犯臨安。錢镠分析形勢,采用伏擊與虛張聲勢等戰術,以少勝多,擊敗起義軍先頭部隊,而後又設下疑兵計,使得黃巢不敢進攻杭州。淮南節度使高骈聽聞,對錢镠稱贊不已。

廣明元年(880年),董昌聚集杭州各縣鄉兵,組建八都兵(即臨安縣石鏡都、餘杭縣清平都、于潛縣于潛都、鹽官縣鹽官都、新城縣武安都、唐山縣唐山都、富陽縣富春都、龍泉縣龍泉都),并以錢镠為石鏡都副将。不久,高骈召董昌、錢镠前往廣陵,并對諸将稱贊錢镠,認為他将來的成就必能超越自己。後來,董昌見高骈沒有平定起義軍的想法,便辭返杭州。高骈表奏董昌為杭州刺史,錢镠為都知兵馬使、太子賓客。

攻入越州

中和二年(882年),越州觀察使劉漢宏與董昌矛盾激化,命其弟劉漢宥與都虞候辛約進駐西陵(今浙江蕭山西北),欲吞并杭州。錢镠率八都兵渡過錢塘江,偷襲劉漢宥,火焚其營寨。劉漢宏又命部将黃珪、何肅屯兵諸暨、蕭山,而後親自率軍督戰,但都被錢镠擊潰。何肅、辛約戰死,劉漢宏扮作屠夫逃回越州(今浙江紹興)。

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為杭越通和使,命董昌與劉漢宏罷兵和解。二人都不肯奉诏,仍繼續交戰。劉漢宏命朱褒、韓公玫、施堅實等率水軍屯駐望海(今浙江鎮海)。

光啟二年(886年),董昌命錢镠進攻越州,表示自己占據浙東後會将杭州授于錢镠。錢镠遂率軍出平水,開山路五百裡,直趨曹娥埭(今紹興東南約四十餘裡),收降浙東将領鮑君福。他屢破浙東軍,進屯豐山,而後攻破越州。劉漢宏敗走台州(今浙江臨海),被台州刺史杜雄生擒獻于錢镠,最終被斬于會稽。董昌占據浙東,遂自稱“知浙東軍府事”,移鎮越州,将杭州讓于錢镠。

占據浙西

光啟三年(887年),董昌被正式任命為越州觀察使,錢镠則為左衛大将軍、杭州刺史。不久,浙江西道、淮南道先後發生兵變。鎮海節度使周寶被部屬劉浩、薛朗驅逐,逃到常州,治下的蘇州也被六合鎮将徐約攻取。淮南節度使高骈則被部将畢師铎囚禁。錢镠命成及、杜棱攻破常州,将周寶接到杭州,但周寶不久便因病而死。杜棱又攻取潤州(鎮海軍治所,今江蘇鎮江),逐走劉浩,俘獲薛朗。

文德元年(888年),錢镠處死薛朗,以祭奠周寶,而後命從弟錢銶擊破徐約,被唐昭宗任命為杭州防禦使。與此同時,廬州刺史楊行密也起兵攻入淮南道,在淮南、浙西一帶與孫儒、錢镠進行混戰。經過數年混戰,楊行密終于殺死孫儒,占據了淮南道,還奪取了浙江西道的潤州、常州。蘇州則被錢镠占據。此外,錢镠還收編了孫儒部分殘部,組建武勇都,提高了屬下軍隊的戰鬥力。

景福元年(892年),唐昭宗在越州設置威勝軍,任命董昌為威勝軍節度使、隴西郡王;又在杭州設置武勝軍,以錢镠為武勝軍都團練使。此時,錢镠占據浙西數州之地,任用杜棱、阮結、顧全武、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隐等文武人才,勢力逐漸壯大。

景福二年(893年),錢镠升任蘇杭觀察使,并征發二十萬民夫以及十三都(原杭州八都再加紫溪、保城、龍通、三泉、三鎮)軍士,修築杭州羅城。不久,唐昭宗又拜錢镠為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承認了他對浙江西道的統治權。乾甯元年(894年),錢镠又獲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榮銜,成為使相。

