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鑒定

銅鏡鑒定

識别真假文物方式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1]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關系,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産中的瑰寶。
    中文名:銅鏡鑒定 外文名: 别名: 最早朝代:秦 産地:山東、河南、陝西、安徽為最多 盛行發展時代:春秋戰國時代

鑒定知識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于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适用優于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制作也更加精良。

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于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鏡以秦為最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傳世的都不可得到。因為古代,死人用鏡贈于殓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時代沿襲成為風氣.因此古代的名鏡大多入土。可是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鏡雖然開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鏡實際上卻難以得到。因為秦朝短促,産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風氣也不比後朝,所以現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鏡大多是漢朝的産物。漢鏡的制作極為精巧,且多有嵌鑲珠寶的。銘文大多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勵的意思。尚方的禦鏡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鏡,澤漆光明、花紋明麗、勻淨無疵、字劃清晰、筆勢縱橫。

漢代的銅鏡都有銘文,其銘文都是吉祥語句,如家勢富昌、宜子孫、大富貴、大吉祥等。鏡的名稱則有日月鏡、十二生辰鏡、尚方禦鏡、辟邪鏡、仙人鏡、神人鏡、宜官鏡等,不可盡數。大概都用銘文或者作者為其取的名字。隻有唐代時制有透光鏡,鏡背的字迎着太陽或燈光時,都可以明顯地映射于牆壁之上。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曆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銅鏡的産地,以山東、河南、陝西、安徽為最多,現在各地均已挖絕,隻有安徽亳州還不時有出土。

銅鏡源流

殷商時代出土的銅鏡至今發現的隻有五面,一面鏡背有弓形鈕,飾以席紋和鱗紋圖案。另四面均為圓形,鏡背有拱形環鈕,且分别裝飾以葉脈或多圈凸弦紋,鏡成近平或微凸,鏡身較保此時銅鏡紋飾具有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也見于同時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銅鏡上的弦紋、乳釘紋,也常見于殷代的銅鏡。

西周銅鏡迄今發現的有十五面,均為圓形。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長方形等多種。可分為素鏡、重環紋鏡、鳥獸紋鏡三類。西周時期以素鏡為主。這一時期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新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銅鏡盛行發展時代。戰國銅鏡的特點是:形體輕巧,紋飾精緻,線條流暢,一掃前期銅鏡幼稚樸拙的風格,展現出青銅工藝的新面貌。此時銅鏡多為圓形。紋飾表現手法多樣,有淺浮雕、高浮雕、金銀錯、嵌石、彩繪等。圖案多采用地紋襯映主紋手法,主紋地紋相映成趣。圖案顯得完善而和諧。根據春秋戰國銅鏡的主題紋飾圖案劃分類型。共分為如下幾類:

1、素鏡類:全素鏡、弦紋素鏡、寬弦紋素鏡。

2、純地紋鏡類:羽狀地文鏡、雲雷地紋鏡。

3、花葉鏡類:葉文鏡、花瓣鏡、花葉鏡。

4、山字鏡類:三山鏡、四山鏡、五山鏡、六山鏡。

5、菱文鏡類:折疊式菱紋鏡、連貫式菱紋鏡。

6、禽獸紋鏡類:獸紋鏡、鳳鳥鏡、禽獸紋鏡。

7、蟠螭紋鏡。

西漢銅鏡在制作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很大發展。西漢初期至武帝時期,銅鏡逐漸厚重,紐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圖案布局和紋路也有新的變化,出現了以四乳釘為基點組織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紋突出,地紋逐漸消失。主題紋飾素樸,圖案結構簡單,改變了戰國時期那種嚴謹的細密風格。西漢晚期至東漢中期,規矩鏡成為最精美的類型,紋飾以四神為主,圖案有四神、動物、禽鳥及群邪、羽人之類,活潑生動。

紋飾布局突破了“心對稱”古樣設計,出現了“軸對稱”式新風格。此外,“透光鏡”的出現,也給漢代銘文鏡帶來極大光彩。所謂透光鏡,是指将鏡面對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時,與鏡面相對的牆壁上能映像出鏡背文飾或銘文的字樣的銅鏡。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大緻有下列15類:

