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解讀弟子規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是2010年8月1日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文忠。
    書名: 别名: 作者: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9787500694540 中文名稱:錢文忠解讀弟子規 作 者:錢文忠

内容簡介

《錢文忠解讀》是百家講壇和錢文忠繼《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等項目合作之後,推出的又一部重點作品。錢文忠以《弟子規》原文内容包括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範為綱,充分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穿插上百則故事和案例,精辟闡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和餘力學文等思想,并解釋這些行為規範對于現代人的巨大作用,針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道德危機問題,提出建設性的解決之道。

作者簡介

錢文忠,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複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

錢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20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曆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錢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錢文忠内外學》、《醫聖李時珍》、《汶川集》(合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錢文忠說即墨》、《戊子草》、《班墨傳奇》、《傳統的再生》、《乙醜草》、《風化的傳統基石》、《顫栗的道德底線》等。譯作有:《梵語基礎讀本》(續補)、《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文章近三百篇。

目錄

第一講規矩的作用

《弟子規》是繼《三字經》之後,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讀本。《弟子規》告訴孩子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那麼對于學習了衆多知識與技能的現代年輕人來說,懂得規矩的重要性又在哪裡呢?

第二講入則孝之一

《弟子規》在“入則孝”的篇首,就明确提出了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那麼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我們都做到了嗎?

第三講入則孝之二

《弟子規》接下來,又規定了哪些事情是子女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子女不應該做的?

第四講入則孝之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會出現各種複雜的情況,如果父母不喜愛我們,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怎麼辦?如果父母犯了錯,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第五講入則孝之四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父母生病了,子女究竟應該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第六講出則弟之一

《弟子規》開篇就告訴我們“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古人把“弟”和“孝”一并列為傳統美德之首,那麼“弟”是指什麼?講求“弟道”為什麼如此重要?“孝”和“弟”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第七講出則弟之二

作為中國古代教育的啟蒙讀物,《弟子規》要求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的時候,遵守哪些規範?注意哪些禮節?随着時代的變遷,《弟子規》中的一些具體要求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再适用。那麼,現在的孩子和尊長交往的時候,又應該遵守哪些禮節呢?

第八講謹之一

衣、食、住、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四項基本需求,其中為什麼要把穿衣排在首位?中國古代關于穿衣戴帽都有哪些嚴格要求?如果穿戴不合乎規定,又可能産生怎樣的後果呢?

第九講謹之二

今天的家長最關心孩子的飲食習慣。在中國古代,這個問題同樣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那麼,古人所說的飲食習慣是指什麼?和今天家長關注的是不是一回事?在培養孩子飲食習慣的問題上,父母又應該注意哪些呢?

第十講謹之三

為了讓我們養成言行慎重的好習慣,《弟子規》甚至對行走站立都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那麼究竟怎麼走,怎麼站,怎麼坐才是對的呢?

第十一講謹之四

《弟子規》在“謹”的篇尾還特别強調: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的話,往往會導緻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究竟哪些事情是我們應該特别警惕的呢?

第十二講信之一

《弟子規》“信”篇開篇就告訴我們說話要誠信為先。但是說話并不是隻講信用就夠了,說話還是一門藝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當天真的孩子面對大人們善意的謊言時,他們又該怎麼辦?

第十三講信之二

《弟子規》作為一本儒家啟蒙教育讀本,要求孩子們從小就要謹言慎行,并且明确告誡孩子們有三種言語是絕對不能說的。那麼,這三種言語具體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說過這種不得體的話?與人交談中,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什麼樣的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說?如何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個談吐得體的人呢?

第十四講信之三

在什麼情況下不能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什麼樣的事情不可以随意傳播?什麼樣的要求可以答應别人?什麼樣的要求是不能夠答應的?如果承諾了對方卻沒能兌現該怎麼辦?當遇到這些問題時,《弟子規》會教我們如何處理呢?

第十五講信之四

《弟子規》作為一本儒家啟蒙教育讀本,就是通過規範生活中的言行來塑造一個人的良好品格。那麼,《弟子規》是如何規範孩子們日常說話中的咬字吐字的?說話的時候,又應該怎樣控制語言的輕重緩急呢?

第十六講信之五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其豐富,未成年的孩子攀比鬥富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那麼,如何才能正确地認識攀比?孩子之間,哪些方面是可以比的?哪些方面是不可以比的?《弟子規》又會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第十七講泛愛衆之一

人最應該重視什麼?是外在的容貌還是内在的修養?才華和名望又是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才華?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被别人承認的、對社會有益的人呢?

第十八講泛愛衆之二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一直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情,那麼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态度呢?面對善惡,《弟子規》甚至給我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那麼這些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的觀點,我們又該如何取舍呢?

第十九講泛愛衆之三

在給予和獲取之間,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古人說的“取予不可苟且”究竟是什麼意思?《弟子規》這些本來是用來規範孩子言行的話語,對成年人又有什麼現實的指導意義呢?

第二十講親仁

《弟子規》“親仁”篇雖然篇幅短小,卻飽含深意。親仁,就是親近仁者,與仁者為友。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仁者?我們在交朋友時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第二十一講餘力學文之一

“餘力學文”是《弟子規》的最後一個部分。在今天,好好學習幾乎是家長對孩子唯一的要求了,可是為什麼《弟子規》卻告訴我們要有餘力才學文呢?難道還有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事情嗎?

第二十二講餘力學文之二

讀書除了心、眼、口三到,還有哪些要求?我們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樣的書?如果讀書時遇到問題怎麼辦?《弟子規》甚至對讀書的環境、字的寫法、筆墨的擺放等都提出了嚴格的求,那麼這些看起來并不會影響讀書的事情,《弟子規》為什麼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呢?

上一篇:我的黑道生涯

下一篇:山西首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