讨平董昌

乾甯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為帝,建立大越羅平國,改元順天,并任命錢镠為兩浙都指揮使。錢镠緻信勸谏道:“與其關起門來當皇帝,與九族、百姓同受塗炭,不如當一個節度使,能得終身富貴!”董昌不聽。錢镠率三千兵馬前往越州,親自面見董昌,再次勸說。董昌隻得向朝廷請罪。同年五月,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又封錢镠為浙江東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董昌命部将陳郁、崔溫屯兵于香嚴、石侯,并向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求救。

乾甯三年(896年),楊行密派部将安仁義援救董昌。錢镠命顧全武進攻越州,斬殺崔溫,擊敗徐珣、湯臼、袁邠等将。不久,顧全武攻破越州,俘獲董昌。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于西小江投江自殺。同年十月,唐昭宗改威勝軍為鎮東軍,任命錢镠為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又加檢校太尉、中書令,賜鐵券,恕其九死。

乾甯四年(897年),錢镠前往越州,正式接受鎮東軍節度使的任命,而後返回杭州,以越州為東府。從此,錢镠基本控制了兩浙,形成割據勢力。光化元年(898年),錢镠将鎮海軍治所由潤州(一直被楊行密占據)遷到杭州,并加檢校太師。唐昭宗還将他的畫像挂在淩煙閣上,并改其鄉裡為廣義鄉勳貴裡、衣錦城。

徐許之亂)

錢镠在平定了兩浙内部的敵對勢力後,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征讨。但由于三面受敵,仍經曆了多次邊境保衛戰,主要對手就是淮南節度使楊行密。

天複二年(902年),錢镠進封越王。不久,武勇都左右指揮使徐绾、許再思趁錢镠出巡衣錦城,起兵叛亂,攻打杭州内城。錢镠偷偷潛入杭州,派馬綽、王榮、杜建徽等人分别防守各城門,又命顧全武前往東府備變,以防叛軍占據越州。顧全武則擔心叛軍會向淮南求援,建議錢镠與楊行密聯姻。錢镠遂讓第六子錢傳璙随顧全武前往廣陵(今江蘇揚州),向楊行密求婚。而徐绾果然向淮南将領田頵(時任宣州節度使)求救。

顧全武到廣陵後,遊說楊行密道:“若使田頵得志,必為大王心腹之患。大王若召回田頵,錢王願以兒子錢傳璙為質,并與您聯姻。”楊行密遂将女兒嫁給錢傳璙,命田頵回軍。田頵隻得帶着徐绾、許再思返回宣州,但卻将錢镠的兒子錢傳瓘留為質子,又索要二十萬缗犒軍錢。天複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反叛,結果被楊行密鎮壓。徐绾被淮南軍俘虜,随即被楊行密裝入檻車,送交錢镠。錢镠命将徐绾處死。

建國吳越

天佑元年(904年),錢镠上表朝廷,求封吳越王,卻被朝廷拒絕,後因朱溫斡旋,被改封為吳王。他建立功臣堂,将五百名賓佐将校之名刻于碑上,以紀其功。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梁朝(後梁),并封錢镠為吳越王,兼任淮南節度使。錢镠不願錯過這個做孫權的機會,不聽屬下官員“拒梁命”的建議,接受了梁朝冊封。

開平二年(908年),朱溫又加封錢镠為守中書令,将其故鄉臨安縣改為安國縣。開平三年(909年),錢镠又加守太保。乾化元年(911年),錢镠加守尚書令,兼任淮南、宣潤等道四面行營都統,并于衣錦軍建立生祠。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圭弑父篡位,尊錢镠為尚父。

貞明元年(915年),均王朱友貞發動政變,奪取帝位。貞明二年(916年),錢镠派安撫判官皮光業入貢中原,被加封為諸道兵馬元帥。貞明三年(917年),朱友貞又加錢镠為天下兵馬都元帥,準其設立元帥府,辟置官屬。貞明四年(918年),淮南節度使楊隆演派軍奪取虔州(今江西贛州),阻斷了吳越北上中原的陸路交通。錢镠隻得改由海路入貢京師。

尊崇中原

龍德元年(921年),錢镠又獲賜殊禮,可“诏書不名”。此時,西川(前蜀)、淮南(南吳)、嶺南(南漢)、福建(閩國)等地統治者先後建國稱帝,都勸錢镠據吳越稱帝。錢镠笑道:“這些人自己坐在爐炭中,還想把我也拉到上面。”錢镠雖然拒絕了他們的勸說,但各國君主仍然都像對父兄一樣對待他。