1、蟠螭紋鏡類:纏繞式蟠螭紋鏡、間隔式蟠螭紋鏡、規矩式蟠螭紋鏡。

2、蟠虺紋鏡類:方格四虺鏡、連弧蟠虺紋鏡。

3、草葉紋鏡類:四乳草葉紋鏡、規矩草葉紋鏡。

4、星雲鏡類。

5、連弧紋銘文鏡。

6、重圈銘文鏡。

7、四乳禽獸紋鏡。

8、規矩紋鏡類:四神規矩鏡、鳥獸紋規矩鏡、幾何紋規矩鏡,簡化規矩鏡。

9、多乳禽獸紋鏡。

10、連弧紋鏡。

11、變形四葉紋鏡。

12、神獸鏡類:重列式獸鏡、環繞式神獸鏡。

13、畫像鏡類:曆史人物畫像鏡、神人車馬畫像鏡、四神、禽鳥畫像鏡。

14、夔鳳紋鏡

15、龍虎紋鏡類;龍虎對峙鏡、盤龍鏡。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頻繁,社會動蕩,我國的銅鏡制造業進入中衰期。這個時期風格仍沿襲漢鏡,以三角緣神獸鏡最為流行。銅鏡紋飾常以民間故事為題材。此外,還出現了佛像圖紋,這也是該時期銅鏡的一個顯着特點。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十分繁榮昌盛的時代。它結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據,而又複統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彙一體。銅鏡工藝有強烈的時代感,它同整個文化一樣,不僅鑄制工藝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裝飾藝術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藝上,錫和銀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鏡面顯得特别亮潔而泛現白光澤,映影十分清晰

。造型上既端重厚實,又精緻玲珑,形狀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亞形等式樣。裝飾上自由活潑,大方美觀,趨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貴和向往仙山瓊閣的審美觀念,有鳳凰、天鵝、鴛鴦、喜鵲、珍鳥、獅子、天馬、白鹿、雲龍、海獸、牡丹、蓮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晉吹箫引風、仙人、月宮等珍禽異獸、花鳥蟲魚、神話傳說,無所不有,豐富多彩,斑斓瑰麗,正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繁榮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後的五代隻經曆了半個世紀,在藝術上可以說是唐代的遺風。這時很少有新鏡問世,民間多沿用唐鏡,即使鑄制新鏡也見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經濟和科學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反映在銅鏡工藝發展上又出現了一個高潮。但由于銅的産量所限,宋朝銅禁比較嚴,加上銅鏡的用量大,故而宋鏡鑄造得比較薄,合金工藝趕不上唐代。然而,它的進步主要表現在裝飾藝術上。當然,裝飾藝術與審美觀也有密切的關系,宋代世俗地主階級、士大夫階層經過唐代繁華的社會之後,他們的審美轉向了對山水花鳥的自然界,這是宋代美術上山水花鳥畫勃起的主要原因。這種美學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銅鏡的裝飾藝術上了。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宋鏡的裝飾題材中多為寫生畫的纏枝花草、鳥獸魚蟲、山水樓台、小橋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這些題材往往用精細的浮雕,追求真實的美感表現出來,毫無神秘的氣氛,猶如從社會生活或自然界錄下的一個個鏡頭,或說是畫家一幅幅寫生畫。這樣的裝飾,是中國銅鏡藝術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顯示了強烈的時代感。我們還可以看到宋鏡的特點,在鏡的造型上多樣,特别是帶柄鏡已大量出現。有的鏡上鑄有印記、鑄鏡作坊、年月、姓名和州縣檢查官記等,表明宋代不僅有官辦鑄鏡作坊,而且民間鑄鏡作坊也很多。

元明時代的銅鏡沿用宋鏡風格,不但沒有發展而且趨于衰退,可以說是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尾聲。特别是明代銅鏡裝飾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鈕為中心的圓形圖案改造成為分上下左右關系的進深畫面了。題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閣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鑄字,如“長命富貴”、“福祿祥祯”等。到明代中葉以後,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銅鏡就失去了實用價值,一般用于避邪,稱為壓勝鏡,其藝術價值就談不上了。

銅鏡價值

銅鏡是照面飾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鑄造精良、形态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遺産的珍品。銅鏡的背面裝飾着各種花紋和銘文。這些紋飾和銘文的産生與流行,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及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系。由于鏡背面積小,紋飾所選用的題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随葬品。由于各個曆史時期的銅鏡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為古代墓葬中斷代大标準器之一

銅鏡僞制

仿古作僞

識别仿古鏡首先要了解仿鏡的類型、仿鏡的時代,特别是找出不同時代仿鏡的特征和規律。

仿鏡的時代

所謂仿鏡的時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我國什麼時候開始制作仿古鏡?二是仿鏡中仿制哪些時代的鏡子?

