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基博

錢基博

中國古文學家、教育家
錢基博,生于1887年,1957年11月30日逝世,字子泉,别号潛廬,中國江蘇無錫人,古文學家、教育家。[1]早年參加革命。1913年任無錫縣立第一小學文史地教員。1918年任無錫縣立圖書館館長。1920年後任吳江麗則女子中學國文教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現無錫高等師範學校)國文與經學教員及教務長。1923年後曆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國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無錫國學專修學校(現蘇州大學)校務主任、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及文學院院長等職。1937年,中國抗日戰争爆發,曆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南嶽抗日幹部訓練班教員。1946年抗戰勝利後,任武漢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
  • 中文名:錢基博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
  • 畢業院校:
  • 學位/學曆:
  • 職業:古文學家、文史專家和教育家
  • 專業方向:
  • 職務:
  • 學術代表作:
  • 主要成就:
  • 别名:字子泉,别号潛廬
  • 籍貫:江蘇無錫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887年
  • 去世年月:1957年11月30日
  • 代表作品:《經學通志》、《現代中國文學史》等

人物簡介

錢基博(1887年-1957年11月30日),字子泉,别号潛廬,中國江蘇無錫人,古文學家、教育家。

早年參加革命。1913年任無錫縣立第一小學文史地教員。1918年任無錫縣圖書館館長。1920年後任吳江麗則女子中學國文教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國文與經學教員及教務長。

1923年後曆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國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該名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務主任、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及文學院院長等職。

1937年,中國抗日戰争爆發,曆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今湖南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南嶽抗日幹部訓練班教員。1946年抗戰勝利後,任武漢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錢基博思想保守,家教甚嚴,錢鐘書是他的兒子。

教育成就

錢基博不僅是一位國學大師,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

任職曆程

從1913年任無錫縣立第一小學文史地教員到私立華中大學與華中師範學院教授,自小學以至大學,從事教育事業44年。錢基博先後任教于無錫師範學校、清華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武昌華中大學。1952年起執教于華中師範大學,1957年病逝武漢。

言傳身教

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都督趙秉鈞、江蘇都督馮國璋皆因其才學,招他為秘書,他毅然謝絕。錢基博提出教育救國須先重視師範教育的思想。

學校重在教育而不重在處罰,人才難于培養而易于摧殘,提倡正面教育。錢基博對教學作如是評述:“其為教也,必誠必信;以為卷懷不可以宏道,乃開誠以示物;顯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義,務正學以直言,無曲學以阿世。”

錢基博的教學方法是言傳身教,默化潛移。他讀書治學注重對師範生國文基本功的訓練,從門徑上指點學生,特别是注意方法與能力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用他的解題及其讀法來指導學生學習。錢基博教人讀書,采用桐城家言“誦讀”“圈點”之法。

錢基博對舊中國國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将國學課程分為三大類:誦讀學程,整理學程和訓練學程。這個改革方案,重在讀古籍原着,重在學生基本功的訓練;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性,陶冶學生的人格,通過嚴格的讀寫訓練來加以貫徹。根據上述課程設置,錢基博又制定了各門課程的學時并區分了必修、選修。一、二年級基本上是必修課;三、四年級,基本上是選修課。所開古籍,都用原書。

錢基博處處從嚴治教,身教重于言教。吟誦課文,為了啟發學生多提問題。錢基博認為教師必須為人師表,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轉變學風,改變社會風氣。教師不能光傳授知識,還應該教育學生做人。除了寓育人于教學之中外,錢基博還一貫倡導用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堅決反對崇洋媚外和全盤西化,以圖實踐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

上一篇:洪榕

下一篇:任娜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