龍德三年(923年),錢镠被冊封為吳越國王,正式建立吳越國。他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禮制皆按照皇帝的規格。不久,晉王李存勖滅亡後梁,建立後唐,改元同光。錢镠又遣使進貢,并求取玉冊。郭崇韬等大臣都極力反對,認為隻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冊。但李存勖最終還是賜予錢镠玉冊、金印。新羅、渤海等海外諸國皆接受錢镠冊封,尊其為君長。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即位。中原局勢混亂,朝廷诏命難以到達吳越。錢镠遂改元寶正。關于錢镠改元一事,因後人尊奉中原正朔,對此頗有諱言。而洪邁所著《容齋四筆》則稱,錢镠在寶正年号之前,還曾改元天寶、寶大。

晚年生活

天成四年(929年),後唐供奉官烏昭遇、韓玫出使吳越國。韓玫與烏昭遇不睦,回國後稱:“烏昭遇面見錢镠,稱臣拜舞,稱其為殿下,并私下向錢镠透露國事。”樞密使安重誨與錢镠有舊怨,于是上奏朝廷,将烏昭遇斬首,并削除錢镠官爵,勒命其以太師之職緻仕。錢镠命兒子錢元瓘等人上表訴冤,但朝廷都未予理會。

長興二年(931年),安重誨因罪被誅,其中一條重要罪名便是“絕錢镠”。李嗣源重新任命錢镠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并命監門上将軍張篯前往杭州谕旨,稱昔日命他緻仕乃是安重誨矯诏。

長興三年(932年),錢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後事,他道:“我的兒子們大多愚蠢懦弱,隻怕難以擔當大任。我死後,請你們從中擇賢而立。”臣下都推舉錢元瓘。錢镠于是立錢元瓘為繼承人。不久,錢镠去世,終年八十一歲。朝廷得知後,廢朝七日,賜谥号武肅,并命工部侍郎楊凝式為其作神道碑文。

應順元年(934年),錢镠被葬于安國縣衣錦鄉茅山之原,後又建廟于越州。

主要影響

為政舉措

錢鏐在内政建設上的主要成就體現于修築海塘和疏浚内湖上。

開平四年(910年),錢镠動員大批勞力,修築錢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樁把裝滿石塊的巨大石籠固定在江邊,形成堅固的海堤,保護了江邊農田不再受潮水侵蝕。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邊農田得獲灌溉之利。

錢镠命兵卒民夫以“大竹破之為籠,長數十丈,中實巨石;取名大木長數丈,植之橫為塘”;“内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際,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稱為“混柱”,奠基作成石塘。“築塘以石,自吳越始”。這條捍海古塘,從六和塔築到艮山門,長三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三丈,外加土塘,内築石堤,費時兩個多月,耗資十萬九千四百四十缗,近一億一千錢。

此外,錢镠設撩湖軍,開浚錢塘湖,得其遊覽、灌溉兩利,又引湖水為湧金池,與運河相通。錢镠還在太湖地區設“撩水軍”四部、七八千人,專門負責浚湖、築堤、疏浚河浦,使得蘇州、嘉興、長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家訓傳世

錢镠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又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十訓”即錢鏐臨終前向子孫們提出的十條要求,遺訓中雖然包含一些封建思想,但是大部分是飽含人生智慧的。“武肅王遺訓”代代相傳,世世因循,一直激勵着錢氏後人。遺囑稱:

要爾等心存忠孝,愛兵恤民。

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

要度德量力而識事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聖人雲順天者存。又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幹戈,即所以愛民。如違吾語,立見消亡。依我訓言,世代可受光榮。

餘理政錢唐,五十馀年如一日,孜孜兀兀,視萬姓三軍并是一家之體。

戒聽婦言而傷骨肉。古雲: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猶可新,手足斷難再續。

婚姻須擇閥閱之家,不可圖色美而與下賤人結褵,以緻污辱門風。

多設養濟院收養無告四民,添設育嬰堂,稽察乳媪,勿緻陽奉陰違,淩虐幼孩。

吳越境内綢綿,皆餘教人廣種桑麻。鬥米十人,亦餘教人開辟荒田。凡此一絲一粒,皆民人汗積辛勤,才得歲歲豐盈。汝等莫愛财無厭征收,毋圖安樂逸豫,毋恃勢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