一種意見認為:銅鏡仿古是從唐代開始,宋以後宮廷、民間仿古鏡盛行,各種樣式的鏡均仿。一種意見認為:仿古鏡始于宋代,唐代不仿漢鏡,仿漢鏡是從宋代開始的。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并不仿漢鏡,過去一直認為的許多宋仿漢鏡實際上是明代仿鏡。

僅從仿鏡的時代來看,衆說紛纭,莫衷一是。可見研究、識别仿制鏡,對于廣大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來說,實屬當務之急,因它涉及到鑒定、收藏、征購、出售等多方面,必須謹慎從事。

仿制的手法

從目前所知,仿鏡不外乎三種方法,即用早期鏡直接翻模;用摹本仿照制模和碎鏡拼接法。第一種方法簡單,制作容易,識别起來,說易也易,說難也有一定難度。因為原鏡花紋、銘文清晰、線條流暢,而直接翻模鏡,雖然鏡型相同,但往往紋飾、銘文模糊,線條不流暢,顯得闆滞。一眼望去,感覺便不一樣,容易鑒别。但是的确有些真鏡,由于年代久遠,制作不精,銘文、紋飾也較模糊,而一些仿鏡也仿得不錯,因些僅用這些标準确定仿鏡是不易的。在鏡型、紋飾、銘文相同的情況下,還需注意銅鏡的銅質、鏡體厚重。

用原鏡作摹本仿照制模的情況就複雜一些了。至少有兩種情況,一是完全按照原鏡紋飾圖案、銘文仿刻于模範上,鑄成的銅鏡雖然型有異,但銘文、紋飾大同小異,需要加以比較、确定是否仿鏡。二是雖然以原鏡為摹本但鑄鏡匠師又加刻紋飾和銘辭,鑄出來的鏡子有的紋飾與銘辭時代不合,如明明是漢鏡卻加上明代鏡中常見的銘辭;有的形制與紋飾不等。隻要稍為熟悉中國銅鏡,這類鏡子倒容易識别。

還有一種既碎鏡拼接法:即粘補銅鏡,大概銅鏡從地中挖出來的時候,完整的一百個中沒有一個,多數都是破碎或缺損的,作僞者将破碎零片焊粘成一個整體,其缺損之處,則另用銅鏽補上,凡市上的銅鏡,其鏡面不光滑而有綠鏽的地方,都是添補之處。但鏡則的确是古鏡。

仿鏡的類型

各個時代仿鏡的類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鏡子,不同時代仿制也有側重點。

唐代仿鏡:唐代是否有仿鏡?尚有不同看法。

宋代仿鏡:有人認為宋不仿漢鏡,也有人認為宋已仿漢鏡,但主要是仿唐鏡。根據目前所見資料,宋代确已仿漢唐銅鏡。

仿漢鏡:日光鏡、昭明鏡、清白鏡、畫像鏡、規矩鏡、龍虎鏡。

金代仿鏡:金代主要仿漢、唐、宋鏡的圖案。

仿漢鏡:星雲鏡、四乳“家常富貴”鏡、日光鏡、昭明鏡、規矩鏡、四獸鏡、畫像鏡、清白鏡、龍虎鏡。

仿唐鏡:海獸葡萄鏡最多。

仿宋鏡:花卉鏡、八卦鏡、湖州無鏡。

明清及民國時期仿鏡:仿古風氣極盛,宮廷民間均仿,各個時期的鏡子都仿。

仿戰國鏡:日光鏡、昭明鏡、規矩鏡、盤龍鏡、龍虎鏡、雙鳳鏡、畫像鏡、蟠螭鏡。

仿唐鏡:海獸葡萄鏡、花鳥鏡、彎獸鏡。

仿宋金鏡:人物故事鏡、湖州鏡、雙魚鏡、銘文鏡。

從以上各個時代仿鏡的類型看,漢代的日光、昭明等銘文鏡、規矩鏡、畫像鏡、龍虎鏡,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瑞獸鏡、花鳥鏡,宋代的湖州鏡、八卦鏡等是後世仿制的重要鏡類。其中漢代的日光、昭明鏡幾乎曆代都仿。明确了各時代的仿鏡,對于鑒别仿鏡無疑劃出了重點範圍。

不同的時代,銅鏡具有不同的特點,都會受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習俗的影響。真鏡如此,仿鏡又怎樣呢?我們認為仿鏡雖然具有真鏡的特點,但畢竟不是那個時代的産物,必然或多或少地顯露出仿鏡所處時代的某些特征,總結不同的時代的仿鏡特征是極為重要的。

各時代仿鏡的特征

要掌握各時代仿鏡的特征最重要的還是發解各時代銅鏡的特點,即形制、紋飾、銘文、銅質等方面。有關這些前面已經闡明,不必重複。這裡還需強調幾個重要特征。

銅質有别。由于宋以後是我國銅鏡合金成分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含錫量明顯地減少,含鉛量增多,鋅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銅質、色澤均有變化。這應是辨别仿古鏡與真鏡的一個重要方面。

宋仿鏡質地不如漢唐鏡。質較軟,黃銅質,黃中閃紅。金仿鏡一般比仿宋鏡銅質略泛黃。明清宮廷仿鏡雖然是黃銅質的,但明仿鏡黃中閃白,清仿鏡黃中閃黃。

品相有異。合金成分的變化,帶來的質地和色澤的不同,也必然影響到銅鏡的優劣。宋金信鏡銅質粗糙,紋飾模糊,線條粗放,顯得闆滞。明清仿鏡紋飾遠不如漢唐精緻,也汪如宋鏡,這與日月明清仿鏡含錫量大大減速低,含鋅量大幅度增加有關。當然明清仿鏡也有很好的。

形制不同。銅鏡雖然一般不大,鏡背面積小,但在這一小塊天地中,各時代的匠師在紋飾、銘文、外形、劃分紋飾的圈帶、邊緣、鈕、鈕座等各個方面花樣翻新、極盡變化。我們對比不同時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也是區分真鏡與仿鏡的重要方面。僅舉幾例:宋仿唐菱花形、葵花形鏡,唐代此類鏡均為入出形,而宋代多六出形,即使是八出形,唐宋弧邊曲度也不盡相同。

金代仿鏡中,不管仿哪能個朝代,如果有錾刻的官府檢驗的文字和畫押,便極易辨明。

明清仿鏡鏡緣直齊、棱角分明。鈕的差别較大。明代銀錠鈕居多,明清鈕頂平且面積比宋元仿鏡大得多,還多在平頂上鑄出銘文。

增加内容。前面已提到,在用原鏡摹本仿照制模時,當時匠師又加上一些紋飾和銘辭。據我們看到的一些資料,所增加的,圖紋和銘銘文在内容及形式上,雖然随意性很強,沒有非常明确的規律,但從許多仿制鏡增加的内容看,增加銘文的占絕大多數,而這些後加的銘文,最多的又是那些鑄鏡作坊、店鋪和匠師的名号,極少數應是銅鏡使用者的姓名。

從增加銘文所在位置看,大緻有幾種不同的情況,視原鏡的紋飾内容而定。原鏡隻有紋樣沒有銘文的,增加的銘文多在紋的一處或二處地方,壓住了原紋飾的一部分。原鏡内區為紋飾外區為銘文的,增加的圖文有的放在紋飾内。原鏡沒有紋飾僅有銘文的,如果是單圈帶銘文鏡,增加的銘文則加在原銘文圈帶中,如果是二周圈銘文的,增加的銘文一般加在外圈銘文中。

粗略地統計一下,增加的銘文有:宮、陳、孫、笪、曹、李、呂、趙、馬、祁家、曹鋪、孔記、呂造、馬青、魯家造、張家造、李泰山造、李鋪青銅、假充李鏡真乃豬狗、祁家包換青銅、謝少塘造包換青銅等。

這些增加的内容,有的極明顯,有的則比較隐蔽,本來鏡子是一個平面,面積不大,可一覽無遺,但有時因紋飾複雜和模糊,未深加注意,以至某些重要的着錄中也出現失誤,将後增加内容的仿制鏡子定為原時代鏡子。

銅鏡鑒定

近年來古銅鏡的收藏越來越為收藏者所關注,仿冒的古銅鏡也開始出現。由于不同時代鑄造的銅鏡具有不同時代的特征,因此收藏者辨别古銅鏡的真僞,首要的還是應該從銅鏡的性質、紋飾、表現的内容等方面,對各時代的銅鏡進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銅鏡傳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謂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變亂的流落地中,大緻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