吾家世代居衣錦之城郭,守高祖之松楸,今日興隆,化家為國,子孫後代莫輕棄吾祖先。

吾立名之後,在子孫紹續家風,宣明禮教,此長享富貴之法也。倘有子孫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便是壞我家風,須當嗚鼓而攻。

遵循錢镠的遺訓,後世諸王始終貢奉中原王朝,末世錢弘俶順應時勢“納土歸宋”,使國家“不被幹戈”實現和平統一。錢镠父子開創吳越國,連續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為國王,成為王族。錢氏後人秉承祖訓,紹續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這個家族始終一脈書香綿延,代有人才湧現。宋朝皇帝稱“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時禦賜“清芬世守”匾額。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噴”。文壇碩儒、科技巨擘雲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數以百計,因而吳越錢氏家族被公認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錢氏家規由“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三部分組成。“武肅王八訓”是武肅王錢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親自訂立。家訓以晉代以來大族衰亡為鑒,“上承祖祢之澤,下廣子孫之傳”,體現了“金書鐵券”的免死牌下的嚴格家教。錢镠辭世前又作十條“遺訓”曉谕子孫。而現在半白半文版《錢氏家訓》,是清末舉人錢文選采輯整理過的,與“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一起收錄在1925年出版的《錢氏家乘》中。《錢氏家訓》是一部飽含修身處世智慧的治家寶典。《家訓》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是錢氏家族的珍貴曆史遺産,也是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傳家寶。

曆史評價

《吳越備史》對錢镠評價比較高,稱贊道:

王少時,侗傥有大度,志氣雄傑,機謀沉遠,善用長槊大弩,又能書寫,甚得體要。有知人之鑒,及通圖緯之學,每處衆中,而形神有餘。純孝之道禀于天性,每春秋薦享,必嗚咽流涕。

王挺命世之才,屬艱難之運,奮臂起義,所向披靡。以寡敵衆,黃巢不犯其封;仗順伐逆,漢宏至于授首。誅逐帥之薛朗,遂申屬郡之禮;平作僞之董昌,不違本朝之命。加以禦淮戎以耀威,奉梁室而示略,回江山之深險,緻都邑之宏麗,七德克備,五福是臻。故八輔地圖,三授天冊,總四海之戎柄,為一人之父師,威名赫然,霸業隆矣。然後内敦恭儉,外正刑賞,安民和衆,保定功勳。文台崛起于江東,玄德雄據于巴右,比之全德,固不足同年而語哉!

《舊五代史》認為錢镠不是節儉之人,但還是承認錢镠的功績:

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窮奢極貴。錢塘江舊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鑿石填江,又平江中羅刹石,悉起台榭,廣郡郭周三十裡,邑屋之繁會,江山之雕麗,實江南之勝概也,镠學書,好吟詠。……镠雖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莊宗中興已來,每來揚帆越海,貢奉無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自唐末亂離,海内分割,荊、湖、江、浙,各據一方,翼子诒孫,多曆年所。夫如是者何也?蓋值諸夏多艱,王風不競故也。洎皇宋之撫運也,因朗、陵之肇亂,命王師以遄征,一矢不亡,二方俱服。遂使瑤琨筱□,鹹遵作貢之文;江、漢、雎、章,盡鼓朝宗之浪。夫如是者何也?蓋屬大統有歸,人寰允洽故也。惟錢氏之守杭、越,逾八十年,蓋事大勤王之節,與荊楚、湖湘不侔矣。

《新五代史》認為錢镠嚴刑酷法,對其評價非常片面:

錢氏兼有兩浙幾百年,其人比諸國号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史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負,唱其多少,量為笞數,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猶積數十,多者至笞百餘,人尤不勝其苦。又多掠得嶺海商賈寶貨。當五代時,常貢奉中國不絕。

蓋其興也,非有功德漸積之勤,而黥髡盜販,倔起于王侯,而人亦樂為之傳欤?考錢氏之始終,非有德澤施其一方,百年之際,虐用其人甚矣,其動于氣象者,豈非其孽欤?是時四海分裂,不勝其暴,又豈皆然欤?是皆無所得而推欤?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欤?

後世一般對錢氏評價比較高,認為他任用賢才,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保障了民衆安居樂業的局面。

趙抃:時維五紀亂何如?史冊閑觀亦皺眉。是地卻逢錢節度,民間無事看花嬉!

蘇轼: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終始。天下大亂,豪傑蜂起,方是時,以數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既覆其族,延及于無辜之民,罔有孑遺。而吳越地方千裡,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終不失臣節,貢獻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于今不廢,其有德于斯民甚厚。(《表忠觀記》)

文天祥:武足以安民定亂,文足以佐理經邦,實有大臣賢者之風。閱其謝表、八訓、遺囑及緻董昌之劄,并覆邗江楊氏之信,義正詞嚴,凜不可犯。一片忠君愛民之誠,流露于翰墨間。奄有十三州、一軍,可謂兵強國富矣!而猶貢獻相望于道,四十餘年如一日,克守臣節…洵堪為百世之模範。錢王之功德可為大矣!(《武肅王傳》)

朱國桢:①錢立國,置營田數千人于松江,辟土而耕,…民老死無他纏累,且完國歸朝,不殺一人,則其功德大矣!

②宋雖減為一鬥,而衙前各役之費,多至破家;錢雖三鬥,而一切差役俱免。

馮夢龍:用人如韓滉、錢鏐,天下無棄才,無廢事矣。

馬荩臣:武肅王始以二十騎,卻黃巢百萬之衆,提八都兵,斬漢宏連州之雄,遏董昌之亂。略掃錄儒之兇殘,憐婺民而谕王壇,示藏垢而納盧約,未嘗無故動兵。而海塘之築,萬世永賴。(《吳越世家疑辨》)

張岱:①扼定東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英雄球馬朝天子,帶砺山河擁冕旒。大樹千株被錦绂,錢塘萬弩射潮頭。五胡紛擾中華地,歌舞西湖近百秋。(詩作《錢王祠》)

②力能分土,提鄉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志在順天,求真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越一家。(錢王祠柱銘)

汪由敦:朱門古殿明湖曲,玉座凝塵舞蝙蝠。三世五王同一堂,一一英姿耀冕服。鬥牛占象霸圖開,市中術者豫章來。勁旅摧巢八百裡,都兵破越窮天台。閉門天子孽自作,妖鳥羅平掃如箨。鐵券功名衣錦城,丹青圖畫淩煙閣。《楊枝曲》罷天亡唐,江東端不失孫郎。打球禦馬于阗帶,英雄意氣何堂堂。枕畔金鈴驚五夜,羅刹奔潮千弩射。玉冊金符尚父名,新羅渤海紛相下。五百功臣息戰塵,三樓畫棟照千春。牢盆海上橫戈日,何意江山作主人。奕葉依然承土宇,宮殿排雲事歌舞。卵鷇家家按籍來,器服年年輸内府。八十年來王氣消,石鏡塵昏大樹凋。箧書雖滿客歸國,折簡無煩又入朝。子陽季孟空雄壯,自作安豐甘退讓。居人生不識幹戈,父老至今思保障。陌上花開緩緩歸,歌聲已斷昔人非。青蘋無複村農薦,芳草空留羽士悲。龍山突兀餘殘照,可憐異代還祠廟。階墀赑屃立豐碑,句奇語重褒忠孝。剔藓扪碑一慨然,短牆鄰并玉津園。江外冬青纏野草,珠簾何處問通天。(詩作《表忠觀》)

乾隆帝:①三世五王爵,同堂秩有倫,對朝旅故裡,白水識其人,子孫儀刑永,春秋俎豆新,蘇碑餘腕力,亦敵弩千鈞。(詩作《表忠觀》)

②勳勒金書,納土當年資保障。業基石鏡,築塘奕祀慶安瀾。(錢王祠楹聯)

③錢王有興王定霸之才,追溯生平,開門節度,獨能繕牧圉,修塘場,大利說農桑,綜十四州齊萌,至今受賜;抱保境安民之志,流傳佳話,衣錦故鄉,允宜崇廟堂,明飨祀,威靈彌海宇,誦千餘年往史,私淑在茲。