古代,墓葬必用水銀,因此今日出土的銅鏡必均受有水銀的染變。但因銅質的優劣及水銀的強弱,它的水銀色也自不相同,有銀色的、有鉛色的。銅鏡的質地晶瑩,又先得水銀沾染,年久入骨,滿背水銀,千古亮白,稱為銀背;如果先受血水穢污、再受水銀侵入,其銅質複雜,則色如鉛,年遠色滞,稱為鉛背;還有半水銀半青綠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穢腐,其半日久釀成青綠,其半淨者,乃染水銀,故一鏡之背二色間雜也。現在的銅鏡以銀背為上品,鉛背次之,青綠又次之。如果鉛背埋土年遠,遂變純黑,謂之黑漆背,此價尤其高,但這種顔色也較易僞作。

在此基礎上,收藏者還可以通過聽聲、看形、辨鏽、聞味等幾個方面,來辨别古銅鏡的真假。聽聲就是敲擊銅鏡,通過銅鏡發出的聲音來辨别真僞。由于新老銅鏡在制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

新仿的銅鏡和老的銅鏡在聲音上是有很大區别的。老的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沉、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你比如說這個是新仿的銅鏡,我們敲一下它的聲音,一定是很清脆的。像這樣的老銅鏡,聲音就不一樣,因為它的結構不一樣,它的聲音就比較沉穩,聲音上它是有區别的。

除了聲音上的辨别外,“看形”也是鑒定古銅鏡的一個小竅門。“看形”就是研究銅鏡的形狀,從形狀上對古銅鏡的真僞進行辨别。為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格的比例關系。一般來講,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公分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銅鏡弧度很大,小銅鏡弧度收縮不自然。所以,仿制銅鏡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變形。除“看形”外,辨别銅鏡上的鏽和銅的味道,也可以對古銅鏡進行真僞方面的鑒定。

從鏽上來說,新仿的銅鏡,它的鏽是後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學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銅器上的鏽劃下來以後,用膠和起來粘連在上面,可以用水來辨别。仿制品的銅鏡,你把它放在水裡,它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它不沾水,有鏽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葉沾水一樣的感覺。沾水以後,新仿制的銅鏡有這樣幾種味道,一種是硫酸味;一種是臭味,堿燒過的那種臭味;還有一種是銅腥味。就是剛煉出來的銅作成的銅鏡,也有一種銅腥的味道。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我們說的銅香味,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

銅鏡行情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青銅器收藏中銅鏡是不容忽視的。古代的銅鏡制造是精美絕倫,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銅鏡以戰國、兩漢和唐代的最為者名。銅鏡的收藏遠不如收藏郵票、古錢币、紙币、外币那麼熱門,專門收藏銅鏡的人比較少。但投資收藏銅鏡無論從經濟價值還是觀賞價值都是值得的。

目前收藏銅鏡具有有利的條件,因為收藏的人少所以其價格不是很高,而且近年來舊貨市場上的銅鏡不算少。近期雖有粗制濫造的複制品充斥市場,但曆代傳世和出土的銅鏡也很常見。目前國家文物商店的銅鏡價較高,品相好的漢鏡多在1000元到800元之間,品相差一點的也标到600元。錢币商店放有十幾面曆代銅鏡都在幾百元以上。

雖然銅鏡的标價很高,但成交價卻不高:一般的漢鏡是一二百元之間;宋代、金代的人物鏡也大都在200元以下;宋代素鏡僅幾十元錢;元、明、清的銅鏡價格就更低一些。其要價一般高出實際價幾倍甚至十幾倍,但大都有元可以成交的鏡子現在需要上千元。一些款式、品相特殊的,則可賣到2500元左右。

當然銅鏡收藏也有不利的因素。一是因為收藏銅鏡的人少,市場沒有形成固定的價格。同樣一個銅鏡,要200元是它,要300元也是它。二是銅鏡在考古學中常常做為标準器來斷代。由于銅鏡是作為考古學中的一個内容來研究,在學術上沒有象錢币一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所以沒有專門的學術團體和獨立的銅鏡收藏組織。三是有關銅鏡方面的專着、參考書和銅鏡圖案比較少,也給收藏研究者帶來不便。

銅鏡做為曆史文物,除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處,其經濟價值也很可觀,一位收藏家10年前收的20銅鏡,當時平均二三十元一面,現在平均在100元以上。前兩年花七八十元能買到一塊人物鏡,現在大約要花150元左右才能買到。所以收藏銅鏡是一項極好的經濟投資和知識投資。近來有很多人開始收藏銅鏡,從收藏幾面的到收藏幾十、幾百面的均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