袁枚:武肅王有七事不可及者:王除夕鼓琴,戒酣長夜。深宮易帳,費省青缯。其他雄略用賢,惠下豪宕,識量家法等事,尤為難能。

譚其骧:唐末五代是一個幹戈擾攘、四方鼎沸的時代,獨兩浙在錢氏保據之下,晏然無事者垂九十年;兩浙既然是當時唯一的樂土,因而杭州就成了樂土中的天堂。(1947年《杭州都市發展之經過》演講)

人際關系

父母

父親:錢寬,追贈禮部尚書、守太師、中書令,後梁時期追封英顯王。

母親:水丘氏,曆封河南太君、吳興郡太夫人、秦國太夫人,後梁追封趙國太玄太夫人。

兄弟

根據《十國春秋》記載,錢镠排行最長,有四個弟弟。

錢锜

錢镖,曾任湖州刺史,後叛投南吳,官至右龍武軍統軍。

錢铎,官至睦州刺史、安南軍節度使。

錢铧,自幼由錢镠撫養長大,官至順化軍節度使,封楚國公,死後谥号忠簡。

妻妾

莊穆夫人吳氏,浙西觀察判官吳仲忻之女,生錢傳瑛等十三子。曆封燕國夫人、晉國夫人、吳越國正德夫人。

昭懿夫人陳氏,生子錢元瓘,追贈晉國太夫人。

慶安夫人胡氏,生子錢元玑。

濟南夫人童氏,生子錢傳(王瞿)。

李氏,生子錢元懿。

鄭氏,因父親犯死罪而被休。

子女

兒子

《十國春秋》記載,錢镠共有三十八子。但見諸史冊的隻有三十五人。(錢镠的兒子原為“傳”字輩,錢元瓘繼位後改為“元”字。因此,下列名中作“傳”字者應皆先于錢镠而死。)

錢元玑,次子,官至甯國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傅,封宛陵侯,後晉封甯國公。

錢傳瑛,第三子,曾在武勇都之亂中立有戰功,官至兩浙副大使。贈太尉,追封雲國公。

錢元懿,原名傳璹,第五子,官至清海、武勝等軍節度使,太師、中書令,封金華郡王,谥号宣惠。

錢元璙,第六子,娶吳王楊行密之女,屢立戰功,官至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彭城郡王。死後追封廣陵郡王,谥号宣義。

錢元瓘,第七子,第二代吳越國王,谥号文穆,廟号世宗。

錢傳(王瞿),第八子,官至金吾衛大将軍、檢校司空、明州刺史,封餘姚侯。

錢傳球,曾任明州刺史,封大彭縣侯。

錢元㺷,官至靜江軍節度使、中書令,封扶南侯,後以謀逆罪被錢元瓘處決。

錢元珦,娶閩王王審知之女,官至順化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封淮陰侯,後以謀逆罪被錢元瓘處決。

錢傳璛,第十四子,娶楚王馬殷之女,官至湖州刺史、太傅,封新安侯。

錢傳璟,第十五子,曾被唐哀帝選為驸馬,官至甯國節度使、同平章事,封霅國公。

錢元琳,第二十三子,官至右千牛衛大将軍。

錢元璝,第二十八子,官至“知福州彰武軍事”,追封甯明王。

錢元弼,官至秀州刺史。

錢元璲,曾任溫州刺史,封永嘉侯。

錢傳㻑,封金華侯。

錢傳琰,曾任巒州刺史,封錢塘侯。

錢傳珎,後梁驸馬都尉。

錢元佑,官至靜海軍節度使。

錢元琏。

錢元(王亢)。

錢元琢。

錢元璞。

錢元珰。

錢元珣。

錢元玧。

錢元琛。

錢元瑾。

錢元裕。

錢元璠。

錢元勖。

錢元禧。

錢元邧,官至溫州刺史。

錢元珪。

錢傳蒨,官至蘇州刺史。

女兒

錢镠見諸史冊的女兒隻有一人:

錢氏,嫁成及之子成仁琇。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明代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臨安裡錢婆留發迹〉,講述錢镠販賣私鹽、從軍退黃巢,擊敗劉漢宏,平定董昌之亂,最終封王建國、衣錦還鄉的故事。

影視形象

2006年出品的電視劇《吳越錢王》中,由王亞楠飾演錢镠。

上一篇:秀蘭·鄧波兒

下一篇:趙志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